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國民主治醫(yī)師 神經根型頸椎病,手麻好轉的,都做到了這幾步!做對治療,遠離癱瘓!你好,我是肩頸腰專家李國民。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實際治療經驗和案例,希望給你些啟發(fā)和幫助,這是第1560篇原創(chuàng)文章。?今天有個朋友,他說他做了頸椎磁共振,是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就是手麻,問我該怎么治療?如果確診屬于神經根型頸椎病,其實治療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效果確實有些好有些不好但是這里你要記住,大約80%左右的手麻,都不屬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這句話也就是你可能誤診了,因為手麻的原因有20幾種,神經根只是其中一種你拍了片子,只要你存在手麻,有人就會跟你說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其實大部分不是所以,在你按神經根頸椎病治療前,請你一定要確診,確診的方式很簡單,不要全去外科可以去一些保守治療的科室,比如康復科,多看幾個地方,多掛幾個醫(yī)生的門診避免最大的誤診,這是這幾年,經歷過上萬案例的一個經驗,好多來找我咨詢手麻的,都不屬于神經根頸椎病你就能明白,這里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那么神經根型頸椎病,應該如何治療呢?首先、減輕椎間盤壓迫其實這里多數的治療,是以牽引類為主,大多數的壓迫神經,可以通過這個減輕如果沒有任何減輕,要不就是你的情況很嚴重,要不就是你根本不是壓迫神經牽引的基礎上,可以配合一些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藥物,這也是大多數醫(yī)生都會這么做當然如果你確實嚴重,那肯定是需要手術的,但是手術前,還是可以先保守治療半個月左右的其次、多做自我鍛煉因為頸椎的自我鍛煉,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我有一個山東的患者,2020年咨詢我的,他就是手麻為主,他除了壓迫神經,還有壓迫脊髓算是嚴重的,差不多達到手術的指征了,但是他想先選擇保守治來后面直接給了他訓練的方案,其實在2個月的時候,他的手麻已經消失了到現在2年了,他還在堅持當初的方案,重點是他的頸椎磁共振復查并沒有加重所以他到現在還在堅持訓練,沒有絲毫的放松,如果你的癥狀沒有加重,磁共振也沒有加重那么這種可以長期的保守治療下去的,因為沒有任何不舒服,癥狀也沒有最后、筋膜松解因為當你的頸椎出現手麻的時候,局部的肌肉筋膜一定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筋膜的松解必不可少,頸椎局部也好,或者手麻誘發(fā)的地方也好都是需要松解,不然這種麻木確實會持續(xù)存在,你做了這么多治療沒效果原因就是在于你的筋膜松解不夠徹底,你可以選擇筋膜針灸、超聲波等治療同時如果你能夠配合筋膜松解鍛煉,效果更好,因為松解的效果維持不了多久但是持續(xù)的筋膜松解鍛煉,確實可以讓你的頸椎效果持續(xù)你的手麻,是否做了這3個治療呢??2022年11月17日
367
0
1
-
王祥瑞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神經型頸椎病是頸椎節(jié)段不穩(wěn)定與椎間盤退變等因素直接刺激頸椎周圍交感神經末梢,導致交感神經功能處于紊亂狀態(tài),進而引發(fā)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的常見頸椎病。射頻治療在阻斷或改變傷害性神經傳導通路中的作用越來越受臨床重視,其利用低能的高頻交流電(50~500kHz)對病變部位神經進行刺激,控制電極的最高溫度≤42°C,通過產生的熱效應致神經組織損傷而達到神經阻滯作用。脈沖射頻治療是通過絕緣套針經皮穿刺到達靶點組織進行治療的,儀器發(fā)生電流傳遞至針的裸露尖端上,具有神經監(jiān)測和溫度調控功能可精確辨認和毀損神經組織。由于傳統射頻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安全性有待提高,而脈沖射頻的電流是在脈沖模式下產生,脈沖之間的時間停頓能幫助散熱,從而有效提高治療安全性。脈沖射頻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可減輕腕骨性關節(jié)炎的慢性疼痛。是治療小關節(jié)疼痛的一項新技術,具有良好發(fā)展空間。超聲引導下頸神經根脈沖射頻精準度高,可快速、有效抵達頸神經附近,產生的電場通過介導炎性細胞因子和觸發(fā)器而影響細胞間的通訊,能產生更高水平的級聯反應,抑制炎性反應的放大,進而避免形成惡性循環(huán),促進癥狀、體征改善。2022年10月09日
663
0
8
-
李維新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頸椎病原本是中老年人易得的疾病,但現在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都加入到頸椎病的“大軍”中。不少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也變成了我們(脊柱)神經外科的“常客”。得了頸椎病的人數越來越多,那頸椎病的治療問題就變成大部分患者最關心的話題。在各型頸椎病中,除了頸型頸椎病之外,神經根型頸椎病可以算是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頸椎病了。這種類型的頸椎病患者人數占比很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常見頸椎病的相關治療問題。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怎么回事?出現什么癥狀要警惕!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或者韌帶肥厚等各種原因刺激或壓迫到一側或雙側的頸神經根,導致出現一系列根性癥狀。頸神經從脊髓發(fā)出,我們把脊髓比作河流的主要干道,那頸神經就是支流。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情況就像把河流進入支流的入口堵住,支流的水就會干涸,而支流附近的土地也得不到滋養(yǎng),出現頸神經分布區(qū)肢體的感覺、運動等方面障礙。這類患者的癥狀表現主要有胳膊、手等上肢部位的疼痛、麻木、無力,以及頸部疼痛不適等癥狀。上肢的這些癥狀,主要表現在受壓神經的分布區(qū)域,呈樹狀分布。如果您出現類似這些癥狀就要引起警惕了,盡快去正規(guī)醫(yī)院的神經外科進行檢查,并接受正規(guī)化、個體化的治療。大部分這種類型的頸椎病都不用手術治療!大部分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通過保守治療手段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不需要進行手術。他們通過藥物治療,牽引、按摩、熱療、光療等物理治療,頸部的肌肉鍛煉,日常改善不良低頭習慣等方式可以在極大程度上緩解癥狀。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仍然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考慮手術解決問題。出現這兩種情況就要立刻放棄保守治療!出現肌肉力量減弱。如果您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多年未愈,出現了魚際、骨間肌的萎縮,就要特別注意了。例如:您發(fā)現自己在進行一些日常活動,比如穿衣系扣子、拿筷子或者寫字時手部力量出現問題;可以明確感覺到神經根受壓一側的上肢力量比沒有受壓一側的力量小,并差距明顯。這時已經影響到肢體運動,就要盡快進行手術減壓了。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許多患者疼痛劇烈,造成夜間睡眠障礙,不服用藥物不能入眠,在床上輾轉反側、胳膊無處安放,而白天也因為疼痛什么也干不了,影響正常的工作。這種狀態(tài)的判斷是純主觀的,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盡相同?;颊吲笥褌兛梢越o自己簡單地進行VAS疼痛評分,達到6分以上,就是自我感覺影響到睡眠、工作時,就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減壓,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如果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出現上面這兩種情況,就不要再一味地堅持保守治療了。這時,癥狀得不到緩解不說,還可能愈加嚴重,導致生活質量變差,甚至耽誤最佳手術時機,影響術后功能恢復。患者朋友們要明白,不用手術時應盡量保守治療,但是需要考慮手術時也要果斷,盡快給神經根外科減壓!2022年04月15日
742
0
3
-
張鑫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冶醫(yī)院 骨科 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多數以手指麻木來醫(yī)院就診。多見于40~60歲人群,病程較長,但是也有急性發(fā)病者。以長期伏案工作、汽車駕駛員及長時間低頭等不良姿勢者多發(fā)。頸痛和頸部發(fā)僵,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癥狀。有些患者還有肩部及肩胛骨內側緣疼痛。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從肩部沿著上臂放射至前臂或手指的疼痛、麻木,夜間癥狀更明顯,有時疼痛麻木難忍,嚴重影響睡眠。也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精細活動不能完成,自覺上肢沉重感、握力減退。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撞患肢即可發(fā)生劇烈的閃電樣銳痛,像被電了一樣。頸部活動、咳嗽、噴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癥狀的加重。有的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如何改善肩痛手麻呢?對于這類病人,首先推薦保守治療,治療方法跟頸型頸椎病類似,主要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糾正不良姿勢,不清楚的可以看下上個視頻。頸椎牽引也是個很好的方式,但建議到醫(yī)院正規(guī)治療。可以適當服用脫水消腫、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可以做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這個治療能精準定位到受壓的神經,用少量的藥物達到最大的療效,能從根源上減輕神經水腫,改善手痛手麻。只有很少部分的病人需要手術治療,能保守的,盡量避免手術。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技術,給長期處于病痛之中的患者提供了一個微創(chuàng)、科學、療效好的治療選擇。2022年03月03日
466
0
0
-
焦金保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 康復科 神經根性頸椎病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性病理改變所導致神經根受壓引起相應神經分布區(qū)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總稱。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fā)生發(fā)展病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引起一系列繼發(fā)性病理改變,如椎間盤突出,相鄰椎體后緣及外側緣的骨刺形成,小關節(jié)及鉤椎關節(jié)的增生肥大,黃韌帶的增厚及向椎管內形成褶皺,這些病理性因素與椎間盤相互依存,互相影響,均可對頸神經根形成壓迫,進而產生臨床癥狀。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神經根局部的刺激和壓迫因素:頸椎因為退行性病理變化,在病程較長時,病人的頸椎容易引起頸椎骨質增生,而轉變?yōu)樯窠浉∽兊囊蛩刂?,在椎間孔部Luschka關節(jié)或關節(jié)突部骨質神經根硬膜袖部可繼發(fā)炎癥反應導致局部血管滲透性增加和循環(huán)障礙,根袖部繼發(fā)肥厚,粘連及纖維化病變。神經根可呈扭曲變形,為引起神經根性頸椎病的重要因素。 (2)患椎移位:因為頸椎間盤、關節(jié)突關節(jié)、關節(jié)囊及其周圍的韌帶等軟組織勞損,常可促使一部分頸椎失去其穩(wěn)定性。頸、肩部肌肉部組織損傷,導致雙側軟組織肌力失去平衡,而引起頸椎發(fā)生移俠,臨床上常見患椎向一側呈旋轉移位,使椎間孔橫徑變小,因而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而產生癥狀。 (3)神經根動脈供血不足:頸神經根動脈是一根營養(yǎng)動脈,可以因為Luschka關節(jié)產生肌贅或患椎的旋轉和后移,而使椎間孔橫徑變小,使其神經根前面的前根動脈受壓,這樣,因為神經根的缺血性病變而出現癥狀。 (4)頸部前斜角肌痙攣:前斜角肌收縮時,位于前、中斜角甩間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脈受壓,病人有自肩部至上肢的放射痛癥狀,尺神經支配區(qū)有麻木感,上肢皮溫較低,并因為肌肉的痙攣而頸部活動受限。 癥狀和體征 1.頸部癥狀,視引起根性受壓的原因不同而可輕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jié)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癥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fā)現。 2.根性痛最為多見,其范圍與受累椎節(jié)的脊神經根分布區(qū)域相一致。此時必須將其與干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干 尺神經干與正中神經干)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qū)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布區(qū)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 3.根性肌力障礙,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并出現肌萎縮,其受累范圍也僅局限于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干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qū)別,并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qū)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fā)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 4.腱反射改變,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后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 5.特殊試驗,凡增加脊神經根張力的牽拉性試驗大多陽性,尤其是急性期及以后根受壓為主者,頸椎擠壓試驗陽性者多見于以髓核突出,髓核脫出及椎節(jié)不穩(wěn)為主的病例;而因鉤椎增生所致者大多為弱陽性;因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所引起者,大多為陰性。 早期頸椎病該如何得到有效治療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fā)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jié):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xù)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癥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fā)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fā)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wěn)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fā)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癥。 第三、積極鍛煉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正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wěn)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huán),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 對于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若癥狀持續(xù)加重或癥狀不緩解,應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給予正規(guī)康復治療!2022年12月28日
843
0
5
-
廖博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骨科 天冷了,你會主動增添衣物; 烈日炎炎下,你會選擇樹蔭下行走;唐都醫(yī)院骨科廖博 沐浴在陽光下,陣陣清風拂面你會覺得很舒服;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是因為人體的皮膚表面分布著大量神經,天氣變化、生病了這些皮膚上的小神經都會反映給中樞神經,然后中樞神經迅速做出判斷,于是人體便可以感知四季、感受冷暖。 頸椎是人體上傳下達的部位,頸椎骨性結構內部有傳達大腦發(fā)出指令的脊髓和神經走行。那么,如果頸椎神經“生病”了,要怎么辦呢? 臨床醫(yī)學上,頸椎神經“生病”多是指頸段神經根由于頸椎病、頸椎椎管內腫瘤等病變導致其受到壓迫。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頸椎病,而造成頸段神經根受壓的頸椎病則稱之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一種類型,是由于頸椎退變,致壓物壓迫脊神經根或被動牽拉產生神經根性癥狀。臨床上,本病患者通常表現為與受累神經一致的神經干性疼痛或神經叢性痛,同時伴有感覺障礙、感覺減退、感覺過敏等現象。還會造成神經支配區(qū)肌力減退、肌肉萎縮。 一般來說,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在中年人身上。臨床上,有的患者是由于舊傷、勞累、長期受涼誘發(fā);有的患者則早期出現頸項部和肩背部的疼痛,并呈進行性加重;還有部分患者是經過不適當的頸項部按摩后癥狀越來越嚴重,同時伴有上肢麻木、放射性疼痛等現象。 神經根型頸椎病通常癥狀表現為: 1、頸部疼痛的癥狀??人浴娞?、或上肢伸展以及頸部過屈、過伸等,都會引起疼痛加劇。 2、部分患者有頸部僵直的癥狀,并且會在棘突、棘旁或肩胛骨部位有壓痛。 3、鉆痛或刀割樣痛,也可以是持續(xù)性隱痛或酸痛。并且,頸部的疼痛還可能放射至手臂、手指,給患者帶來痛苦。 4、手指麻木。急性發(fā)作時,部分的患者會在患側有手指指端麻木的感覺,并且會有上肢的放射性疼痛的感覺,疼痛會在夜間時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 5、部分患者由于運動神經受損,從而可能導致上肢肌肉萎縮無力的情況出現,主要表現為:手指發(fā)麻、無力、活動不靈活,并且還伴有手指抓握能力減退,持物失落等癥狀。 因此,患者如果出現上訴癥狀,建議去正規(guī)醫(yī)院脊柱外科(骨科)進行檢查,一旦確診,最好及時接受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大的痛苦。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較輕微頸椎病,臨床上,多數患者可在保守治療后控制病情,只有極少患者神經根受壓嚴重需要保守治療。 為廣大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簡單介紹運動護理方式: 1、 屈肘擴胸:兩腿分立肩寬,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后擴胸。反復12~16次。 2、 伸臂外展:兩腿分立與肩寬,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復6~8次。 3、 聳肩后旋: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4、 兩肩后張擴胸后伸: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后張,同時擴胸,反復12~16次。 5、 直臂前后擺動:兩腿前后分立,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后交替擺動,重復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 6、 頭側屈轉:兩腿分立與肩寬,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范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范圍,左右交替,反復6~8次。 7、 頭前屈后仰:頭頸部前屈,盡可能達最大范圍;頭頸部向后仰達最大范圍,重復6~8次。 8、 頭部旋轉: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重復6~8次。2021年04月19日
973
0
0
-
宋滇文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部) 骨科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指由于頸椎間盤、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累及相應節(jié)段頸神經根而出現根性壓迫或刺激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其退行性改變的病理特征主要為頸椎間盤退變突出、相應節(jié)段椎體后緣骨贅形成或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多見干40-60歲人群,以長期伏案作業(yè)、機動車駕駛員及長時間低頭等不良姿勢者多發(fā)。多數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癥狀可自行緩解。通?;颊叩呐R床表現---癥狀有以下幾種:特征性癥狀為單側或雙側沿神經根支配區(qū)的上肢麻木和(或)放射痛;頸部疼痛和發(fā)僵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 還可伴有肩部肩胛內側緣或胸背部疼痛, 頸部活動咳嗽咳痰及深度呼吸時可使疼痛加重;頸部活動時可有彈響感;上肢自覺沉重,無力,有時持物墜落;可有血管運動神經的癥狀(如手部腫脹感),晚期可有肌萎縮及肌束顫動 ;當患者出現以上相關臨床癥狀時,我們可以通過X-ray,CT,磁共振,肌電圖一些輔助檢查來判斷頸椎的病變。X-ray病變節(jié)段椎間隙變窄, 椎體上、下緣及鉤椎關節(jié)部骨質增生或形成骨贅;側位片可見頸椎序列改變;過伸、過屈側位片可有頸椎不穩(wěn)定;雙斜位片可見頸椎椎間孔骨質增生或變窄。CT可以顯示病變節(jié)段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以及是否存在后縱韌帶骨化情況。MRI病變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突出, 后縱韌帶、黃韌帶增厚,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一側或雙側神經根及部分硬膜襄受壓,可伴有脊髓局部高信號改變。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對于MRl提示多節(jié)段病變患者,有助于明確責任神經節(jié)段;并有助于與其他神經病變相鑒別。同時,也可以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來判斷和定位神經根病變的情況。其中,體格檢查包括:臂叢牽拉實驗,壓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 。臂叢牽拉實驗:一手扶持頸部做對抗,另一手將患肢外展,反向牽拉,若有患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為陽性壓頸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患者頭略后仰或偏向患側,用手向下壓迫頭部,患側上肢出現放射痛者為陽性根據影像學資料和查體的情況來定位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頸5神經根:感覺區(qū)域從頸部向外至肩峰,再向下至上臂外側。頸6神經根:感覺區(qū)域為頸部并放射至肱二頭肌和前臂外側,再至手背部和橈側手指,包括拇、食指。頸7神經根:病變以中指麻木和疼痛為主要標志,并與頸5、頸6共同支配拇、食指。頸8、胸1神經根:主要支配手內側4、5指以及前臂尺側的感覺,范圍與尺神經相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存在定位性神經根性壓迫表現,典型的根性癥狀和體征, 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根所支配的區(qū)域一致。X線及CT檢查提示由于頸椎退行性改變而形成神經根周圍的骨質增生或骨贅或椎間孔狹窄表現;MRI檢查提示神經根受壓。臂叢牽拉試驗或壓頸試驗陽性。除外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及頸椎骨實質性病變(如TB、腫瘤等)等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方式:(一)非手術治療適用于診斷明確癥狀較輕或出現時間較短者,為手術治療的基礎 。1.頸部制動:癥狀較輕或站立活動時應佩帶頸托制動;癥狀較重或臥位休息時推薦平臥硬板床制動并使用低硬枕,治療期間應盡可能臥床,并減少坐位時間及屈頸動作,時限為1-3周2.物理治療(選擇性推薦):持續(xù)枕頜帶牽引、針炎治療、紅外線頻譜照射等改善癥狀3.藥物治療 (有助于急性期減輕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癥狀,建議時限2周)①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NSAIDs)、COX-2抑制劑、阿片類止痛藥物NSAIDs, COX-2②神經營養(yǎng)藥物③肌肉松弛劑(選擇性推薦)④脫水藥物(選擇性推薦)⑤類固醇類藥物(選擇性推薦)⑥活血化瘀類中藥(選擇性推薦)4.心理治療:對于病程較長者應予以重視,必要時予抗抑郁治療。(二)手術治療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適應癥有:①頸肩痛明顯, 疼痛、麻木向一側或雙側上肢放射持續(xù)8周以上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或患者明確要求;②頸肩痛及上肢的麻木、疼痛反復發(fā)作半年以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近期加重者;③有明顯上肢放散痛、麻木, 并伴一側肌肉萎縮及肌力下降,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后緣、鉤椎關節(jié)骨贅形成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者,或病變節(jié)段明顯椎間不穩(wěn)定者。如有頸椎不適,請及時來醫(yī)院就診。宋滇文教授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三、四上午;門診地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松江院區(qū))門診D區(qū)三樓D21診室。2021年03月16日
4597
0
3
-
郭乾臣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骨科 女性,35歲 “頸肩部痛伴左上肢放射痛麻木5月余,加重1周” 長期伏案工作,低頭看手機,高枕等不良生活,頸椎長期過負荷。既往經常頸肩部痛,肩胛間區(qū)痛。本次發(fā)病,左側頸肩部痛、伴有肩胛間區(qū)明顯疼痛,放射至左側上臂、影響睡眠和工作。VAS評分8分。經康復、理療、用藥等治療,癥狀不緩解。 術前影像學檢查: 頸椎5-6節(jié)段間盤疝出,壓迫sh神經根和硬膜囊;頸椎曲度不良合并bu不穩(wěn)。 治療: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植骨融合術(ACDF);術后疼痛消失,3天帶頸托下地,出院。 術前影像 術后影像 我是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脊柱外科郭乾臣醫(yī)生,具有豐富的頸椎病診治經驗,頸椎手術技術嫻熟;致力于頸椎病患者的標準化治療和康復;找我就診請通過“科瑞泰Q醫(yī)”APP預約門診!2021年01月03日
1759
0
4
-
李國民主治醫(yī)師 李國民:神經根型頸椎病,超過85%的人都誤診了!做對治療,遠離癱瘓!你好,我是肩頸腰專家李國民。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實際治療經驗和案例,希望給你些啟發(fā)和幫助,這是第936篇原創(chuàng)文章。今天早上,看到有位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他說他頸椎做過磁共振,確診神經根型頸椎病已經壓迫神經了,他現在是大椎穴周圍經常性的感覺脹和癢,問我應該怎么治療一般來說神經根型的頸椎病不會一起癢,針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不會單單出現一個位置的脹只能說明你沒有評估,神經根型的頸椎病,會在你頸部的某個活動出現脹痛明顯,或者上肢的麻木疼痛明顯這是一個典型的癥狀,也是判斷神經根型頸椎病,一個重要的評估神經根型頸椎病,基本上都會經歷3個階段1、牽引2、B超引導下注射3、手術牽引,一般是確定你的頸椎沒有壓迫脊髓,這是前提條件,如果你壓迫了脊髓,那么牽引是絕對禁忌癥的如果你的疼痛或麻木,可以在B超引導下,注射抗炎止痛藥物,也就是你口中常說的封閉你可能會擔心會有依賴,但是你壓迫神經了,肯定是需要這樣治療的如果上面的治療,都沒效果,那么很可能你的頸椎是需要手術的,這種是可以做微創(chuàng)的這是常規(guī)的一個,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的流程但是呢,如果你仔細一點的話,你應該看到我前面說的,你必須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說實話,大部分人都沒有診斷和評估清楚,你就是單單一個大椎穴脹痛,基本上不能確定是神經受壓引起的沒錯你的片子是有壓迫神經,但是你的這個大椎穴脹痛,可以不是壓迫神經影響如果你能聽明白這句話,你后面的治療至少要少走5年以上的彎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片子的結果是壓迫神經,但是他不會導致你的大椎穴疼痛剛好你查了頸椎片子,剛好顯示壓迫神經,但是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說實話,神經根型頸椎病也很少會引起這里的疼痛,基本上你誤診了最常見的原因,是筋膜的問題,你基本上忽略了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治療壓迫神經,但是這個脹痛依舊沒好的原因因為你治療的地方,和你脹痛的位置沒有半毛錢關系那應該怎么辦?從筋膜松解的角度來進行治療首先,找出會誘發(fā)疼痛的肌肉筋膜就像我去年那個患者一樣,總是說大椎痛,一直跟我說是壓迫神經我根本就沒處理他的壓迫神經,直接給他松解了筋膜,配合了訓練,結果只用了3天的時間他的大椎痛就好轉了,直到他完全好了的時候,他還說是壓迫神經好轉了其實我壓根就沒處理他的壓迫神經,因為我知道問題不在這里,有時候改變一個人的觀點是很難的所以,希望你不要走彎路,這樣你的治療還會一直沒效果其次,糾正你的頸椎位置這里主要是要你避免一些錯誤的姿勢,在治療的過程中,最大的危害就是你躺在看手機可以這么說,躺著看手機,是非常容易造成你頸椎壓迫神經,你有必要禁止這個動作不然你的頸椎病會越來越重,甚至最終不得不選擇手術這個地方,建議你要多做靠墻站立訓練,這個訓練是可以糾正你的錯誤姿勢雖然這個訓練,我已經推薦給你3年了,但是估計你連做半個月都沒有認真做的,很多人都已經改善,而你還在原地,看看我的朋友圈你就知道了最后,筋膜松解把筋膜松解放在最后,不是不重要,因為必須要把基礎打好評估出來有問題的肌肉筋膜,在糾正錯誤的姿勢那么最后來做筋膜松解,就會見效很快,可能3次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改改善可以用筋針、浮針或者顱骨松解,都是可以的,配合一些超聲波、短波的治療這就是整個疼痛的治療流程你是這樣治療的嗎?2020年11月26日
1659
0
2
-
許菲璠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神經外科 頸椎病主要分為4種類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最為常見,發(fā)病率最高(占50%-60%)。顧名思義,神經根型頸椎病就是指:頸神經根在椎管內或進出椎間孔處由于各種原因受到壓迫或刺激,從而引發(fā)出各種不適癥狀。多為單側上肢、單根神經發(fā)病,但也有雙側上肢、多根神經發(fā)病的情況。常見致病原因在了解致病原因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與頸神經根毗鄰的幾個“鄰居”(下圖),主要包括4個:鉤椎關節(jié)、椎間盤、椎間孔、關節(jié)突關節(jié)。神經根從椎間孔鉆出來,周圍有3個鄰居環(huán)繞而居,這就好比是香港,寸土寸金的一片小地方上,人口密度卻極高。地方就這么大,你多占點,我自然就少了。所以,不管是椎間盤突出、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增生肥厚等都會造成位于中央的頸神經根的壓迫刺激,從而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形成。有什么不適表現?主要的癥狀包括:頸肩部疼痛、發(fā)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沿頸肩部向前臂遠端方向),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手里握不住東西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沿患側上肢由近側向遠端的放射性疼痛,也稱為“根性疼痛”。為什么是放射性的呢?因為這種感覺異常是沿著受累頸神經根的走行和支配區(qū)域分布的,每條神經的走行路徑相對固定,因此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也具有對應的特點。根性疼痛可以既是間斷性的,也可以是持續(xù)性的。疼痛的出現或改善常常與病人頸部的體位或姿勢明顯相關??人?、打噴嚏、深呼吸等都可以造成疼痛或麻木癥狀的加重。放射性根性疼痛沿手臂向遠處發(fā)散體格檢查證據除了患者自己描述的上述各種不適,醫(yī)生還可以通過當面的體格檢查來發(fā)現一些由于頸椎病導致的特殊體征,比如:明顯的頸部活動范圍受限,幅度變小,轉動脖子的時候發(fā)僵,不夠靈活。頸部肌肉緊張,用手指按壓有明顯壓痛。比較有特異性的檢查包括:椎間孔擠壓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患者頭部向疼痛側上肢傾斜,略后傾,用雙手向下壓頭,如果出現患側上肢疼痛,則為陽性表現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將患者頭部推向對側,同時向反方向牽拉疼痛側上肢,如果出現患側上肢疼痛,則為陽性表現影像學證據造成神經根受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增生肥厚等,他們都是圍繞在頸神經根周圍的組織結構發(fā)生的病變,所以一旦出現問題最容易侵犯到相應的頸神經根,引起病人不適。這些病變多數可以在影像學上有所表現,從而指導醫(yī)生做出對應診斷。如:頸椎核磁:頸5-6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偏向右側,壓迫右側頸神經根X光片: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診斷要點總之,對于頸椎病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影像資料進行判斷,而應該以臨床不適癥狀為主要依據。準確的診斷強調癥狀、體征和影像學的相互對應,彼此之間必須能夠相互支持,否則很可能造成誤診,甚至手術后癥狀完全沒有改善。治療方法一說到頸椎病,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我的頸椎是不是很嚴重?用不用手術呀?” 其實對于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除外脊髓型頸椎?。中g都不是首選治療方法,只有當其他保守治療方法無效時,才需要考慮外科手術干預。也就是說手術是不得已而為的最后辦法。(以后菲哥會專門介紹各種頸椎病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頸椎牽引、推拿按摩、針灸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大多數病人預后良好,采用保守治療可以獲得滿意療效,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所謂滿意是指不適癥狀的緩解,而非逆轉頸椎結構已經發(fā)生的退行性改變)。保守治療相比手術治療簡單方便、并發(fā)癥少、費用不高、沒有任何創(chuàng)傷,對于多數人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常見的方法有:臥床休息、頸部制動、頸椎牽引、物理治療、推拿按摩、藥物治療、運動療法等等。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其主要的治療機制是:減輕神經根由于受到頸椎骨刺或局部不穩(wěn)定等因素刺激壓迫后的炎癥和水腫反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堅持正確的坐姿但是,保守治療也有它的不足:同樣的方法對不同的病人效果可能有所差異,而且由于都是非手術治療,花費時間比較漫長,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多數情況下也不能一勞永逸。也就是說病人心里必須明白,保守治療只是在非手術情況下的一種治療選擇(比那些一發(fā)病就不得不手術的病人還是幸運很多,不僅說明病情還算輕,而且至少多了一種選擇),不意味接受保守治療了就一定不會發(fā)展到需要手術那一步,而且需要保持心態(tài)平和,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堅持下去,這樣保守治療才可能真正發(fā)揮作用。神經外科醫(yī)生擅長使用顯微鏡進行精細的顯微神經手術操作,對神經功能的保護做到最優(yōu)(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手術室)如果病人堅持保守治療3個月后癥狀仍然不能很好緩解甚至進一步加重時,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兩種:微創(chuàng)手術和傳統開刀手術。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但核心問題只有一點,就是解除頸部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微創(chuàng)手術是大家追求的一個趨勢,包括:經皮穿刺頸椎間盤切除術、經皮穿刺激光汽化頸椎間盤減壓術、經皮穿刺頸椎間盤髓核成形術、經頸前路椎間盤鏡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術等。由于選擇了微創(chuàng)的小切口,那么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嚴格把握手術指征,必須選擇那些高度適合微創(chuàng)手術的病人才可以,這就要求醫(yī)生對患者術前的癥狀、查體和影像資料有比較好的掌控力,否則“好心的微創(chuàng)很可能就辦成了壞事”。微創(chuàng)神經內鏡技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由于頸部范圍比較小,毗鄰重要結構又非常多,開刀手術仍然是頸椎病的主流外科治療手段。開刀手術適應癥相比微創(chuàng)手術大的多,適用于多數病人,大致分為頸前入路和頸后入路兩大類,包括: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ACDF)、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ACCF)、頸椎前路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頸前路或后路神經根孔減壓術等。開刀手術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暴露手術視野充分,可以讓神經外科醫(yī)生很方便地在顯微鏡下直接切除增生骨贅、突出椎間盤、解除神經壓迫、進行脊柱的融合及固定等等操作。(手術方式的選擇比較復雜,以后菲哥會拿具體的病例跟大家逐一介紹)總體來說,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一類頸椎病,癥狀典型,診斷相對明確,治療方法首選保守治療,如果效果不滿意還可以手術治療,預后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滿意。不知道小伙伴們是不是看的比較明白了,如果還有別的什么問題,歡迎隨時來咨詢。我的相關文章鏈接:脊髓型頸椎病--最嚴重、致殘率最高的頸椎病頸型頸椎?。耗贻p人最常見的頸椎病頸椎術后注意事項及康復鍛煉指導(超詳細?。┦致椴灰欢ㄊ穷i椎?。耗悴恢赖耐蠊芫C合征(鼠標手)如需咨詢病情,請您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1.在好大夫上申請與我圖文問診或電話咨詢;2.門診就醫(yī):周五下午,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門診樓4層神經外科診室(可提前網上預約掛號)2018年08月29日
23955
11
22
相關科普號

于彬醫(yī)生的科普號
于彬 副主任醫(yī)師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
骨科
362粉絲4萬閱讀

郭永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永紅 主任醫(yī)師
衡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針灸推拿科
549粉絲225.5萬閱讀

宋海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宋海峰 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人民醫(yī)院
脊柱外科
2859粉絲32.9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