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在線答疑】82歲老人長了個聽神經瘤,該如何治療?
日前,在顱底腫瘤趙天智主任的網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父親今年82歲了,十多年前聽力下降,沒做檢查,后帶助聽器。近幾年身體感覺不穩(wěn),今年4月份看完電視后,從沙發(fā)上站起困難,在當地醫(yī)院做了頭顱CT,診斷為小腦萎縮,接著又到當地省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就診,開了些長春胺,尼麥角林黛力新等藥,用了一個多月不見效就停了,之后走路不穩(wěn)就用了拐杖輔助,兩周日突然摔倒,病情隨后也加重,雙腿站起來越發(fā)困難,走路也更不穩(wěn)了,摔了好幾次,又到醫(yī)院做更全面的檢查后,發(fā)現有個聽神經瘤,現在就想咨詢下,根據我父親的情況,能不能做切除手術?如不能手術,還有適合的治療方法嗎?”趙天智主任介紹:根據提供的檢查資料及患者的具體情況,手術風險非常大,不建議做開顱手術,如想要控制腫瘤的生長,可以考慮進行伽馬刀治療;另外患者容易摔倒,也有可能跟腦梗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有關系,建議排除一些腦血管或者是心血管的因素。患者疑問:伽馬刀的治療效果如何?就是說能讓腫瘤物縮小多少?能否去你們醫(yī)院治療。趙天智主任介紹:伽馬刀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腫瘤的生長,有一部分腫瘤能縮小,但也有部分腫瘤就是維持現狀,還有一部分伽馬刀治療控制不住,腫瘤還會生長,但是患者目前82歲,也只能選擇伽馬刀治療,至少有70-80%的幾率可能性控制腫瘤不再長大,縮小。如想詳細了解可以面診當面溝通,我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提醒:發(fā)現聽神經瘤,早發(fā)現早治療,或可保護面聽神經功能。對于65歲以下的聽神經瘤患者首選手術治療。
趙天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4月10日68
0
0
-
聽神經瘤會自行消失嗎?必須手術治療嗎?
聽神經瘤起源于神經鞘瘤,是一種典型的神經鞘瘤,占橋腦小腦角區(qū)腫瘤的75%-80%,發(fā)病率約1/10萬人,多發(fā)年齡30-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聽神經瘤不會自動消失,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會繼續(xù)生長,而且生長速度因人而異。隨著腫瘤慢慢長大,就會逐漸產生壓迫,對腦干、小腦、顱內其他神經都會有影響。比方說剛開始聽神經瘤在內耳道里,壓迫聽神經,患者一側耳朵聽力下降,直到聽力完全喪失,甚至突聾。腫瘤變大后,就從內耳道里“冒”出來,壓迫小腦,走路就會搖搖晃晃,容易摔跤。同時還會感覺到一側手腳不靈活,沒勁。腫瘤變得更大之后,就會壓迫其他顱內神經,比如三叉神經、外展神經等,讓人感覺到臉麻,看東西有重影。如果腫瘤沒有及時處理,繼續(xù)長大,還會引起吞咽困難、偏癱等癥狀。如果聽神經瘤特別小,僅僅局限在內耳道里,并沒有“冒”出來,而且也沒有出現任何耳鳴、耳聾、眩暈、面癱等表現,就可以暫時觀察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主要看腫瘤對聽力有沒有影響,至少每年要做一次核磁共振,對比檢查結果,來估算腫瘤的生長速度。如果腫瘤“冒”出來了,或者雖然沒有“冒”出來,但引起了聽力問題,就應該盡早手術處理了。如果出現單側聽力下降和耳鳴,應盡早就醫(yī)。由于聽神經瘤的生長速度較慢,很多患者早期難以察覺。因此許多患者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時多去耳鼻喉科看病,被認為是一般的聽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聾。其實,當耳鼻喉科檢查無明顯病因時,就應引起重視及時前往神經外科就診進行檢查。
趙天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4月07日342
0
2
-
【典型病例】聽神經瘤伽馬刀后再生長,唐都醫(yī)院趙天智精湛醫(yī)術終全切腫瘤
近期,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顱底腫瘤趙天智主任團隊,為甘肅慶陽53歲吳女士做了聽神經瘤手術,術后,吳女士說道:“我沒做手術前,也害怕出現一些并發(fā)癥,害怕出現面癱,害怕徹底聽不見。等見到趙主任后,經過門診會診、評估,為我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趙主任專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打消了我的疑慮。手術后我擔心的問題都沒有出現,現在術后20天,恢復的特別好,對日常生活沒有一點影響?!倍Q、聽力下降10年,竟是聽神經瘤作祟家住甘肅慶陽53的吳女士。2013年體檢時發(fā)現長了個聽神經瘤,平時都沒有任何癥狀,不放心害怕是誤診,專門到大醫(yī)院去做檢查,檢查結果出現還是有個聽神經瘤。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辦?要不要治療?該怎么治療?,聽醫(yī)生說可以手術,也可以做伽馬刀治療。害怕手術就做了伽馬刀治療,治療后腫瘤縮小,沒有再長大,就沒有管。近兩年頭疼加重,去年開始出現左側聽力逐漸下降伴有耳鳴,去醫(yī)院一檢查發(fā)現腫瘤長大了,也給日常的生活帶來困擾,給日常的生活這才下定決心準備手術。趙天智主任介紹:從術前頭顱MRI閱片可以看到患者的重量包繞了AICA,強化明顯,從T2上見到腫瘤長入內聽道基地。在這里病例中,患者做過伽馬刀治療,該方法放射線通過生物學效應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使之逐漸壞死,很難達到完全清除腫瘤的目的,還給手術造成一定的難度。唐都神經外科趙天智:采取最佳入路,精湛醫(yī)術全切聽神經瘤3月24日,趙天智主任及團隊為患者進行了聽神經瘤手術,用時6小時經過精細分離、切除全部腫瘤,術中取左側乙狀竇后入路,證實血供豐富,影響觀寒膜性結構,發(fā)現腫瘤質地特別硬,只能邊夾碎邊取出來,幸運的是可以分下腫瘤表面的膜。但是靠近頭端腦干小腦交界處出現十分厲害,開始壓住,后面電了好幾次才止住出血,同時術中避免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從這例病例中發(fā)現,聽神經瘤首選手術治療,避免增加手術的難度,同時隨著醫(yī)學影像學、顯微神經外科以及顱神經監(jiān)測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聽神經瘤手術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長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顱神經功能的保存和術后生活質量的維持,尤其是對于面神經的保護,是顱底外科醫(yī)生和大多數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大多數聽神經瘤早期癥狀以患側耳鳴、聽力下降為主要表現,癥狀較輕時往往不引起患者重視;隨著腫瘤逐漸增大,聽力可進行性下降甚至發(fā)展至耳聾。由于腫瘤壓迫主司平衡功能的前庭神經,尤其是腫瘤主體位于骨性內聽道內的腫瘤,即使腫瘤體積不大,早期亦可影響聽力和前庭神經功能而出現聽力障礙和眩暈癥狀。聽神經瘤屬于良性腫瘤,一旦發(fā)現應盡早爭取手術全切以獲得徹底治愈。聽神經瘤有哪些臨床癥狀?聽神經瘤起病平和、緩慢,初期癥狀——耳鳴、臉麻等癥狀,所以十分容易誤診或漏診。聽神經瘤的早期表現主要為單側、持續(xù)性、頑固性耳鳴,并且治療效果不明顯,久之聽力下降,這是腫瘤壓迫神經引起的刺激癥狀,與普通耳鳴很難鑒別。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癥狀逐漸加重,出現患側面部感覺異常和麻木、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肢力減弱、肢體麻木、感覺減退等等。這些檢查“揪出”聽神經瘤1、病史典型的聽神經瘤具有上述漸進性加重的臨床表現。聽神經瘤患者常見癥狀有聽力改變、面神經三叉神經痛受累,頭痛及前庭功能異常等癥狀。2、神經耳科檢查由于病人早期僅有耳鳴、耳聾,常在耳科就診。常用的是聽力檢查及前庭神經功能檢查。(1)聽力檢查:有4種聽力檢查方法可區(qū)別聽力障礙是來自傳導系統(tǒng)、耳蝸或聽神經的障礙聽力測驗,第Ⅰ型屬正常或中耳疾??;第Ⅱ型為耳蝸聽力喪失;第Ⅲ、Ⅳ型為聽神經病變音衰退閾試驗。如果音調消退超過30dB為聽神經障礙,短增強敏感試驗積分在60%~100%為耳蝸病變,雙耳交替音量平衡試驗有增補現象的屬耳蝸病變,無增補現象的屬中耳或聽神經病變。(2)前庭神經功能檢查:聽神經瘤多起源于聽神經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熱水試驗幾乎都能發(fā)現病側前庭神經功能損害現象、反應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這是診斷聽神經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從前庭核發(fā)出的纖維經腦橋交叉至對側時位于較淺部,容易受大型橋腦小腦角腫瘤的壓迫,健側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損。3、影像檢查(1)顱骨X線片:巖骨平片見內耳道擴大、骨侵蝕或骨質吸收。(2)CT及MRI掃描:CT表現為瘤體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數呈高密度影像。腫瘤多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位于內聽道口區(qū),多伴內聽道擴張,增強效應明顯。MRIT1加權像上呈略低或等信號,在T2加權像上呈高信號。第四腦室受壓變形,腦干及小腦亦變形移位。注射造影劑后瘤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囊變區(qū)不強化。
趙天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3月21日255
1
0
-
神經纖維瘤病2型(NF2)的聽力重建
神經纖維瘤病2型(NF2)是一種使患者易患多發(fā)性神經系統(tǒng)腫瘤的顯性遺傳綜合征。最常見的是雙側前庭神經鞘瘤(聽神經瘤)。通常在20歲左右發(fā)病。最常見癥狀是耳鳴、聽力下降。盡管對NF2患者腫瘤進展進行監(jiān)測和治療,NF2仍有很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較短的生存期。和單發(fā)聽神經瘤相比,NF2聽神經瘤治療更為困難。NF2聽神經瘤在組織學上血管性病變較少而小葉性的較多,而腫瘤多是雙側性和多灶性的,多數患者最終完全耳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精神壓力,為使得NF2患者避免完全失聰進行新技術開發(fā)迫在眉睫。精準解剖保留蝸神經手術和人工耳蝸植入為NF2患者避免完全耳聾帶來希望。本人近年采用完全包膜內切除聽神經瘤,5例術前聽力正常的小聽神經瘤(直徑約<2CM),其中3例保留了聽力;1例完全耳聾的小聽神經瘤(直徑約<2CM)術后聽力恢復,提示小聽神經瘤手術耳蝸神經保留是完全有可能的。有聽力下降的小聽神經瘤患者蝸神經解剖結構多數是存在的,因耳蝸神經功能受到抑制,使得常規(guī)的聲源刺激不足以刺激蝸神經產生聽力。我們可采用完全包膜內切除NF2患者聽神經瘤,力爭解剖上保留耳蝸神經。術中將電生理監(jiān)測電極置入耳蝸內,如果能監(jiān)測到完整的電誘發(fā)聽覺腦干反應(EABR)波形,說明聽覺傳導路通暢,蝸神經解剖功能存在,植入人工耳蝸,利用人工耳蝸相對強大的電刺激,取代相對弱小的生物電,很可能會重建NF2患者的聽力。當然,臨床新技術開展具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只有臨床工作者不斷探索才能最終為疑難重癥患者解除痛苦。
陳利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4日344
0
2
-
大型囊性聽神經瘤的安全切除
聽神經瘤一般起源于前庭神經,是較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腫瘤位于橋小腦角區(qū)域及內聽道內。腫瘤影響聽神經,常表現為耳鳴、患側聽力下降。聽神經瘤一般首選手術治療。由于聽神經與面神經一起從內聽道出顱,因此聽神經瘤往往與面神經黏連緊密,手術容易導致面神經受影響而出現面癱癥狀。小型聽神經瘤手術較簡單,面聽神經保留幾率高,達90%以上。而大型聽神經瘤(>2.5cm)手術仍有不小挑戰(zhàn),術后出現部分或完全永久性面癱的概率高于50%。囊性聽神經瘤由于與周圍神經、腦組織黏連更為緊密,手術難度更高,面癱幾率也更大。手術的關鍵是足夠的耐心進行瘤內減壓、借助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探查并保護好面神經。我們團隊近期順利完成了1例大型囊性聽神經瘤切除,手術過程順利,術中面神經保護完好,分享如下。55歲中年女性,左耳聽力下降4年,頭暈頭痛2周入院。術前磁共振提示左側橋小腦角區(qū)大型囊性顱內占位性病變,聽神經瘤考慮。術中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下全切腫瘤,神經、血管、腦干、小腦保護完好?;颊咝g后恢復順利,粗測患側聽力同術前,閉眼正常,僅露齒時有輕微面部不對稱表現,順利出院。?術者簡介:曾強,浙二醫(y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腦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等顱腦腫瘤的精準顯微手術及個體化綜合治療。還擅長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腦出血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以及腦積水、腦外傷、顱骨缺損等疾病的診療。
曾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2日143
0
1
-
馮醫(yī)生您好,60歲女性,聽神經瘤2.0×1.4㎝,發(fā)現兩年了,今年有影響面部,請問需要手術嘛
馮銘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1日71
0
2
-
聽神經纖維瘤病(NF2)
青少年皮膚突然出現多個咖啡牛奶斑或粉色軟瘤?單側或雙側聽力下降或耳鳴?警惕聽神經纖維瘤?。∟F2)!1.?什么是聽神經纖維瘤?。柯犐窠浝w維瘤?。∟F2)也叫Ⅱ型神經纖維瘤病,是由于NF2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腫瘤綜合征,一種因內聽道前庭神經鞘膜細胞異常增殖導致的良性腫瘤,最常臨床表現為雙側的聽神經瘤,雙側發(fā)病占所有NF2相關聽神經瘤的85%,常伴發(fā)神經系統(tǒng)腫瘤及眼和皮膚等相關病變。2.?什么年齡最容易得聽神經纖維瘤???NF2的發(fā)病年齡大多在20~60歲,大部分病人在20歲左右出現相關癥狀,部分患者會伴發(fā)腦膜瘤、室管膜瘤、其他部位的神經鞘瘤(如脊髓)等其他腫瘤,青少年和兒童時期也可發(fā)病,患病率約為1/60000。雖然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發(fā)現患病時都在20歲左右,但是并不意味著年長的人就可以完全排除這個疾病。NF2相關聽神經瘤主要可分為兩個亞型:(1)Wishart型:癥狀較為嚴重,多在20歲前發(fā)病,疾病進展迅速,最終導致雙側聽力喪失,常合并有顱內或椎管內腫瘤。(2)Gardner型:輕型,發(fā)病較晚,疾病進展緩慢,合并顱內或椎管內腫瘤較少。3.?為什么我會得聽神經纖維瘤???NF2相關聽神經瘤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22號染色體上的NF2基因變異引起,約一半的該病患者有明確的家族遺傳,也有患者是新發(fā)突變。NF2基因突變的比例和形式不同導致該疾病的患者臨床癥狀和疾病進展情況各不相同,遺傳給后代的風險也因人而異。圖:NF2基因突變引起神經鞘膜細胞異常增生4.?聽神經纖維瘤病有什么癥狀?NF2的主要癥狀包括聽力下降(最初通常為單側)、耳鳴和眩暈(走路不穩(wěn)、頭暈)。惡心嘔吐、嚴重的眩暈(天旋地轉感)在疾病后期才會出現。但是這些癥狀并不具有特異性,許多其他疾病也可以有同樣的臨床表現,所以要及時來醫(yī)院就診進行科學的檢查。除了聽神經的癥狀以外,也有一些患者因為其他部位腫瘤的癥狀就醫(yī)發(fā)現:如腦膜瘤(頭痛、癲癇發(fā)作)、脊髓腫瘤(肌肉無力、肢體感覺異常)等;眼部癥狀也常見,通常表現為弱視、斜視和白內障;皮膚腫瘤、斑塊(咖啡牛奶斑)、皮下腫瘤也可能是NF2患者的臨床表現,占到NF2患者的70%。如果聽神經瘤持續(xù)生長壓迫面神經和三叉神經,可能會出現面癱的癥狀。體積過于巨大的腫瘤可能會壓迫腦組織,嚴重的可以威脅生命。??圖:NF2患者的皮膚表現5.?如果我懷疑自己或家人有聽神經纖維瘤病,應該怎么辦?當出現聽力下降、耳鳴或眩暈時,應及時前往耳鼻喉科或神經外科就診,進行聽力學和前庭功能檢查,然后進行顱腦及脊柱的CT和MRI檢查明確診斷。建議患者同時進行基因檢測,明確發(fā)病原因。圖聽神經瘤NF2增強MRI和CT的表現,紅色圓圈標記雙側橋小腦腳聽神經腫瘤???????????圖:耳鳴和眩暈是Ⅱ型神經纖維瘤病的常見癥狀在就診前,應仔細回想是否有上述提到的癥狀,就診時仔細向醫(yī)生描述癥狀進展的過程,如聽力下降是否是漸進式或突發(fā),單側或雙側等。如果患者發(fā)病時年齡較小,應考慮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相似的癥狀或曾經被診斷為NF2。6.?聽神經纖維瘤病如何治療?對于病情進展迅速的病人,如不進行手術切除,可能會威脅生命,手術是治療NF2最主要的方法,手術分為保留和不保留聽力兩種方式,當腫瘤超過2cm時,聽力基本不能保留。如雙側腫瘤較小、生長緩慢,可以隨訪觀察,每年進行MRI和聽力檢查。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控制腫瘤生長,提高生活質量,目前尚無有循證醫(yī)學有效的藥物治療,多數處于研究階段。目前手術仍然是治療NF2相關聽神經瘤的首要選擇。NF2病人術后的聽力康復有兩種選擇:人工耳蝸植入(CI)和聽覺腦干植入(ABI),其中人工耳蝸植入目前被認為效果更好,前提是手術后耳蝸神經仍然完整,因此需要結合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圖:人工耳蝸植入及人工腦干植入示意圖7.?如果已經診斷聽神經纖維瘤病,需要注意什么?雖然NF2是一種良性腫瘤,但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比如雙側聽力喪失,失明,反復多次手術切除顱內和脊柱占位,引起重要神經功能的喪失,最嚴重的是威脅生命。因此對于這部分患者,建議盡早學習手語和唇語,及早發(fā)現和治療,聽力保留和重建治療是NF2治療的核心,另外,由于這種疾病是遺傳疾病,診斷明確的患者在考慮生育前建議進行產前咨詢,并在孕期進行胎兒基因診斷,減少遺傳給子代的風險。[1]CoyS,RashidR,Stemmer-RachamimovA,SantagataS.AnupdateontheCNSmanifestationsofneurofibromatosistype2[publishedcorrectionappearsinActaNeuropathol.2019Aug20.?ActaNeuropathol.2020;139(4):643-665.doi:10.1007/s00401-019-02029-5[2]HallidayJ,RutherfordSA,McCabeMG,EvansDG.Anupdate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vestibularschwannoma.ExpertRevNeurother.2018;18(1):29-39.doi:10.1080/14737175.2018.1399795[3]EvansDG.Neurofibromatosistype2(NF2):aclinicalandmolecularreview.OrphanetJRareDis.2009;4:16.Published2009Jun19.doi:10.1186/1750-1172-4-16
任冬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6日1105
0
6
-
開顱手術切除聽神經瘤,挽救患者聽力
摘要:因面部麻木和聽力下降1年就診的年輕女性,檢查后發(fā)現是左側聽神經瘤;患者擔心自己手術后耳朵失聰、嘴歪眼斜,心理壓迫很大。我們通過手術成功切除了腫瘤,保留了患者的聽力、面神經功能受輕微影響但應該很快能夠恢復;患者出院時非常高興,還非要美美的跟我們合影。在此叮囑大家:平時有聽力下降、耳鳴、頭痛、面部麻木等問題,一定要到??凭驮\評估、排除相關疾病風險,不要盲目對癥處理,延誤病情?!净拘畔ⅰ颗?,39歲【疾病類型】左側聽神經瘤【就診醫(yī)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就診時間】2014-1【治療方案】全麻下行左側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乳突氣房開放重建+骨瓣復位固定術。【治療周期】住院12天,每半年門診隨訪?!局委熜Ч啃g后患者聽力保留。一、初次面診???患者是位年輕女性,門診就診時告訴我,“左耳聽力下降1年多”。經過詳細問診了解到:患者1年多前出現左面部不適癥狀,表現為面部緊張感,未覺麻木疼痛,隨后出現左耳聽力下降的癥狀,當時未引起重視;近2個月來自覺癥狀加重,遂于當地就醫(yī),MR檢查發(fā)現左側CPA區(qū)腫瘤;當地醫(yī)生告訴他手術做不了,建議他去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這時患者內心充滿了恐懼,意識到病情已非常嚴重,于是來到我院就診,尋求進一步治療。患者擔心手術后耳朵失聰、嘴歪眼斜;我告訴患者,這個腫瘤應該是個良性、不會影響壽命,而且嘴歪眼斜一般都能恢復、聽力也可能保留下來;患者稍微得到了安慰。二、治療經過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還可以,查體:神清語利,查體合作。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存在。面部表情對稱,伸舌居中。左側面部針刺覺較對側明顯減退,左耳聽力下降。共濟、平衡未見特殊異常。懸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病理征(-)。為了進一步明確病變部位和性質,進行頭顱MRI檢查:提示左側CPA區(qū)腫瘤,形態(tài)欠規(guī)則、邊界尚清,約2.22.83.8cm大小,部分位于內聽道內,可見左側內耳道口擴張,腫瘤呈T1WI稍長信號、T2WI/FS稍長信號,信號欠均勻,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掃描腫瘤呈明顯不均勻強化;腦干和小腦明顯受壓。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并結合頭顱檢查的結果,初步診斷為左側聽神經瘤。入院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完善血常規(guī)、生化、凝血、心電圖等常規(guī)術前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手術禁忌癥。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緩解腦干和神經壓迫、改善神經功能。術前向患者和家屬充分講解了手術的必要性和手術相關的風險,征得了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和配合。在充分完善術前相關準備工作后,在全麻下進行了左側乙狀竇后入路-聽神經瘤切除+乳突氣房開放重建+骨瓣復位固定術,手術順利,耗時4小時。患者清醒后安返病房。術后腫瘤標本送病理學檢查。術后6小時復查頭顱CT:提示腫瘤切除徹底,術區(qū)未見異常。術后給予患者頭孢呋辛預防性抗感染治療48小時,并給予脫水、止血、止吐、保護胃粘膜、補液支持等對癥冶療,患者恢復順利。三、治療效果術后病人恢復良好,聽力保留。術后第2天恢復流食、第4天下床活動。查體:神清語利,查體合作。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存在。左側輕微面癱,鼻唇溝稍淺,眼瞼閉合不全;右側正常。左耳聽力下降,基本同前;右側正常。左側面部針刺覺較對側明顯減退,基本同術前。無聲音嘶啞、飲水嗆咳。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病理征(-)。術后第8天切口拆線,手術切口愈合良好;第9天順利出院。病理提示:神經鞘瘤。四、注意事項1、手術前積極配合醫(yī)生調整身體狀況,保證充足的睡眠。2、術前配合醫(yī)生完善頭顱CT、MRI等輔助檢查,以明確病變部位和范圍,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3、術后做好手術切口管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咳嗽打噴嚏,防止腦脊液漏。4、術后嚴格根據醫(yī)囑用藥,降低術后發(fā)生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風險。5、出院后注意休息,注意清淡飲食,均衡營養(yǎng),避免過度用眼,保證充足的睡眠。6、出院后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心情舒暢,避免感冒咳嗽、搬動重物、用力大便等動作,防止腦脊液漏發(fā)生。7、出院后,如有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及時就近就診。8、3個月后回院復查頭顱MRI等。五、個人感悟???聽神經瘤是源于前庭神經的良性腫瘤,是比較常見后顱窩腫瘤。由于腫瘤臨近腦干、周邊有眾多神經和血管,手術難度較大,是神經外科比較經典的高風險手術之一。乙狀竇后入路是處理聽神經瘤經典的神經外科手術入路,神經外科醫(yī)生比較熟悉。此外,耳鼻喉科常用的有經迷路入路,還有中顱底硬膜外入路相對少用。手術關鍵是要保護好面神經,甚至部分患者蝸神經纖維也可以得到保護、而術后聽力留存;如果術中能夠借助電生理檢測輔助,對顱神經的保護會更加有利。本例患者腫瘤體積巨大、明顯壓迫并與腦干粘連,除了要保留面神經外、對于腦干的保護也至關重要;術中需要充分保護好腫瘤薄層包膜界面,才能夠實現對周邊重要結構的分離和保護。幸而通過精細手術、患者的面神經和聽神經纖維得到了保留,面神經功能受輕微影響、但應該能很快恢復,聽力保留、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此叮囑大家:平時有聽力下降、耳鳴、頭痛、面部麻木等問題,一定要到??凭驮\評估、排除相關疾病風險,不要盲目對癥處理,延誤病情。
孟肖利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6日159
0
2
-
聽神經瘤手術治療后聽力還能恢復嗎?
聽神經瘤起源于聽神經鞘的腫瘤,為良性腫瘤,是常見顱內腫瘤之一,占顱內腫瘤的7%-12%。多見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歲。嚴格意義上講,該腫瘤并非來源于聽神經,而是來源于與之非??拷纳窠?前庭神經。由于聽神經與前庭神經緊緊地挨在一起,因此前庭神經上的腫瘤長大后,就會壓迫到比較脆弱的聽神經,患者會感到聽力下降,包括耳鳴。隨著腫瘤不斷長大,就會逐漸產生壓迫,對腦干、小腦、顱內其他神經都會有影響。從最開始腫瘤在內耳道中,壓迫聽神經瘤,患者一側耳朵聽力下降,直到聽力完全喪失,甚至突聾。腫瘤變大后,就從內耳道里“冒”處理,壓迫小腦,走路就會搖搖晃晃,容易摔跤。同時還會感覺到一側手腳不靈活,沒勁。腫瘤變的更大之后,就會壓迫其他顱內神經,比如三叉神經、外展神經等,讓人感覺到臉麻,看東西有重影。術后聽力還會恢復嗎?如果術前檢查顯示患者已經聽力下降甚至耳聾,術后聽力恢復較困難。早期聽神經瘤的癥狀常常表現為耳聾,耳鳴及眩暈,容易被患者所忽視。臨床上也會碰到過不少這樣的患者,直到完全失聰才查出病因,很惋惜。正因為這種前期誤診誤治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聽神經瘤早期臨床診斷:根據患者典型的病情演變過程及具體表現,診斷并不困難,但問題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最好能在前庭神經和耳蝸神經受損的“耳科”階段或腫瘤局限在內聽道時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以便能夠提高腫瘤的全切除率,減少手術風險,使面神經、聽神經功能得以最大可能的保留。當出現以下癥狀者應該考慮聽神經瘤的可能:間歇性發(fā)作或進行性加重的耳鳴。聽力呈現進行性減退或突然耳聾。頭暈或體位改變時出現一時性不平穩(wěn)感覺。外耳道深部或乳突部間歇性刺痛。應進行聽力和前庭神經功能檢查,以及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等,進一步明確診斷需要行頭顱CT及磁共振檢查。那么,聽神經瘤手術成功率高嗎?能將腫瘤完全切干凈嗎?聽神經瘤的外科發(fā)展至今,成功率達到98%以上,風險極低。手術目的就是將腫瘤盡可能切干凈,而且患者首次手術也是治愈這種良性腫瘤的最好時機。如果切不干凈,二次手術甚至三次手術會越來越困難,所帶來的手術風險、不良反應會越來越大。目前來講,手術基本上能夠把腫瘤全切,并且可以保護患者的正常面聽神經。
趙天智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1日51
0
0
-
不同于聽神經鞘瘤的右側舌咽神經鞘瘤
符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10日83
0
1
聽神經瘤相關科普號

蘇少波醫(yī)生的科普號
蘇少波 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
344粉絲12.4萬閱讀

徐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偉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外科
3.3萬粉絲18.9萬閱讀

周巖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巖 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
神經外科
136粉絲47.7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趙衛(wèi)東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市五官科醫(yī)院 耳鼻喉科
聽神經瘤 52票
腦膜瘤 2票
腦腫瘤 1票
擅長:擅長聽神經瘤手術的面、聽神經功能保護和重建,年聽神經瘤手術量150臺左右,近8年完成聽神經瘤手術逾1000臺,中小型聽神經瘤的面神經功能保存率超過90%,小型聽神經瘤的聽力保存率達60%。擅長垂體瘤、顱底腦膜瘤、脊索瘤、復雜顱底腫瘤(顱內外溝通腫瘤等)的微創(chuàng)手術和多學科合作手術。 -
推薦熱度5.0趙天智 副主任醫(yī)師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 89票
垂體瘤 70票
聽神經瘤 46票
擅長:微創(chuàng)治療各種顱內復雜腫瘤,如腦膜瘤、垂體瘤、膠質瘤、聽神經瘤、膽脂瘤、顱咽管瘤等尤其是顱底腦干腫瘤 -
推薦熱度4.9夏海堅 主任醫(yī)師重醫(yī)大附一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 52票
聽神經瘤 40票
腦腫瘤 38票
擅長:顱腦疾病的個體化微創(chuàng)治療:1.聽神經瘤;2.腦膜瘤;3.三叉神經鞘瘤;4.膽脂瘤;5.血管母細胞瘤;6.室管膜瘤;7.髓母細胞瘤;8.膠質瘤;9.顱腦損傷;10.腦積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