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介紹
- 膽囊息肉-
- 檢查-
- 擴展閱讀
-
陸崇德副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膽囊息肉也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它是影像學(B超、CT、MRI)檢查發(fā)現的所有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的統稱。我國成人體檢中,膽囊息肉的超聲檢出率為4.2%~6.9%。門診坐診時經常會遇到很多人帶著體檢報告而來咨詢,一臉愁容,“醫(yī)生,我膽囊突然發(fā)現息肉了,會不會是癌呀,我已經兩天沒睡安穩(wěn)覺了”。其實絕大部分人的膽囊息肉是良性且不用處理的。 言歸正傳,在解讀最新2021版<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治療指南前我們先來科普認識下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假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真性息肉)兩大類。前者包括膽固醇性息肉、腺肌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這些是我們體檢時最常發(fā)現的息肉類型),其中膽固醇性息肉占全部膽囊息肉的80%以上,良性非膽固醇性息肉樣病變占10%~15%;后者包括膽囊腺瘤等良性腫瘤和早期膽囊癌等(這些是需要引起我們警惕和立即處理的情況),腫瘤性息肉約占5%。 目前通過影像學B超、CT、MRI等以及腫瘤標志物(CEA、CA199、異常凝血酶原復合物等)檢查鑒別診斷定性膽囊息肉仍較困難,外科手術的指征和時機還是存在較大爭議。 因此解讀最新2021版<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無論對醫(yī)生、患者、普羅大眾都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診療方面,也在于日常心態(tài)。 A 針對出現臨床癥狀及合并膽囊結石的膽囊息肉應毫不猶豫的建議抓緊行膽囊切除術。 B 膽囊息肉最大徑>10 mm的應行膽囊切除術。 C 對于最大徑<10 mm的膽囊息肉,準確區(qū)分真性息肉與假性息肉非常關鍵。 1:不論息肉大小,如果影像學檢查尤其超聲造影測及血流信號,則真性息肉可能性大,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 2:對于最大徑為6~9 mm的膽囊息肉如影像學檢查未測及血流信號,應密切隨訪,每半年復查一次超聲檢查,當出現臨床癥狀或合并膽囊癌的危險因素(年齡>50歲、6個月內息肉增大超過2 mm、膽囊壁增厚>3 mm等)時,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 3:對于最大徑<5 mm的無癥狀膽囊息肉,可定期復查,每年進行一次超聲檢查,動態(tài)隨訪息肉大小的變化。 對于因膽囊息肉需要進行膽囊切除術者,需要醫(yī)生和家屬始終謹記手術切除的原因是顧慮息肉癌變,切勿大意處理或者按經驗判斷息肉良惡性可能,膽囊標本取出后應對標本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術中病理學檢查結果決定后續(xù)處理方案。 目前微創(chuàng)腹腔鏡切除膽囊是手術首選方式,但對不能排除癌變的膽囊息肉,不推薦行腹腔鏡手術,建議開腹手術。 膽囊息肉是個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很多人體檢中會發(fā)現,那么一旦發(fā)現及時就醫(yī)問診,制定合理的治療或者隨訪計劃,切勿盲目緊張、過分焦慮。日常生活中也建議三餐規(guī)律,按時就餐,尤其當下精英白領們的晚起不早餐的狀態(tài)不可取,膽汁在膽囊內過分蓄積對于判斷息肉真實直徑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哦。2021年11月01日
1203
3
7
-
陸朝陽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一院 肝臟外科 內容 首先,我們說說膽囊息肉樣病變,它是指一類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膽囊病變,成人超聲檢出率為4.2%~6.9%,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假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真性息肉)。假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等。真性息肉分為良性和惡性息肉,良性息肉包括腺瘤、腺肌瘤(亦稱膽囊腺肌癥)和腺瘤樣增生,大多被認為是癌前期病變;惡性息肉多為早期膽囊癌,以腺癌為最常見。在我國門診就診的患者中,膽固醇性息肉占全部膽囊息肉樣病變的80%~85%,腫瘤性息肉占10%~15%。膽囊腺肌瘤是膽囊息肉樣病變的一種,是膽囊黏膜及肌層過度增生的良性膽囊疾病,膽囊壁增厚,增生的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多數小囊狀突出(稱為羅-阿竇)。既往認為膽囊腺肌癌不會惡變,但近年已有惡變報道明確為癌前期病變,有學者研究證實節(jié)段型膽囊腺肌瘤使膽囊癌風險增加6.6%。當膽囊腺肌瘤合并膽囊結石時,其癌變風險會大大增加。膽囊息肉樣病變由何而來?膽囊息肉樣病變是一組疾病的總稱,其發(fā)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且各種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盡管由于地域、種族、飲食及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不同國家、地區(qū)之間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但目前國內外多數研究和報道已明確,性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代謝綜合征、內臟肥胖(內臟脂肪過剩)、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膽囊壁增厚、糖尿病等均是膽囊息肉的高危因素。膽固醇代謝異常增多,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主動或被動轉運至膽囊黏膜上皮細胞,并沉積于膽囊黏膜固有層,進一步侵及黏膜間隙,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并在間質層集聚,促進膽囊固醇性息肉的生成,這是目前膽固醇息肉增多的主要原因。膽囊腺肌瘤病因目前仍不甚清楚,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增生病變,可能與膽囊動力異常、炎癥刺激、膽囊膽管發(fā)育異常、先天性胰膽管合流異常有關。發(fā)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見,半數以上同時伴有結石,結石可能是造成腺肌增生癥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腺肌瘤羅-阿竇內的膽汁淤積亦促進膽固醇結晶和小結石形成。查息肉樣病變,首選超聲常規(guī)超聲查息肉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時被發(fā)現,常規(guī)超聲檢查是膽囊息肉樣病變的首選診斷方法,檢出率超過90%。膽囊息肉在超聲下表現為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的、與膽囊壁相連的強回聲團,后方無聲影。其中膽固醇息肉是膽囊黏膜面的膽固醇結晶沉積,大多是多發(fā),部分可隨體位改變而移位;膽囊腺肌瘤是膽囊壁的局限性、良性增生性病變,表現為膽囊壁局限性增厚,壁內出現無回聲暗區(qū),部分表現為斑點狀強回聲伴彗尾征。超聲造影助鑒別要鑒別真假性膽囊息肉,則需進一步測量息肉的垂直徑大小、平行徑大小、基底部寬度和有無彩色血流等信息。臨床上超聲造影應用于膽囊息肉性質的鑒定已有多年,超聲造影劑為純血池顯像,膽囊癌病灶呈強信號影,而膽囊腺肌癥的羅-阿竇內無造影劑充盈,無論在動脈相還是靜脈相,均顯示特征性的細小無回聲區(qū)。中國醫(yī)師協會超聲醫(yī)師分會膽囊超聲造影臨床應用指南推薦用超聲造影來鑒別膽囊疾病良惡性。增強CT/磁共振除了超聲外,還可考慮增強CT和增強磁共振(MR),圖像更清晰,分辨率更高,有助于鑒別膽囊癌。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是利用惡性腫瘤對葡萄糖高攝取來鑒別良惡性。穿刺活檢膽囊息肉往往不建議穿刺病理,對高度懷疑的惡性息肉建議直接手術切除,以免穿刺帶來不必要的播散風險。發(fā)現息肉要當機立“斷”嗎?膽囊息肉治療首要問題是如何從眾多的膽囊息肉中鑒別出真正的腫瘤性息肉,這依賴于輔助檢查B超、超聲造影、增強CT和磁共振。假性息肉膽囊息肉若經超聲明確診斷為假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建議隨訪,除非出現典型臨床癥狀時方考慮膽囊切除。中華醫(yī)學會膽道學組已經旗幟鮮明地反對不規(guī)范的“保膽取石”術,這類手術保留的病變膽囊是膽囊癌的高危因素,可能造成結石復發(fā)甚至膽囊癌的發(fā)生。真性息肉美國放射學會的指南將有臨床癥狀、年齡>50歲、息肉直徑>10毫米、局灶性膽囊壁增厚>3毫米、合并膽囊結石作為手術指征,凡是出現上述指征的膽囊息肉,均建議手術切除膽囊。因此,對于性質難定的息肉,當出現膽囊息肉樣病變直徑超過10毫米或短期內增大明顯(6個月內增長>2毫米)、單發(fā)病變且基底部寬大、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等、患者有其他高危因素,建議實施膽囊切除術。腫瘤性息肉因術前很難明確息肉為腺瘤還是腺癌,均需進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手術方式;膽囊癌的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并且其預后遠差于消化道其他腫瘤,因此,我們對于膽囊息肉應該提高警惕??傊?,臨床上大部分膽囊息肉是膽固醇結晶形成的假性息肉,不會發(fā)生癌變。對于一時不能明確的膽囊息肉可以密切隨訪;若短期內明顯增大或患者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建議手術切除。但是,真性息肉是膽囊黏膜增生或者腺瘤形成,反復炎癥刺激有惡變可能,是癌前期病變。比如,膽囊腺肌瘤病變屬良性增生性膽囊疾病,膽囊壁擴張的羅-阿竇內炎癥長期刺激,膽囊上皮反復損傷-修復致上皮異型增生、癌變,對病程較長且膽囊壁局限性增厚顯著者,建議行膽囊切除手術。如何預防膽囊息肉樣病變?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日常飲食方面著手,來做好膽囊息肉的預防工作,保證飲食的規(guī)律、合理、清淡以及營養(yǎng)均衡。挑食、偏食和不吃早飯等不良的習慣,會導致膽囊內部的膽汁不能有效及時地進行排空,使得膽汁反復濃縮而引發(fā)膽囊息肉。低膽固醇、低脂飲食脂肪、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加重肝膽的負擔,引起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易在膽囊壁結晶和積聚,從而形成息肉。健康人群應該控制每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積極防治膽囊炎膽囊炎是導致膽固醇沉積和膽囊黏膜炎癥的重要原因,影響和打破膽汁成分互相平衡,促使膽囊息肉的形成。遠離含酒精類和刺激性食物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使膽汁代謝紊亂,從而刺激膽囊息肉的增生。刺激性食物也會導致膽囊壁充血而發(fā)生炎癥性病變,誘發(fā)和促進膽囊息肉的生長。2021年09月25日
2920
2
14
-
杜燕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第九醫(yī)院 超聲科 息肉有“真”有“假”,只做超聲沒法定性 很多人剛一看到報告單上“膽囊息肉”幾個字就嚇得花容失色,寢食難安,以為是啥癌。其實“膽囊息肉”只是超聲報告上的一個影像名詞,簡單說就是能看到膽囊壁上面長了東西,但這個東西是不是癌,超聲是分辨不出來的,于是統稱為“膽囊息肉”。 那肯定有朋友問了“超聲看不出來,那做CT或MRI可以確定息肉的性質嗎?”CT或MRI的確有助于診斷,但準確率也不是100%,能妥妥信任的只有把膽囊整個切掉做病理檢查~~有些息肉性質不能確定,還需要每3個月做一次B超復查,密切觀察。不過給大家寬寬心,“膽囊息肉”其實有“真”有“假”~!“假性息肉”是個大大滴良民。 膽固醇性息肉就是“假性息肉”,基本沒啥事 ● 和膽結石是一奶同胞:絕大多數的膽囊息肉屬于“膽固醇性息肉”,占膽囊息肉的65%以上。這類息肉和結石一樣,是你們胡吃海塞導致膽汁里膽固醇增多,最后多到無法溶解而形成的結晶。只不過結石是“自由”的結晶,而膽固醇性息肉是被禁錮在膽囊壁上的結晶。 ● 相對是個良民,至今沒發(fā)現癌變:“膽固醇性息肉”就是我們說的“假性息肉”,還算是“良民”,目前還沒有發(fā)現它癌變的報道。如果你飲食習慣改善它還有可能縮小哦! ● 多長幾個反而是好事:“膽固醇性息肉”喜歡拉幫結派,一發(fā)現就是好幾個,所以如果你的影響報告寫著“多發(fā)性膽囊息肉”,你反而可以松口氣呢!沒想到吧? ● 小、乖、多發(fā)的息肉可以暫不處理:醫(yī)生一般認為直徑<1厘米、多發(fā)的、無癥狀不鬧騰的膽囊息肉可以暫不處理,3~6個月做一次B超嚴密觀察就可以了。 “真性息肉”喜歡單打獨斗,惡變率還不低! ● “真性息肉”的家族中膽囊腺瘤最可怕:“真性息肉”的家族成員有炎性息肉、腺瘤樣增生、腺肌瘤、膽囊腺瘤。 小弟炎性息肉最老實,是結石長期刺激合并慢性膽囊炎形成的,可能會叫你疼痛,但幾乎不癌變。 二哥腺肌增生癥、三哥腺瘤樣增生就有點手腕了,有3%~6%的幾率癌變,但這還不是息肉里最厲害的。 最厲害的當屬膽囊腺瘤,雖然它是一種良性腫瘤,但癌變率在30%左右?。。ㄕ媸钦f翻臉就翻臉啊(>﹏<)) ● 喜歡單打獨斗的“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大多比較特立獨行,喜歡單打獨斗,而且有些還會有血管專門為其提供養(yǎng)料,使其迅速增長。所以當發(fā)現單發(fā)、直徑>1厘米、膽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較快(6個月增大>3毫米)、B超發(fā)現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膽結石、反復出現腹痛等情況,不要猶豫及時手術切掉! ● “真性息肉”藥物治療無效:“真性息肉”不建議保膽及藥物治療,首先藥物治不住它,保膽還有復發(fā)的可能,所以還是建議切掉! 如果你的膽囊尚且健康,請注意飲食多運動,善待它就是善待你自己。如果你已經不得不舍棄你的膽囊,它也算完成了一個膽囊的使命,相信你的醫(yī)生在建議你切除膽囊時,已經權衡了所有利弊。2021年09月15日
605
0
1
-
胡海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膽石病中心 膽囊息肉的如何診斷及鑒別診斷?結合膽囊息肉的臨床癥狀,配合影像學檢查,該病的確診一般并不困難。一般需要鑒別的疾病如下:1.慢性闌尾炎:既往常有急性闌尾炎發(fā)作病史,經常有右下腹疼痛,劇烈活動或飲食不潔可誘發(fā)急性發(fā)作。主要體征是闌尾部位的局限性壓痛,位置較固定,X線鋇劑灌腸透視檢查可見闌尾不充盈或充盈不全,闌尾腔不規(guī)則。2.胃十二指腸潰瘍:一般表現為節(jié)律性中上腹痛,與進食關系明顯,可伴有泛酸、噯氣等表現,X片檢查可見龕影,胃鏡檢查可以明確,服用制酸劑后癥狀??删徑狻?.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不適,嚴重時向腰部放射,可伴有消瘦、腹瀉等情況,腹部可及輕壓痛,但多在臍周,B超檢查可提示胰管擴張、結石等情況,腹部CT可協助診斷。4.尿路結石:結石排出時可有明顯尿痛、血尿情況,并可向大腿內側放射,輸尿管點可有壓痛。B超及尿液常規(guī)檢查有陽性提示。膽囊息肉該如何進行治療?鑒于少數膽囊息肉可能為早期膽囊癌或可發(fā)生癌變,因此對本病以下情況視為惡性病變的危險因素:直徑超過1 cm;年齡超過50 歲;單發(fā)病變;息肉逐漸增大;合并膽囊結石等。有明顯癥狀的病人,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腸和其他膽道疾病后,宜行手術治療。無癥狀的病人有以下情況仍考慮手術:直徑超過1. cm 的單個病變,年齡超過50 歲,連續(xù)B 超檢查發(fā)現增大,腺瘤樣息肉或基底寬大,合并膽囊結石或膽囊壁增厚。病人如無以上情況,不宜急于手術,應每6 個月B 超復查一次。直徑小于2 cm 的膽囊息肉,目前主要以腹腔鏡膽囊切除為主要方式,隨著器械及相關理論基礎的發(fā)展,對于膽囊功能尚好、膽囊周圍無粘連的患者可根據病情考慮是否行保膽取息肉術或膽囊切除術。超過2 cm 或高度懷疑惡變,應剖腹手術,以便于行根治切除。2021年06月23日
2736
1
7
-
胡海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膽石病中心 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是形態(tài)學的名稱,泛指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無蒂,多為良勝。病理上可分為:①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見的還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經纖維瘤等;②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見的如腺瘤樣增生、黃色肉芽腫、異位胃粘膜或胰腺組織等。由于膽囊息肉術前難以確診性質,故籠統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或“膽囊隆起性病變”。膽固醇息肉是膽囊粘膜面的膽固醇結晶沉積.;炎性息肉是膽囊粘膜的增生,呈多發(fā),直徑常小于1 cm,多同時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炎;膽囊腺肌增生是膽囊壁的增生性改變,如為局限型則類似腫瘤,但呈良性經過。本病大部分是體檢時由B 超檢查發(fā)現,無癥狀。少數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極個別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黃疽、無結石性膽囊炎、膽道出血、誘發(fā)胰腺炎等。體檢可能有右上腹壓痛。對此病的診斷主要依靠B 超,但難以區(qū)分是腫瘤性還是非腫瘤性息肉,是良性還是惡性病變。幫助確診的方法有:①常規(guī)超聲加彩色多普勒超聲或聲學血管造影檢查;②內鏡超聲(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檢查;③ CT 增強掃描;④超聲導引下經皮細針穿刺活檢。2021年06月23日
3105
1
9
-
李永利主任醫(yī)師 寶雞市中心醫(yī)院 肝膽胰脾外科 膽囊息肉是膽囊中的黏膜贅生物,膽囊息肉一旦形成無法自愈,如果復查時息肉消失了,很可能是診斷有問題,或檢查時由于息肉太小或體位關系漏診了。B超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其診斷準確度,與檢查醫(yī)生的經驗和水平是密切相關的。 一般而言,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比如小于10毫米以下,又完全沒有癥狀則沒有必要手術。 若息肉直徑小,但是伴有消化不良的癥狀,比如腹脹、噯氣等,可以用藥物保守治療。 如果出現明顯的膽絞痛,尤其是伴有膽結石,應該進行膽囊切除,可采用腔鏡微創(chuàng)或手術治療。 對于息肉直徑大于10毫米,又具有惡變傾向的患者,也應及早行膽囊切除。膽囊切除后,便喪失了正常的膽囊儲存濃縮 排膽和分泌等功能,但一般不會影響患者的預期壽命。2021年04月07日
1156
0
2
-
姜皓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膽胰外科 正常膽囊在空腹狀態(tài),長為7厘米左右,如果超聲說膽囊小是什么意思?要緊嗎?怎么辦?聲檢查提示膽囊外形偏小,一般有幾個可能: 1,餐后檢查,或者沒有空腹足夠時間,以致膽囊收縮變小。 2,膽囊因慢性炎癥較嚴重,膽囊壁纖維增生,導致膽囊縮小,失去擴張能力,一般這種情況多有合并膽囊結石。 3,較少見的為先天膽囊外形較小。 所以,如果發(fā)現膽囊變小,首先,可以和以往的報告比較,看膽囊原來的大小尺寸。如果確實較以前有變化,可以再復查一次,以免結果有偏差。最后,如果是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合并有膽囊萎縮變小,就必須手術治療了,需要切除膽囊。2021年03月16日
3578
0
0
-
呂震主治醫(yī)師 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 肝膽外科 前兩天一個腹股溝疝的病人來我科手術,在給他詳說病情的時候順口提了一句您有膽囊息肉,患者的第一反應是,那怎么辦,要手術嗎,如果要手術,就跟腹股溝疝一起做了吧。趁現在,接著上一個話題說說發(fā)現膽囊息肉該怎么辦。 膽囊息肉該做哪些檢查? 腹部B超檢查是首選??梢詫δ懩覐牟煌嵌冗M行多方位檢查,顯示息肉病變的大小、部位、數量、回聲強度、蒂粗細、血流、膽囊壁和膽囊收縮功能的改變,對于直徑>5 mm的息肉檢出率可達 90%以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度。對息肉良惡性程度的判斷有一定的價值,且其檢測方便、經濟。 內鏡超聲和超聲造影對于膽囊息肉的檢測,在分辨力、特異性和敏感性上,比普通B超檢查均有提升,對于較大息肉性質的判斷較為準確,但對于直徑≤1cm的息肉,良惡性的判斷亦不能提供太多的幫助,且檢測不方便,費用偏高。 不管怎么樣,最終的診斷還是要靠術后病理切片檢查。 膽囊息肉如何治療 非手術治療,即定期隨訪。只要能定期隨訪就能發(fā)現迅速增大的腫瘤。一般最初每 3~6個月密切隨診 1-2次,1~2年后,延長至每 6~12個月 1次即可,以B超檢查為主。比較消極的是,目前尚未出現有效藥物能完全消除膽囊息肉的。 手術治療 先說說哪些息肉需要手術治療 1.直徑≥1cm的,息肉越大,癌變幾率越大; 2.年級>50歲的; 3.息肉短時間內或半年內迅速增大的; 4.基底較粗或單發(fā)的; 5.位于膽囊頸部,容易脫落造成膽囊管梗阻,從而產生絞痛癥狀; 6.合并膽囊結石或膽囊萎縮的,此種往往會出現右上腹脹痛不適癥狀。所以我們建議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分類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是目前治療膽囊息肉最為確切的辦法,可以說是一勞永逸,也是首選。但膽囊切除后也許會有并發(fā)癥出現,如膽道損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反流性胃炎、膽囊切除后綜合征等。 另外一種是保膽取息肉,包括內鏡下微創(chuàng)保膽和腹部小切口保膽,現在我們臨床采用最多的就是微創(chuàng)保膽,利用腹腔鏡、膽道鏡的優(yōu)勢,我們選擇膽囊壁不厚,膽囊息肉呈單發(fā),根蒂窄為保膽對象,恢復快,術后隨訪,效果都很好。 保膽取息肉既能避免切除膽囊?guī)淼牟l(fā)癥,如腹瀉、膽管損傷、腹脹等,還能保留住好膽囊的機體功能,留下完整的身體。2021年03月05日
888
0
0
-
吳鋼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普外科 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是由膽囊壁向囊腔內呈局限性隆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近年來由于廣泛采用B超等影像學檢查方法,膽囊息肉檢出數日益增多,但有時臨床上在術前識別“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仍然十分困難,即使是非腫瘤性息肉如何實施治療,尚無完全規(guī)范統一的意見。如何從PLG中識別早期膽囊癌或癌前病變,成為PLG診治中極其重要的問題。Jorgensen報告在丹麥人口隨機調查中,男性PLG的發(fā)病率為4.6%,女性4.7%。日本健康人口中,男性的發(fā)病率為6.28%,女性為3.51%。國內大宗流行病學報告在常規(guī)體檢人群中的檢出率為0.9%,B超普查發(fā)現PLG的發(fā)病率為1%-9%,PLG占膽囊切除術的4.5%-12.3%。膽囊息肉的分類:按病變數目可分為單發(fā)息肉和多發(fā)息肉;按病變部位,可分為膽囊頸部息肉,體部息肉和底部息肉;Bergerson根據病理特性將其分為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腺瘤和惡性腫瘤;按Chrisgensen的病理分類標準可劃分為良性假瘤及良性腫瘤兩類,亦有將膽囊良性息肉樣病變分為:①上皮腫瘤:腺瘤,②間質瘤:纖維瘤,脂肪瘤和血管瘤,③假性瘤:膽固定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肌瘤。目前臨床上比較廣泛采用的分類法為將PLG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再將良性PLG分為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肌腺病。其中膽固醇性息肉最多見。1、PLG與膽囊結石及膽囊癌的關系膽囊癌和膽囊結石有密切關系,當PLG合并膽囊結石時,常易忽略膽囊腫瘤的存在。PLG的結石并發(fā)率為29.4%,而發(fā)生癌變的PLG結石病發(fā)率為72%,即發(fā)生癌變的PLG的結石合并率明顯增高,這似乎與膽囊結石作為一種慢性刺激使膽囊粘膜發(fā)生癌變率增高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PLG時膽汁成分改變有關。膽固醇息肉的發(fā)生主要與膽固醇的代謝有關,膽固定醇的代謝異常使泡沫細胞將其吞噬后聚集而成,好發(fā)于頸部,表面分葉似草莓,體小質脆,易脫落,無癌變。腺瘤可多發(fā),多數有蒂,發(fā)出部位多變,目前認為極易癌變。腺肌增生癥多發(fā)生于膽囊底,無蒂,或局限性增厚,為發(fā)育異常所致。炎性息肉為慢性炎癥刺激所致,發(fā)生部位多變,無蒂,表面成粉紅色,可癌變。而早期膽囊癌表現多變,不易與上述病變鑒別。2、PLG的診斷PLG的超聲診斷:膽囊形態(tài)規(guī)則,適聲性好,特別適于超聲檢查。PLG的B超檢出率高達92.7%,明顯高于口服膽囊造影,CT和ERCP,準確性>70%。非腫瘤性息肉一般呈球形,基底窄,部分有蒂,病變處膽囊壁光滑,不增厚。PLG中絕大部分多數為非腫瘤性,以下5點應列為可能腫瘤性病變,①單發(fā),②>10mm,③基底寬或無蒂,④瘤體進行性增大,⑤合并結石。內鏡超聲(EUS)鑒別PLG的準確性明顯高于普通超聲,可高達97%,膽固醇樣病變呈現高回聲光點組成的多粒子狀結構,并可見清晰的三層囊壁,而膽囊癌則為乳頭狀明顯低回聲團塊且囊壁層次消失,并可判明浸潤層次優(yōu)于普通B超。與超聲診斷相比,CT能無重疊地顯示膽囊和膽道局部解剖關系,能清晰顯示,肝臟,肝門及鄰近器官的關系,對PLG的檢查出率約40%-77.8%,增強CT行5mm薄層切片時,能提高PLG的檢出率。CT對于<1.0cm的PLG檢出率頗低。3、PLG的治療PLG的治療關鍵在于排除早期膽囊癌或癌前病變,多數學者認為PLG>10mm,單發(fā),廣基,合并結石頭,有增大趨勢的病變應切除膽囊后觀察,以上觀點基本形成其識。但由于擔心息肉有癌變可能,而又使很多膽囊功能正常的非腫瘤性息肉患者切除了膽囊。膽囊切除治療良性PLG的合理性值得探討。膽囊并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器官,首先,膽囊切除后可引起膽道和腸道生理功能紊亂和膽道流體力學發(fā)生改變,導致膽管結石發(fā)病率比有膽囊者高。其次,膽汁24小時不間斷低流量排入腸腔,在細菌的作用下,使腸腔石膽酸和去氧膽酸的濃度升高,這些物質有致癌作用使結腸癌發(fā)病率升高。另外,膽囊切除后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膽囊切除后綜合癥的發(fā)生率在20%以上。因此一些患者提出對良性PLG采用切除息肉而保留功能正常膽囊的治療方法。包括經腹腔鏡膽囊一期縫和治療PLG,B超輔助經皮膽鏡PLG摘除術,經皮膽囊鏡PLG微波切除術和經皮PLG摘除術。適應證:①單發(fā)或多發(fā)PLG,膽囊大小正常,功能良好;②PLG為良性或非腫瘤性;③近期無急性炎癥,膽囊內無出血;④PLG或結石可摘除完全或取凈;⑤患者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大手術者。術中將切除的息肉送快速病理檢查,PLG為惡性或癌前病變時,行膽囊癌根治術或膽囊切除術。綜上所述,PLG易于發(fā)現,而治療需視具體情況決定。作者認為①PLG直徑<0.5cm,多發(fā),帶蒂,無結石者可暫不手術,定期B超復查;②直徑0.5-1.0cm,合并結石者可考慮手術,無結石又無惡性特征者與B超隨訪中若發(fā)現有增大趨勢,則應積極手術治療;③直徑>1CM,惡性病變難以除外,廣基,單發(fā),年齡>50歲,原則上應手術。2021年02月03日
2623
1
3
-
沈美雍主治醫(yī)師 宜都市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一、膽囊息肉是什么?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隆起樣病變,是膽囊粘膜局限性隆起樣病變的統稱。包含有:膽囊癌,膽囊腺瘤,膽囊腺肌癥,膽固醇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癥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等疾病。 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但以非腫瘤性病變?yōu)槎?。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慢性炎癥有密切關系。 二、膽囊息肉有什么癥狀 膽囊息肉一般很少有癥狀,部分病人可能有右上腹悶脹不適,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極少數患者伴有腹瀉、惡心、嘔吐、厭油等消化不良癥狀。通常誤以為是"胃病"或體檢時被發(fā)現。 三、該如何檢查? 彩超能準確地顯示病變的大小、位置、數量、囊壁的情況。目前臨床上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主要是依靠超聲檢查,在超聲檢查中可見膽囊腔內的息肉樣病變,不隨體位變動而移動,息肉樣病變后無聲影,可以是單個或多個,對于較大的膽囊息肉樣病變應檢測有無血流信號。影像學檢查方法只能表明息肉的存在,并不能揭示息肉的病理性質。 隨著科學儀器的改進,對于較大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增強等檢查,有助于膽囊息肉樣病變與膽囊腺瘤、膽囊癌的鑒別。 四、膽囊息肉需要吃藥嗎? 當體檢發(fā)現有膽囊息肉樣病變時,一般無明顯癥狀,不需要吃藥。建議看肝膽胰外科醫(yī)生,在??漆t(yī)生指導下繼續(xù)觀察并定期復查。一些病人聽從"好心人的建議"吃消炎利膽片或膽舒膠囊,這是不對的! 五、如何進行復查? 建議有膽囊息肉的患者,應該三個月體檢一次,膽囊息肉大于一厘米就有癌變的可能,息肉越大,癌變的幾率也就越大。一旦發(fā)現膽囊息肉短時間內增長速度過快,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盡快采取治療。 六、膽囊息肉能自愈嗎? 不會。 七、什么情況(什么時候)要考慮手術? 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fā)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于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機率會明顯提高。 膽囊息肉樣病變術前有時難以定性,根據膽囊息肉樣病變惡變可能性的高危因素,一般下列情況要考慮手術: 1.伴有疼痛等癥狀,且反復發(fā)作者。 2.伴有膽囊炎及膽囊結石。 3.膽囊息肉在1cm以上,無臨床癥狀,單發(fā)的息肉。 4.膽囊息肉在短時間內明顯增大。 5.檢查中發(fā)現息肉有豐富的血流或膽囊頸部的息肉。 6,疑有惡性變時,應手術治療。 7,膽囊息肉者,肝膽腫瘤標記物測值明顯升高,且除外其它部位腫瘤者。 八、可以保膽手術嗎? 膽囊結石者有強烈愿望保膽取石者,醫(yī)生會根據嚴格的手術指征選擇保膽取石或膽囊切除術。同樣,膽囊息肉的保膽取息肉手術指征更嚴格,經過醫(yī)生診斷考慮膽固醇息肉,且年紀輕的,根據患者自己意愿由醫(yī)生決定選擇保膽手術或膽囊切除手術。 九、膽囊切除術后有哪些并發(fā)癥? 膽囊切除術是膽道外科最常見的手術。自1882年Lengenbuch行首例膽囊切除術以來,迄今已一百多年的歷史。絕大多數專家對于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手術處理就是做膽囊切除,其目的是預防膽囊惡性腫瘤。微創(chuàng)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公認的金標準,創(chuàng)傷較小,恢復快,多數病人能接受。手術后遠期效果也較滿意。 膽囊切除術近期并發(fā)癥主要是術后出血,膽漏、膽汁性腹膜炎,肝下積液或膈下膿腫,術后黃疸,術后胰腺炎,膽總管殘留結石,胃腸瘺等。遠期并發(fā)癥包括膽管狹窄,膽總管再發(fā)結石,膽道出血,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膽囊管殘留過長,消化不良等。2021年01月24日
1228
0
0
膽囊息肉相關科普號

高志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志強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113粉絲9.1萬閱讀

孫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超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
肝膽外科
142粉絲3.5萬閱讀

朱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朱斌 副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231粉絲3.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