精選內容
-
癌癥和腫瘤是一回事嗎?
癌癥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但其實并不是所有腫瘤都是癌癥。醫(yī)生會通過腫瘤的組織切片(病理診斷)來判斷它究竟是不是癌癥。不屬于癌癥的腫塊稱為良性腫瘤,反之則是惡性腫瘤。癌癥的特性是“惡性”,腫瘤的特性是“實體”。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就是:癌癥=惡性腫瘤+血癌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良性癌癥 = 說錯了!這倆在英文中也是有區(qū)別的,腫瘤的英文是Tumor或者Tumour,癌癥的英文是Cancer。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最大區(qū)別是什么?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最大區(qū)別是看腫瘤是否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所以通過手術切除腫瘤一般可以治愈;惡性腫瘤向周邊侵襲性更強,同時,容易發(fā)生遠處轉移,又分為淋巴道轉移和血道轉移(如轉移到:肝、肺、腦、骨等)。
易光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6日1267
0
0
-
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能吃“發(fā)物”嗎?
臨床工作中,經常有患者或者家屬咨詢,可以吃“發(fā)物”嗎,聽到這個問題首先是一臉茫然,因為在西醫(yī)的知識系統中并沒有“發(fā)物”這個概念,經過一番文獻查閱,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發(fā)物”,發(fā)物是一個中醫(yī)的概念,包括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廣義的發(fā)物是:在健康人正常攝入,或患病服藥及病后調理的飲食過程中,因飲食不當而誘發(fā)某種病癥產生、激發(fā)新病、妨礙治療、加重病情或影響機體康復的一類食物。狹義的發(fā)物是:能導致類似于現代醫(yī)學所指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食入性食物。根據民間習俗和《隨息居飲食譜》等文獻資料歸納起來,常見的發(fā)物有豬頭肉、雞肉、雞蛋、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肉、鵝蛋、鴨蛋、野雞肉等肉蛋類;有鯉魚、鰱 魚、蹲魚、鱭魚、白魚、黃魚、烏賊魚、鯧魚、鰣魚、鱸魚、鱘魚、鯇魚、章魚、比目魚、鰷魚、帶魚、鳙魚、黃鱔、蚌肉、蜆肉、蝦子、蟹等水產類;有香椿頭、蕓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萵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筍、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有杏子、李子、桃子、銀杏、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瓜果;有蔥、椒、姜、蒜之類辛辣刺激性調味食品;還有菜油、糟、酒釀、白酒、豌豆、黃豆、豆腐、豆腐乳、蠶蛹等,有時還將葷腥膻臊之類食品一概視為發(fā)物。由此可見,發(fā)物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食物。上述食物中,雞、蛋、豬頭肉、魚、蝦、蟹類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其中魚、蝦、蟹類本身還含組織胺,作為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fā)?。痪?、蔥、蒜等可通過酒精或揮發(fā)刺激物質直接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或病情遷延。所以上述食品為公認的發(fā)物。但有的高敏患者,甚至對大米、小麥、玉米等都可產生過敏反應。那對高敏患者來說任何食物都會變成發(fā)物。但腫瘤并非過敏性疾病,“發(fā)物”(酒類除外)也不可能引起腫瘤的轉移和復發(fā)。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發(fā)物”多為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是營養(yǎng)素的優(yōu)質來源,而且對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腫瘤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胃腸道腫瘤患者選擇食物時不必糾結于是否為“發(fā)物”,而應該是在保證熱量、蛋白質攝入、保證合理膳食結構基礎上,做到食物多樣化,食其所能,食其所好,不必盲目“忌口”。參考文獻:1.黃進.“發(fā)物”初探.中國中藥雜志,1992,17(9):536-565.2.何以蓓.中醫(yī)“發(fā)物”的概念、分類及其臨床意義. 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9(11): 674-676.
崔艷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3日1967
0
6
-
新冠疫情下,等待手術的腫瘤患者怎么辦?
來源:“中日醫(yī)院肝膽胰疾病診治中心”微信公眾號 作者:楊志英、楊猛、周雷、徐力、司爽、趙瑾、劉海斌 新冠肺炎疫情使一切診療路徑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一時間,除防疫以外的醫(yī)療工作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為了有效地阻擊新冠肺炎的蔓延,我們必須把有限的醫(yī)療資源投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的戰(zhàn)爭中,而這無疑會使很多腫瘤患者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進行腫瘤外科根治性手術,患者和家屬也許不能理解為什么會這樣,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在疫情沒有得到控制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處于潛伏期的病毒攜帶者,一旦攜帶者進行了手術或來照護探望手術病人,手術患者在術后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很大幾率會引起感染。一旦感染,病情會加重、死亡率會升高。 一旦病毒攜帶者進行手術,就可能會造成手術間污染及醫(yī)務人員感染,會導致嚴重的醫(yī)源性交叉感染,危害巨大! 目前國內醫(yī)院的條件普遍達不到單人病房,多個手術病人在同一病房,一人感染或攜帶病毒,病房會發(fā)生聚集性傳播,危害極大! 在疫情期間,公民獻血幾乎停止,血源極度缺乏,連保證抗疫都很困難,更別提為擇期、限期手術作保障了。沒有血液就無法保證處于手術期病人的安全,如果患者因在手術期沒有血源供應而去世,我相信不論是醫(yī)護人員還是家屬都是無法接受的。 盡管有這么多的原因,做不上手術仍會讓諸多患者及家屬心急如焚,焦慮和恐懼一并襲來,各類問題接踵而至。 “我已經確診了,需要盡快手術!”“這么等下去腫瘤會不會快速長大甚至轉移,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我的化療已經推遲一周了,再推遲效果就不一樣了!”…… 對普外科腫瘤病人,我們能為你做什么?真的只能坐以待斃?沒有辦法幫助病人嗎?當然不是,我們?yōu)椴煌哪[瘤病人梳理了“新冠疫情面前,我能為你做什么?我的普外腫瘤病人”,共分“肝膽胰腫瘤篇”、“乳腺、甲狀腺腫瘤篇”及“胃腸腫瘤篇”,希望能夠對腫瘤病人有所幫助。 1. 本建議是在病人已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確診或疑似病例按防疫要求處理) 2. 僅對已確診病例的建議 一、乳腺、甲狀腺腫瘤篇 乳腺及甲狀腺的惡性腫瘤是一類治療效果較好的疾病。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多樣,雖然手術是乳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也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暫時控制腫瘤的發(fā)展。而甲狀腺癌的發(fā)展就更為緩慢,大多數病人延緩手術2-3個月對預后的影響較小,完全不必急于在這疫情高危時期進行手術。對于乳腺及甲狀腺腫瘤,在治療之前先要明確以下幾方面: 腫瘤病理分型、有無轉移,判斷大致臨床分期 患者身體情況,能耐受怎樣強度的治療 預期可以采用的治療方式 為了明確以上情況,通常需要進行多項檢查。在尚未明確下一步治療開始時間之前,可以聯系主管醫(yī)生,合理安排時間,在門診集中完成必要檢查,為下一步腫瘤治療做好準備工作。 1.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第一的腫瘤,但治愈率很高(文獻報道平均五年生存率達85%以上),可見多數乳腺癌生長速度相對緩慢,因此適當延緩手術和治療并不會導致預后的明顯差別。 在疫情發(fā)生的特殊時期,我們建議: 1.與主管醫(yī)生保持溝通,充分相信醫(yī)生對病情的判斷和把握,未確診的病人先完善相關檢查,已確診的可以完善其他的治療前必須的評估,合理安排檢查時間,檢查期間注意防護,避免多次出入醫(yī)院等容易發(fā)生交叉感染的情況發(fā)生; 2.高度可疑患者可在有條件的科室行術前穿刺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因病理檢查常常需要等待較長時間(7-14天左右),可利用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流動的時期等待病理; 3.若已經確診,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近期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時,可對病理類型適合的患者進行術前輔助治療(即把術后治療合理提前至術前進行),如化療、內分泌治療或者靶向治療,可以在達到對病情控制的同時評估這些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在后續(xù)治療過程中作為用藥的參考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同時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手術根治率及保乳率。 4.已經開始化療的患者如果無法按時進行,可選擇就近治療或者適當延遲治療;對于化療間歇期出現的不適,可以就近完善基本檢查及采取相應治療,在不方便出行時考慮網上就診或者電話聯系醫(yī)生,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的問題并避免人員流動。 2.甲 狀 腺 癌 甲狀腺癌90%以上的病理類型是甲狀腺乳頭狀癌,這是一種相對惰性的腫瘤,早期發(fā)生遠處轉移的幾率很低,尤其是直徑1cm以內的腫瘤,它被稱作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除手術之外,一部分病人也可通過密切觀察進行保守治療。 因此,在疫情特殊時期,對于符合條件的微小癌患者,可以暫時不必急著進行手術治療,在密切觀察過程中根據復查情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甲狀腺腫瘤,合并如下情況可以考慮盡快就診處理: 1.甲狀腺過于腫大壓迫氣道引起呼吸困難者,急診就診優(yōu)先保證氣道通暢性。 2.合并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可于內分泌科就診先行藥物控制,同時為后續(xù)手術治療做準備,避免手術時甲狀腺危象等嚴重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 3.有全身轉移灶且有癥狀者,就診腫瘤科行對應治療控制腫瘤進展,改善癥狀。 乳腺及甲狀腺惡性腫瘤雖然是可以限期治療的疾病,也會有突發(fā)情況,需要急診處理:腰椎骨轉移導致腰椎骨折,引起腰痛、截癱;腫瘤腦轉移,可引起顱內壓升高、癱瘓等,如果出現這類情況,要快速就近就診,最好聯系救護車轉運。 二、肝膽胰腫瘤篇 肝膽胰腫瘤都是發(fā)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都是等不得的腫瘤,可能兩三個星期的延誤都會導致病情的巨大變化。而且肝膽胰腫瘤的手術都是難且大的手術,手術風險高、創(chuàng)傷大、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多,對病人的機體影響大、術后病人免疫力下降明顯。 在這段特殊時期,肝膽胰腫瘤病人怎么辦?該如何處理? 1.肝 臟 腫 瘤 (1)良性腫瘤:包括血管瘤、局灶結節(jié)樣增生(FNH),以及肝囊腫等。不必在這個時候來醫(yī)院就診治療,延期個半年一年對病人不會有什么影響!當然急診情況除外,如破裂出血、感染膿腫等。 (2)惡性腫瘤:如肝癌,可以先行介入治療+靶向藥物治療,治療和控制腫瘤的發(fā)展;靶向藥物可以選擇索拉菲尼、樂伐替尼或瑞戈菲尼等。對于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效果不佳,可以先選用全身化療或+靶向治療。 2.膽 道 腫 瘤 (1)膽道腫瘤通常會因膽管梗阻而出現梗阻性黃疸,這是首要的工作是疏通膽道,方法有內鏡ERCP或介入PTCD放置膽道支架,解除黃疸、恢復肝功能。 時間大概需要2-3周。當然很多醫(yī)院因防疫的原因,已經暫停內鏡檢查和治療,PTCD介入治療就成為不二的選擇。 (2)如果2-3周后還無法手術,這時可以根據病人的肝功情況及體力狀況先做手術前的化療(又稱新輔助化療)。 一般可以做4-6個療程,時間大概需要2-3個月。 3.胰 腺 腫 瘤 (1)胰頭腫瘤會出現類似膽管癌的梗阻性黃疸,首先也是ERCP或PTCD減黃恢復肝功能。 (2)對已減黃的胰頭癌或胰體尾癌,術前化療+手術切除+術后化療的治療模式已經在國內外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可,在美、歐、日等國家,術前的新輔助化療模式已經成為胰腺癌的首選方式。 有患者及家屬提出如果化療期間出現腫瘤進展怎么辦。國外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對化療不敏感的胰腺癌,手術后的效果也極差,通過化療有效可以選擇出手術效果最佳的病人。 三、胃腸道腫瘤篇 胃腸道腫瘤是普外科較多見的消化系統腫瘤,隨著腫瘤生長,會出現便血,黑便,或消化道梗阻癥狀,并出現局部及遠處轉移。在常規(guī)情況下,首選以外科手術為主結合化療及放療的綜合治療。但在新冠疫情爆發(fā)這段特殊時期里,胃腸道腫瘤患者該如何度過這段時間? 1.胃 癌 在沒有胃出血,能夠正常吃飯,病人的身體狀況及各項化驗指標允許的情況下,可給與新輔助化療,這是在手術之前進行的化療,一般3個療程,時間大約2-3個月。通過化療,能夠縮小病灶。 如果有轉移也可能使轉移的淋巴結縮小和消失,降低胃癌的分期。 推薦方案:替吉奧/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用藥。 如果不能來醫(yī)院輸液,可以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采取在家口服替吉奧或卡培他濱的單藥化療方案。 2. 結 直 腸 癌 若能夠正常排便,身體條件允許,同樣推薦行新輔助化療,讓腫瘤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療,等待這段特殊時期過去。常用的是Folfox聯合化療方案,或根據具體病理分型及分期,設計其他化療方案。 直腸癌一般是新輔助放化療,如單用化療,考慮化療方案以Folfox為宜,如無法來醫(yī)院輸液治療,可在家口服單藥卡培他濱。 3. 其 他 (1)惡 性 消 化 道 間 質 瘤 對于胃腸道間質腫瘤,因其發(fā)展緩慢,可服用靶向藥物(如格列衛(wèi))治療,控制腫瘤進展。 (2)良 性 胃 腸 道 腫 瘤 如腸息肉等疾病可以繼續(xù)觀察等待,觀察期間不需要化療,同時也并不需要著急手術。 (3)術前化療方案及劑量 具體的化療方案和劑量由醫(yī)生根據患者病理及分期進行調整。但考慮到為了避免多次到醫(yī)院增加感染幾率,應以居家口服化療藥為主,并根據醫(yī)院及住院條件決定是否聯合靜脈輸液化療。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差,或化療副反應劇烈,無法耐受化療,則不推薦上述治療方案。 (4)以下情況需到醫(yī)院急診處理 若患者在化療或觀察期間,出現嘔血,黑便,惡心嘔吐,無法進食,肛門不排氣不排便,劇烈的腹痛,腫瘤破裂或消化道穿孔,梗阻等情況,則無法繼續(xù)等待,應立即來急診行手術治療 (5)腫瘤患者復查 已經手術的病人,術后復查依舊重要,但畢竟三甲醫(yī)院病人太多,甚至排隊等候的時間都會增加感染新冠的風險。 因此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在當地醫(yī)院非新冠定點醫(yī)院完成各項化驗及影像檢查,有了結果后與主治醫(yī)生聯系,把檢查結果通過網絡手段(微信、網絡醫(yī)療咨詢平臺等)提交給主治醫(yī)生,完成復診和評估。 【溫馨提示】 1. 建議措施均是在新冠狀病毒期間的臨時替代及保守治療,并不代表標準的腫瘤治療方案,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應立即來院調整治療方案。 2. 患者在家期間也一定做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及保暖。 3. 病人的護理應由家里專人護理,避免病人接觸過多或任何可疑感冒發(fā)燒的親友。 4. 患者在口服化療藥期間,應定期門診行血液學檢查,監(jiān)測化療的副作用,如貧血,白細胞降低,凝血異常等情況。如果持續(xù)加重,可能需要停止服用化療藥物。 5. 化療期間,患者抵抗力會下降,增加感染機會,故除外必要的身體檢查外,避免來醫(yī)院,門診藥物由家屬來取藥。 6. 患者還應定期門診行影像學檢查(CT或核磁),評估化療藥對腫瘤的療效。如果化療期間,發(fā)現腫瘤持續(xù)生長,可能需再次調整化療方案。 7. 患者在服藥期間,有任何異常感覺或不適應可通過網絡平臺及時聯系醫(yī)生,由醫(yī)生來判斷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肖春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10日4276
0
5
-
“發(fā)物”是什么?手術后我們應當有哪些飲食禁忌。
鐘朝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06日1855
0
2
-
預防腸癌科普知識
在中國,癌癥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國腸癌的發(fā)病遞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兩倍。 40歲以上是腸癌的集中發(fā)病群體,但近十年來正在不斷年輕化。 在一項調查中發(fā)現: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輕的只有16歲,確診為腸癌的僅23歲;30—40歲的腺瘤發(fā)現率高達22.1%。 胃腸腫瘤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早期無不適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很多時候已經是晚期。千萬不要等到出現癥狀再來體檢! 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①結直腸癌高發(fā)區(qū)的成人: 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中位年齡為45歲左右,故我國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可定為35-40歲。在地區(qū)分布上,主要以一線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為最高,這可能與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缺乏運動相關。 ②結直腸腺瘤患者: 許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結直腸癌粘膜較無腺瘤的正常粘膜癌變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結直腸腺瘤患者在初次發(fā)現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將發(fā)生腺瘤,因此結直腸腺瘤患者在治療后仍應嚴密隨訪復查。 多發(fā)性家族性息肉為一類遺傳性疾病,約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遺傳,一般于8-10歲始出現多發(fā)性的結直腸腺瘤(大多數為管狀腺瘤,個別為絨毛狀腺瘤),20歲左右時,整個結直腸可布滿數百個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積極治療,大部分在40歲左右可出現癌變。 ③以前患過結直腸癌者: 約有2.5%-11%的結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后可再患原發(fā)性結直腸癌。因此,結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后還應作為高危人群隨訪觀察。 ④血吸蟲病患者。 ⑤盆腔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 國外有學者報告宮頸癌放射治療后,直腸癌發(fā)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本病發(fā)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變持續(xù)活動者,而一時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癌變危險同正常人接近。 ⑦結直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 大量研究發(fā)現,結直腸癌病人家庭成員的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高于對照組3倍左右,統計分析表明這主要是與共同的飲食結構有關,而與遺傳關系不明顯。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等也應注意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⑧遺傳相關疾病: 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級親屬,腺瘤性息肉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錯構性息肉綜合征、Peutz-Jeghers綜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結直腸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腫性結腸炎。 ⑨其他: 免疫法糞便潛血陽性或慢性腹瀉、經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 上述這9類人群,要提前進行篩查,篩查的起始年齡建議在40歲前,篩查手段主推全結腸鏡。家族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更要在青少年時期進行干預。 都有哪些篩查手段? 第一項:糞便隱血試驗 大腸癌早期比較容易發(fā)現的癥狀就是出血,但是只有量較大,呈暗紅色血便的時候,肉眼才可以發(fā)現,當出血量比較少的時候,是沒有便血、黑便的情況,這時候,肉眼就很難發(fā)現有異常了。 這時候就可以通過糞便隱血試驗進行檢查診斷了,因為糞便隱血試驗很靈敏的,可以對消化道內極少量的出血做出診斷。 不過需要注意一點,因為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胃潰瘍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糞便隱血試驗也可呈現陽性,所以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直腸指檢或腸鏡。 第二項:直腸指檢 通過手指直接觸診下段直腸腸壁是否光滑有無結節(jié)或腫塊、血,若在指套上發(fā)現暗紅色血液,可能提示腸道內出血,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大多數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檢查發(fā)現病變。 但指檢只能檢查直腸7-10cm的病變。 第三項:腸鏡檢查(金標準) 腸鏡檢查是發(fā)現早期大腸癌最直接有效的檢查項目。 多數大腸癌的發(fā)生都是由于腺瘤癌變(一般情況下大于2cm的腺瘤有50%的幾率會發(fā)生癌變),而這癌變的發(fā)生要經歷漫長的一段時間,且這期間并不會有什么明顯癥狀,所以很難發(fā)現,但腸鏡不僅可以清晰的看到腸道的全部情況,還可以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查,從而發(fā)現還沒癌變的腺瘤,以及早期大腸癌的無癥狀階段。 第四項:仿真結腸鏡 這是一種能夠觀察到結腸黏膜情況的新的放射診斷技術。Fenlon等研究顯示,仿真結腸鏡對結腸癌的檢出率為100%,對>1cm的息肉檢出率為91%,對6mm-9mm的息肉檢出率為82%,對
蔣元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1月19日1666
0
0
-
阿司匹林可降低胃腸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關系極為密切,隨腫瘤生長其水平逐漸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腫瘤組織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對防止腫瘤病人的高凝狀態(tài)顯然有意義,且有抗腫瘤轉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療5年或以上:胃腸道癌癥20年死亡風險降低35% 。
程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08日976
0
0
-
如何選擇腫瘤篩查指標?
1、腫瘤普查四項:AFP、CEA、Fer、β2-MG 2、腫瘤三項:AFP、CEA、CA199 3、婦科腫瘤五項:AFP、CEA、CA125、CA153、CA199 4、卵巢癌二項:CA125、CEA 5、乳腺癌二項:CA153、CA199 6、消化道腫瘤六項:AFP、CEA、CA199、CA242、CA724、CA50 7、肝膽腫瘤五項:AFP、CEA、CA199、CA125、CA50 8、胃癌三項:CEA、CA724、CA199 9、肺癌三項:CEA、NSE、CYFRA211 10、前列腺癌三項:PSA、FPSA、PAP 11、前列腺癌兩項:PSA、FPSA
程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07日1650
1
1
-
體檢發(fā)現大便隱血陽性怎么辦?就是腸癌嗎?
糞隱血試驗是目前公認的大腸癌初篩檢方法,40歲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進行1次大便隱血檢測。 大便隱血檢查是為了知道是否有患腸癌的可能,而不是確診是否得腸癌,有時也會有誤差,出現“假陽性”情況,當然也會有“假陰性”,就是查不出陽性,但患上腸癌的情況。 大便隱血陽性也有很多原因,腸癌是其中一項,但痔瘡、肛裂、胃潰瘍、腸息肉等有時也會導致結果呈陽性,最后確診是否為腸癌還需要做腸鏡進一步明確! 總之,便潛血檢測是一項簡便快捷的大腸癌篩查手段,尤其對于高危人群(年老,腫瘤家族史,出現消化道其他癥狀,潰瘍性結腸炎等)篩查是否患有腸癌非常有幫助!
姜爭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15日5676
0
6
-
正確認識腫瘤標志物
一些惡性腫瘤細胞產生、分泌某種特有物質并釋放入血或在組織中特異性表達或表達增加,在血或組織中可檢查到這些物質的存在或其量的增高,反映腫瘤發(fā)生、發(fā)展,臨床上用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和監(jiān)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由于其特征性地存在于某種惡性腫瘤細胞,因此稱之為腫瘤標志物或腫瘤標記物。經典意義的腫瘤標志物包括血清腫瘤標志物和組織腫瘤標志物。通常所說的腫瘤標志物指血清標志物,目前臨床上檢測的大多是腫瘤相關抗原,主要有胚胎性抗原、糖原抗原、蛋白質抗原、酶類、激素類等,對惡性腫瘤的普查、篩選、診斷、治療效果和預后判斷有一定價值。組織標志物有分化標志物、增殖標志物、轉移潛能標志物、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對認識腫瘤類型和指導腫瘤治療特別是靶向治療有一定價值。一、肝膽胰系統常見腫瘤標志物不同的標志物和不同疾病的診斷篩查有一定關系。AFP是早期診斷原發(fā)性肝癌最敏感、最特異的指標,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則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當然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細胞癌。CEA是一種重要的腫瘤相關抗原,70-90%的結腸腺癌患者CEA高度陽性,胃癌 、胰腺癌、小腸腺癌、膽管細胞癌等也有較高的陽性率。CA19-9 是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膽囊癌的相關標志物,是至今報道的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志物。胃癌、結直腸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的陽性率也會很高。CA125常見于胃腸道腫瘤,卵巢腫瘤,對胃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對膽道腫瘤、結直腸腫瘤、胰腺癌等有一定的敏感性。CA15-3升高常見于乳腺癌,但在乳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較低,其他惡性腫瘤如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癌、原發(fā)性肝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CA72-4 是目前診斷胃癌的最佳腫瘤標志物之一,對胃癌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若與CA19-9及CEA聯合檢測可以監(jiān)測70%以上的胃癌。CA242 是一種新的腫瘤相關抗原,當消化道發(fā)生腫瘤時,其含量升高。對胰腺癌、結直腸癌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分別有86%和62%的陽性檢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膽疾病的鑒別診斷及預后,也用于結直腸癌病人術前預后及復發(fā)鑒別。血清鐵蛋白(SF)測定可作為療效監(jiān)測手段之一,特別是對AFP陰性的患者尤有意義。肝癌患者治療有效者血清鐵蛋白下降,而惡化和再發(fā)者升高,持續(xù)增高則預后不良。 二、腫瘤標志物的臨床用途1、目前腫瘤標志物主要用于腫瘤的篩查和腫瘤患者的復查腫瘤標志物進行性增高有臨床意義。如:術前因為AFP增高確診為肝癌,手術后病理證實為肝細胞癌,如果手術后甲胎蛋白進行性增高,有肝癌復發(fā)的可能;當然,如術前AFP不高,這時AFP的檢測就失去了臨床價值。對于胰腺癌CA19-9也是如此。2、腫瘤發(fā)展程度及預后的判斷如:AFP從低到高甚至達到肝癌診斷水平,雖未發(fā)現肝癌病灶,但說明可能肝癌正在進展,要密切觀察。3、腫瘤治療效果觀察和評價等。如:AFP陽性的肝癌,手術切除或射頻消融治療后AFP降至正常,說明腫瘤切除徹底,反之說明體內尚有殘存癌灶。對于胰腺癌CA19-9也是如此。三、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有限,不可能100%的診斷腫瘤大多數腫瘤標志物并非腫瘤細胞所特有,而是由于腫瘤細胞表達量明顯增加,從而與正常細胞之間存在量的差異而已。不同標志物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同。大多數腫瘤標志物敏感性高,特異性不高。1、腫瘤類型、組織結構、組織學分級、腫瘤分化分期等不同,腫瘤標志物的敏感性也不同。2、大部分腫瘤標志物特異性不高,所以腫瘤標志物增高不一定就是惡性腫瘤。有的正常細胞、非惡性腫瘤細胞也可能合成腫瘤標志物,非腫瘤性病變、治療副作用導致分泌腫瘤標志物的組織損傷可出現假陽性。3、檢查機構、檢測試劑、方法、參考標準不同,其結果不同。因此,張繼紅醫(yī)生提示:發(fā)現肝膽胰系統相關腫瘤標志物增高應到醫(yī)院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盡早查找可疑病灶,并進一步檢查確診;如沒有發(fā)現可疑病灶,合理的選擇是隨訪觀察。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見到某項標志物輕度升高就認定為患了癌癥,特別是對特異性并不高的腫瘤標志物。
張繼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8月19日7591
6
10
-
罹患腫瘤僅通過加強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殺死癌細胞嗎?
大家好,我是上海瑞金醫(yī)院腫瘤科張俊。今天回答一個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已經確診為腫瘤的患者來說,如果我不做任何的抗腫瘤治療,而是希望通過加強鍛煉、正常作息、有沒有可能靠著自身的免疫力來殺死癌細胞。我們知道在腫瘤總體的防控過程當中,預防的重要性遠遠的要高于治療,但是如果對于一個已經確診的腫瘤來說,它其實提示著自身的免疫力已經不足以抗衡腫瘤的生長,所以需要外界的力量。來幫我們一把,那這個外界的力量就包括基于完善腫瘤分析評估下的正確決策,以及在我們相關專家指導下的抗腫瘤治療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手術,也可以是化療或者是放療,但是如果對于一個確診腫瘤的患者而言,那么單單采用鍛煉身體、改善作息或者是通過飲食的方法來希望重新喚起免疫力的話,有可能是遠水救不了近渴,所以在這邊那么對于廣大或者是一些初診為腫瘤的患者來說,那么在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專家組的一個正規(guī)治療。有可能會幫助我們更多。好,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劃重點:1.腫瘤總體的防控過程當中,預防的重要性遠遠的要高于治療!2.但是對于已經確診的腫瘤來說,其實已經提示著自己身的免疫力已經不足以抗衡腫瘤的生長,所以需要外界的力量幫我們!3.外界的力量就包括基于完善腫瘤分析評估下的正確決策,以及相關專家指導下的抗腫瘤治療措施,措施包含手術、化療或者放療!4.對于確診腫瘤患者而言,單單采用鍛煉身體、改善作息或者通過飲食的方法希望重新喚起免疫力的話,可能也只是遠水救不了近渴!5.對于初診為腫瘤的患者來說,在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專家組的一個正規(guī)治療,會幫助我們更多!
張俊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7月24日3433
0
0
腸腫瘤相關科普號

尹承龍醫(yī)生的科普號
尹承龍 主治醫(yī)師
江門市人民醫(yī)院
普通外科
43粉絲30.8萬閱讀

鄭松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松 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腫瘤內科
1786粉絲3.8萬閱讀

林國樂醫(yī)生的科普號
林國樂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
基本外科
2069粉絲62.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王貴齊 主任醫(yī)師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內鏡科
食道癌 155票
胃癌 75票
食管疾病 71票
擅長: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結直腸癌,早期下咽癌的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 -
推薦熱度4.7劉亮 主任醫(yī)師上海中山醫(yī)院 普外科
胰腺癌 335票
壺腹周圍癌 38票
胰腺囊腫 17票
擅長:胰腺良惡性腫瘤,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膽道下段腫瘤和十二指腸腫瘤、脾臟腫瘤、后腹膜及腹腔原發(fā)部位不明腫瘤的外科綜合診治。尤其擅長轉化治療后的“變不可切為可切”等大型手術和“肝胰聯合同切”等超大型手術。 -
推薦熱度4.6徐曉武 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胰腺外科
胰腺癌 509票
胰腺囊腫 111票
神經內分泌腫瘤 102票
擅長:擅長各種胰腺良惡性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肝膽脾臟良惡性腫瘤和胃腸道間質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機器人/腹腔鏡手術),尤其是胰腺良性腫瘤及低度惡性腫瘤的保留功能微創(chuàng)手術。胰腺肝膽各種良惡性腫瘤的外科綜合治療及輔助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