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基質炎也稱非潰瘍性角膜炎,是角膜基質層的非潰瘍性和非化膿性炎癥。
癥狀輕者無明顯表現(xiàn),嚴重者單側或雙側眼部可出現(xiàn)疼痛、畏光及流淚等刺激癥狀,伴有水樣分泌物和眼瞼痙攣。
角膜基質炎也稱非潰瘍性角膜炎,是角膜基質層的非潰瘍性和非化膿性炎癥。
癥狀輕者無明顯表現(xiàn),嚴重者單側或雙側眼部可出現(xiàn)疼痛、畏光及流淚等刺激癥狀,伴有水樣分泌物和眼瞼痙攣。
角膜基質炎多因不同致病因素感染誘導免疫反應引起,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如下:
大多數(shù)正常人群均感染過單純皰疹病毒,并可能是病毒攜帶者。下述人群更容易感染引起本病,需加以注意:
角膜基質炎的臨床癥狀有很大的差異,輕癥患者可無明顯癥狀,重癥患者單側或雙側眼部可出現(xiàn)疼痛、畏光、流淚、眼紅等刺激癥狀,伴水樣分泌物和眼瞼痙攣,當炎癥發(fā)生位于中央角膜基質時,視力將下降迅速且明顯。
急性期常見癥狀:
瘢痕期常見癥狀:
不同致病因素導致的并發(fā)癥也不一樣。常見的如下: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和水痘-帶狀皰疹毒感染:
角膜基質壞死:眼部疼痛感加重,視力下降迅速。
角膜大泡:疼痛感劇烈,視力下降呈毛玻璃遮擋感。
角膜新生血管長入:可見角膜上血管長入。
角膜葡萄腫:可見角膜紫黑色隆起。
角膜穿孔:自覺突破感,視力下降明顯。
梅毒螺旋體感染:
眼部:復發(fā)性角膜炎癥、角膜新生血管長入、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角膜后彈力層脫離,脈絡膜、視網膜或視網膜血管炎癥反應。
皮膚:嬰兒期皮疹、口周連接處放射狀裂縫。
頭骨:顱骨畸形,包括額葉凸起、眶上增厚、前額增大的傾斜顱骨(淺海鞘)、短上頜骨、高弓形或穿孔腭,以及突出的下頜骨。鼻軟骨或骨骼的炎癥,可導致鼻梁變平、鼻背凹陷和鼻尖過度旋轉等。
骨骼:在兒童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胸鎖關節(jié)增厚和擴張的肩胛骨。單腿或雙腿上的刀狀脛骨是最常見的骨性異常。
牙齒:畸形切牙(哈金森牙齒)是先天性梅毒的標志。
神經:神經性梅毒、腦脊液異常、癲癇、視神經受累等。
聽力:感音神經性耳聾。
關節(jié):膝關節(jié)滑膜炎,也有踝關節(jié)、肘關節(jié)或肩關節(jié)炎,是晚期先天性梅毒的一種表現(xiàn)。
結核桿菌感染:
眼部:角膜實質浸潤,可伴鞏膜炎和葡萄膜炎。當合并鞏膜炎時,可見角膜周邊三角形的實質浸潤。
全身:結核特征的全身表現(xiàn)。
其他原因引起的角膜基質炎:
Cogan 綜合征:可能合并聽神經受累表現(xiàn),出現(xiàn)眩暈、耳鳴、聽力進行性下降直至喪失等表現(xiàn)。
硬化型角膜基質炎:老年女性患者居多,照鏡可見角膜黃白色混濁長入,并發(fā)虹膜睫狀體炎或青光眼時,可出現(xiàn)眼痛等癥狀。
彌漫性角膜基質炎:多出現(xiàn)在 LASIK 術后,出現(xiàn)視物模糊、毛玻璃感、視力下降,近來隨手術工具設備革新,發(fā)病率減少。
本病以通過下列方法進行預防:
本病主要依靠科眼科檢查及全身系統(tǒng)檢查后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明確病變位置是否位于角膜基質內,是確診本病的必要手段。
檢查角膜基質病變形態(tài)、是否合并角膜其他并發(fā)癥。
裂隙燈顯微鏡眼底檢查,明確是否合并眼部其他位置病變。
眼前節(jié)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具體觀察角膜水腫程度、病變位置深度及形態(tài),指導診斷及治療方式選擇。
共聚焦顯微鏡檢查:排除部分感染因素,明確病變嚴重程度。
血清學檢查: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PRP)及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素試驗(TPPA)等,有助于明確是否存在梅毒感染。
結核檢查:病變處檢測到結核桿菌為結核性角膜基質炎金標準,但難以實現(xiàn)。臨床上常完善胸片檢查觀察肺部情況、結核菌素試驗、痰液結核桿菌培養(yǎng)等方法,做全身結核的診斷。
角膜基質炎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角膜基質炎的治療,以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和非甾體抗炎藥為主。近年來,局部應用免疫抑制劑滴眼液也有較好治療效果。
對于角膜炎癥消退后遺留的瘢痕、低視力者,可考慮行角膜移植術。部分可使用角膜接觸鏡改善。
合并梅毒螺旋體、麻風分支桿菌、結核桿菌或系統(tǒng)性疾病時,可針對病因進行全身性治療。
角膜基質炎根據發(fā)病原因及嚴重程度不同,預后情況也有所不同。
李奇志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奇志 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河北
線上診療科
16粉絲15.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