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9月06日
3712
0
15
-
2019年08月28日
4533
0
14
-
2019年08月19日
34139
6
14
-
2019年06月24日
4134
1
9
-
2019年06月22日
3433
0
14
-
易嘉龍副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六院 臨床心理科 焦慮癥除了會影響情緒,還會對患者的身體有什么實質性的損害嗎?很多人認為焦慮就是一種不良情緒,只是情緒問題,但其實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巨大的情緒表達的器官,當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會表達這種不良情緒,出現身體的癥狀。臨床上確實看到很多焦慮癥的患者除了有緊張、坐立不安、心慌等表現以外,還有很多身體的不適感,比如說疼痛、酸脹等。很多焦慮癥患者最開始沒有、或者很少有情緒的癥狀,而是以身體上的癥狀為主。很多患者會腹瀉、消化不良或者便秘;有一些急性驚恐發(fā)作的患者會心臟不舒服;還有的患者會覺得各種疼,可能這段時間是這個地方不舒服,過一段時間就變成另外一個地方,疼痛的性質也很難描述,患者往往說不清楚這種疼痛究竟是像針扎一樣疼還是脹痛,這些都有可能是焦慮的問題。所以很多焦慮癥的患者最開始去的不是心理科也不是精神科,而是各個內、外科,很多患者反復檢查都沒有查出一個具體問題,這時候就要小心是不是焦慮。很多這樣的患者接受焦慮的正規(guī)治療以后,身體上的不適都能得到緩解。長期焦慮有什么危害?焦慮癥最大的危害就是導致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影響情緒,影響工作和生活。此外,長期焦慮也會影響身體健康,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病都跟長期的焦慮情緒有關,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甚至是癌癥。此外,長期焦慮還可能會影響到血壓、血糖等指標。如果高血壓患者合并有焦慮,可能同時吃著好幾種降壓藥都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壓,這時如果加上抗焦慮的治療,很可能讓患者的血壓恢復到比較好的水平,而且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降壓藥物了。長期焦慮會不會發(fā)展成更嚴重的精神疾???會不會讓人“瘋掉”?很多患者會擔心長期焦慮下去會不會“瘋掉”?會不會轉變成為精神分裂癥或者更嚴重的疾???答案是不會的,因為焦慮癥在精神科屬于功能性障礙,不屬于重性疾病的范疇,如果只是單純的焦慮癥,不管它造成多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都不會轉化為其他更嚴重的問題。當然如果患者同時合并有其它的疾病就另當別論了。本文系好大夫在線www.wsdscm.cn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2016年06月17日
56672
6
56
-
許之民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在日常診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障礙患者。實際上,他們找臨床醫(yī)生,并不是要傾訴心理困惑、疏導心理壓力,而是希望幫助解決各種身體上的不適,綜合性醫(yī)院各個臨床科室都有可能接納這些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經科、中醫(yī)科、婦科、急診科等。何謂情緒障礙?簡單說,情緒就是人對環(huán)境變化發(fā)生反應的激烈程度,情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與人生存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人的情緒說起來非常復雜的,但其構成來自于四個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除了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都是負面情緒,或者叫做不良情緒。隨著社會轉型變革,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負性情緒主導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不良情緒籠罩之中,而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失去自我調節(jié)能力,那就是發(fā)生情緒障礙了。持續(xù)的心理壓力或緊張狀態(tài)、突發(fā)事件打擊都是促使負性情緒障礙的主要因素。為何綜合性醫(yī)院情緒障礙患者特別多?據統計,95%以上的情緒障礙患者會去綜合性醫(yī)院尋求幫助,綜合性醫(yī)院中20-3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其中有醫(yī)患雙方的原因:從患者來說,感到身體不適當然去找醫(yī)生,很多情緒障礙患者都有各種各樣的軀體上的不舒服,比如頭暈、心慌、氣短、憋氣、胸背痛、四肢麻木、出汗、腹脹、惡心、消化不良、尿頻尿急等,主訴繁多,涉及各個器官系統,還有嚴重的乏力、虛脫感、耳鳴、失眠、各種異樣感覺等等,似乎從頭到腳都不舒服,這叫情緒障礙的“軀體化”現象,如一時難以確診,更會加重患者疑慮焦慮情緒;從醫(yī)生角度來說,缺乏認識、分科太細,習慣從器官疾病著手,見“病的器官”而不見“病的人”,忽視患者心理情緒問題,造成很多情緒障礙患者似乎都成了疑難雜癥。怎樣的情緒障礙患者需要治療?是否治療取決于情緒障礙的嚴重性及持續(xù)性,如果影響到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學習,給患者帶來困惑痛苦,而不能自我擺脫,則需要治療。越來越多臨床證據證實,情緒障礙對于某些疾病的發(fā)生也有直接促進作用,比如高血壓、心梗、心律失常及猝死、癌癥、糖尿病等,且影響疾病康復,患者長期輾轉病床、四處求醫(yī),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經濟及精神負擔,甚至喪失生活勇氣,導致自殺或殺人,例如溫嶺殺醫(yī)案,釀成人間慘劇,其危害不可小視!情緒障礙如何治療?輕癥患者以心理疏導治療為主,表達關懷、給與同情、善于傾聽、耐心解惑,這不僅是心理治療的方法,也是醫(yī)生應有的心理素養(yǎng)。比較嚴重的患者藥物治療十分必要,近年來使用SSRI類抗焦慮抑郁藥物療效確切,比如舍曲林、賽樂特、百優(yōu)解、來士普、文拉法新等,中醫(yī)藥方面,烏靈膠囊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一類新藥,對于輕中度情緒障礙患者有良好治療效果,長期使用幾乎沒有副作用,因此也越來越受重視。2014年08月05日
20220
0
1
-
2012年08月22日
17251
2
1
-
歐碧陽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線上診療科 一、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事件是指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癥、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禍、戰(zhàn)爭情境等皆為激性事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在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為抑郁、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惡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2)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xù)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為主,表現為抑郁、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為障礙為主,導致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 二、輕度心理疾病 神經癥神經癥又稱神經官能癥,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其特征為持久的心理沖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失調,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礙,如失眠、惡夢、早醒等;有疑病性強迫觀念,有各種明顯地軀體不適應感,有慢性疼痛,急性頭疼,腰痛,但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神經癥包括六種的病癥: ⑴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癥狀,疲勞過程加速癥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⑵焦慮癥:以焦慮情緒為主,并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癥(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癥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⑷強迫性神經癥: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癥。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⑸恐怖癥: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郁性神經癥: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郁,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發(fā)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fā)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fā)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如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并心律不齊、腸潰并氣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經失調、陽痿、神經性皮炎、類風溫性關節(jié)炎等。 四、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 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⑴大腦機能發(fā)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后、智力遲滯等。 ⑵大腦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玻腦震蕩、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癥、人格異常等表現。 ⑶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fā)生的心理異常。 五、嚴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精神分裂癥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并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躁狂抑郁癥是以原發(fā)性情感情緒障礙為臨床表現,躁狂發(fā)作期言語明顯增多,聯想加快,觀念飄忽,注意不集中,情緒極端高漲,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評價過高,行為輕率;抑郁發(fā)作期言語明顯減少,感知遲鈍,聯想困難,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輕生念頭。[3]主要誘因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郁等癥狀,重則誘發(fā)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于離婚后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絡的依賴心理 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癥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fā)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游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于虛擬狀態(tài)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fā)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于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升官、買房后易得抑郁癥 有些人對事業(yè)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于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愿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失敗,并誘發(fā)抑郁癥、自閉癥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tài)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復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fā)的心理癥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郁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yǎng)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后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后無法承受 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郁悶、煩躁;對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fā)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疚膩碓从诎俣劝倏?/a>2010年02月03日
31485
0
0
-
區(qū)煦東副主任醫(yī)師 廣醫(yī)三院 婦科 自從《失眠、心悸、潮熱多汗就是“更年期”嗎?(一)、(二)》兩篇科普文章發(fā)表后,有許多網友都希望對“神經官能癥”這種心理障礙的產生能夠進一步了解。也有的網友提出的;為何女士容易沾上神經官能癥?筆者為此專門談談有關神經官能癥的問題。筆者在《失眠、心悸、潮熱多汗就是“更年期”嗎?》文中提到神經官能癥(神經癥)的發(fā)病率是2.2—8%左右,其中女性的發(fā)病率比男性高5—8倍,從25歲開始發(fā)病率開始升高,以中年女性到發(fā)病率最高。為何女性的神經官能癥的發(fā)生率會明顯高于男性呢?難道神經官能癥對女性“情有獨鐘”嗎?這就得從女性到生理到特點談起: 由于女性生理功能和身體器官與男性不同,出生后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生殖器官逐漸發(fā)育成熟,月經周期性來潮而進入青春期。此后經歷妊娠、分娩、產褥哺乳等階段,貫穿著一系列復雜的生理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再由圍絕經期進入絕經期。在其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各種社會環(huán)境、家庭人際關系造成的心理影響與生理過程長期依存而又交互關聯影響,也會容易轉化為病理現象而誘發(fā)疾病。 神經官能癥是一組輕度的心理障礙,神經官能癥不是精神疾病,之所以女性出現神經官能癥癥狀較男性多,除了受女性生理功能和生殖功能有關外,還與女性的下丘腦—腦垂體—卵巢軸直接控制并主宰著它們的變化有關。隨著社會環(huán)境、家庭人際關系的不斷變化,影響到女性心理因素的反應是以情緒反應表現為著,這種情緒反應是以交感神經—植物神經系統和大腦皮層—丘腦—垂體內分泌軸為中介,導致身體生理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平衡失調疾病。大量的醫(yī)學研究資料表明:雌激素與腦中的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密切相關,這些中樞介質均參與心理活動。加上女性與男性一樣也會暹患各種疾病,那么生理和病理的影響較之男性更加復雜就不言而喻了,女性形成的身心疾病與自身的特殊因素有密切關系。 (一)性激素內分泌因素 女性的性激素內分泌系統調控著月經、妊娠、分泌、哺乳、絕經等各種不同的生理過程,同時也影響著女性到心理情緒活動。許多研究心理學的學者的研究資料都顯示75%左右的女性的心境在月經期前幾天及月經期最差,輕者情緒較淡漠、心情不愉快;較嚴重者甚至會感到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低落,或容易受外界事物刺激而情緒不穩(wěn),自我感覺身體多部位的莫名不適、疲倦乏力、失眠、潮熱多汗等。典型的例子就是經前期緊張癥:經前期神經緊張、神經過敏、心境不安、焦慮易哭、失眠、激惹性增高、情緒不穩(wěn),也有學者報道過有女性出現月經周期性精神病的。 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分泌期、產褥期、哺乳期、圍絕經期性激素的分泌水平變化波動較大,如果原來就存在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反饋缺陷者,當性激素的分泌波動較大時,內分泌與生理的平衡失調,容易引起心理情緒的激烈變化,從而形成婦女特有的身心疾病。 (二)生理因素 女性月經、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有的生理活動,常常容易引起一些心理情緒變化,例如對月經來潮時出血量過多或過少的不安,妊娠分娩時對胎兒安危的過分擔憂等等,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又得不到醫(yī)生的及時疏導糾正,則會導致種種心-身反應,引發(fā)身心疾病。 在傳統的社會文化影響下,人們一直認為生殖系統是最神秘的器官,就算是現今21世紀的現代科學飛速發(fā)展的社會,許多婦女還是受到“舊思想”的影響,沒有認識自己的女性生理知識或僅僅是在青少年讀書時期了解到一些一知半解的女性生理知識,使人們在談到有關性方面的問題時往往吞吞吐吐、故弄緣虛,那就更加造成其帶有神秘色彩和問題更復雜化了,從而使婦女覺得身體有問題卻無法尋醫(yī)問藥,形成一種無助心理,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心理情緒的不良變化,出現神經官能癥的癥狀。同樣地,少女對月經的情況,成年婦女對性生活、妊娠、分娩的神秘心理都會成為女性心理的特點,出現異常時會影響到正常的女性生理功能。這就是身心疾病。 有些婦女婦女患了婦產科疾病后,感到難為情,非不得已時不就診。對醫(yī)生敘述病情時吞吞吐吐,尤其涉及外陰不適、性交異常,性功能障礙等癥狀。例如筆者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就往往遇到一些患者明明是不孕癥或性功能障礙,她前來就診時卻偏偏訴說是月經異常,希望調經等,期望醫(yī)生在檢查中能給她診斷出是什么原因還沒有懷孕。這種心理不但給醫(yī)生診治造成一定困難,甚至使疾病錯過了治療及痊愈的時機,這樣就會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使醫(yī)生安排她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檢查,也浪費了自己到金錢。還有的婦女在求醫(yī)時對生殖器的檢查也有顧忌,只是愿意找醫(yī)生把把脈開開藥來治療不孕癥,卻不愿意找醫(yī)生對生殖器進行檢查,往往導致無法確定不孕的原因,延誤治療。例如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遇到有不少來診的患者都是經過很長時間治療后還不能懷孕而前來就診,當筆者給她檢查子宮頸時馬上就發(fā)現是因為子宮頸長了息肉,息肉阻擋著宮頸口而影響精子通過,所以不能受孕。經過筆者幾分鐘的宮頸息肉摘除術清除了息肉后,下個月就懷孕了。 一些婦女未結婚時,想結婚;結了婚,又怕懷不了孕;懷孕早期出現妊娠反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又感到難受而產生后悔感甚或恐懼感;到懷孕后期又怕難產,甚至怕生出一個畸形兒來;等到分娩后,面對著新生兒,又天天擔憂新生兒會有病而自己無法洞悉,怕延誤病情而后果不堪設想等等。這些婦女面臨的生理過程或疾病常常導致女性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加上各種社會和家庭因素的影響,造成女性心理上格外敏感,心身反應的發(fā)生率極高,從而激發(fā)形成許多身心疾病。 (三)“醫(yī)源性”因素 所謂“醫(yī)源性”的因素為什么在醫(yī)源性三個字上加上雙引號,這是因為“醫(yī)”不但是指醫(yī)療行為,包括醫(yī)生給患者選用藥物治療和做各種手術治療等也許會引起患者產生了許多不適感,日積月累的思想負擔又不能向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的親友訴說不適當的治療產生不良的治療效果,其結果是導致患者形成身心疾病,還指有些“醫(yī)生”在行醫(yī)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給患者說些不恰當的言語,患者有意無意聽到后就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聯想,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壓力,甚至激發(fā)形成身心疾病。而這種“有意無意”的言語是無法查找出來的,也就是無證可究,真是“死無對證”。然而這種“有意無意”的言語卻實在的是像心理治療師給患者治療時使用的暗示療法一樣產生效果,引起患者心理活動的激烈反應,不過不是像心理治療師給患者作暗示治療后會產生良性的效果而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產生極其不良的心理活動,同樣會形成許多身心疾病。例如,筆者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根本沒有炎癥的不孕癥患者前來訴說自己有盆腔炎或宮頸糜爛導致不孕,希望首先治療盆腔炎和宮頸糜爛,治愈后才回去找原來的就診醫(yī)生治療不孕。其實,筆者給她作了檢查后確定她的的不孕是沒有排卵或精神因素引起的,而給她“治”不孕的“醫(yī)生”不但沒有弄清楚有沒有排卵就下巴輕輕地告訴她是盆腔炎或宮頸糜爛造成不孕。這種精神因素就是就診醫(yī)生有意無意的言語中“強加”給她的。又例如,有的女性由于對女性生理和妊娠生理完全不懂,只是在商業(yè)廣告中知道了有“護理液”或“保健液”可以預防婦科病,就每次性交時都自行使用這些“液”來“保健”,其結果是造成反復發(fā)作的陰道瘙癢不適,嚴重的造成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條件致病菌生長繁殖,導致影響精子在陰道內的正?;盍?,也就是“沒有找病”,造成不孕。又例如,還有少數不孕癥患者因為長期治療后還不能懷孕,心情沮喪,產生焦慮憂郁等神經官能癥,不斷地服用抗焦慮抑郁的藥物。長期服用這類藥物也會影響女性丘腦和垂體的各種激素的分泌失調,例如月經失調、高泌乳素血癥、卵巢早衰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數女性在年輕時聽信一些廣告宣揚和“整形醫(yī)生”的鼓動之詞,輕易選擇了對自己的乳房或性器官做了“整形手術”,結婚后需要懷孕生小孩的時候,對曾經做過手術的部位“耿耿于懷”,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思想負擔,這種不堪重負的“負擔”卻又無法向包括自己到丈夫之內的親友訴說求助,非常容易導致心情沮喪、焦慮甚至憂郁。如上面所說的,長期的沮喪焦慮抑郁時服用抗焦慮抑郁的藥物又引起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的激素產生紊亂,從而導致性功能障礙、月經紊亂、不孕癥等等。 (四)自身疾病導致的心理障礙 神經官能癥中癥還有另一類神經官能癥被稱為器官神經癥或植物神經癥,這一類神經機能障礙的癥狀的產生是明顯地與身體某些內臟器官的疾病有關,而不能確定是心因性因素所導致的。器官神經癥的發(fā)病率較之神經癥來說,沒有明顯的年齡差異,反而是隨著年齡增高而發(fā)病率在逐漸增高,也沒有明顯的男女性別差異。器官神經官能癥是身心疾病,其產生是由于自身原有的病變引起患者心理障礙。以下是常見的容易出現的器官神經癥的疾?。?(1)內分泌代謝疾病甲狀腺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瘤),糖尿病,肥胖癥,皮質醇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等。 (2)結締組織疾病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fā)性皮肌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腸道易激惹綜合癥,神經性厭食等。 (4)血液系統疾病營養(yǎng)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 (5)泌尿系統疾病慢性腎炎,腎病,慢性腎盂腎炎等。 (6)結核病肺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盆腔炎。 (7)惡性腫瘤各種惡性腫瘤,包括血液病。 各種軀體疾病都可能帶來心理上到影響,如擔心疾病對健康和工作、對家庭會產生不良到影響,尤其是一些與生殖器官有關到疾病,都可能產生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此外,中年婦女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上容易產生各種應激反應,如果不能及時有效進行調節(jié),也可能導致身體某些器官的功能發(fā)生病理改變,形成身心疾病。 神經官能癥又稱為神經癥或精神神經癥。神經官能癥是指一組輕度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能力降低(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思維與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波動與煩惱,身體自我感覺不適增加,身體檢查無器質性疾病變化,自知力良好,無精神病性癥狀。起病與工作、學習、生活等負擔過重或與心理應激因素有關,臨床上以神經衰弱(失眠、疲乏等等)、焦慮性神經癥、抑郁性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多見。神經癥是一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的癥狀,其發(fā)病基礎是在各種精神因素(心因性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tài)削弱,大腦功能暫時性失調的疾病。神經官能癥不是精神病,只是一組輕度的心理障礙,只是身心疾病的一組癥狀。故通過生理病理和心理咨詢,正確認識自身生理狀態(tài)和對疾病知識的正確了解,改變錯誤認知,松弛高度緊張的病態(tài)心理,啟動自身正常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恢復正常的心理活動,阻斷心身和身心之間的不良循環(huán),軀體和心理紊亂隨之好轉。筆者在長期到臨床實際工作中也深深體會到:堅持以極大的同情心、高度的責任感,準確無誤的病情判斷和有效的治療、建立友好的醫(yī)患關系,是治療身心疾病的基礎,同時也使得心理治療和病因治療相得益彰、相輔相成。2009年05月15日
38497
10
5
神經官能癥相關科普號

王夢陽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夢陽 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神經內科
8929粉絲169.1萬閱讀

毛家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毛家亮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心內科
1505粉絲35萬閱讀

張厚德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厚德 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873粉絲83.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