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大春主任醫(yī)師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 精神科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受傳統思維的影響人們往往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瘋子”,其實精神分裂癥并不是一種不治之癥,只是它的癥狀比較復雜,易反復發(fā)作。人為什么會得精神分裂癥?什么樣的人群會易患精神分裂癥? 任何人從理論上講,對精神分裂癥沒有免疫力。下列因素可能與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 首先,遺傳因素。從臨床上大量的案例和病例可以發(fā)現,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過程中起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比如直系親屬,像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同病率會很高。父母一方得病,其孩子得病的風險高達15%,雙方均得病,子女得病風險高達40%。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患病率。也就是說,直系親屬患者有這樣病的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癥。 第二,性格因素也是患病的一個原因,性格不良,比如所謂的分裂性人格,偏執(zhí)性人格,這些人比較敏感、多疑、固執(zhí)、內向等等,具有上述心理特征的人也是易患病人群。 第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一些孩子生長在不良家庭環(huán)境中,從小受到了家庭成員的虐待,特別是受到和性有關的虐待;還有家庭破裂,父母關系,暴力等也是非常高危險因素。 第四,環(huán)境壓力。比如說,他的家庭非常不幸,經濟條件比較差,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到的精神壓力大;或者成人以后,面對工作、家庭、社會的心理壓力比較大,也是精神分裂癥的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比如在母孕期的感染包括病毒、細菌感染,孕婦各種產傷、新生兒的外傷、缺血缺氧等。所謂生物學的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人神經發(fā)育障礙,改變人腦的結構,最終形成精神分裂癥發(fā)病。 精神分裂癥目前來說,它是在遺傳背景的基礎上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綜合作用下發(fā)病。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復雜性的遺傳性疾病。2021年07月17日
4704
0
2
-
董慧茜主治醫(yī)師 湘雅醫(yī)院 心理衛(wèi)生中心 哪些原因可能會產生幻聽。 創(chuàng)傷或困難性生活事件 那些讓當事人感到難以承受或無力應對的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心理和情感反應。這些事件包括經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如被欺負、家庭問題(離婚、爭吵)、虐待、喪親、身體疾病、重大變故。 情緒或健康問題 恐懼、內疚、焦慮、憤怒、無力感和不安全感,這些困難和痛苦的內心體驗可能會觸發(fā)幻聽的產生。 例如,感到焦慮的人可能會產生幻聽,聽到一些聲音告訴他們有危險。一個陷入情緒低谷的抑郁癥患者,可能會聽到一些聲音告訴他,嘲笑他是一個壞人或笨蛋,應受到懲罰。有些正在和飲食障礙做斗爭的人,可能會聽到一些聲音告訴他們不要吃東西或者暴飲暴食。 受宗教或信仰的影響 有些信仰宗教的人,可能會聽到上帝或神靈的聲音。信仰神靈的人,可能會聽到神靈的聲音。 個體差異和壓力 對于一些人來說,幻聽的產生可能與個體素質的差異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有關。敏感、多疑、處于難于應對的壓力之下時,就可能轉化為幻聽表現出來。 特殊文化背景 幻聽的產生以及幻聽的內容,與所處的文化背景有關。例如,有些地方的文化相信有靈魂的存在,幻聽就可能是靈魂與人在交談。 身體健康問題 精神狀態(tài)與身體狀態(tài)密切相關。失眠、發(fā)熱、嚴重感染、頭部受傷都可導致一些人出現幻聽或幻視。因此,當出現幻覺的時候,也要考慮是否有軀體疾病。 毒品與酒精的影響 物質的攝入可以改變人的精神狀態(tài)。例如,大麻、安非他明或可卡因可導致幻聽或幻視,這些幻覺可能非常強烈,但往往是短暫的。長期嚴重飲酒的患者也會出現幻覺,這與戒斷反應或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礙密切相關。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癥、抑郁癥、躁狂癥、雙相情感障礙、腦器質性精神病、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礙、癔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都會產生幻聽癥狀。 精神病只是專業(yè)領域的一個診斷,這些只是標簽,不能預測未來,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不要因此感到恥辱和絕望。 幻聽的原因很多,重要的是你可以從中尋找一個對您有意義的解釋。謹記,無論是什么問題,恢復都是可能的?;寐牳袷撬麄冃枰獛椭男盘?,鼓勵、幫助、陪伴、支持正在處于幻聽的人,幫助他們找到可以傾訴自己感受的人,及時獲得疏導和治療,才是最重要的。2021年02月08日
3702
1
6
-
2021年01月11日
7
3
5
-
2021年12月27日
3552
2
8
-
2020年12月02日
1452
0
0
-
2020年11月30日
2181
0
2
-
張懷禮主任醫(yī)師 射陽縣第三人民醫(yī)院 精神心理科 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同為六類重性精神障礙,根據本人在臨床上多年的觀察和總結,發(fā)現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不僅在發(fā)病機制上有共通之處,在康復治療方面也有相似之點,讓我們一起來透過兩者的異同點,來剖析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康復治療的關鍵點。作者提示:如果本文的觀點與你有所沖突,可以在文后留言探討,但拒絕攻擊性言論。也歡迎患者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一起來分析探討這個問題。對于積極參與討論的患者,將會邀請部分人員參加內部交流。一、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在病因層面的異同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癥患者,都可能存在神經系統結構或功能方面的缺陷,都存在安全感不足、自我價值感較低、自我認同感較差等心理發(fā)展的共性問題。不同之處在于雙相障礙患者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比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成熟度要高一些,也有少部分是相近的,甚至是相反的,因而雙相障礙患者也有可能出現分裂癥狀,過去稱之為分裂樣情感障礙,現在用ICD-10來說,就是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突出問題在于安全感和價值感問題,而雙相障礙患者主要在成長過程中,人格被貶損、需求被漠視、情感被踐踏的問題比較突出。這里的問題,未必是我們家長所理解的問題,而是在兒童心理層面的問題。兒童和成人分屬于兩種不同的心理世界。兒童因為弱小,無力反抗,所以常常成為受害者,在成人理解意義上不算問題的問題,都有可能對兒童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一個人無論是在身體和心靈上受到攻擊和傷害,都不可避免地產生憤怒情緒,并為此去改變現狀,保護自己,但是孩子在家長和成人面前,話語權和自衛(wèi)能力非常弱小,為了生存下來,只有將痛苦和憤怒壓制下來,但是并不會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不斷地在反抗不斷地失敗,憤怒情緒在水漲船高,絕望和悲哀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情緒在不斷地反復惡性刺激中爆發(fā)后,甚至出現攻擊行為,甩東西,搞破壞,最后往往以孩子妥協而告終,看似問題被解決,被平息,實際上只是暫時的平靜,心中對現狀的不滿、悲哀、憤怒,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平息,一場更大規(guī)模和強度的爆發(fā)正在醞釀之中。直到有一天,被壓抑已久的火山,終于被一件不期而至的事件徹底點燃,這件誘發(fā)事件可能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也有可能是微不足道,但是它卻徹底點燃了沉積已久的火山,所有的憤怒、悲傷、痛苦等反應全部被激發(fā),如同巨大的沖擊波,將孩子的精神防衛(wèi)系統,沖得七零八落,精神狀態(tài)完全失控,過去沒有得到補償的精神訴求會以另一種反向的或是過度的反應表現出來,夸大、吹牛、情緒高漲、無所不能、瘋狂花錢、精力充沛等躁狂表現全部出來。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患者最終發(fā)覺自己還是那么的可憐和渺小,自己的所有掙扎都是無效的,自己什么都改變不了,同時因為自己最強烈的憤怒對象,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孩子、配偶等重要他人,所以倫理道德又像一把緊箍咒,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勒得患者無法呼吸,于是又從一個躁動興奮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悲哀、絕望、無助、無力,什么都不想干,心如死灰,從躁狂狀態(tài)轉入抑郁狀態(tài)。然后患者深處改變命運的渴望不會消失,于是就在興奮躁動和抑郁低落狀態(tài)之間交替呈現,就是我們臨床上那種常見的雙相表現。根據我對住院患者的統計,這樣住院的患者約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15-20%,60%以上是精神分裂癥患者。二、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在治療層面的異同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傳統的治療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的,而現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使兩者的治療區(qū)別逐步減少了。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主要使用了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等,現在主要使用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帕利哌酮、阿立哌唑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i治療精神分裂癥。而雙相障礙的傳統治療主要使用情緒穩(wěn)定劑,如碳酸鋰、丙戊酸鹽等,現在除了使用傳統藥物以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也常常被用來治療雙相障礙,并且也可以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從治療層面上,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使用藥物的交叉情況來看,也間接地說明了兩者在病因層面,也可能存在交叉的發(fā)病機制,間接地驗證了上述猜想。三、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的異同對康復治療的啟發(fā)我是鹽城心理醫(yī)生張懷禮,從事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精神心理疾病診治30年,并首次提出了功能性精神障礙四維康復模型,不僅可用以解釋這些精神障礙的發(fā)病路徑,也可以對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的康復治療和心理行為訓練提供指導性路徑。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的治療除了規(guī)范使用藥物治療以外,精神分裂癥的心理治療主要應放在安全感、價值感、認同感的重塑上,而雙相情感障礙心理障礙的重點,應放在多重心理創(chuàng)傷和人格層面的修復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總體上不如雙相障礙患者來得成熟,心理創(chuàng)傷的修復安全感、價值感、認同感重塑要容易一些,在臨床上也可以發(fā)現雙相障礙的殘疾程度通常要比精神分裂癥的殘疾程度要輕。功能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與雙相障礙,不是純粹的生物學病變,而是具有生物學和社會學雙重屬性的邊緣性疾病,在康復治療方面,除了采用傳統的藥物治療之外,對患者社會功能的修復和訓練,也是影響預后、影響社會回歸的重要變量,精神障礙的康復治療,最終都應以促進患者回歸社會、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適應社會生活為目標。我是@鹽城心理醫(yī)生張懷禮,做有溫度的精神科醫(yī)生,專注分享植物神經紊亂、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抑郁癥等疑難雜癥心理行為訓練經驗。關注@鹽城心理醫(yī)生,收閱新文章。提示:未關注我的私信(陌生人)一律不回,咨詢問題,必須是關注我的人。2020年11月18日
3841
1
19
-
陳大春主任醫(yī)師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 精神科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受傳統思維的影響人們往往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瘋子”,其實精神分裂癥并不是一種不治之癥,只是它的癥狀比較復雜,易反復發(fā)作。人為什么會得精神分裂癥?什么樣的人群會易患精神分裂癥? 任何人從理論上講,對精神分裂癥沒有免疫力。下列因素可能與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首先,遺傳因素。從臨床上大量的案例和病例可以發(fā)現,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過程中起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比如直系親屬,像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同病率會很高。父母一方得病,其孩子得病的風險高達15%,雙方均得病,子女得病風險高達40%。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患病率。也就是說,直系親屬患者有這樣病的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癥。第二,性格因素也是患病的一個原因,性格不良,比如所謂的分裂性人格,偏執(zhí)性人格,這些人比較敏感、多疑、固執(zhí)、內向等等,具有上述心理特征的人也是易患病人群。第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一些孩子生長在不良家庭環(huán)境中,從小受到了家庭成員的虐待,特別是受到和性有關的虐待;還有家庭破裂,父母關系,暴力等也是非常高危險因素。第四,環(huán)境壓力。比如說,他的家庭非常不幸,經濟條件比較差,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到的精神壓力大;或者成人以后,面對工作、家庭、社會的心理壓力比較大,也是精神分裂癥的因素。還有一個因素,比如在母孕期的感染包括病毒、細菌感染,孕婦各種產傷、新生兒的外傷、缺血缺氧等。所謂生物學的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人神經發(fā)育障礙,改變人腦的結構,最終形成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精神分裂癥目前來說,它是在遺傳背景的基礎上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綜合作用下發(fā)病。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復雜性的遺傳性疾病。2020年07月20日
6401
0
1
-
王春心理咨詢師 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理科 在五花八門的減肥方法中,減肥藥無疑是見效最快的一種,但這種快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除了廣為人知的身體傷害,不良減肥藥還會誘發(fā)精神疾病。昨從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獲悉,近來該院陸續(xù)收治了數例因減肥誘發(fā)精神障礙的女病人。 文靜女孩忽變“炸藥桶” 21歲的小夏家住漢口,容貌姣好,她對自己唯一的不滿是身材微胖,身高160厘米,體重約120斤。 小夏一直靠節(jié)食和運動減肥,卻沒什么效果。今年初,她從網上買回一種據說評價不錯的減肥藥,按時服用,體重果然輕松下降。 隨著體重的減輕,小夏開始失眠,整晚睡不著;奇怪的是,第二天精神竟然還不錯。再往后,文靜乖巧的小夏像變了個人,稍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可有時又變得沉默不語。父母覺得女兒言行太過反常,帶她到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求診,經診斷為心境障礙,需入院治療。 在該院早期干預科,醫(yī)生追問病史發(fā)現,小夏曾用過減肥藥。醫(yī)生要求立即停藥,同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兩個月后小夏病愈出院。 但病根已經種下。前不久,小夏與人吵架,受刺激再次發(fā)病入院。該科心理治療師王春嘆道,雖然小夏第一次出院后沒有再服用減肥藥,但精神疾病一旦得病上身,難以痊愈,而且容易復發(fā)。而像小夏這樣的病人,該科兩年里遇到過三例。 減肥藥副作用近似麻果 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成癮中心,通常收治的是吸食新型毒品的癮君子。但該科醫(yī)生楊巍發(fā)現一個新現象,近一兩年,陸續(xù)有一些妙齡女子,因為服用減肥藥上癮,不得不住院治療。 26歲的小齊服用一段時間減肥藥后,身體出現的異常,竟然與服用麻果后的癥狀相似,失眠、抑郁、焦慮、敏感、多疑。小齊來到成癮中心就診,經診斷為精神活性物質導致的精神障礙,必須住院治療。 事實上,不良減肥藥導致精神疾病的現象并不鮮見。早在2009年,成都十余名女性產生躁狂等精神病癥狀,后經中科院成都分院分析發(fā)現,她們均服用了添加超劑量西布曲明成分的保健品。 其實早在2010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已正式發(fā)布通知,停止西布曲明制劑和原料藥在國內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由此,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知名減肥藥曲美、澳曲輕等相應退市。 服藥后失眠兩周要停藥 據了解,除了西布曲明,很多不良減肥藥中還含有安非他命,或苯丙胺類成分,其中苯丙胺與新型毒品中的部分成分相似。 王春說,這些成分都有一個共同點,藥效直接興奮中樞神經,使大腦產生厭食反應,讓服用者睡眠減少,消耗增加,導致體重減輕,但同時也會出現上癮癥狀,大劑量服用更會出現多疑、幻覺、被害妄想、躁狂抑郁等系列精神癥狀。 楊巍提醒,如果服用減肥藥后出現失眠癥狀,并持續(xù)兩周,應立即停藥。如果情緒問題比較嚴重,應找精神科醫(yī)師尋求幫助。 記者余樂 通訊員鄧盛強2020年05月25日
4028
0
0
-
2019年09月12日
10600
1
8
精神分裂癥相關科普號

孫元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元鋒 主治醫(y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心理衛(wèi)生中心
8593粉絲11.9萬閱讀

蔣毅醫(yī)生的科普號
蔣毅 主任醫(yī)師
攀鋼集團總醫(yī)院
男科
3749粉絲364.4萬閱讀

孫正海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正海 副主任醫(yī)師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心理衛(wèi)生科
2220粉絲14.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