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軍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婦科 好,這個J99,她問了一個產(chǎn)后四十二天盆底肌肌張力過高如何恢復啊,可以,嗯,那我們來看啊,盆底肌肌張力過高有一個辦法就是瑜伽的腹式呼吸。 吸氣的時候呢,肚子往外鼓,吐氣的時候呢,肚子是往里面癟的,因為很多懷孕的人往往是胸是腹吸,你想呀,懷孕的肚子,孩子在肚子里面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那么她要靠她去做腹式呼吸不可能,所以所有的懷孕的人到后面都只會做胸式呼吸了,靠胸口來呼吸。那么你們再去觀察一下剛出生的小寶寶,她睡著的時候,她的呼吸就是腹式呼吸,所以呢,媽媽們可以跟小寶寶學一學,那么他的呼吸方式正好是你的一些腹式呼吸的運動的一個訓練模板,那我們怎么來訓練?一天練三次。 每次15分鐘啊,可以下載四首五首輕柔的舒緩的音樂,一邊聽一邊一邊一邊練,這樣的話呢,你也能放松自己全身的力量,也放松你的盆底肌,就吸氣的時候啊,肚子是往外鼓的,吐氣的時候肚子是往里面憋的啊,這個時候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不可以一邊又做腹式呼吸,一邊又做凱歌運動,這個不存在的啊,這些很多人會會遇到這個問題,他會問,那我做腹式呼吸的時候,是不是同時凱哥也要也要也要一起練,這是不可以的,你就只要做腹式呼吸就可以了,好嗎?好。2022年09月21日
160
0
1
-
2022年08月31日
126
0
0
-
常崇旺主治醫(yī)師 西大一院 神經(jīng)外科 腦癱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腦癱不僅僅會導致兒童的自理能力低下,而且還導致孩子不能正常的行走,所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小兒腦癱一旦確診其治療刻不容緩,對腦癱孩子來說,肌張力異常是其典型癥狀之一。那么很多不了解的家長就在詢問什么是肌張力?什么是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chǎn)生的力量。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并表現(xiàn)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肌張力稱為靜止性肌張力。軀體站立時,雖不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wěn)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xù)、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jù)手的活動范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jù)足活動的范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范圍大,張力高時活動范圍小。同時,我們還可根據(jù)關節(jié)活動范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jié)若活動范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jié)活動范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了解上肢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可檢查“圍巾征”,觀察肘關節(jié)與軀干正中線的關系,了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肌張力,我們一般將其分為五級,從零開始計算:0級:正常肌張力;1級:肌張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之末時呈現(xiàn)最小的阻力,或出現(xiàn)突然卡住和突然釋放;2級:肌張力較明顯地增加:通過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大部分時,肌張力均較明顯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較容易地被移動;3級:肌張力嚴重增加:被動活動困難;4級:僵直: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呈現(xiàn)僵直狀態(tài),不能活動。肢體肌張力的判斷方法上肢肌張力的判斷方法:一般肌張力正常的孩子,可以直接拉到醫(yī)生所指定的位置,但是肌張力異常的孩子,是通過繞圈來拉到指定位置,這是由于肢體僵硬造成的。下肢肌張力的判斷方法: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保證孩子在放松狀態(tài)下,一手握腳踝部位,一手握腳。腳從最遠快速折返最近,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卡頓、異動的現(xiàn)象。這種卡頓、異動則為肌張力高。肌張力低,則會感覺沉重,無抵抗力當肌張力高時軀干和肢體很僵硬,關節(jié)活動度小,肌張力低時身體很軟,有抱不住的感覺,關節(jié)活動度過大;而當肌張力動搖時會使人產(chǎn)生不隨意運動。通過關節(jié)活動度范圍肌張力可分為0-4級,正常兒為0級。一般來說,痙攣性腦癱患兒在2.5周歲之前應堅持正規(guī)康復,防止肢體畸形的發(fā)生;到2.5周歲至6周歲這個最佳的手術治療時間段,首先通過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部分離斷術)進行治療,穩(wěn)定、有效的降低過高的肌張力、解除痙攣,術后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矯形手術,需要提醒的一點,患者術后必須繼續(xù)科學規(guī)范化的康復,否則無法取得預期效果。腦癱術后康復主要包括訓練肌肉耐力:就是訓練肌肉持續(xù)工作的時間,使患兒不容易疲勞而能持久地伸縮用力;使肌肉的肌力、張力相對恒定,耐受力,抗疲勞程度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強化軀體的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及靈活性;康復醫(yī)生指導患兒及家屬下進行主動、被動的康復訓練,為家庭康復期做準備。2021年02月20日
998
0
0
-
顏華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湖南 線上診療科 居家康復:教你給寶寶做口肌訓練一個寶媽問,寶寶2歲半了還流口水,醫(yī)生說要做口肌訓練,寶媽聽了一頭霧水,什么是口肌訓練呢?這跟寶寶流口水有什么關系呢?寶寶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開始流口水,特別是長牙的時候,更是口水特別的多。但是絕大部分寶寶到了一周歲之后就能夠不再流口水,如果寶寶到了兩歲半還是有很多口水就不正常了,就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常見可能導致寶寶流口水的原因:(1)身體原因:肌張力低,口唇閉合不攏。(2)合唇能力較弱:唇部肌力不夠,無法正常完成“吞口水”的動作。(3)感知覺異常:一種情況是感覺不到口水在口腔里,另一種情況是能夠感覺到口水,但不喜歡口水在口腔里的感覺,要把口水吐出來。(4)舌后縮能力較弱:舌頭一直向前伸,不能向后縮。(5)下頜關閉不全:吞咽過程是在下頜關閉狀態(tài)下進行的,下頜關閉不好也會導致口水外流。(6)智力低下:智力低下(尤其是中重度)的寶寶自我管理和調節(jié)能力差,會流口水。寶媽聽了心里很著急,說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原因!這下可怎么辦呢?別急!寶寶流口水,可以通過口肌訓練來改善??诓考∪庥柧殻ê喎Q口肌訓練)是由美國言語及語言病理學家莎拉-羅森菲德獨創(chuàng)的一種口部肌肉治療法。它是主要針對說話和喂食的物理運動,治療中使用的訓練工具主要是提供觸覺提示、改善發(fā)音和喂食中本體感覺的回饋,達到提高說話清晰度及喂食技巧的目的。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寶媽可以在家這樣進行口肌訓練。1、肌張力低的改善:外臉頰按摩訓練:家長盡量帶好一次性手套,一只手托著寶寶右后頸防止晃動,左手中指及食指按住耳后根,從耳后根沿著下頜緣一直按到唇角處,再從唇角處按回耳后根。按摩的過程中力度適中哦,整套動作可做三個循環(huán)。左邊臉頰按完后,同樣的方法按右邊臉頰。可提高口周圍肌張力哦!2、合唇(抿唇)訓練:(1)調羹訓練,調羹放置寶寶兩嘴唇的中間,保持閉唇維持5秒,循序漸進,慢慢地延長到25秒。(2)硬紙拉力訓練,把稍微硬一點的紙放置于牙齒和嘴唇之間,保持閉唇狀態(tài),家長用持續(xù)穩(wěn)定的力向外拉硬紙,囑寶寶閉唇堅持5秒,循序漸進,至寶寶能堅持更長時間。(3)讓寶寶發(fā)字母音“”m、b”等。3、口腔感知覺的改善:用海綿棒在內臉頰、舌邊、舌面、舌尖、上唇、下唇及上顎進行轉動摩擦,來改善口腔感知覺。4、舌后縮、圓唇訓練:用吸管吸食水狀液體及酸奶狀、布丁狀的物體來增加唇舌后縮及圓唇能力。5、下頜力量及穩(wěn)定性訓練: 食物是訓練寶寶口肌的好工具,特別是訓練一些未能跟從復雜指令的寶寶。有些家長習慣剪碎食物方便寶寶進食,但其實反而會阻礙了口肌發(fā)展。家長除了可逐漸減少把食物剪碎,亦可把較硬的食物如菜莖、蘋果條等,切成手指大小的條狀,放在寶寶的大牙中間讓寶寶練習咀嚼。家長亦可叫寶寶用大牙咬住小木棒,然后跟寶寶斗力,這可以訓練寶寶下頜的穩(wěn)定性和力度。2020年03月20日
10078
0
3
-
2019年09月17日
2211
1
6
-
2019年09月16日
4612
2
51
-
翟紅印主任醫(yī)師 鄭大五附院 兒童康復醫(yī)學科 每個孩子都曾是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曾是天使,她們的到來讓我們的心變得更柔軟,帶給我們愛、暖和希望。對于每個家庭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最好的禮物。但是有一些被上帝吻過的孩子:他們肢體無力,總是沒勁,6個月還立不住,14個月還站立不穩(wěn), 1歲半走路總是晃,甚至2歲時走路還經(jīng)常摔倒......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蹣跚學步的孩子們遭受這樣的苦楚?遇到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治療呢?下面,翟紅印主任帶你了解寶寶沒勁的“前世今生”。寶寶沒勁,為啥?說起腦癱總是讓家長們如臨大敵,驚慌失措。曾經(jīng)寶寶長時間沒勁可能會被診斷為肌張力低下型腦癱,近幾年由于肌張力低下預后較好,所以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概念逐漸被淡化。而現(xiàn)在寶寶沒勁多由肌張力低下型腦損傷引起,診斷為肌張力型腦損傷(全面性發(fā)育遲緩、精神發(fā)育遲緩),主要表現(xiàn)是運動、智力發(fā)育落后于正常的嬰幼兒。肌張力,了解一下簡單的來說,肌肉靜止松弛狀態(tài)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和正常運動的基礎,并表現(xiàn)為多種形式。(圖片來源:百度百科)我們每個人都有肌張力,通常情況下會調整到正常狀態(tài)。肌張力過低會引起肢體形態(tài)異常,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而寶寶的肌張力低下通常是在一些特殊的原因下造成的:1、圍產(chǎn)期因素,如早產(chǎn),低體重等;2、突變寶寶營養(yǎng)不良,如飲食不規(guī)律、食物不耐受等;3、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寶寶消化不良引起的沒勁寶寶過敏引起的不吸收肌張力低下型腦損傷的常見癥狀肌張力低下型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寶寶反應遲鈍;語言運動發(fā)育遲緩;四肢沒有力氣;獨走不穩(wěn);易摔倒;較長時間走路會加重;部分不能正常上學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寶寶沒勁癥狀預后相對比較好,但并不是慢慢就痊愈了。如果不進行干預,雖然寶寶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較于其他正常兒童依然會落后越來越多,也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家長們要時刻注意寶寶的狀況,對寶寶的變化保持警惕??祻妥⒁馊笫马椢覀兞私饧议L想要寶寶們恢復健康的迫切心情,但是在康復過程中還是要特別注意以下方面。1、鍛煉要適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如果寶寶自身支撐力量不夠,過度鍛煉反而會引起異常姿勢,如膝反張,足內外翻等。2、適當借助矯形支具鍛煉。如果寶寶年齡比較大,需要鍛煉的可以配備合適的矯形支具后訓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面檢查,避免漏診。有些寶寶出現(xiàn)這些癥狀,有可能會伴有智力語言落后,所以要進行語言、智力評估。臨床治愈四大標準寶寶沒勁經(jīng)過治療后,翟紅印主任制定了實用的“臨床康復”標準:1、獨自行走不摔倒;2、走慢一些,可以保持雙下肢協(xié)調性;3、走路或活動兩個小時左右沒有明顯加重;4、智力發(fā)育不影響正常生活,最好能達到正常上學的水平。如果通過各種治療后,效果還不理想,建議繼續(xù)進行家庭社區(qū)康復治療。2019年08月10日
2890
8
10
肌張力障礙相關科普號

傅繼弟醫(yī)生的科普號
傅繼弟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1713粉絲20萬閱讀

孫永建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永建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骨科
562粉絲24.3萬閱讀

吳逸雯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逸雯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809粉絲6.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