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軍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北辰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康菲學科到底是做什么的,那么很多呢,我們看病啊,呃,很多都知道是什么呢,我們治療起來呢,是手術和藥物,其實呢,我們在治病的過程中,除了手術和藥物以外,還存在一個康復醫(yī)學科的一個治療方面,那么我們康復醫(yī)學科治療的疾病呢,是比較多的啊,包括我們的頸肩腰腿痛,也就是說骨科方面的還有神經科方面的好多呢,還有內臟內臟的這個方面,那么我們主要治療的手段呢,其實并不是用藥物和手術,我們主要是做一些運動療法還有呢,就是包括一些物理因子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理療,但是這個理療呢,是有很多種的,并不單單的啊,像我們所說的那個呃,神燈等等,這些,那么這樣的治療方法呢,呃,可以說是比較。 綠色的啊,基本上啊,沒有副作用,掌握好適應征我們掌握好禁忌征療效呢,是非??隙ǖ模夷啬敲醋銎饋砟?,也是比較舒服的,那么現(xiàn)在呢,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還有一部分呢,亞健康的人群,那么到在康復學科治療起來呢,也是比較惡效果也是比較好的那么得到心理的治療還要得到一個就是說自己呃功能的一個提高那么尤其是啊,有這個腦血管病以后偏癱的患者還有呢,脊髓損傷的,這樣的患者那么還有呢,就2020年04月06日
1301
0
3
-
俞永林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有氧運動的好處-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哪些3-28 06:49 對于不同的健身愛好者來說,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鍛煉形式適合他們。如果你想通過有氧健身運動達到健身的效果,那么一定要掌握有氧運動的鍛煉方式。只有正確的鍛煉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氧運動的好處-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哪些有氧運動的好處有氧運動的目的在于增強心肺耐力。在運動時,由于肌肉收縮而需要大量養(yǎng)分和氧氣,心臟的收縮次數(shù)便增加,而且每次壓送出的血液量也較平常為多,同時,氧氣的需求量亦增加,呼吸次數(shù)比正常為多,肺部的收張程度也較大。所以當運動持續(xù),肌肉長時間收縮,心肺就必須努力地供應氧氣分給肌肉,以及運走肌肉中的廢物。而這持續(xù)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當心肺耐力增加了,身體就可從事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運動,而且較不易疲勞。常見的有氧運動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競走、滑冰、長距離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有氧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有節(jié)奏、不中斷和持續(xù)時間長。同舉重、賽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具有爆發(fā)性的非有氧運動相比較,有氧運動是一種恒常運動,是持續(xù)5分鐘以上還有余力的運動。做有氧運動的注意事項誤區(qū)一:鍛煉時間越長,越該多吃大部分健身愛好者認為,進行長時間的鍛煉之前,要吃足夠多的食物,然后再揮汗如雨燃燒掉這些熱量。其實,他們多攝取的這部分食物需要多進行兩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才可以消耗掉。而運動時間過長,會導致訓練過度和運動損傷。所以,鍛煉前只攝取適量的食物即可。誤區(qū)二:負重鍛煉效果好有的人進行心肺功能鍛煉時攜帶重物,如雙手握住一對啞鈴,其實不僅會減少熱量燃燒,而且會破壞身體平衡,甚至造成損傷。最佳的方法是增加鍛煉強度,而不是增加阻力。誤區(qū)三:每天練相同的項目如果每天重復同一個項目,身體會逐漸適應,但燃燒掉的熱量會越來越少。最好的選擇是將跑步、騎車和器械力量鍛煉交替進行,健身效果更好。誤區(qū)四:放棄短時間的鍛煉其實,10分鐘的有氧運動也有用。只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時間,可以積少成多。比如,早中晚各抽出10分鐘跑步,比完全不動要好。誤區(qū)五:邊鍛煉邊看書或電視如果你這么做,說明鍛煉強度沒達到要求。鍛煉時應集中注意力,以保證每個動作都正確。2020年03月28日
1931
0
1
-
俞永林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李藥師談健康發(fā)布時間:03-1615:00百家榜創(chuàng)作者,健康達人,優(yōu)質原創(chuàng)作者常言道“人到七十古來稀”,古時候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條件都不行,能上70歲的老年人,確實是比較稀少了,但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代人的人均壽命也在逐漸的升高,2019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我國人民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7歲,相信以后這個數(shù)據還會進一步逐漸升高。有的朋友問題,7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能鍛煉身體嗎?哪些方式是比較好的鍛煉方式,又如何安全地鍛煉身體呢?今天就來和大家簡單的探討一下。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還能不能運動,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雖然同樣是70歲左右,不同的老年人身體素質,身體狀況往往會有較大的差別,有的朋友70歲了,還沒有什么高血壓,冠心病等方面的基礎慢病,身體好,吃飯香,當然可以運動,為了進一步保持身體健康,也建議要加強和堅持運動鍛煉;而有的朋友70歲,身體健康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有的健康問題,是壓根不適合運動的,比如一些重度心衰的情況,比如血糖嚴重升高,而且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你,比如有嚴重低血糖風險的朋友等等,對于這樣的情況,到底該不該運動,能不能運動,就應該結合自己的健康情況,咨詢醫(yī)生來確定,如果經過醫(yī)學評估,本身身體狀況不適合運動,那就好好休養(yǎng)身體,也沒必要一定要強行運動。不管平均壽命增長了多少,不管身體狀況多好,70歲以上的老年,身體的各個方面也都已經走了很長一段下坡路了,因此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也應該結合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來確定,比如說有的朋友問,70歲以上老年人,慢步走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嗎?當然可以啊,實際上,70歲以上老年人,采用走路的方式來運動鍛煉,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散散步,活動活動,既能夠活動筋骨,運動也不會對身體的關節(jié)、心臟等器官造成太強的負荷,是一種很適合老年人運動鍛煉的方式。走路運動能夠消耗一定的能量,輔助調理控制三高,鍛煉心肺功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助保持身體靈活性,減少跌倒風險,對于身體的多個方面,都是有一定健康獲益的,至于每天走多少步,走多快,慢走還是快走,還是建議結合身體的實際情況,心率控制到多少什么的就不多說了,不妨以做到微微氣喘,微微出汗,又不影響正常說話的狀態(tài)為標準,如果達到這一的一個運動量,就是既有鍛煉效果,又不會運動太大的一個運動效果了。除了走路運動以外,70歲以上的老年朋友,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也可以進行一些相對比較和緩,但有一定鍛煉效果的運動鍛煉,比如太極拳,以及一些比較和緩體操運動等等,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總之,能夠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而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負擔,就是好的合理的運動方式。對于70歲以上的老年人,除了要注意選擇好運動鍛煉的方式以外,還有一點要格外注意,那就是運動安全的問題,不同的情況,需要注意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糖尿病問題的老年朋友,就要格外關注運動過程中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也要注意足部的保護,運動時結伴同行,選擇適合的鞋襪等都是重要的方面;比如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運動過程中避免猛然用力,盡量在控制好血壓的前提下合理運動鍛煉,就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等等,不同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情況,但對于老年人的運動鍛煉,不要強調過量,也要保證運動安全,才是最重要的。2020年03月17日
1639
0
0
-
吳立共副主任醫(yī)師 溫州中醫(yī)院 放射介入科 早上鍛煉是慢性自殺? 晚上鍛煉容易生?。? 鍛煉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 但面對各種言論 不少人開始糾結應該什么時候鍛煉 到底要選早上還是晚上? 早晚鍛煉,效果不同 美國和丹麥科學家刊登在《細胞代謝》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早上鍛煉和晚上鍛煉確實有可能對身體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研究指出:早上運動會導致骨骼肌代謝反應增強,更有能力代謝糖和脂肪;而晚上運動則可以增加長時間的全身能量消耗。 另外,早上運動可以令人一整天神清氣爽;而晚上人體肌肉和關節(jié)靈活度較高,相對不容易受傷。且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肌肉力量峰值出現(xiàn)在傍晚和晚上的時間段,適合增肌。 因此:想要用運動強身健體,可以選擇在晚上進行訓練;而目標是減肥的人,可以選擇在早上運動。 早晚鍛煉,各有技巧 早晨鍛煉 晨練能慢慢喚醒身體 一整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但如果方式不對也容易對身體造成危害 因此需注意以下4點↓↓ 0 1 不要太早 一般建議在太陽出來以后再練,尤其秋冬季節(jié)。陽光升起后照射到地面,使大氣開始上下對流,地表層聚集大量污染物、塵埃的空氣逐步向高空擴散。同時,綠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它們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得我們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 0 2 熱身要足夠 運動前一定要做充足的熱身準備。有助于身體更好地動起來,避免拉傷??梢砸来位顒硬弊?、肩、擴胸、轉體、腰部、壓腿、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再進行拉伸運動,適當跳一跳。在秋冬季節(jié)或者溫度相對較低的早晨,熱身準備更有必要! 0 3 以靜為主 早晨,人體的喚醒需要一個過程,運動要循序漸進,盡量避免做太劇烈的運動,建議選擇打太極、快步走等一些中低強度的運動。 0 4 鍛煉前吃點東西 晨練容易加重心臟負荷,尤其是老年人,在晨練前一定要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可以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降低脂肪分解,從而減輕心臟的負荷。 晚上鍛煉 晚上尤其是傍晚時分,空氣含氧量較高,溫度適宜,有利于鍛煉,但需要注意強度。 傍晚,人體運動能力達到高峰,肌肉和關節(jié)更加靈活,心跳頻率和血壓也穩(wěn)定??梢赃x擇相對劇烈一點的運動,如球類運動、力量訓練等。 要特別注意睡前不適宜劇烈運動,容易影響睡眠。人體運動后,大腦皮層非常興奮,一般需一段時間才能漸漸平穩(wěn),短時間入睡會比較困難。 選擇什么運動同樣重要 運動種類繁多,為了自己可以長久堅持下去,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適當多選擇一些種類的運動,既有可能減少受傷風險,又能避免產生厭倦情緒。 1 跑步 跑步是很多人選擇的健身方式,跑步的好處很多,能夠燃脂,雕塑完美身材,鍛煉心肺功能,還能增強肌肉力量。 但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跑鞋,跑步時穿上一雙舒適的,彈性好的跑鞋能夠緩沖跑步時對下肢的震蕩,避免腳踝和膝蓋受傷。 不是跑得越快減肥效果越好。如果你不是經常運動的人,剛開跑時應該從慢跑開始,再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加快速度。 如果在跑步過程中出現(xiàn)呼吸困難,頭暈,膝蓋微微疼痛等情況,建議停下跑步到一邊休息,千萬不要逞強繼續(xù)往下跑。 2 游泳 游泳能塑造肌肉線條、增強肌肉力度。游泳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協(xié)調用力,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鍛煉。還可以避免器械運動可能會造成的肌肉不勻稱等效果。 游泳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在劃水過程中,重復的伸縮動作可幫助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所以,經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以及有關節(jié)疾病的老年人不妨試試游泳。 游泳可幫助緩解壓力和抑郁。游泳能有效刺激內啡肽的分泌,它是一種感覺良好激素,可改善人們的情緒,幫助人們緩解日常的工作生活壓力。同時,游泳還能使人們鎮(zhèn)靜下來,排除外界干擾,變得更加專注,這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人們緊張和抑郁的程度。 3 騎自行車 自行車運動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項目,可以改善人們的體質,保護心臟。騎行多久合適?使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4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如舉重等可以刺激肌肉,加速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鍛煉時要量力而行,做到自己可承受的最大范圍即可。 5 瑜伽和普拉提 瑜伽和普拉提是近年來比較受歡迎的鍛煉項目。瑜伽的很多動作對于很多慢性病有輔助醫(yī)治作用。練習瑜伽也有助于穩(wěn)固心情。 但一定要量力而行,防止運動傷害。本身患有一些疾病的中老年人最好不要練瑜伽,而應以健身、防病的簡要動作為主,且一定要緩慢進行,否則很容易拉傷。 6 拳擊和跆拳道 拳擊、跆拳道等相對激烈的運動可以充分燃燒體內多余脂肪,加速塑性。而且拳擊是一項極富挑戰(zhàn)力的運動,能夠最大程度地訓練參與者的勇氣和決策力,還能舒緩壓力。 7 武術,包括太極 武術可以強健體魄,磨礪個性和意志,太極等動作輕緩的運動,強度較低,重點強調呼吸和放松,還可以緩解壓力。 所以不管早晚 首先,動起來是最重要的! 適合自己、找對方法 并堅持下去! 【聲明】 本文轉載自健康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2020年03月16日
2841
0
0
-
李博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消化科 大家好啊,我是李博醫(yī)生啊啊,隨著這個春季到來,萬物復蘇啊,大家都開始復工復學啊,那如何在這個復工復學的過程中啊,要保護好自己,提高免疫力呢,呃,我教給大家?guī)讉€動作和幾個穴位嗯,好第一個啊,就是我們順著J兩側啊,做一個按摩,因為這兩側呢,是我們肝膽經的一個位置的兩側啊。 應該是弄呃,五到十次這樣。 在做這個動作之后呢啊,我們做一個耳垂的按摩,呃呃,就是耳垂上面一點耳垂從上到下啊,這個我們叫呃,耳輪對耳輪這個地方耳輪對耳輪的地方啊,這個地方呢,在耳穴上啊,有很多啊,調節(jié)免疫的這個穴位,包括皮脂下,啊啊,就是內分泌啊,等等啊,這些穴位啊,大家可以做一下這樣的按摩啊,要三到五分鐘三到五分鐘。 好做完這個動作之后呢,嗯,我們還是在兩側啊,就是肝膽之氣的兩側進行按摩,以及腿抖。 這個也是三到五分鐘啊,做一個這個動作,嗯,可以疏肝利膽啊,就是呃調節(jié)身體的免疫力。 嗯,做完這個動作之后呢啊,我教給大家一個肝輸和膽輸?shù)难ㄎ贿@個呢,是我們在身體的背側的,嗯嗯,大家可以看一下身體的背側置于被測呢,當我們直立的時候啊,這個手呃手過來,這個肘臥這個地方和這個中間平齊的地方啊,應該是第七椎,這2020年03月11日
1824
0
23
-
2020年03月10日
849
0
0
-
2020年02月27日
1151
0
0
-
陳德生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關節(jié)外科 抗擊疫情,科學運動提高免疫力才是在家為國做貢獻。為了避免疫情的擴大,專家發(fā)出了居家防疫少出門的呼吁?!霸诩姨芍褪菫閲易鲐暙I”成了當下流行語,在微信和各種網絡媒介迅速傳播開來。那么許多人在家干什么呢?躺著!是的,很多人的的確確是在躺著。臥室—廁所—臥室的循環(huán),吃飯、睡覺、刷手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減少外出活動是預防新冠肺炎的必要措施,而在家長時間“躺著”可是容易誘發(fā)其他健康問題并引起很多不適癥狀。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痛頭暈;食欲不振、腹脹、便秘;心理壓抑、愛發(fā)無名之火;乏力、失眠精神狀態(tài)欠佳……如果您有了上述不適,建議您不妨運動起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很多專家認為,最有效的“藥物”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增加免疫力的方法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及適度的運動,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運動??茖W運動促進健康,提高免疫力。 鑒于運動人群和運動員在免疫功能上的變化與趨勢頗為相似,我們參考了2018年發(fā)表于《歐洲運動科學雜志(EJSS)》的一篇題為《運動員免疫健康建議(Recommendations to maintain immune health in athletes)》的綜述,總結出疫情期間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的五大原因:高強度大量運動、營養(yǎng)失衡、心理壓力、睡眠紊亂以及不良環(huán)境。并重點就運動與營養(yǎng)兩方面為大家提出科學、專業(yè)的處方,同時也可作為一個超越疫情特殊時期的長期維持與提高免疫力的建議。 天津醫(yī)院運動損傷與關節(jié)鏡學科帶頭人兼一病區(qū)主任陳德生教授指出:居家期間想要通過提高免疫力,要注意運動方式,要根據自身的年齡、身體狀況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在家科學健身。陳德生主任給大家提供了如下幾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群的居家運動方式:一、平板支撐:被公認為訓練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方法為:在地板上進入俯臥姿勢,用腳趾和前臂支撐體重。手臂成彎曲狀,并置放在肩膀下。任何時候都保持身體挺直,并盡可能最長時間保持這個位置。年輕人可以每組保持60秒,每次訓練4組,組與組之間間歇不超過20秒。對于中老年人,平板支撐的理想輕度為:年齡大于50歲:每組50秒;年齡大于六十歲:每組40秒;不建議年齡更大的老年人做平板支撐。由于該運動會對血管造成壓力,患有心血管疾病者也不建議進行。 二、上肢力量練習:初級是扶墻或者扶椅俯臥撐,使軀干抬高,保證手扶物結實穩(wěn)定安全;中級是在地面上做水平俯臥撐。高級是做腳抬高的俯臥撐(腳放沙發(fā)或椅子上),相對年輕者可以做啞鈴操與拉力器鍛煉等,特殊人群可以做臥推運動。 三、下肢力量練習:1、靜蹲練習:背部靠墻,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逐漸向前伸,和身體重心之間形成一定距離,大概40-50公分。此時身體就同時已經呈現(xiàn)出下蹲的姿勢,使小腿長軸與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于90度,否則容易導致髕股關節(jié)軟骨損傷。一般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一次結束,休息1分鐘,重復3-4次為最好。2、直抬腿練習:仰臥平躺在床上,先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之后抬起腿,大概抬到腳后跟離床面15厘米左右的高度。注意一定要膝關節(jié)伸直,這樣才能充分動員股四頭肌的肌纖維。堅持10秒,休息3秒,再堅持10秒,休息3秒…… 10個/小組,休息半分鐘,進行下一小組。5-10小組/大組。早、中、晚各一大組。練習一段時間后可以自行調整訓練強度,如每次堅持時間變成15秒、20秒、25秒……,還可在腳踝部掛沙袋進行負重抬腿練習。 馬步靜蹲 四、 原地跑步:人好象原地踏步一樣的跑起來,腿往上蹬,讓全身都在一個類似跑步的狀態(tài)。最開始的時候,讓雙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腳隨之原地慢走,這樣的原地走路大概先走1分鐘左右,讓身體先動起來。慢慢的加快頻率,變成一種快走,這時雙手由在肋骨兩側擺動轉為雙手在胸前擺動,大概2-3分鐘左右熱身階段就可以完成了,這時候的身體已經基本上達到了跑步的狀態(tài),也就可以開始跑步了,老年人時間一般控制在8-10分鐘,年輕人15-20分鐘為宜。 五、廣播體操:廣播體操不需要很大的空間,可以活動到身體的各大肌肉和關節(jié),是良好的全身運動和有氧運動,可以鍛煉習練者全身,運動量得當,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大家在網絡上很容易搜索到廣播體操的視頻演示,可以跟隨視頻練習,,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2遍。此外,對于平時不怎么運動的高齡老年人,剛開始運動時,一定要進行比較柔和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只需活動到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達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陳德生主任還指出:關于運動的時間和頻率應該講究科學性的,而不是“瘋狂鍛煉”。一次20分鐘的適度運動,可以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抗炎細胞反應。一般一周鍛煉3到5次,確保2次鍛煉之間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在強度上,要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20次至150次的范圍,基本就達到中等運動強度了。如果是老年人,有冠心病等慢性病,或者體能較差、平時缺少運動的人,可以把運動強度降低,比如運動十幾分鐘,不要太累,說話有些輕微的氣喘,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強度過大,持續(xù)時間太長,或者一直運動,不給身體留足休息和恢復的機會,都可能適得其反。 科學運動盡量避免運動過量 運動要點小結: 1、疫情期間避免長時間高強度訓練,規(guī)律維持中等強度運動量,每周鍛煉3-5次,每次1小時左右,運動強度約為最大運動心率的60%-80%。 2. 不同的人根據自身的運動能力,酌情調整運動強度及有氧、無氧比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突然加量,每周的運動量增加不要超過5%-10%。 3. 運動后宜洗溫水浴,忌食辛辣、碳酸飲料。 4. 運動場地可在家中或小區(qū)內通風、空曠的場所,若需戴口罩運動,應避免高強度無氧鍛煉。 5. 在運動中出現(xiàn)身體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鍛煉,必要時就醫(yī)診治。 最后,陳德生主任建議患有關節(jié)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運動的方式方法,不要給得病的關節(jié)增加負擔。如果在疫情期間,您或您的家人有任何關節(jié)疾病相關問題還可以掃描下方陳德生主任團隊醫(yī)生的義診咨詢二維碼,免費答疑解惑。 注: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媒體2020年02月26日
5752
0
1
-
2020年02月24日
1655
1
6
-
劉玉超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老年病科 易筋經概述易筋經相傳為北魏時期中國禪宗始祖菩提達摩所創(chuàng)。也有學者認為,易筋經為道家導引之術。易筋經的“易”有變化、改換之意,“筋”指筋脈、肌肉、筋骨,“經”則有方法、法典之意。在宋元以前,易筋經僅流傳于少林寺僧眾之中,明清以來日益流行,且演變?yōu)閿?shù)個流派。攻讀博士期間,筆者在北京、上海、河南少林寺等多地查閱過近100個版本的易筋經,最早的易筋經版本為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版本,易筋經最早版本只有心法,而無招式。之后才有易筋經十二勢的流傳,其最早記載于清道光年間的來章氏輯本《易筋經》刊刻本,之后流傳較廣的刊印易筋經,如清·潘蔚于1858年整理編輯并收錄于《衛(wèi)生要術》中的易筋經十二勢,清·王祖源于1881年刊印于其所作的 《內功圖說 》中的易筋經十二勢等即是以此為本底。 筆者也因易筋經的研究獲得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論文。不過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流傳的易筋經十二勢多注重運動肢體,而未得易筋經心法。筆者也是偶然機會才得其秘要。其奧妙在于采精華法,望(十五)取月華,朔(初一)取日精。存于下丹田,分階練習,給合自身精氣神,久久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強身健體而登壽域,延年益壽。而這一奧秘與黃帝內經防疫功法相似。所以今天把真?zhèn)饕捉罱泴懗?,希望對前線防控疫情、后方提高體質提供幫助。 第一勢 韋馱獻杵第一勢立身期正直,環(huán)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 韋馱獻杵第二勢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 韋馱獻杵第三勢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骽脇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腭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功效:通絡活血,強筋健骨 第四勢 摘星換斗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中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功效:疏肝利膽、補脾益氣 第五勢 倒拽九牛尾兩腿后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于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功能:疏肝理氣,壯腰健骨 第六勢 出爪亮翅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功效:舒經通絡、條暢氣機 第七勢 九鬼拔馬刀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功效:舒經通絡、寬胸理氣。 第八勢 三盤落地上腭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拏,兩掌翻起齊,千觔重有加,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功效:健腰補腎,強筋壯骨 第九勢 青龍?zhí)阶η帻執(zhí)阶?,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功效:舒肝理氣,疏筋活血 第十勢 臥虎撲食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骽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wèi)生。 功效:強筋壯骨,強腰壯腎 第十一式 打躬式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嚙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腭,力在肘雙彎。 功效:補腎益腦,聰耳益肝 第十二式 掉尾勢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壹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 功效:伸筋拔骨,易筋填髓 后記我們硏究的易筋經有確切傳承自清代名醫(yī)李鑒臣,為一指禪推拿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在1850年左右收丁鳳山為入室弟子,后來丁鳳山在江浙一帶傳授門徒,有弟子王松山、錢福卿、沈希圣、丁樹山等人,1956年丁鳳山再傳弟子朱春庭創(chuàng)辦上海推拿學校,即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推拿系前身,目前是針灸推拿專業(yè)的學生必修課程。我是在導師嚴雋陶教授指導下進行硏究的?,F(xiàn)在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開設了傳統(tǒng)功法康復學課程,教授易筋經、少林內功等功法。在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綜合科/老年病科對患者進行了易筋經、少林內功的康復訓練,取得了顯著成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006年在上海社區(qū)推廣易筋經,右為導師、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嚴雋陶老師。 運動是健康的基石,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傳統(tǒng)功康復學團隊,大家趕快加入我們吧!2020年02月17日
5783
1
7
亞健康相關科普號

支玉香醫(yī)生的科普號
支玉香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變態(tài)(過敏)反應科
1999粉絲34.9萬閱讀

朱文輝華山醫(yī)院運動關節(jié)
朱文輝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科
1萬粉絲35.1萬閱讀

王賢雅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賢雅 副主任醫(yī)師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yī)院
腎內科
12粉絲3.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