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海晶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足踝外科 該文章僅適用于我所診治的患者參考????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見骨折,多為高墜傷或者不經(jīng)意間從高處跳下造成,30-50歲男性多見。移位不大的骨折經(jīng)常被患者本人忽略,認為躺床上養(yǎng)養(yǎng)或貼膏藥就能好,而其實早年跟骨骨折致殘率高于30%,其根本原因是不下地走路不疼,但隨著時間延長,隨著患者下地走路及站立的時間延長,患者的疼痛逐年加劇,甚至不走路都會出現(xiàn)疼痛,而這時,患者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隨著骨折切開復位精確固定的手術開展,跟骨骨折的致殘率降低了,但手術切口愈合仍是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影響傷口愈合的相關因素:長期吸煙,嗜酒,糖尿病,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年齡較大及嚴重粉碎骨折的患者,都會有切口愈合差及感染風險,從血運的角度看,跟骨處的皮膚是離心相對遠的部位,血供也相對差,所以切口感染是制約手術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從臨床來看,很多患者回家后不注意足部的衛(wèi)生,譬如蓋被及床上物品不夠清潔,患者側臥及仰臥時不自覺的壓迫傷口,自我照顧不周、營養(yǎng)不良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單腿蹦著下地,造成患足下垂時間過長,而又不敢著地,下肢靜脈及淋巴回流不暢,是足踝部腫脹的原因,也是傷口周圍充血感染的原因之一,所以傷口未愈合3周內(nèi)下地,應該雙拐保護,足踝部支具保護固定,前足著地行走,尤其注意去衛(wèi)生間時防止滑倒,嚴禁蹦跳下地。????從傷口消毒來看,安爾碘棉球?qū)谙?,隔日一次,消毒太勤會造成足部周圍皮膚過敏起紅疹。傷口滲血及黃色滲出物7-10天,逐漸減少,術后10天左右傷口無滲出后,再堅持消毒3天后傷口干燥無滲出,可以不換藥,手術3周后拆線或縫線自行脫落。如傷口出現(xiàn)紅腫,可以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預防感染3-5天。如傷口破潰不愈合,可以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傷口,生長因子凝膠外用,促進傷口生長。及時上傳傷口外觀照,指導治療。跟骨骨折康復鍛煉,臥床期間可以進行屈膝,背曲踝部,足趾背曲活動,可以足部踩墻或布帶拉伸前足,練習踝關節(jié)活動。術后一個月傷口愈合后,適當前足著地負重,術后一個半月,全足部分負重,需要扶雙拐調(diào)整后足負重,術后2個月完全負重,練習行走,術后2個半月練習適當下蹲,維持3-10分鐘,不是蹲起,直至足跟部完全著地為止。術后3個月后逐漸脫拐練習行走,一般術后半年至10個月恢復正常行走,如果出現(xiàn)跛行,是患足肌肉恢復及完全負重差,急于脫拐行走所致,應緩慢行走,患足完全負重,維持患足單腿站立3分鐘后再逐漸行走,可以恢復。術后1個月,3個月,半年拍片復查骨折愈合情況,決定下一步行走的強度及距離。2023年06月04日
731
0
4
-
蔣桂勇主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距骨骨折術后康復早期康復訓練原則∶無痛、冷敷、動作緩慢術后0-6周內(nèi):1、定制支具固定不負重。圖一圖一2、冰敷,每隔2-3小時一次,約5~6次/天,晚上睡覺不用冷敷。3、休息時抬高患肢,可在足下墊枕頭。4、增強下肢肌力訓練①股四頭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二圖二?②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練習時避免明顯的疼痛)。圖三??圖三③開始側抬腿練習,側躺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四圖四5、術后兩周復查,拆線。術后6-8周:1、繼續(xù)低溫支具固定到8周2、6周后開始做踝泵運動:向上勾腳維持5秒,向下踩維持5秒,5分鐘/次,每天4次。圖七。圖七3、繼續(xù)上面圖二至圖四的肌力訓練術后8-12周1、去掉低溫支具,開始佩戴護踝固定到12周。圖八圖八2、8周開始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活動度練習:緩慢、用力、內(nèi)外翻踝關節(jié)。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nèi),并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0次/組,2—4組/日。?????????????3、踝關節(jié)被動背伸跖屈,內(nèi)外翻活動鍛煉患者下肢伸展,家屬一手握住患側小腿遠端固定,另一手握住跖趾關節(jié),向上活動踝關節(jié)使踝關節(jié)背伸,在疼痛耐受位置停留10秒,1次10-分鐘,1日2次。3、繼續(xù)圖一至圖七的訓練術后12-16周12周后做加強的抗阻小腿肌群訓練抗阻背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九圖九②抗阻跖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繃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圖十③抗阻外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外往上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一圖十一④抗阻內(nèi)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里往下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二?圖十二12周開始做本體感覺和平衡感的訓練本體感覺訓練①扶拐輔助做患肢踝關節(jié)及下肢部負重練習:如前跨步、后跨步、側跨步等。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身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次,2~3次/天。③畫“米”字練習:患足單腿站立,以患足為中心,健足在身體前后左右及身體對角線的方向畫“米”字,健足的運動幅度由小變大,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訓練中不可產(chǎn)生疼痛。圖十三圖十三2、循序漸進平衡訓練每個動作堅持5到10秒為1次,動作緩慢,1組練10次,1天練2至3組,每次能堅持到十秒為合格,可以進行下一步。??患肢單腿睜眼閉眼站立患肢單腿屈膝睜眼閉眼站立患肢單腿平衡板上睜眼閉眼站立平衡板(球)患肢單腿屈膝站立2023年04月22日
249
0
1
-
蔣桂勇主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跟骨骨折術后康復方案早期康復訓練原則∶無痛、冷敷、動作緩慢術后0-4周內(nèi):1、定制支具固定不負重。固定4周,圖一圖一2、冰敷,每隔2-3小時一次,約5~6次/天,晚上睡覺不用冷敷。3、休息時抬高患肢,可在足下墊枕頭。4、增強下肢肌力訓練①股四頭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二圖二?②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練習時避免明顯的疼痛)。圖三??圖三③開始側抬腿練習,側躺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四圖四5、術后兩周復查,拆線。術后4-6周:1、繼續(xù)低溫支具固定到6周2、4周后開始做踝泵運動:向上勾腳維持5秒,向下踩維持5秒,5分鐘/次,每天4次。圖五。圖五3、繼續(xù)上面圖二至圖四的肌力訓練術后6-8周1、去掉低溫支具,開始佩戴護踝。圖六圖六2、6周開始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活動度練習:緩慢、用力、內(nèi)外翻踝關節(jié)。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nèi),并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0次/組,2—4組/日。圖七2、踝關節(jié)被動背伸跖屈、內(nèi)外翻活動鍛煉患者下肢伸展,家屬一手握住患側小腿遠端固定,另一手握住跖趾關節(jié),向上活動踝關節(jié)使踝關節(jié)背伸,在疼痛耐受位置停留10秒,1次10-分鐘,1日2次。???????????????????3、繼續(xù)圖一至圖七的訓練術后8-10周8周后做加強的抗阻小腿肌群訓練抗阻背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八圖八②抗阻跖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繃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九圖九③抗阻外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外往上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圖十④抗阻內(nèi)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里往下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一?圖十一術后八到十周:術后10-12+周10周開始做本體感覺和平衡感的訓練本體感覺訓練①扶拐輔助做患肢踝關節(jié)及下肢部負重練習:如前跨步、后跨步、側跨步等。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身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次,2~3次/天。③畫“米”字練習:患足單腿站立,以患足為中心,健足在身體前后左右及身體對角線的方向畫“米”字,健足的運動幅度由小變大,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訓練中不可產(chǎn)生疼痛。圖十二圖十二2、循序漸進平衡訓練每個動作堅持5到10秒為1次,動作緩慢,1組練10次,1天練2至3組,每次能堅持到十秒為合格,可以進行下一步。??患肢單腿睜眼閉眼站立患肢單腿屈膝睜眼閉眼站立患肢單腿平衡板上睜眼閉眼站立平衡板(球)患肢單腿屈膝站立2023年04月22日
388
1
0
-
付國建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部) 運動醫(yī)學科 下面一個問題說這個跟骨粉碎性的骨折,術后快兩年了,腳踝還是有點腫脹,走路多了就有點瘸,不能內(nèi)外翻。 不能內(nèi)翻和外翻,那么跟骨的骨折呢,在臨床也比較常見,跟骨骨折以后啊,如果說骨折愈合的很好,那么這個時候應該是可以恢復正常的,如果兩年了還沒有恢復好,那么建議你做一個核磁共振看一下,看什么東西呢?看第一個看我們的踝關節(jié)當中的軟骨結構有沒有損傷,第二個呢,相對像你所說的踝關節(jié)不能內(nèi)外翻,那么可能踝關節(jié)有僵硬,或者是踝關節(jié)作為韌帶結構有損傷,那么這個時候我們通過核磁共振。 也可以來進一步的進行一個判斷,看看有沒有踝關節(jié)周圍的一個韌帶結構的損傷,或者軟骨相關結構的損傷,因為兩年的時間如果還是有問題,那么說明關節(jié)可能還是有一些氣質(zhì)方面的問題啊。 好,下面一個問題說崴腳五個月,現(xiàn)在照。2023年03月08日
22
0
0
-
孫文江主管康復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康復醫(yī)學科 來。 腳踝開放性骨折。 距骨與跟骨骨折。 多久可以做康復訓練,具體康復人員做哪些?這個就比較復雜了,你這個是不是高處墜落導致的,而且開放了不是你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做過手術了嗎?應該做了啊,嗯,具體是怎么做呢?你這個片子一定要給我看的,以及你這個手術一個過程,這個非常重要,因為腳踝比較特殊,我們是至說有些科室的話,醫(yī)院專門成立足踝外科,因為它骨頭太多,關節(jié)太多。 比較復雜,像你這種我擔心是不是還有脫位,如果脫落是不是筋韌帶是不是也有斷了,我現(xiàn)在因為不知道具體情況,我只能給你一些原則性的,呃,那個建議啊,第一個的話可以進行早期康復,但是早期康復的話,注意一定不能去負重,一定是什么呢?做一些消炎止痛為主,盡早的把腫給消掉,這樣子它愈合才好,而且你是開放性骨折,可能相應的那個感染風險也是比較高的啊,就早期的話,醫(yī)生沒讓你負重的時候不要負重啊。 什么時候負重的話,我們要根據(jù)醫(yī)生拍片子以及你軟組織損傷的一個情況去建議,而且你負重的時候肯定是在保護下的,比如是不是用一些支具減重去護踝等等。 但現(xiàn)在能做的話,就是說交叉到輕微的活動一下啊,應該問題不是特別大啊,啊,因為對于你這個問題啊,2023年02月22日
53
0
1
-
徐泉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這邊有一個問題哈,根骨取高板后多久可以,下季多久可以開始跑步鍛煉? 啊,如果是鋼板取鋼板這個問題的話,可能說明它已經(jīng)是,呃,已經(jīng)是有一個很好的愈合了啊。 呃,說明他骨,骨折以后的愈合已經(jīng)完成了,所以說,呃。 根骨鋼板,以后夏季越早越好。 那越早越好,就是術后即刻應該就可以做一些康復性的練習。 那這種手術的話,可能我們肌肉有一些萎縮呀,包括踝關節(jié)活動受限呀等等,那我們需要做一些康復的話,就是剛才提到的,我們可以做一些物理療法,比如說紅外線,超聲波等等,來改善它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血液供應,超聲波的話,緩解瘢痕的一些手術,瘢痕的一些粘粘連。 然后加上我們的康復手法的話,主要是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要提高肌力,同時呢,我們康復設備來說,還有一些毒排的牽身器,關節(jié)活動度的一些,呃,CPM訓練等等,嗯,加上這個的話,我們就相當于比較齊全的一個康復方案。 我也給您贈送一個問診券,您可以到時候再把一些詳細的片子傳上來,我再看一看。 好的。 嗯。2022年09月21日
113
0
0
-
李政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附骨,跟骨骨折為跗骨骨折中最常見者,約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處跌下,足部著地,足跟遭受垂直撞擊所致。其中大部分骨折涉及距下關節(jié)面,預后較差,致殘率高。??【治療】???1.非手術治療適應證:移位不明顯的跟骨骨折,骨折移位<2mm;后關節(jié)面仍然相連于粗隆骨折塊上的骨折;骨折時間在損傷后5天內(nèi);嚴重的開放性骨折。???(1)用彈力繃帶包扎傷足,抬高患肢。鼓勵早期開始患肢功能運動及架拐負重。???(2)骨牽引治療跟骨結節(jié)持續(xù)牽引下,按早期活動原則進行治療。???(3)手法復位,足跖屈使斷面對位,用石膏靴固定于輕度跖屈位4~6周。???2.撬撥復位方法適應證:骨折塊與載距突分離的骨折;骨折線沒有跨越或壓縮后關節(jié)面;跟骨后結節(jié)撕脫性骨折。???3.切開復住內(nèi)固定(1)適應證:關節(jié)面不平整,臺階>1mm;跟骨長度短縮明顯;跟骨寬度增加>lcm;跟骨高度降低超過1.5cm;Bohler角<15°。
???(2)主要手術方法:鋼板螺絲釘內(nèi)固定、距下關節(jié)融合術、植骨術等。???【康復技巧】???1.術后第l天?患者術后不給予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行腓腸肌、脛骨前肌等長收縮練習。???2.術后第2天?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每天活動80~100次,共分2階段完成,上、下午各訓練一階段。踝關節(jié)屈伸以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鍛煉時勿用力過大,以防發(fā)生運動損傷。由于術后早期(術后24小時至傷口拆線)為傷口局部炎性反應最明顯時期,為減輕傷口紅腫、滲出,可同時給予局部傷口紫外線照射治療,使用一級紅斑量(2~3MED)照射,治療頻率為隔日1次,照射前解開包扎紗布顯露傷l2,照射完畢后常規(guī)消毒換藥。???3.術后第3天?開始在CPM機上進行踝關節(jié)持續(xù)被動屈伸功能訓練。首先從無痛或微痛角度開始,運動范圍根據(jù)患者對疼痛耐受程度而定,一般活動范圍在一25°~0°(0°為中立位,背伸為正值,跖屈為負值)之間。整個被動運動過程緩慢進行,每天訓練l次,每次訓練l小時;當CPM訓練結束后,囑患者將患肢平放于床上,將患足稍墊高,并即刻冰敷踝關節(jié)20~30分鐘。上述CPM治療共持續(xù)3~4天。???4.術后第5~6天起?患者CPM活動范圍每天增加l°,每天活動2次,每次l小時,共持續(xù)3周;術后2周患者拆線時,其踩關節(jié)屈曲范圍一般能達到一35°~5°。在患肢無明顯腫脹情況下,對患者施行輕柔、緩慢踝部按摩,防止躁關節(jié)軟組織粘連,同時進行足部抗阻力訓練以增強踝關節(jié)各肌群肌力。???5.術后1周開始?患者拄雙拐進行部分負重下地行走訓練,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6.術后6周?棄拐,患者在姿勢鏡前進行平衡功能訓練,待患者能自行保持平衡后鼓勵其正常行走。患者在行走訓練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負荷主動運動——部分抗阻力練習——完全負重主動活動練習過渡原則,同時還穿插進行屈髖、屈膝、踢腿、上下樓梯等訓練。
2022年05月15日411
0
2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早期康復訓練原則∶ 無痛、冷敷、動作緩慢 術后0-4周內(nèi): 1、0-6周定制支具固定不負重。圖一 圖一 2、冰敷,每隔 2-3 小時一次,約 5~6 次/天,晚上睡覺不用冷敷。 3、休息時抬高患肢,可在足下墊枕頭。 4、增強下肢肌力訓練 ①股四頭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二 圖二 ② 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練習時避免明顯的疼痛)。圖三 圖三 ③ 開始側抬腿練習,側躺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四 圖四 5、術后兩周復查,拆線。 術后4-6周: 1、繼續(xù)低溫支具固定到6周 2、4周后開始做踝泵運動:向上勾腳維持5秒,向下踩維持5秒,5分鐘/次,每天4次。圖五。 圖五 3、繼續(xù)上面圖二至圖四的肌力訓練 術后6-8周 去掉低溫支具,開始佩戴護踝,繼續(xù)固定4周。圖六 圖六 2、6周開始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活動度練習: 緩慢、用力、內(nèi)外翻踝關節(jié)。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nèi),并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0次/組,2—4 組/日。圖七 3、繼續(xù)圖一至圖七的訓練 術后8-10周 8周后做加強的抗阻小腿肌群訓練 抗阻背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八 圖八 ②抗阻跖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繃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九 圖九 ③抗阻外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外往上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 圖十 ④抗阻內(nèi)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里往下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一 圖十一 術后八到十周: 術后10-12+周 10周開始做本體感覺和平衡感的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 ①扶拐輔助做患肢踝關節(jié)及下肢部負重練習:如前跨步、后跨步、側跨步等。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身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次,2~3次/天。 ③畫“米”字練習:患足單腿站立,以患足為中心,健足在身體前后左右及身體對角線的方向畫“米”字,健足的運動幅度由小變大,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訓練中不可產(chǎn)生疼痛。圖十二 圖十二 2、循序漸進平衡訓練 ①平地上患肢單腳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三 ②平地上患肢單腳閉眼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三 圖十三 ③開始單膝蹲起練習: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必要時可雙手提重物 以增加練習難度。15次/組,4次/組。圖十四 圖十四2021年05月18日
5483
2
10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早期康復訓練原則∶ 無痛、冷敷、動作緩慢 術后0-6周內(nèi): 1、0-8周定制支具固定不負重。圖一 圖一 2、冰敷,每隔 2-3 小時一次,約 5~6 次/天,晚上睡覺不用冷敷。 3、休息時抬高患肢,可在足下墊枕頭。 4、增強下肢肌力訓練 ①股四頭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二 圖二 ② 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練習時避免明顯的疼痛)。圖三 圖三 ③ 開始側抬腿練習,側躺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四 圖四 5、術后兩周復查,拆線。 術后6-8周: 1、繼續(xù)低溫支具固定到8周 2、6周后開始做踝泵運動:向上勾腳維持5秒,向下踩維持5秒,5分鐘/次,每天4次。圖五。 圖五 3、繼續(xù)上面圖二至圖四的肌力訓練 術后8-12周 去掉低溫支具,開始佩戴護踝固定到12周。圖六 圖六 2、8周開始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活動度練習: 緩慢、用力、內(nèi)外翻踝關節(jié)。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nèi),并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0次/組,2—4 組/日。圖七 3、繼續(xù)圖一至圖七的訓練 術后12-16周 12周后做加強的抗阻小腿肌群訓練 抗阻背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八 圖八 ②抗阻跖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繃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九 圖九 ③抗阻外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外往上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 圖十 ④抗阻內(nèi)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里往下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一 圖十一 12周開始做本體感覺和平衡感的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 ①扶拐輔助做患肢踝關節(jié)及下肢部負重練習:如前跨步、后跨步、側跨步等。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身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次,2~3次/天。 ③畫“米”字練習:患足單腿站立,以患足為中心,健足在身體前后左右及身體對角線的方向畫“米”字,健足的運動幅度由小變大,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訓練中不可產(chǎn)生疼痛。圖十二 圖十二 2、循序漸進平衡訓練 ①平地上患肢單腳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四 ②平地上患肢單腳閉眼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三 圖十三 ③開始單膝蹲起練習: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必要時可雙手提重物 以增加練習難度。15次/組,4次/組。圖十四 圖十四2021年05月17日
3404
0
4
-
任佳副主任醫(yī)師 鄭大一附院 急診醫(yī)學部 摘要 鼓勵患者在術后3-5天做足和腳踝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原則,一般8-12周骨折愈合后就可以開始逐漸負重。 引言 跟骨是具有多個關節(jié)面的骨性突起,結構具有復雜性和不規(guī)則性。其骨松質(zhì)多,血液循環(huán)供應豐富,形態(tài)學上存在力學薄弱點,容易骨折。 跟骨骨折在臨床足部骨折中比較常見,多發(fā)生于成年人。大部分是由于高空墜落時足跟著地造成垂直撞擊所致,車禍、運動傷害、擠壓傷等也可造成跟骨骨折,骨折后多情況復雜,主要特征是距下關節(jié)的壓縮和關節(jié)面下方的骨結構碎裂,在高空跌落中若沖擊力足夠大,有時會伴有脊椎和骨盆的損傷。 跟骨骨折輕者為輕微移位骨折,嚴重的導致粉碎性骨折。臨床上表現(xiàn)為足跟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甚至腫脹壓痛,有的出現(xiàn)功能障礙、局部畸形和骨擦音,足踝部活動受限,還可見瘀血斑。 跟骨骨折的治療 跟骨結構的復雜和并發(fā)癥等因素讓跟骨骨折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在診斷跟骨骨折同時要詢問和檢查患者脊柱和顱腦的情況。 跟骨骨折一般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根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式,如果傷勢比較輕,無移位或骨折線移位2毫米以內(nèi)的關節(jié)內(nèi)骨折,首選保守治療,包括手法復位、石膏固定、牽引、加壓包扎、彈性繃帶固定、理療等。 如果傷勢非常嚴重,手法復位失敗或者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就需要手術治療。但要注意:高齡患者、有下肢周圍性缺血疾病的患者、局部皮膚軟組織條件差或有感染的患者、患有神經(jīng)疾病致肢體感覺消失的患者不適合通過手術治療。 臨床上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改變,跟骨寬度的增加,跟骨高度降低等是跟骨骨折診斷和治療的要點。 Bohler's角的正常范圍是20°-40°,角度減小說明跟骨承重的后關節(jié)面塌陷,造成身體的中心相對前移,也有角度消失或反角的情況。Gissane's角又叫「十字角」,它的正常范圍是95°-105°,角度增大說明跟骨后關節(jié)面塌陷。 跟骨骨折的術后康復 跟骨骨折治療后鼓勵患者在術后3-5天做足和腳踝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原則,一般8-12周骨折愈合后就可以開始逐漸負重。可以系統(tǒng)性的將跟骨骨折的康復治療分為4個階段: 1.術后2天-2周 康復目標:控制水腫和疼痛,恢復足趾活動。 方法:保持足部中立位,抬高患肢,加壓冰敷,向心性加壓按摩,護理手術切口;被動伸屈足趾,最大范圍往返運動3-5次/組,每天6組。 2.術后2-6周 康復目標:增加踝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增強踝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訓練,防止踝關節(jié)攣縮。 方法:主動運動踝關節(jié),背伸至疼痛能夠耐受處保持20秒,跖屈至疼痛能夠耐受處保持20秒,3-5次/組,每天6組;做距下關節(jié)活動和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運動。 3.術后6-12周 康復目標:開始負重練習,加入步態(tài)訓練全面恢復正常步態(tài)。 方法:增加距下關節(jié)、跟骰關節(jié)、距舟關節(jié)的活動度,可進行關節(jié)松動術,被動活動各個關節(jié);徒手抗阻手法分別對脛骨前肌、脛骨后肌、 腓骨長短肌進行等長抗阻訓練,增強踝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術后8周開始負重練習。 4.術后12-16周 康復目標:加強本體感覺訓練。 方法:步態(tài)訓練從重心轉移開始,練習重心在雙腿間的移動,練習至步態(tài)正常。2020年11月28日
2376
0
0
跟骨骨折相關科普號

任佳醫(yī)生的科普號
任佳 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急診醫(yī)學部
17粉絲2.2萬閱讀

呂帥潔醫(yī)生的科普號
呂帥潔 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中醫(yī)院
骨傷科
41粉絲1.1萬閱讀

鄭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軍 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骨傷科
84粉絲6.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