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長期暴飲暴食,會導致結腸息肉!
腸息肉!這可把32歲的何女士嚇一跳。剛拿到腸鏡檢查單時,何女士的手一直在抖,她一再反復確認,但這份檢查報告單上的圖像卻騙不了人,距離肛門處15cm、大小為0.5cm的扁平息肉,以及輕度充血水腫的直腸黏膜,都告知著,何女士的腸道健康出了很大的問題。早在一個多月前,何女士突然感覺到小腹疼痛,尤其是在吃到辛辣、生冷的食物后,腹痛明顯更加劇烈,迫不得已,她到藥店買了一堆胃腸藥,但吃了兩周,始終不見好轉,反而出現了便血的情況。無奈之下,何女士只好抽出時間到醫(yī)院就診,做了電子腸鏡檢查,沒想到卻檢查出腸息肉。?何女士是知道腸息肉的,這種疾病搞不好就會發(fā)展成腫瘤,這可真叫人捏一把冷汗。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有腸息肉,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主任龔鴻教授告訴何女士,這和她的日常飲食有很大關系,何女士常年飲食不規(guī)律,經常暴飲暴食,而且一日三餐偏向于高脂肪的食物,不健康的飲食打破了健康平衡,容易出現腸息肉。而且何女士腸道內出現的息肉,屬于是腺瘤性息肉,不能自行消退,如果不是及時發(fā)現得以切除的話,按照患者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幾年之內就會轉變?yōu)槟c癌。?息肉發(fā)生癌變與其形態(tài)大小、生長周期、歸屬類型有關,一般情況下,腸息肉在2cm以下大小時,危險程度較低,一旦超過2cm,就會有30%的癌變率。根據何女士的息肉具體情況,主治醫(yī)生在腸鏡下為患者將息肉成功切除,患者也沒有明顯的痛苦。龔鴻主任叮囑何女士,一定要定期復查腸鏡,因為腸息肉還是有復發(fā)的可能性,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日常的飲食習慣,改善腸道環(huán)境,可服用黃精姜糖膏來調理腸道。黃精姜糖膏作為調養(yǎng)腸道健康的養(yǎng)生上品,能夠“補虛散寒,除濕通瘀,祛堵防瘤”,具有溫中健脾理氣,養(yǎng)心舒(肅)肺通便之功,對于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的人群有著極大的調理作用。出現腸息肉,應該做好哪些護理??首先,要注意一日三餐的營養(yǎng)均衡,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食物、避免吸煙喝酒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暢,因為便秘會導致腸道存在大量毒素;再者,還要注意避免腸道發(fā)炎,潰瘍性腸炎或慢性腸炎可反復刺激腸道,引起腸粘膜糜爛或潰瘍,或形成結締組織或肉芽組織;最后,定期做腸鏡檢查,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可提到治愈率
云南省肛腸科普2022年03月30日1370
0
13
-
胃腸道息肉切除后要不要復查?
胃腸道的息肉屬于消化道的良性病變,但均有一定的惡變傾向,這也就是為何發(fā)現了胃腸道息肉后要及時切除的原因。其惡變主要與息肉的病理類型,大小密切相關。許多人做了胃腸鏡息肉切除術后就認為胃腸息肉疾病已經完全治愈了,但患者其實仍不能掉以輕心。這是因為胃腸息肉是容易復發(fā)的,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定期接受檢查。胃腸道的息肉屬于消化道的良性病變,但均有一定的惡變傾向,這也就是為何發(fā)現了胃腸道息肉后要及時切除的原因。其惡變主要與息肉的病理類型,大小密切相關。腺瘤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息肉,也是消化道最常見的癌前期病變之一,其發(fā)生癌變的過程大概需要5~20年的時間。胃腸道息肉可以通過內鏡檢查(如胃鏡、腸鏡)發(fā)現,在發(fā)現的同時就可以進行切除,這也是目前胃腸道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但是切除后仍不能掉以輕心,仍需定期隨訪,這是因為胃腸道息肉切除后仍有復發(fā)可能。據了解,治療后的息肉再檢出率為13%~86%。新檢出的息肉分為殘留息肉再次生長的復發(fā)息肉外,一些為大腸新生息肉和遺漏息肉。另有研究表明,對于腺瘤來源的大腸癌,息肉切除后定期腸鏡隨訪能降低大腸癌發(fā)病率的總有效率為88%。為保持腸道無息肉狀態(tài),防止胃腸癌的發(fā)生,制定一個經濟有效的胃腸鏡隨訪時間是必要的。復查的頻率依據息肉的高危、低危有不同。高危組指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多個腺瘤、腺瘤直徑>2cm,廣基的絨毛狀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癌已有浸潤性癌變者。低危組指發(fā)生單個、有蒂(或廣基但<2cm管狀腺瘤),伴輕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的患者。對于高危組的患者,建議切除6個月后進行胃腸鏡復查,如果連續(xù)兩次復查為陰性,隔一年再檢查一次。對于低危組的患者,建議切除后1年復查胃腸鏡,如果連續(xù)兩次復查為陰性,可每隔3年檢查一次。結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1.?術后根據患者息肉部位、大小、數量、術中情況等遵醫(yī)囑。禁食24-72小時,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解除禁食后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軟而通暢,1周內禁飲酒,若發(fā)現大便的顏色呈黑色,患者應遵醫(yī)囑禁食并通知醫(yī)生。2.手術3日內以臥床休息為主,之后可適當運動,2周內進行輕體力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1個月,防止因劇烈活動而出現腸道遲發(fā)性出血。3.注意觀察有無術后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和量,如有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及血便提示腸道出血,應立即告知醫(yī)生采取措施。微信關注“滇醫(yī)通”或“云南大學附屬醫(yī)院”,預約每周一、二、五早上專家門診
龔鴻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16日1168
0
14
-
結直腸息肉,不可忽視
病理分析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黏膜上所有的隆起性病變,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病理類型1.腸息肉(1)新生物性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包括管狀腺瘤(最多見)、絨毛狀腺瘤及管狀絨毛狀腺瘤。一般認為結直腸癌大多數經過腺瘤的過程,摘除腺瘤性息肉可減少結直腸癌發(fā)生。腺瘤結構中絨毛狀成分越多,癌變的可能性越大。(2)非腫瘤性息肉:心幼年性息肉:為大小不等的儲留性溪腔,是一種錯構瘤;@炎性息肉:最多見于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克羅恩病、腸阿米巴等慢性炎癥刺激所形成。2.腸息肉病在腸道廣泛出現數目多于100顆的息肉稱為息肉病。(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intestinalpolyposis):常在青春發(fā)育期出現結直腸腺瘤,發(fā)生于各個腸段,逐漸增多,發(fā)生癌變傾向性很大。(2)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綜合征):屬于錯構瘤一類,可出現在全部消化道。(3)腸息肉病合并多發(fā)性骨瘤(Gardner綜合征):與遺傳有關,癌變傾向明顯,常見于30-40歲。臨床表現1.腸道刺激癥狀??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繼發(fā)感染者可出現黏液膿血便。2.大便帶血??因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表現不一。3.腸梗阻及腸套疊??以盲腸息肉多見。直腸息肉:間歇性便血、肛門可復性腫塊、便頻、里急后重及便不盡感。Peutz-Jeghers綜合征:多伴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雙手指掌、足底黑色素沉著。易發(fā)生出血和腸套疊。診斷如出現不伴有其他癥狀的大便帶血或糞隱血試驗陽性,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中應考慮該病的診斷,進一步追問息肉病家族史,如有則應考慮該病診斷,直腸指檢主要用于直腸息肉的診斷,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可發(fā)現息肉、腺瘤的數益、部位和范圍。內鏡可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目前最多用的是結腸鏡。鋇灌腸也是重要的檢查方法。治療1.內鏡下治療可切除息肉。定期隨訪可去除新生息肉及鏡檢息肉。2.經肛切除擴肛后拖出切除直腸下段息肉。3.開腹手術切除或腹腔鏡手術??用于內鏡下難以徹底切除、直徑大于2cm的廣基息肉或位置較高的癌變息肉??尚兄蹦c或結腸根治性手術。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高,應接受根治性手術。4.炎性息肉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5.息肉病如做局部切除,需終身隨診。如直腸病變嚴重,應做全結腸加直腸切除,同時做永久性回腸末端造口術。
陶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2月08日1176
0
0
-
大腸癌科普--大腸息肉怎么辦
大腸息肉是指大腸黏膜表面隆起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tǒng)稱為息肉。其發(fā)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息肉主要分為是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腸息肉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是很容易導致癌癥的,很多的息肉患者剛開始不重視,到后面息肉發(fā)生病變,導致患癌幾率大大增加,那么有息肉怎么辦呢?數據統(tǒng)計顯示,95%的大腸癌是從腺瘤性息肉轉變而來的。但是息肉發(fā)展成腸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則5年,長則15年,因此,定期做體檢,發(fā)現息肉及早干預,可阻止癌變進程。而在臨床工作中,一般會根據腸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無并發(fā)癥和病理性質決定治療方案: ① 小息肉一般在行結腸鏡檢查時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檢查。 ② 直徑>3cm的腺瘤,尤其是絨毛狀腺瘤應手術切除:腹膜返折處以下的經肛門局部切除,腹膜返折處以上的應手術切除。 ③ 病理檢查若腺瘤癌變穿透粘膜肌層或浸潤粘膜下層則屬于浸潤性癌,應按照結直腸癌治療原則處理。腺瘤惡變如果未穿透粘膜肌層、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較好、切緣無殘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術,但應密切觀察。 ④ 炎性息肉以治療原發(fā)腸道疾病為主,炎癥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癥狀不明顯,無須特殊治療。
王征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1月05日451
0
1
-
從息肉惡化成癌癥,一般要多久?提醒:3種息肉,希望你不要拖
智慧養(yǎng)身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 導語: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都不愿意前往醫(yī)院,因為在這些人的觀念當中,都會覺得醫(yī)院會將本身很小的問題,卻說成讓人感覺很嚴重的問題。但是醫(yī)院的醫(yī)生,只是會將檢查的結果,如實告知患者。今天需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有3種息肉,如果長時間拖著不切除,很可能會惡化成癌癥。? ????息肉,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不少人的體內都會生長息肉。一般情況下,體內有息肉的人,并不會太過重視息肉,任由其發(fā)展。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不少息肉,并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什么異常癥狀,所以常常會忘記體內還有息肉。不過今天要告訴大家,有3種息肉不能掉以輕心,希望能盡快切除,不然可能會拖成癌癥。????????????????????????一、什么是息肉? ????息肉其實就是我們身體當中的各個組織表面,所生成的多余的腫物。而息肉通常是由結締組織組成,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生長息肉,可能生長在聲帶,也可能生長在胃壁,也有可能生長在腸道。并且息肉的產生可能是單發(fā),也有可能是多發(fā),多發(fā)性息肉比較典型的就是大腸息肉。 ????一般醫(yī)學上,對于不同位置生長的息肉,是通過它生長的部位給它命名。例如生長在腸腔內的叫做腸息肉,生長在胃壁叫做胃息肉,生長在聲帶的叫做聲帶息肉。除了這些息肉以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膽囊息肉、鼻息肉等。 ????息肉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并且非常隱秘,通常情況下,只有在其體積很大的時候,或者在進行身體檢查的時候才能發(fā)現。但是也有一個例外情況,就是聲帶息肉,因為聲帶息肉在生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聲音嘶啞的情況,此時經過檢查就能夠發(fā)現。 二、為什么會生長息肉? ????通常情況下,息肉的產生,與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系。當父母患有息肉,子女可能遺傳相應的基因,從而導致子女的體內生長出息肉。除遺傳因素以外,息肉的產生也可能和慢性刺激有關,例如患有便秘的人,腸粘膜可能長期受到刺激,從而導致息肉的生長。 三、息肉和癌癥的關系是什么? ????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都知道息肉有可能癌變,例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根據調查發(fā)現,大約有95%的結腸癌,都是由這種息肉惡變而來的,是公認的癌前病變。不過我們要知道,并不是身體內每一個息肉,都會惡變成癌,大多數息肉的性質還是良性的,例如體積較小,并且生長速度極緩的息肉。 ????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發(fā)現自己體內有息肉之后,就會變得非常不安,不知道到底應不應該切除。我們還是拿腸道息肉舉例,上文所說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而非腺瘤性息肉,與癌癥的關系就并不密切。 ????需要提醒大家,息肉的體積越大,惡變的可能性越高,例如體積大于2cm、生長速度快的息肉,癌變的風險甚至達到50%。除此之外,若多發(fā)性息肉的數量越多,惡變的可能性也會升高。 四、息肉惡化成癌癥,一般需要多久? ????上文提到了,腺瘤性息肉與癌癥的關系密切,而非腺瘤性息肉,惡變的情況較少。根據大量的臨床數據來看,腺瘤性息肉惡化成癌癥,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時間。而這個時間與息肉的大小、病理類型、性狀有很大關系。不過需要提醒大家,下面要介紹的3種息肉,惡變的風險很高,希望大家能夠盡早切除。 五、3種息肉,希望你盡快切除 第一種:存在癌變可能的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指的就是生長在膽囊部位的息肉,一般情況下,都在中青年時期發(fā)現,并且患者的癥狀較為輕微,有些患者甚至都沒有出現癥狀。雖然膽囊息肉的性質大多都是良性,但也有癌變的可能。 ????一般存在癌變可能的膽囊息肉,通過影像學檢查,會發(fā)現其體積大于1厘米、體質增長速度加快、合并膽囊結石。此外若患者的年齡大于50歲,那么則考慮膽囊息肉容易癌變,最好及時進行手術切除。不過,要是患者并未有以上的異常,定期進行復查即可。 第二種:鼻息肉較大,或伴有鼻出血 ????患有鼻息肉的人,可能會出持續(xù)性鼻塞、鼻粘膜充血的癥狀,而這些癥狀可能會隨著息肉體積增長而加重。如果病情嚴重,患者的正常呼吸可能會受到影響,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嗅覺下降、頭暈等不適。 ????一般情況下,鼻息肉都屬于炎性息肉,很少會出現惡變的情況,因此一般給予患者皮質激素噴鼻劑治療。不過要是患者鼻息肉的體積較大,或者出現了鼻出血的問題,可能表示鼻息肉癌變風險較大,應當及時進行手術切除。 第三種:腺瘤性胃息肉 ????胃息肉也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息肉,但有80%的息肉,屬于非腺瘤性息肉,20%為腺瘤性息肉。胃息肉的產生,大多都是由于慢性刺激導致,例如進食過燙食物、喜歡吃燒烤、長時間飲酒等。 ????早期的胃息肉,患者可能會感覺到較輕的癥狀,而息肉若出現了炎性感染,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甚至吐血的現象。若經過檢查,被確診為腺瘤性息肉,應當盡早接受手術治療,因為腺瘤性胃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在25%-50%之間,只有盡早切除,才可避免病情發(fā)生惡化。 ????以上三種情況的息肉,應當盡早進行手術切除。需要提醒大家:進行手術,不代表就能夠一勞永逸,病人就算進行了手術,將體內息肉切除,還是應當定期前往醫(yī)院復查,以免出現復發(fā)的情況。 結語:看完本文后,希望大家對于息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息肉和癌癥有一定的關系,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有可能惡變成癌,因此大家也不必過度的擔心。不過對于以上3種息肉,大家應當在發(fā)現之后,盡早進行手術切除。
楊希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12日1970
1
3
-
周院長,結腸息肉切除后還容易復發(fā)么?
周益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03日610
0
1
-
結腸息肉都需要切嗎?
?腸道里的息肉從病理層面,可分為炎性息肉、腺瘤、錯構瘤性息肉,腺瘤性的息肉發(fā)生率高,且具有癌變的傾向。另一方面,肉眼來看,難以區(qū)分腺瘤與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因此,發(fā)現息肉,都建議切除了送病理,對于腺瘤性息肉,采取“寧可錯殺,不能漏網”的態(tài)度。 直腸和乙狀結腸小的、多發(fā)的、扁平的息肉,往往是炎性息肉,尤其是數量太多的,可以考慮隨機選擇三兩個做活檢病理,證實是炎性息肉的話,就不必再處理。 ???絕大部分息肉,都能在腸鏡下切除,不必做大手術。
張永波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02日537
0
0
-
結直腸息肉的常見問題科普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對于結直腸癌采取早期預防及篩查,能有效降低其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息肉 - 腺瘤 - 癌途徑癌變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因此早期診斷及阻斷結直腸息肉發(fā)展途徑可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針對門診患者經常會問到的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解答。 問:什么是結直腸息肉? 答: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粘膜上任何可見的突起,不論大小、形狀及組織類型都可以稱為息肉。 問:為什么會長息肉呢? 答:目前研究普遍認為結直腸息肉的發(fā)生與遺傳、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及慢性炎癥刺激等相關。 問:怎么樣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長息肉呢? 答:第一:看癥狀,典型的癥狀有:便血或出血,排便習慣的改變,甚至有腹痛。 第二:做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大便隱血試驗;直腸指檢,內鏡檢查,鋇灌腸等。 問:腸息肉是否一定要手術切除呢? 答:因腸息肉有一定的惡變風險,一但發(fā)現有息肉的情況下建議摘除并行病理檢查。
林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02日1058
0
1
-
你為什么便血
導致大便帶血的疾病在眾多肛腸疾病中,不只是痔瘡可以引起大便帶血,其它肛腸疾病,如肛裂、直腸息肉、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甚至是直腸癌等都會出現大便帶血。但是,每種肛腸疾病引發(fā)的大便帶血在血的顏色或其它癥狀上又都有所不同。 那么,是什么導致你便血 1 痔瘡 大便帶血一般發(fā)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痔瘡引起的大便出血、患有痔瘡解大便時鮮血常與糞便相混,有時伴有痔核脫出,形成水腫,嵌頓時可發(fā)生疼痛,嚴重的痔瘡患者可導致貧血。 2 肛裂 肛裂導致的大便帶血,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后有血跡,且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3 直腸、結腸息肉 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直腸息肉、乙狀結腸息肉引起的大便出血。便后有鮮血或暗紅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腸息肉偶伴有息肉脫出。 4 潰瘍性結腸炎 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伴有腹痛、發(fā)熱、便頻等。 5 直腸癌 血色鮮紅或暗紅,呈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現膿血便并伴有肛門直腸下墜、消瘦、大便習慣改變等癥狀。大腸惡變、直腸惡變引發(fā)的大便出血。表現為解黏液膿血便或暗紅色血便,晚期惡變腫的大便有惡臭。 6 細菌性痢疾 便血的原因較少,常與糞便相混,呈膿血樣或膿血黏液樣便,色鮮紅,大便頻數,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壓痛,并伴有腹痛、腹瀉及惡心、嘔吐。 7 直腸息肉 便中帶血或排便后出血,一般便血量不多,不與糞便相混,血液附著于糞便表面,呈鮮紅色。慢性者可混有黏液或膿液。有時糞便變細呈細條狀。多見于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暗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
陳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8日597
0
0
-
結腸息肉會變?yōu)榇竽c癌嗎?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來源于大腸粘膜上皮的腫瘤。當大腸發(fā)生了慢性炎癥,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其它環(huán)境、飲食因素影響,以及遺傳基因突變等,光滑的大腸粘膜經過多步驟變化可能會癌變。目前認為,大腸癌形成主要經過3條途徑。我們通常說的大腸息肉,任由其發(fā)展變化,經過輕度異型增生-中度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原位癌,最后形成進展期結腸癌,是最經典的途徑;還有一條途徑,是鋸齒狀息肉,通過單獨的鋸齒狀途徑,可以較快速的形成結腸癌;另外,有部分可以從起病開始不經過息肉過程,直接發(fā)生癌變,形成大腸癌。因此,應該說,結腸息肉一旦發(fā)現,如果任其發(fā)展,發(fā)生癌變的風險是很高的。指南建議對于結腸息肉,應當早期行內鏡治療,并定期監(jiān)測,預防結腸癌的發(fā)生。
劉繼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5日508
0
1
結腸息肉相關科普號

于邊芳醫(yī)生的科普號
于邊芳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肛腸科
1022粉絲13.1萬閱讀

馬晉平醫(yī)生的科普號
馬晉平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胃腸外科中心
342粉絲43.9萬閱讀

陳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濤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806粉絲4.3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楊東 副主任醫(yī)師天津市人民醫(yī)院 肛腸疾病診療中心
腸息肉 119票
痔瘡 69票
直腸癌 28票
擅長:擅長胃腸鏡檢查和治療,尤其是復雜息肉及早癌的內鏡治療以及內痔的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及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炎性腸病的外科治療;痔瘡、肛瘺、肛裂、肛周膿腫、藏毛竇等肛周疾病的治療。 -
推薦熱度4.8羅忠光 副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消化科
腸息肉 57票
胃癌 37票
結腸癌 18票
擅長:1.消化道惡性腫瘤綜合治療(胃癌,腸癌,食管癌等),包括腫瘤化療、免疫、靶向治療及臨床新藥,消化道腫瘤梗阻支架治療、胃腸腫瘤冷凍消融治療。 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診治、小腸疑難病例診治,其中小腸疑難雜癥累計診治160余例。 3.胃腸道早癌內鏡下篩查與治療,包括結直腸息肉、胃早癌、食管早癌的內鏡下治療(ESD、EMR等),尤其擅長粘膜下腫瘤內鏡下治療(胃間質瘤、直腸神經內分泌瘤等) 4.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胃炎伴不典型增生 5. 膽管結石及膽管腫瘤,ERCP治療術 -
推薦熱度4.7顧佳毅 主治醫(y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胃腸外科
腸息肉 74票
結腸癌 31票
直腸癌 17票
擅長:1. 大腸癌腸鏡早篩 2. 腸息肉內鏡治療 3. 腹腔鏡、內鏡雙鏡聯合治療胃腸道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