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02月10日
27
0
0
-
程飚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同濟醫(yī)院 骨關節(jié)外科中心 臀肌攣縮:不能翹二郎腿,原來是種“病”手術后我也能學駕照了22歲的劉同學,是一位即將畢業(yè)的女大學生,她年輕、漂亮、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是同學、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是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劉同學也有自己的苦惱:從小到大,感覺自己走路姿勢“怪怪的”,無法正常下蹲,夏天也不敢穿漂亮的群子。劉同學說自己小時候經常被人叫“小青蛙”。暑假期間,劉同學想利用假期時間學習駕照,為畢業(yè)后的職場工作增加幾分籌碼。但在報名試駕的過程中,劉同學發(fā)現自己的腳不能正常的踩剎車和離合,這讓劉同學更添幾分煩惱。于是劉同學在網上查看有沒有和自己類似的情況,竟然發(fā)現原來這是一種叫做“臀肌攣縮癥”的病,得治。于是劉同學在“好大夫”網站上找可以治療“臀肌攣縮癥”的醫(yī)生,發(fā)現大家都推薦上海市同濟醫(yī)院關節(jié)與運動醫(yī)學科主任程飚教授團隊,于是慕名找到了上海市同濟醫(yī)院的程飚教授。程飚教授介紹說:臀肌攣縮癥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組織變性、壞死及纖維化,可致臀肌、闊筋膜張肌、髂脛束及相關筋膜攣縮,嚴重者累及髖關節(jié)外旋肌,繼發(fā)髖關節(jié)外展、外旋畸形及內收、內旋功能障礙,進而表現為步態(tài)、姿勢和形體異常的臨床病癥。目前一般認為,臀肌攣縮癥多因臀部反復肌內注射用苯甲醇稀釋的青霉素注射液而誘發(fā),由于患者為瘢痕體質或體內缺乏某種免疫因子,導致正常的肌組織逐漸發(fā)生纖維化,形成纖維攣縮帶。早期病變僅局限于臀部肌肉、臀肌筋膜等軟組織。由于此時幼兒骨骼發(fā)育尚未完成,攣縮帶改變了附著在骨盆和股骨上端的肌肉力量的平衡,已經纖維變性的肌組織與其附著的骨盆、股骨發(fā)育不對稱,骨盆、股骨發(fā)育快,而纖維化的臀肌發(fā)育相對滯后,若早期得不到處理,久之可逐漸造成骨盆及髖關節(jié)的繼發(fā)性改變。NO.1臨床表現及分型?目前臨床上多根據病變程度及臨床表現分為兩型三度,即典型類型和特殊類型,輕度、中度和重度。典型類型:具備外八字步態(tài),臀部可觸及條索狀物,雙膝并攏下蹲試驗(+),不能蹺二郎腿,Ober征(+),雙下肢內收,內旋障礙等。特殊類型:除具有上述典型類型臨床表現外,尚需具有骨盆傾斜致雙下肢假性不等長。站立和行走時一側下肢明顯呈外展外旋位。跑步時步幅較小,如同跳躍前進。輕度(或Ⅰ度):蹺二郎腿可達關節(jié)上方但明顯受限,可伴有髖部彈響、肢體等長。手術松解結合系列功能鍛煉,效果十分理想,恢復快。中度(或Ⅱ度):蹺二郎腿僅能達脛骨結節(jié)處,但尚不合并肢體不等長。手術時,攣縮組織必須并徹底松解,術后需加強功能鍛煉,效果仍十分理想,恢復較慢。重度(或Ⅲ度):蹺二郎腿僅可達踝部,多雙膝不能并攏,呈極度外旋、外展蛙式位。有骨盆傾斜致肢體假性不等長,雙下肢內旋極度受限,甚或頸干角、前傾角增大改變。?NO.2?治療及康復?國內外學者多數認為肌攣縮癥一旦確診,如無手術禁忌證宜盡快手術治療,以免繼發(fā)骨盆傾斜變形、髖關節(jié)病等。常用傳統(tǒng)手術方式有:攣縮組織切除術、臀肌肌腱Z形延長術、闊筋膜張肌腱膜轉移、縮組織切斷術、臀肌起點下移術、臀肌止點上移術等。傳統(tǒng)的開放式手術雖然視野廣闊,易于徹底松解攣縮組織,但患者創(chuàng)傷巨大,同時由于此類患者多存在瘢痕體質,術后創(chuàng)面再次攣縮的風險較高,且傷口大,患者接受度不佳。近年來,隨著運動醫(yī)學的發(fā)展,關節(jié)鏡技術成為臀肌攣縮松解術的主流術式。鏡下松解治療臀肌攣縮癥,相對傳統(tǒng)開放手術,患者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早,住院時間短,術后切口瘢痕小,相對美觀,受到運動醫(yī)學科醫(yī)生及臀肌攣縮患者的追捧。NO.3?術后功能鍛煉及物理治療1)術后床上功能鍛煉,屈曲、內收髖關節(jié)2)下地踩直線步行3)練習并膝下蹲4)蹺二郎腿坐立經程飚主任予以關節(jié)鏡下雙側臀肌松解術后第二天,劉同學即可完成上述功能鍛煉,效果非常滿意,劉同學興奮直呼“我也可以學駕照了”。功能鍛煉的幅度、強度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時調整,循序漸進。治療過程中,配合冰敷可減輕疼痛和水腫;同時還可應用物理方法治療,如術后第2天即對臀部傷口及周圍組織選用超短波、超聲波等治療。這些物理因子療法具有活血化瘀、消除傷口紅腫、促進血塊吸收、改善組織血氧供應等功效,還可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減少手術瘢痕形成,防止復發(fā)等。?專家名片程飚?關節(jié)與運動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導師專家門診:周一、二上午特需門診:周四上午現上海市同濟醫(y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jié)與運動醫(yī)學科主任。上海醫(yī)學會運動醫(yī)學分會副主委,全國骨科關節(jié)鏡學組委員,中國肩肘外科協(xié)作組創(chuàng)始委員,中華醫(yī)學會運動醫(yī)療分會上肢學組委員,上海市醫(yī)師協(xié)會關節(jié)鏡學組副組長,上海市手外科??莆瘑T,上海市運動醫(yī)學會理事,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編委,Arthroscopy中文版編委,上海市醫(yī)療事故專家鑒定委員會委。2022年10月16日
331
0
2
-
陳炎副主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骨關節(jié)科 臀肌攣縮癥(glutealmusclecontracture,GMC),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纖維化而引起髖關節(jié)外展外旋攣縮畸形,表現以蹲、坐、行走姿勢異常為臨床特征的一種常見病。主要表現為走路外八字,不能翹二郎腿,下蹲時兩腿不能并攏,可能出現髖關節(jié)部位的彈跳。該病保守治療效果不肯定,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傳統(tǒng)的開放式手術雖然療效肯定,但手術剝離范圍廣,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切口長(約十幾公分)、疤痕大、不美觀,術后滲出較多,容易并發(fā)血腫和感染,影響傷口愈合,有的以切口為中心形成新的索條狀瘢痕束帶;同時,由于術后疼痛較重,部分患者難以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也會影響手術療效。????我科在關節(jié)鏡下利用等離子射頻技術進行臀肌攣縮松解術,取得了滿意療效。該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痛苦少等優(yōu)點。1.發(fā)病原因:多與反復的肌肉注射等原因有關,其次是外傷、免疫等因素。2.解剖基礎:3.臨床表現:表現為坐位及下蹲受限,行走下肢呈外“八字”步態(tài)。“彈響髖”,下蹲時發(fā)出彈響聲,不能翹二郎腿。下蹲時雙膝分開才能蹲下,髖部可聞及彈響或觸及彈動感,由于臀肌攣縮帶影響臀肌發(fā)育,臀部一般均出現攣縮帶和凹陷溝,下蹲時臀部變尖呈錐形,稱為“尖臀”。4.病理分型:根據病變部位和攣縮特點將本病分為四型:Ⅰ型:髂脛束攣縮。Ⅱ型:臀肌筋膜攣縮型,攣縮帶自髂后上棘至大轉子方向延伸。Ⅲ型:是Ⅰ型與Ⅱ型兩個方向的束帶狀攣縮共同存在。Ⅳ型:髂后下嵴至大粗隆之間攣縮。多與Ⅲ、Ⅳ型合并存在。Ⅴ型:是Ⅰ型至Ⅱ型間全部呈板狀攣縮4.診斷:診斷中同時應具備以下體征:外八字步態(tài)、跑步不快、行走劃圈,雙下肢交膝、并攏下蹲試驗(+),Obers征(+);臀部可觸及條索狀包塊物。5.治療方法:(1)保守治療:小針刀、理筋手法、功能鍛煉操等。(2)手術治療:臀肌攣縮癥必須通過手術才能根治,而攣縮帶切斷手術是目前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把攣縮的筋膜切斷、松解,讓受影響的肌肉得到釋放。1)開放性手術:2)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關節(jié)鏡監(jiān)控下臀肌攣縮松解手術,與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1]關節(jié)鏡監(jiān)控下手術,視野清晰,對血管、神經均可清晰地辨認,且工作區(qū)遠離坐骨神經以及臀上、臀下神經的部位,有效地避免了它們的損傷;[2]不廣泛剝離肌肉組織,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不干擾無攣縮帶的肌纖維組織,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可有效地減少或防止局部血腫的形成;[3]病人恢復快,術后第二天病人即可下地行走,并發(fā)癥少,快速康復,住院時間短。[4]僅兩個微小切口(約5mm),疤痕小,術后組織反應輕,有利于早期功能鍛煉,療效顯著。6.術后康復鍛煉:(1)術后髖部使用骨盆兜,當天雙膝并攏屈膝屈髖位;(2)術后第二天后拔除引流管,下地走一字步、并膝坐位或蹺二郎腿、并膝下蹲;(3)合并雙下肢肢體不等長時,還需臥位作雙下肢上下交替提臀活動,配合雙下肢皮膚牽引/站立作擺動臀部骨盆運動。注:須強調,早期、循序漸進,在醫(yī)護人員及家屬指導監(jiān)督下進行,直至陽性體征完全消失。7.預防措施:1、預防兒童臀肌攣縮癥關鍵在于年輕父母對此病應高度重視。對病兒盡量減少或避免對臀部肌肉注射毒性大、刺激性強的藥物,尤其是不應使用苯甲醇稀釋的藥物。2、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確,劑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緩慢,盡量避免同一部位連續(xù)注射。注射后適當進行局部熱敷、理療,以利于藥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3、一旦發(fā)現臀肌攣縮癥應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或松解攣縮的瘢痕組織,絕大部分病兒都能完全康復。8.經典病例:????李某某,男,26歲,因右臀部凹陷、彈響10余年就診,入院見:右髖間隙彈響,走路外八字步態(tài),行走劃圈,不能蹺二郎腿,Obers征(+),臀部可觸及條索狀包塊物。影像學DR、CT未見骨質異常。尋醫(yī)問藥多家醫(yī)院沒有解決問題,很是苦惱,最終就診我們醫(yī)院找到我們診療后考慮右側臀肌攣縮癥,建議行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松解術治療,完善術前評估后,按期手術,術后第一天就能下地活動,術后第二天就出院了,效果滿意。2022年06月29日
524
0
1
-
趙良軍主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骨關節(jié)科 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治療臀肌攣縮 一、概述: 臀肌攣縮癥(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組織變性、壞死及纖維化,可致臀肌、闊筋膜張肌、髂脛束及相關筋膜攣縮,嚴重者累及髖關節(jié)外旋肌,繼發(fā)髖關節(jié)外展、外旋畸形及內收、內旋功能障礙,進而表現為步態(tài)、姿勢和形體異常的臨床病癥。 二、病因: 嬰幼兒接受反復肌內注射后,因藥物刺激、針頭損傷等原因引起化學性、創(chuàng)傷性炎癥,繼發(fā)纖維組織增生,正常的肌組織逐漸發(fā)生纖維化,形成纖維攣縮帶。 三、臨床表現 行走呈外八字步態(tài),髖關節(jié)活動時彈響,臀部觸及條索狀硬塊,雙膝不能并攏下蹲,不能蹺二郎腿。 部分人雙下肢不等長,站立和行走時一側下肢明顯外八字,跑步時步幅較小,如同跳躍前進。 四、臨床分度 輕度:蹺二郎腿可達關節(jié)上方但明顯受限,可伴有髖部彈響、肢體等長。 中度:蹺二郎腿僅能達脛骨結節(jié)處,但尚不合并肢體不等長。 重度:蹺二郎腿僅可達踝部,雙膝關節(jié)不能并攏,呈極度外旋、外展蛙式位。 五、治療 肌攣縮癥一旦確診,如無手術禁忌證宜盡快手術治療,以免繼發(fā)骨盆傾斜變形、髖關節(jié)病等。 手術方式:傳統(tǒng)的開放式手術和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松解闊筋膜張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關節(jié)囊。 我們常規(guī)采用關節(jié)鏡下臀肌攣縮松解術,具有手術切口?。?個0.8cm長的切口),相對美觀(美容縫合),出血量少,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早,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圖1-3)。 六、注意事項 1、熟練的關節(jié)鏡操作技術是手術治療的關鍵,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2、預防血腫及傷口感染; 3、消腫止痛處理; 4、青少年患者一旦確診,主張早期手術治療,年齡越大,術后療效越差。 七、術后功能鍛煉 1、術后床上雙下肢的交叉運動,屈曲內收雙髖關節(jié),練習起坐。 2、術后第2天,下床走一字步,挺胸抬頭雙肩水平,雙下肢交叉直線行走。 3、術后5-7天,走一字步,臀外展并膝下蹲練習,雙腳并攏,雙手平舉,足跟不能離地,腰背部挺直。 4、術后2周,腿部鍛煉翹二郎腿,左右腿交叉,進行左右擺臀主動伸展運動。2022年01月16日
1304
3
3
-
周曉康主任醫(yī)師 河北省兒童醫(yī)院 骨科 臀肌攣縮癥是臨床常見的以多種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其主要病理改變包括臀肌及其筋膜變性、壞死和纖維化。 臀肌攣縮癥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與注射因素、外傷損傷因素、免疫因素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在兒童中主要是以藥物注射為主要的發(fā)病原因。臀肌攣縮癥發(fā)病男多于女,主要在兒童,以雙側發(fā)病多見。臨床上主要表現是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和骨盆變形。 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 患者多表現為髖關節(jié)內旋內收活動受限。站立時下肢呈外旋位,行走時表現為外八及搖擺步態(tài),快步走時表現為跳躍狀態(tài)。坐下雙腿不能并攏,無法“蹺二郎腿”。下蹲時輕者表現為“劃圈征”陽性,重者只能在外展和外旋位下蹲,表現呈蛙式樣。 骨盆變形 體檢可見臀部皮膚凹陷,表現為髖臼底凸向盆腔?;純喝舸嬖谕沃小⑿〖伩s,可有大轉子骨骺肥大。雙側不對稱者表現為骨盆傾斜,患者髂前上棘高低不對稱,表現為輕側臍踝距離短于重側,而兩側大轉子到踝部的距離可以相等。Trendelenburg征陽性,Allis征陽性,繼而發(fā)生腰段脊柱側凸。 如何診斷 臀肌攣縮癥主要依據超聲及MRI和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主要鑒別診斷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脊髓灰質炎、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疾病。 此病初起時,不影響髖關節(jié)活動,多以步態(tài)異常為主,且不伴有疼痛癥狀,家長容易忽略,其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較困難。 當患兒成年后,步態(tài)改變影響其生活、工作時才就診,此時臀肌攣縮一般較為嚴重,表現為雙膝不能并攏、無法“蹺二郎腿”或行走時下肢呈“外八字”步態(tài)。一般患兒到醫(yī)院就診時都已經較晚了,此時患側臀肌攣縮畸形已經十分明顯,一些按摩、理療等治療都已經無效了,需要手術治療。 臀肌攣縮癥的治療 臀肌攣縮癥最早采用傳統(tǒng)方式是開放性手術,在攣縮緊張?zhí)幥幸缓荛L的切口,該術式創(chuàng)傷較大,出血量多;同時很容易損傷到坐骨神經而導致松解不徹底影響后期的療效,對于愛美的女性來說,會留下很長的疤痕,影響外觀。 隨著對臀肌攣縮手術經驗的積累,逐漸發(fā)展出一些創(chuàng)傷小的術式,比如小切口手術、小切口下等離子松解手術等。這些手術較傳統(tǒng)手術創(chuàng)傷小,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仍需至少3cm的切口,手術中因為切口小松解困難,松解不徹底,容易損傷坐骨神經等。 關節(jié)鏡手術的優(yōu)勢 隨著關節(jié)鏡技術的引進,我院創(chuàng)傷外科目前已經開展過很多例臀肌攣縮癥手術。 1.關節(jié)鏡下臀肌攣縮松解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等優(yōu)點,不廣泛剝離肌肉組織,患者術后下地時間明顯縮短,且疼痛和不適感明顯減輕,利于早期康復鍛煉;對女性患兒所形成的疤痕小,后期功能恢復較好。 2.減少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快,患者可更快地回歸工作和學習。同時,關節(jié)鏡手術切口小,術后手術瘢痕小,年輕患者容易接受,且臀肌攣縮的患者多為瘢痕體質,從遠期效果來看,微創(chuàng)的傷口也可降低復發(fā)率。 3.關節(jié)鏡手術取緊張明顯的攣縮帶皮膚處兩個長約0.8cm切口,在鏡子監(jiān)視下手術,可以清晰暴露視野,對血管、神經可以清晰地辨認,且工作區(qū)遠離坐骨神經、臀上和臀下神經的解剖部位, 避免損傷坐骨神經、臀上和臀下神經。 但也要注意,關節(jié)鏡下顯露范圍有限,較適宜病變位置表淺局限于臀大肌、髂脛束的I度臀肌攣縮或者不超過臀大肌和臀中?、蚨韧渭伩s,而對于病變組織較深的Ⅲ度臀肌攣縮療效不佳。 由于家長對美觀的要求程度逐步提高,關節(jié)鏡下臀肌攣縮松解術成為現在主要的手術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關節(jié)鏡術后的的康復訓練同樣不可忽視,早期的康復訓練可以降低新的粘連及攣縮的幾率,同時對患者來說可以增強其信心。患者根據病情逐步練習、鍛煉,一般在半年之內可以恢復正常步態(tài)。 綜上所述,溫馨提示各位家長朋友,看到兒童下蹲玩耍時畫圈圈,請不要驚慌,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孩子的臀肌可能出現攣縮畸形了。這種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關節(jié)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等優(yōu)點,患者術后下地時間明顯縮短且疼痛和不適感明顯減輕,利于早期康復鍛煉,減少了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是目前治療兒童臀肌攣縮癥的主要選擇手術方式。術后早期進行康復訓練,癥狀及步態(tài)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2021年11月24日
2350
0
9
-
趙謙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運動損傷與關節(jié)鏡科 “架腿而坐,蹺一腳”謂之二郎腿,這是傳說中二郎神的坐姿(圖1)。生活中很多人會習慣性地蹺二郎腿,覺得這樣比較舒服。不少女性還把蹺二郎腿當作一種禮儀和優(yōu)雅的姿勢(圖2)。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翹二郎腿是常見的一個簡單動作,可以輕易完成,但是有一部分人卻不會翹二郎腿或翹二郎腿時出現大腿根部或大胯疼痛(圖3)。這是怎么回事呢?最常見于哪些疾???大家如何自查,又該如何治療呢? 1.不會蹺二郎腿:很多患者自記事以來,從未蹺過二郎腿,常見于嚴重的“臀肌攣縮癥”(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1)這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臀肌及其筋膜變性、攣縮,導致髖關節(jié)功能受限的疾患(圖4)。 (2)GMC好發(fā)于兒童,以男性多見,國內兒童發(fā)病率為1.0%~2.4%。 (3)其病因相當復雜,目前尚未明確,臀部肌肉反復注射苯甲醇青霉素溶液最多見,還與先天遺傳或免疫因素相關。 (4)臨床表現:外“八”字(圖4)及左右搖擺狀步態(tài)(鴨步),站立時雙膝關節(jié)不能并攏,并膝下蹲受限(呈劃圈征或蛙腿征),坐位時蹺二郎腿困難(髖關節(jié)屈曲內收外旋受限導致),平臥位交腿試驗陽性(髖關節(jié)內收受限導致),側臥位雙膝不能并攏(Ober征陽性圖5)等。查體臀部外形變尖后突,雙側臀部可捫及質硬條狀帶,于髖關節(jié)內旋及內收時更明顯,屈伸內收內旋可觸及彈響。 (5)輔助檢查:GMC在X線上可表現為骶髂關節(jié)旁線狀致密影、股骨頸干角增大、股骨上端外展外旋、骨盆傾斜等。GMC的CT/MRI表現主要為臀肌體積縮小、鈣化、壞死、條索狀攣縮帶及肌間隙增寬。 (6)治療:嚴重的臀肌攣縮的傳統(tǒng)方法是切開手術,“Z”字型松解攣縮帶,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目前趨勢是關節(jié)鏡下松解攣縮帶(圖7),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 2.翹二郎腿時大腿根或大胯疼痛:這類患者主要特點:原來可以輕松完成翹二郎腿動作,逐漸出現翹二郎腿時伴大腿根或大胯疼痛,但無明顯的外傷,很多人以為是股骨頭壞死,去醫(yī)院檢查卻發(fā)現沒有股骨頭壞死,也沒有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也沒有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最后籠統(tǒng)的診斷為“髖關節(jié)滑膜炎”,經過對癥休息治療,癥狀稍緩解,但反復發(fā)作并漸加重,這類患者要小心“股骨髖臼撞擊癥”(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 (1)FAI是由先天性髖臼和股骨近端發(fā)育異常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導致髖臼盂唇撕裂、軟骨損傷和髖關節(jié)退行性變(圖8)。是非發(fā)育不良性髖關節(jié)早期骨關節(jié)炎的重要原因,是中青年慢性髖痛主要原因。 (2)病因:①非球形股骨頭造成的“凸輪型撞擊”。常見原因有:股骨頭骺滑脫、股骨頸陳舊骨折,股骨近端外側骨骺先天解剖變異,導致非球形股骨頭,股骨頭頸結合部呈“手槍柄樣”畸形(圖9)。②髖臼過度覆蓋造成的“鉗夾型撞擊”。常見原因:髖臼過度后傾、既往髖臼周圍截骨、髖內翻、髖臼內陷(圖10、圖11)。 (3)疼痛特點:疼痛位于腹股溝前側(大腿根)或者髖關節(jié)前外側,呈“C形”,為隱隱作痛,體育運動、久坐及髖部扭轉運動時加重(圖12); (4)查體:①撞擊試驗陽性(髖關節(jié)屈曲內收內旋時大胯疼痛—圖13)。②“4字”試驗陽性(即翹二郎腿并擺個4字時大胯疼痛—圖14)。 (5)輔助檢查:X線及CT評估有無股骨近端凸輪或髖臼側鉗夾畸形,合并髖臼盂唇損傷,單髖MRI可見盂唇形態(tài)、信號改變(圖15)。 (6)治療:①.非手術治療:通過休息、對癥、理療及康復等,能夠不同程度緩解癥狀,但病因未解除,癥狀復發(fā)及關節(jié)退變可能。 ②手術治療適應癥:疼痛>6個月,非手術治療無效,有運動需求的年輕及中年患者,影像學證據支持診斷,可行手術治療。傳統(tǒng)手術切開外科脫位手術,缺點是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較多,如股骨頭缺血壞死、大轉子截骨處不愈合、股骨頸骨折等。隨著FAI疾病的認識和關節(jié)鏡技術日益成熟,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目前是治療FAI的趨勢,優(yōu)點是:手術微創(chuàng),痛苦小、恢復快,處理股骨、髖臼異常骨贅同時修復髖臼盂唇,恢復髖關節(jié)負壓狀態(tài),最大程度避免或延緩繼發(fā)骨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圖16-18)。 天津醫(yī)院運動損傷與關節(jié)鏡二病區(qū)黃競敏、趙謙醫(yī)生對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治療臀肌攣縮癥、股骨髖臼撞擊癥伴髖臼盂唇損傷有豐富臨床經驗。若您有相關問題困擾您的工作與生活,請登錄好大夫在線APP ,趙謙醫(yī)生將會在線給您初步問診和指導。2020年03月23日
13289
0
1
-
俞志濤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小兒骨科 幾乎每個人都有小時候生病后“打針”的經歷。絕大多數的孩子并不會受到打針——臀部肌肉注射的影響,但如果孩子長期蹲、跑、跳困難,走路跛行,不能蹺二郎腿,同時有長期、反復臀部肌肉注射史的話,廣大家長就應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臀肌攣縮這種影響活動與生活的疾???目前我們認為,臀肌攣縮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以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候群。其中,最多見的原因就是臀部肌肉注射。最初患兒表現的癥狀是走路、下蹲困難,跛行,若進一步檢查,可發(fā)現患兒髖關節(jié)屈曲、內收、內旋受限,輕度外旋,下蹲時雙髖呈外展、外旋,雙膝不能并攏。多數患兒臀部看上去不像正常臀部那樣豐滿,注射處局部肌肉萎縮,皮膚凹陷。臀肌攣縮極其影響患兒的生活,但幸運的是,注射性臀肌攣縮絕大部分患兒通過攣縮帶部分切除松解術可獲得良好的療效。望廣大患兒家長高度警惕,如孩子下蹲困難,雙膝不能并攏且有反復臀部肌肉注射史,需盡早于專業(yè)醫(yī)院科室就診。2019年09月23日
3346
0
1
-
王曉慶主任醫(yī)師 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 骨科 “糾不正的外八字”——臀肌攣縮癥生活實例小李二十出頭,是個年輕有活力的小伙子,相貌英俊,個頭也不矮,但是從小就走路有些外八字,而且跑步總是比同齡人跑的慢。更為讓人苦惱的是,當下蹲時,總是不能很順利的下蹲,兩個膝關節(jié)要向外展一下,才能蹲下來。而且,不能翹二郎腿。隨著年齡長大,讓小李越來越痛苦。小李決定到醫(yī)院去看看。經過一番檢查后大夫告訴他這是一種明確的病癥,叫“臀肌攣縮癥”,如果嚴重,需要手術治療,小李聽到很茫然,對這個病癥一無所知。那么什么是“臀肌攣縮癥”?臀肌攣縮嚴格說來不只是肌肉的問題,它還包括了肌肉周圍的筋膜組織,是一種原因復雜的,由于組織受到長時間牽拉退變導致的大腿髖部活動功能障礙疾病。眾所周知,肢體的運動離不開肌肉的收縮,而大腿的屈曲和旋轉活動就極大依賴了前后兩部分的重要肌肉,前面有闊筋膜張肌等,后方有臀?。ò送未蠹?,臀中肌,臀小?。?,前后肌肉間有著一條稱為“髂脛束”的重要組織連接著,這層筋膜就好比一根連接著兩頭的硬皮筋。當出現臀肌攣縮的病癥時,這條“皮筋”發(fā)生瘢痕縮窄,甚至連同兩側的肌肉也會縮窄變小,長此以往大腿便不再靈活,難以使喚了。為什么會出現“臀肌攣縮”這樣的病癥?臀肌攣縮起因復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流行病學病因分析,但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有明確的反復臀肌青霉素注射史或者臀部創(chuàng)傷史,而這些既往病史甚至要追溯到更早的兒童時期?!巴渭伩s癥”有哪些獨特的表現?臀肌攣縮有時只影響一側髖部,出現“單外八字”樣表現,有時累及雙髖,出現“兩腳外八字”的表現。男性發(fā)病率稍高于女性,發(fā)病年齡可以早至兒童時期,從攣縮發(fā)生進展到明顯功能異常所需的時間從數年到十余年不等,而就診患者集中在二十歲至三十余歲的年輕人。幾乎所有患者走路時都呈現明顯的“外八字”步態(tài),平坐時無法做出“翹二郎腿”這樣的動作。雙側患病的患者下蹲時膝蓋分開呈“蛙樣”的特殊表現,需要先兩個膝關節(jié)向外展,然后才能下蹲,就像劃船一樣,也稱為“劃船征”。部分病程較長的人甚至出現臀部畸形不對稱,在大腿側面可以摸到明顯的條索狀物體。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在行走運動時會聽到“咔嗒”的聲響,因此也稱之為“彈響髖”。很多患者誤以為是膝關節(jié)發(fā)出的聲響,因此誤診為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的情況也偶有發(fā)生。由此看來,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對于患者的功能恢復是大有好處的。如何治療“臀肌攣縮癥”?臀肌攣縮最終還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方法來徹底改善因為攣縮引起的肌肉收縮功能障礙。其原理大致為在臀部做S樣線狀切口,暴露產生瘢痕疙瘩收縮了的“髂脛束皮筋”以及周圍相連的肌肉,通過手術對部分切開松解,使“皮筋”能恢復應有的長度和彈性,患者這樣便能跟常人一樣,重新讓大腿活動自如了。但是傳統(tǒng)手術損傷大,容易產生瘢痕。目前,我們在治療臀肌攣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通過針孔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應用于臀肌攣縮,醫(yī)生只需通過小孔操作就能完成手術,不再需要做以往那樣的長切口,手術損傷小,術后傷口更小更美觀。術前當天入院,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路,翹二郎腿。術后第二天即可出院。2018年09月17日
6450
5
11
-
劉崇志副主任醫(yī)師 德爾康尼骨科醫(yī)院 骨科 臀肌攣縮綜合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的髖關節(jié)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tài)、體征的臨床癥候群?;颊叱31憩F為八字腳、長短腿、無法并膝下蹲、無法翹二郎腿、骨盆畸形,走路、跑步姿勢不佳(蛙腳)。-多數學者認臀肌攣縮綜合癥與反復多次的臀部注射有關,肌注后局部形成硬塊即為肌纖維炎表現。1968年Williama報道動物實驗注射抗生素部位產生炎癥反應,以含2%苯甲醇稀釋的青霉素注入肌肉的反應最大,為變性壞死,而致纖維化。通俗的說就是以苯甲醇作為青霉素溶劑,注射到臀部肌肉,導致肌肉萎縮。很多患者雖然有癥狀但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往往聽天由命,放棄治療。導致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對此病亦缺乏了解,也未做過類似手術,不知遇到次病癥患者該如何診斷及治療。對此我們找到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yī)院劉崇志大夫詳細了解該病,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yī)院從02年開始對臀肌攣縮癥就開始研究和進行關節(jié)鏡下臨床手術,在德爾康尼醫(yī)院治愈出院有近千例,其中09年一年完成300例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梢哉f幫助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筆者:劉主任,臀肌攣縮癥到底是個什么病,這種病如果不做手術會引起什么病癥?-劉主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的髖關節(jié)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tài)、體征的臨床癥候群。伴隨年齡的增長,骨骼肌肉的生長速度大于攣縮帶,則患者活動受限就越加明顯。我們看到很多30、40歲的患者腰背疼痛、膝關節(jié)退化、骨骼畸形都是此病的并發(fā)癥狀。因此早期治療可以使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筆者:怎么判別自己是得了這種病呢?是不是每個患者都是無法翹二郎腿、無法并膝下蹲呢?-劉主任:無法翹二郎腿、無法并膝下蹲是大部分患者同時具有的癥狀,不過髖關節(jié)彈響、雙下肢不等長、八字腳、走路、跑步姿態(tài)不好亦是此病的特征。需要補充的是并非所有癥狀均需具備,有的患者僅有其中的一兩項符合,結合平片、超聲和??茩z查后也可以明確診斷?,F在有很多誤診誤治的情況發(fā)生,如果患者需要可以通過臀肌攣縮24小時咨詢熱線:010-52713366,網絡咨詢:http://www.dcn.org.cn跟我們咨詢。-筆者:劉主任,如果確認是臀肌攣縮是怎么治療呢?如要要手術,有年齡要求嗎?是不是越大年齡越不好治療?-劉主任:臀肌攣縮在我院主要采用關節(jié)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只用兩到三個0.4cm的小切口即可恢復正常人的功能。我院年齡最小的患者5歲,年齡最大的是63歲。其中18-30歲的患者最集中。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年齡大的患者康復時間相對較長,一般住院兩周,孩子的恢復較快,通常一周即可康復。-筆者:手術后多久能下地走路,多久能完全康復呢?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嗎?-劉主任:對于絕大多數的患者而言,術后當日是允許下地的。在德爾康尼的要求是術后早期最可能充分延展,彎腰摸腳、并膝下蹲和坐位交腿。此時允許傷口滲出。一周左右再將訓練減量,促進傷口愈合。這樣可以使患者盡可能接近正常人的功能。-筆者:重癥的臀肌攣縮能用微創(chuàng)進行治療嗎?第一次手術沒做好,還能再用微創(chuàng)手術做第二次嗎?-劉主任:我們在廣泛應用關節(jié)鏡治療的基礎上,對于重癥的臀肌攣縮和二次手術的鏡下治療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已有五十余例患者進采用關節(jié)鏡手術取得滿意的效果。很多病友都是多方求治、療效不佳,才慕名而來。-據悉:現在臀肌攣縮手術主要是傳統(tǒng)切開法和微創(chuàng)手術兩種方法,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yī)院現在絕大多數病例都采用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兩個關節(jié)鏡孔大小約8毫米,疤痕小,術后恢復快、不需長時間臥床休息。而術后系統(tǒng)的運動康復訓練,可以使病友們盡快達成完全康復的心愿。2016年09月28日
12306
5
9
-
張穎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 髖關節(jié)外科診療中心 臀肌攣縮癥的發(fā)病原因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部位是臀部肌肉,適宜作臀部注射的部位僅限于臀部外上方四分之一的區(qū)域,因為這個部位沒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而且從解剖結構來看,此處深部的肌肉較厚,比較適宜注射用藥。 臀肌攣縮癥是一種主要由于反復臀部注射藥物所致的常見病。據國內某醫(yī)院調查4248名兒童,發(fā)現因反復肌內注射所致注射性臀肌攣縮癥的患兒有200名,發(fā)病率達4.7%。 臀肌攣縮癥的發(fā)病與針刺造成的物理性損傷、藥物引起的化學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藥物刺激等,導致無菌性肌纖維壞死,發(fā)展為肌肉纖維化及瘢痕攣縮。 苯甲醇臨床上多用于局部麻醉和消毒防腐,20世紀后期廣泛用作青霉素鉀鹽的注射溶媒,以減輕注射部位疼痛,這一方法曾在各地醫(yī)院廣泛使用,目前在城市大醫(yī)院已不再使用,而農村有不少地方仍在使用。衛(wèi)生部已于二○○五年二月十六日,發(fā)出了立即停止使用苯甲醇作為青霉素注射溶媒的通知。專家認為,臀肌攣縮癥屬藥物不良反應,與醫(yī)療條件(含消毒、設施等)無直接關系。 臀肌攣縮癥的臨床表現 患兒最初感到蹲、跑、跳困難,走路呈跛行。若進一步檢查可發(fā)現,患兒髖關節(jié)屈曲、內收、內旋受限;雙下肢不能完全并攏,輕度外旋;下蹲時雙髖呈外展、外旋,雙膝不能并攏,呈蛙式位。多數患兒臀部看上去不像正常臀部那樣豐滿,注射局部肌肉萎縮,皮膚凹陷,有時呈橘皮樣,可觸及索狀囊?guī)А?臀肌攣縮癥的防治要點: 1、預防兒童臀肌攣縮癥關鍵在于年輕父母對此病應高度重視。對病兒盡量減少或避免對臀部肌肉注射毒性大、刺激性強的藥物,尤其是不應使用苯甲醇稀釋的藥物。 2、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確,劑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緩慢,盡量避免同一部位連續(xù)注射。注射后適當進行局部熱敷、理療,以利于藥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 3、一旦發(fā)現臀肌攣縮癥應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或松解攣縮的瘢痕組織,絕大部分病兒都能完全康復。 總之,注射性臀肌攣縮癥,是近年來發(fā)現的主要累及兒童的疾病,是小兒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損害雙髖關節(jié)功能,出現骨盆傾斜和繼發(fā)性脊柱側彎等并發(fā)癥,影響的正常發(fā)育。專家呼吁廣大基層醫(yī)務人員能和患者給予充分重視。 臀大肌攣縮癥與反復在臀部肌肉接受注射藥物的兒童有關。故門診護士應加強對此病的了解和認識,掌握反復肌肉注射及進針手法等與發(fā)生本病的關系,同時做好家長的宣教工作,以減少本病的發(fā)生率。 1 臀肌攣縮癥與肌注藥物的關系 本病多數有反復肌肉注射史,肌注的藥物以抗菌素為多,其中青霉素最多,其次是青鏈霉素、慶大霉素及其它多種藥物。多數學者認為1%~2%的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險的致病因子〔1〕。目前,臨床醫(yī)生已認識到了,基本上取消了苯甲醇的應用。顧潔夫〔2〕曾以大耳白仔兔分別用2%的苯甲醇稀釋青霉素、青鏈霉素、慶大霉素、空針穿刺等方法做了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凡注射過苯甲醇青霉素溶液的臀肌,17側注射部均有硬結形成,逐漸有注射困難,部分藥液外溢,一個月后臀肌萎縮、凹陷、有結節(jié)。后期見實驗兔兩后肢內收、屈髖,行動緩慢;早期標本切面呈褐色,可見出血、壞死、液化灶,光鏡下可見肌纖維腫脹、變性、斷裂、壞死、液化,泡沫細胞及異物巨細胞反應,重者有肉芽形成,后期則見纖維化伴原肌纖維玻璃樣變、鈣化、肌纖維萎縮。而含有苯甲醇的青鏈霉素組6側中僅有4側出現類似病變,這可能是因為其濃度被鏈霉素稀釋使損害減輕。其余各組僅有少數實驗兔有輕度可逆性肌纖維變性,而大部分未引起肌纖維損害。此實驗結果揭示:苯甲醇溶液是臀肌攣縮癥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次是鏈霉素、慶大霉素。除此之外,此病與藥物的濃度、毒性刺激、注射速度及注射的部位(深度)等方面是否有關還應進一步探討。 2 臀大肌攣縮癥與肌注的部位、進針手法等關系 臨床上一般肌注多采用6~7號針頭,按操作常規(guī)要求,肌肉注射時針梗應刺入肌內2/3,留在皮膚外約1/3,由于小兒局部固定、護士本身原因等,常常注射的深度不夠,藥液不能完全進入肌層組織。第三軍醫(yī)大學的謝平英〔3〕曾做了這方面的研究,采用A型超聲波對成人臀部肌注點的皮膚層、皮下脂肪層深度做測量,結果是:注射采用7號針頭,有69%的女性和42%的男性的藥物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層,若6號針頭,則有95%的女性和85%的男性的藥物被注射在皮下脂肪層??梢娝幬镞M入脂肪層,造成吸收不良,同時,由于肌注藥物的刺激較強,常引起局部劇烈疼痛,有些還使皮下組織壞死產生瘢痕,給以后的注射造成困難。 3 臀大肌攣縮癥的預防護理 3.1 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對護士來說非常重要,對溶媒的選擇、配制的時間、一個小孩同時注射兩種藥物時,護士應科學安排,如藥物的現配現用,一個小孩肌注青霉素的同時,還注射病毒唑,有的護士常常把兩種藥物抽到一個注射器內,然后注射,這樣會不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對局部組織會不會產生損害,故護理人員應根據藥物的配伍情況進行選擇,合理安排用藥。 3.2 正確掌握肌肉注射的方法 臨床上各種藥物注射法中,以臀部肌肉注射應用最多,因為肌肉對藥物刺激耐受性較好,吸收較快,方法簡單易行。但是,不少病人接受注射后局部疼痛劇烈,甚至產生皮下硬結。正確掌握進針的方法,確保肌肉注射的藥物進入肌層組織,尤其是小兒更應引起注意,小兒肌注位置不好固定,護士常常因怕斷針,而針梗留在皮膚外部較長,注入藥物的速度又快,可能造成局部組織迅速腫脹,有的肌注后即可見局部膨出,這樣一來造成局部組織受損,二來藥液不能進入肌層,而影響組織對藥物的吸收,血中藥物的有效濃度不夠,從而對疾病的治療也產生影響。所以護士應盡職盡責,一切從病人出發(fā),根據小兒的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注射針頭,掌握好進針的深度,確保注入的藥液進入肌層,避免由我們護理人員操作不當而成為的臀肌攣縮癥的發(fā)病原因之一。 臀肌攣縮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手術時采用的切口及松解術式卻有較大差異,其種類繁多。手術應充分認識攣縮機制,根據攣縮的程度和部位具體選擇手術方式。 3.1 手術切口 (1)小切口:在大轉子上3橫指處切開皮膚,約長3~5cm。適用于年齡小輕度的患者,創(chuàng)傷小,可早期活動,但存在暴露不完全,松解不徹底,易復發(fā)。(2)直切口:早期常用的切口,松解較徹底,但常引起疤痕攣縮。(3)大S形切口:目前比較常用,手術范圍大,松解徹底,使用于中重度患者。但是切口大,切除范圍廣,易殘留死腔,并發(fā)血腫形成及感染。(4)股骨大轉子后2cm弧形切口 〔7〕 :主要是滿足患者的美觀要求,提高療效。(5)縱形切口(約6~8cm)+皮膚Z形延長術:適用于重度患者,在大轉子與髂后上嵴連線中下1/3處切開,要避免切口過高損傷臀上神經下支。此縱形切口,容易暴露攣縮組織,易于松解臀中、小肌及關節(jié)囊,松解時橫斷切口要與皮膚切口垂直,利于術后愈合及減輕粘連。如果發(fā)現皮膚過緊時可以行皮膚Z形成形術,甚至可以行皮瓣轉移。(6)聯(lián)合切口:繞大轉子弧形切口+沿髂骨翼切口,對于伴有骨盆傾斜患者,較為徹底松解肌肉及關節(jié)囊,并將臀中、小肌起點自髂骨板剝離下移,避免術后出現屈氏步態(tài)。 3.2 手術方式 (1)單純攣縮組織切斷術:徹底切斷影響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的一切組織,尤其是夾雜在正常肌肉中纖維變性的攣縮束。(2)攣縮組織切除或部分切除術:徹底松解攣縮后橫形切除一小段攣縮帶,以免術后疤痕粘連造成病變復發(fā)。(3)攣縮帶“Z”形延長術:在松解攣縮的基礎上將纖維帶作“Z”形延長,以解除對髖關節(jié)活動的限制。(4)闊筋膜張肌腱膜轉位術 :單純松解術可能會留下死腔,皮膚凹陷粘連,肌力減弱,行走跛行。因此在單純松解的基礎上,可在髂前上棘水平切斷闊筋膜,向下游離至大轉子,與回縮的臀大肌、臀中肌攣縮帶端端吻合,來消除上述缺陷。(5)臀肌起點下移術 :經髂嵴后緣作弧形橫切口,行髂骨外板剝離,切斷并分離闊筋膜張肌及臀大肌,使臀肌起點下移,適應證是中度臀肌攣縮,尤其對攣縮以闊筋膜張肌和臀中肌為主者較好。(6)臀大肌止點上移術 :縱形切開大轉子后外側,暴露闊筋膜、臀大肌及其筋膜,縱形切開臀大肌前緣,髖關節(jié)外展后伸,松弛臀大肌,推開坐骨神經,在臀肌粗隆止點處切斷臀大肌,分離后向上移至大轉子后上方處縫合斷端,并松解臀中、小肌及關節(jié)囊,最后行皮下及皮膚Z形松解或植皮術治療。該術式適用于重型臀肌攣縮癥患者。(7)合并骨盆傾斜者 :此類患者??隙ê喜⑼沃屑 ⑼涡〖〖绑y關節(jié)周圍的攣縮,術中也要予以松解,對于臀中、小肌及關節(jié)囊的松解要謹慎,避免過多切除攣縮的組織。有人認為夾在正常肌纖維中的少許變性纖維可以切除,但若有較多變性纖維時應宜行延長術,這樣可以保持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避免屈氏步態(tài)。(8)關節(jié)鏡手術 :有報道稱采用關節(jié)鏡下射頻汽化來治療臀肌攣縮,優(yōu)良率達100%,創(chuàng)傷小,利于早期功能鍛煉。 3.3 術中松解標準 被動活動時范圍達到:在內收內旋10°位,髖關節(jié)由伸直位10°,屈曲到120°以上,屈髖90°位,髖內收>30°,伸髖0°位,髖內收>10°,極度內收內旋位時作屈髖試驗無彈跳。交腿試驗及Ober試驗等為陰性。 4 術后并發(fā)癥 (1)血腫形成:多位術中臀上動脈或分支止血不徹底,或術后引流不夠通暢、加壓包扎不足所致,術中一定要結扎牢靠,否則引起大出血甚至影響生命。(2)術后復發(fā):因術中攣縮組織松解不徹底引起。(3)術后感染:切口部分裂開或全部裂開,甚至需要二次手術。(4)坐骨神經損傷: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術中應注意仔細分離坐骨神經并加以保護,當坐骨神經有變異時尤其應重視,一旦損傷預后極差。(5)術后下肢行走不穩(wěn):由于臀中肌切斷過多所致 。(6)疤痕形成:術后患者大多數都伴有疤痕形成。 5 術后康復 術后康復對于患者的預后極其重要,是一個必需的步驟??祻陀柧毮軤可焖山鈹伩s組織,防止再次粘連,促進功能恢復,防止復發(fā)。術后除一般功能鍛煉措施外,需加強有針對性的特殊方式。關于開始進行功能鍛煉的時間存在差異,有人認為術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屈髖屈膝鍛煉,4天即可下地行并膝下蹲和走一字步練習。但也有主張先行2周的下肢牽引,然后再行功能鍛煉,并輔以理療。還有人認為術后過早鍛煉,切口處張力大,疤痕增生明顯。但多數作者 〔14~16〕 認為術后將患兒雙下肢并膝固定包扎或雙下肢皮牽引數日,可防止患兒因怕痛將髖關節(jié)置于外展外旋位形成疤痕而影響手術效果。術后2周拆線,開始進行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練習和并腿下蹲練習等。2012年03月25日
8907
2
1
臀肌攣縮癥相關科普號

黃野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野 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保膝外科
8810粉絲36.4萬閱讀

陳哲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哲峰 副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骨科關節(jié)病區(qū)
1140粉絲29.8萬閱讀

束昊醫(yī)生的科普號
束昊 副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中醫(yī)院
骨傷科
13粉絲5042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