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01日
1908
0
0
-
劉洞順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北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內科 行醫(yī)多年后,常遇到一些久病纏綿的病人,男女壯弱均有,都曾多年求醫(yī)消耗大量錢財,卻不得其效。這些病人我在處以適當?shù)姆剿幹?,一般勸他們打坐。在人類歷史上,出于對健康長壽的期盼,人們曾總結出各種用于治療和康復的方法,其中靜坐一法即是卓有成效的。靜坐是古代中國道家及印度許多修道者共同采用的方法,其歷史極其悠久。中國道家是養(yǎng)生為目的而靜坐的實踐者,中國醫(yī)學體系的建立是基于經絡系統(tǒng)的發(fā)現(xiàn),這與靜坐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聯(lián)系。靜坐是修行實踐的重要途徑,藉此調整身心,祛病強身進而可以達成道果,何況只達成祛病強身之目的。所以,養(yǎng)生祛病應從事靜坐。由于病人都缺乏相關的資料,所以我盡一己所能篡輯成一篇,以供準備修學打坐者參考。首先是一例個人研究體會,蔣維喬先生的靜坐經歷:蔣先生在《因是子靜坐法》中自述:我自幼多病,身體消瘦骨立;夢遺、頭暈、腰酸、目眩、耳鳴、夜間盜汗,種種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門,走不到半里路,就腳軟乏力,不能舉步。到十五六歲時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熱往來;記得十七歲的春天,每天午后身體發(fā)熱,到明天早晨熱退,綿延到十八歲的夏天方愈。當疾病厲害時,也常常請醫(yī)生診治服藥,然一點效驗也沒有。家中有一部中醫(yī)書叫“醫(yī)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說及癆病不是方藥所能治,必須自己靜養(yǎng),可慢慢的轉弱為強。書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養(yǎng),我乃照樣學習,果然有效。然疾病發(fā)作時,學習就比較認真,一到病好,又復拋棄,沒有恒心去作。到十九歲后,諸病雖然沒有離身,比較以前已略顯轉弱為強的功效。年二十二歲娶妻以后,自以為身體較健,把靜坐功夫完全拋卻;又不曾實行節(jié)欲,于是舊病復發(fā),加以飲食不節(jié),漸成胃擴張病;食管發(fā)炎,胃中嘈雜,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進去。到二十七歲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傳染;二十八歲時,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經過三個月,病勢日日增加。于是下最大決心,屏除一切藥物,隔絕妻孥,獨自一人,別居靜室,謝絕世事,繼續(xù)行持靜坐功夫,規(guī)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時至二小時。如是將近三個月,每入坐后,小腹?jié)u漸發(fā)熱,熱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動蕩有似沸湯;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動,這一股熱力沖開脊骨末端的尾閭,沿夾脊交感神經而上(中國醫(yī)經稱為督脈)達于后腦,這樣連夕震動六次,慢慢停止。計算從三月初五日繼續(xù)靜坐,到這時候為止,不過八十五天,以后每次入坐,熱力依此熟路上達于頂,不再震動。我經過這一次震動,身體好像另換了一個,非但種種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輕健,一舉足能走數(shù)十里,也不覺疲乏。(《因是子靜坐法》)再看下面醫(yī)療機構的研究結果:深入的靜坐長久以來都被視為一種自我修習與靜觀的方式,近日有來自加拿大的醫(yī)學專家以此為切入點,將靜坐運用到癌證末期患者的治療當中,收到了神奇的功效。多倫多瑪格麗特公主醫(yī)院的資深醫(yī)師康寧罕及其小組的研究工作始於六年前。接受研究的二十二名癌癥末期病人根據(jù)醫(yī)學觀點都只有十二個月的生命。他們年齡從三十一至六十七歲不等,分別罹患肺癌,前列腺癌,乳癌及胰臟癌等。二十二名接受測試的病人每周均須參與康寧罕醫(yī)師研究小組規(guī)定的靜坐課程。經過一段時間後,研究小組再依照病人靜坐深入的程度將病人分成三組。結果,靜坐進入程度較淺的病人確實十二個月內便死亡,不過,靜坐程度較深的病人存活時間竟然比醫(yī)生預估的時間延長三倍。更令人驚訝的是,有兩名癌癥末期病人竟然痊愈。此一研究結果勢必將對不相信東方傳統(tǒng)醫(yī)療與心理療法效果的西醫(yī)帶來挑戰(zhàn)??祵幒贬t(yī)師表示,他不知道靜坐會在人體內產生什效果,但他可以肯定,靜坐確實會對控制體內的癌細胞產生若干作用。他說,人體內本來就有控制癌細胞擴散的機制,靜坐可能觸發(fā)此一機制的功能。他的研究結果并不能證明運用心理冥想力量可以治愈癌癥,不過看過其研究結果的許多醫(yī)生卻不能不相信此一方式十分有說服力。康寧罕醫(yī)師有一名病人是安大略省考林伍德市的特殊教育老師密莉。她在一九九三年被診斷罹患轉移性乳癌,醫(yī)師診斷認為她只有一年存活期。密莉在得悉康寧罕醫(yī)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研究靜坐對癌癥治療的功效時,便志愿參加此一研究小組。密莉依照康寧罕醫(yī)師的教導,循序漸進,加上放射線及一種名為Tamoxifen藥物的治療,乳癌竟然痊愈。密莉表示,她相信參加康寧罕醫(yī)師研究小組學習靜坐是她至今仍健在的主要原因。她并表示,康寧罕醫(yī)師經常告訴病人,各種治療癌癥的藥物固然有其效用,但任何能夠克服癌癥的其他方法也不宜輕言放棄。密莉本人是道道地地的基督教徒,但在接受靜坐訓練治愈乳癌後她說,佛教強調的靜坐也非常值得人們學習。(摘自網(wǎng)上)為什么養(yǎng)生鍛煉如此重要?在中央臺經濟之聲一次節(jié)目中,某嘉賓豪言:“養(yǎng)生”完全是不可理喻的說法。他說身體有病就看病,病好了就是健康的,何需養(yǎng)生?我聽過后估計此人一定年輕。打個比方,一個人沒有受到應有的教育后來犯罪入獄,大家一定認為很可惜。如果教育家們盡了責讓他學了禮儀、法律或許可以避免這個結果。同樣地,如果一個人能夠去除惡習,順應人的自然生理去生活,就完全可能少得病和晚得病。這就是養(yǎng)生的實際意義。天冷了不添衣就可能感冒,天熱了捂太厚就可以中暑。能夠隨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就是一種養(yǎng)生。大家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的治療動作都是在病人癥狀顯著時求治于醫(yī)生,醫(yī)生為其施術、處方使其緩解。但當疾病好轉之后,大多并沒有認真反思疾病的教訓,反而又回到原來的對身體保健不作為當中去了。拿著從父母那“免費得來的身體”毫無顧忌地做著有損于健康的事:酗酒,吸煙,熬夜,打架斗毆,探險……似乎很耐心地等待著下次發(fā)病,然后再來看醫(yī)生。這就是社會現(xiàn)實。但治療過程相對于多數(shù)人的一生而言終究是短暫的,所以平時就要多注意養(yǎng)生。如果我們自己不注意親自動手來維護這個軀體,那么我們這個身體就會更早些“壞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呦!應該明白,我們的健康不是由醫(yī)生來保障的,是由我們自己來維持的。如果能注重養(yǎng)生鍛煉,就有可能少得病,少花醫(yī)療費,減少經濟負擔,錢用在別處總比買藥強啊,重要的是,生病的滋味誰都不愿受。如果想長久地保持健康就必須身體力行地進行養(yǎng)生鍛煉。這里推薦的“靜坐”(包括瑜珈,以及太極拳、易筋經,洗髓經、五禽戲等多種內家拳法類運動)作為養(yǎng)生鍛煉,并不是隨便作一些跑、跳、做操等身體活動就是養(yǎng)生鍛煉。并且上述有效果的養(yǎng)生修煉方法無一例外地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收效。于是,如果不趁身體狀況尚允許時抓緊一切機會去學,去真做實行,一旦失去時機想以養(yǎng)生鍛煉來祛病延年就難了。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有時間時沒心思打坐,等到心里重視了又經常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不能實行或不能堅持,最終難以成功。我們這個世界的病人多數(shù)是被插滿了各種導管,灌滿了藥之后才痛苦地離開的,所以,咱們一定重視一點:人生雖然都有終點,但若想讓人生的過程少病苦,則唯一的途徑即是上述的“靜坐”養(yǎng)生修煉?。。∈裁礃拥娜诵枰B(yǎng)生鍛煉?現(xiàn)在的人大多被裹挾在社會發(fā)展的洪流中,為生計所迫忙得天昏地暗;更有些人好不容易騰出點時間就忙于看碟,打牌,打獵,釣魚乃至酗酒鬧事或斗毆自傷,哪有時間養(yǎng)生?但我要提醒一下,如果沒有時間養(yǎng)生,就一定有時間看病嘍?因為一旦病苦襲來,事業(yè)、享樂等等你的一切就不得不放下,只有到醫(yī)院看病了。有的人甚至來不及趕到醫(yī)院“結束”了。所以智者不可不察!那么到底什么人適合進行打坐鍛煉呢?──所有對病苦,對死亡有畏懼心的人,都需要靜坐。為什么其他方法不能替代靜坐?——澄清幾種觀念的誤區(qū)已經被普遍接受的觀念是慢跑、跳舞、做操、打球等活動就是有效的保健方法;另外,捶打穴位,舒筋活血也是保健鍛煉;適當進補,如吃保健食品,中醫(yī)的食療也是非常適合,也是養(yǎng)生。養(yǎng)生的方法應該很多呀,為什么只對靜坐情有獨鐘呢?咱們不妨分析一下各種被認為是有益的養(yǎng)生乃至治療等等方法的能效和適用范圍?,F(xiàn)在有很多流行的談健康的書,我只是看的不多。不過我看過的,感覺上都不太到位。比如有的書講穴位的作用。經絡系統(tǒng)雖然是中醫(yī)極為核心的理論,談經絡當然就會說到穴位。針炙治療一般也是要落實到具體的穴位上的。而這類書上談的常常是一穴對一病的治療。比如搓揉穴位治療過敏性鼻炎:搓鼻梁兩側的上下,共搓幾下,搓揉到鼻梁有發(fā)熱的感覺;用雙食指尖揉動鼻孔兩側的“迎香”穴位,共揉動幾下;揉“合谷”穴位幾下等。比如強調“足三里”的強壯作用如何如何地大;比如撞丹田治療可強壯身體。比如刺激梁丘,足三里或地機,接通足部十二指腸反射區(qū)和病灶點的線路,可快速治好胃痛。比如揉太沖和行間兩穴可以補足心血,消除女性臉上的痘痘。又說祛除痘痘,若不想吃藥,可以敲帶脈或都推腹,同時按揉陽陵泉。肝脾健,痰氣消,皮膚自然光。等等。以為這就是養(yǎng)生的具體實施,這就把養(yǎng)生這一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程曲解了。在中醫(yī)六經辨證來看,過敏性鼻炎實質機理是受外寒后太少陽兩經出現(xiàn)了經氣郁阻,由于兩經之經氣由上向下行,因其郁阻而造成經氣壅滯于上而形成的。此機理不但涉及鼻炎,也會導致咽,喉,舌,頰等多處癥狀。只在局部數(shù)個穴位上動手,不從整體著眼怎能真正治愈鼻炎?再如胃病是太陽陽明經為主的經絡郁阻的結果,梁丘等穴只是胃經穴,處方中沒有足太陽經穴,可見這個辨證是有缺陷的。青春痘的發(fā)生原理經常是下焦虛寒,氣血凝滯所造成的陰盛格陽證,涉及多個經絡。而太沖、行間只是肝經穴又怎能“一統(tǒng)天下”地解決呢?中醫(yī)理論注重的是整體觀念,是從整體上著眼對病人的狀態(tài)進行分析,所謂辨證論治。疾病的變化常不是局部癥狀那么孤立而簡單,而是聯(lián)系著相關的經絡臟腑,整體思維的辨證論治之下治愈一個疾病尚非易事,又遑論單個穴位的捶打又怎能是究竟而有確效的呢?何況人體的經絡循行是有相應的節(jié)律的,每條經都有自己特定旺、休的時間。刺激穴位會使一經的經氣或興旺或抑制,您的穴位刺激是否符合針炙理論之補瀉規(guī)則?會不會有使進入休眠的經絡經氣重新活躍,或使當值的旺盛的經氣反受郁阻呢?如果不能應其自然節(jié)律而動則會干擾生理節(jié)律。而長期的干擾行為對整體的平衡會否有害呢?——穴位捶打是不是養(yǎng)生的保障請大家思考!還有的談飲食的重要性,拿中醫(yī)的食療說事。比如牛皮癬食療方:【當歸燉羊肉】配方:當歸,羊肉各幾克。制法:如何。功效:溫陽散寒,調補沖任。用法:食肉飲湯,每日1劑,連續(xù)服食幾劑。痛經食療方:【枸杞燉兔肉】配方:枸杞子,兔肉各幾克。制法:如何。功效:滋補肝腎,補氣養(yǎng)血。用法:飲湯吃肉,每日1次。便秘食療方:【杏仁當歸燉豬肺】配方:杏仁,當歸,豬肺各幾克。制法:如何。功效:溫通開秘。用法:每日1次,吃豬肺飲湯??蛇B續(xù)食用數(shù)日。等等。比如第一個方子,當歸燉羊肉本是中醫(yī)經典《金匱要略》中的一治陽虛中焦虛寒的“當歸生姜羊肉湯”的變方。不知是出于何種思路卻不加辨證地給用在牛皮癬治療中,其盲目性可知了。其余的幾個方子也類似,不問病癥的類型,機理,完全沒有辨證思維特征。好象在說:吃吧,好了更好,至少吃不壞。胡小林先生在講座中提到:報道“日吃西紅柿2公斤可以預防前列腺癌。艱難地堅持吃了半年,又看到同一份雜志報道:過量吃西紅柿可增加腎結石風險”。這種被“前邊翻云,后邊覆雨”似的報道愚弄了的又豈止是胡小林一人?!這再次證明,多數(shù)科學研究結論沒有經歷較長時間的實際生活的檢驗,不免缺乏可靠性。但有些人仍然執(zhí)迷不悟地在追隨。我認識的一些人就常觀注健康節(jié)目,自己認真照做,遇到人有健康問題馬上可以給出相應的食療方子。然后又來問我為什么效果不佳?勸她靜坐保健,不花錢又方便就是聽不進。在此,我想提醒的是,過份強調食療容易讓患者高估食療的作用而造成誤導,寄望于以食療治愈疾病?,F(xiàn)在愛聽健康講座的人,他們對自己和講座內容的了解并不全面,常望文生意地加以擇用,未必對證。你可以問一下周圍的人,有哪個是多年來堅持進行食療的,誰又是食療取效的,少得很。那樣的介紹,常讓病人誤產生“食療能取代正規(guī)醫(yī)療”的錯覺。吹捧食療養(yǎng)生的,用綠豆茄子“把病吃回去”的理論早已不攻自破了。中醫(yī)界亂象紛呈,難怪這類事件都出在中醫(yī)身上。如果深究食療的作用,絕對有!我看應該是用于治“未病”時效果更顯著,而且仍然須辨證施用。未病是指在常態(tài)下人們未能感知的疾病。此時稱作“疾”,即是病之淺者。在靜坐狀態(tài)下,身體哪個部位氣不能通暢,都會有十分明顯的感知。這時若進行食療其作用或許會明顯顯現(xiàn)出來。但前提是個體化明確診斷,正確地施食才可能做到。而現(xiàn)在追求食療的病人大都是已病,甚至是久病,大病,早已不是未病了,這時對食療寄望過高恐怕會誤事的?!朝熓遣皇丘B(yǎng)生的保障?請大家思考!更有一些談營養(yǎng)的,大吹維生素,蛋白粉等等的作用,經常太過了。常規(guī)飲食即能維持正常生理需要。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今社會,到底有誰會真正的營養(yǎng)缺乏呢?要注意,現(xiàn)在中國社會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是營養(yǎng)過剩噢!如果說當今的生產方式造成了產品的營養(yǎng)價值降低不比從前了,那么在歷史上舊的生產方式中生產出來的糧食應該品質有保障???可是有營養(yǎng)保障的人還是多病。人需要營養(yǎng),但疾病的產生并不只是營養(yǎng)缺乏造成的。疾病的實質簡單說是氣血分布運行的一種不均狀態(tài),所謂“民不患貧而患不均”,真正氣血運行調達,則營養(yǎng)物質供給自然也能按需獲得。如果不能以此為前提而只注重補充各種營養(yǎng)品而達到健康長壽,則古時的帝王,王公大臣,富商巨賈們一定是個個長壽,但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并不是這樣。又如一些缺鈣的患兒,反復服鈣劑仍缺鈣,我就對其家長說,鈣劑就象是一座建筑的各種材料,如磚瓦水泥等,配有合格的施工隊才能建成一座大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材料當然不可少,但“巧婦”也是必須。如今鈣劑吃了不少,只是你這座建筑的材料充足,而工程隊不夠強,無法把這些材料用好,所以鈣補不上。什么是工程隊?人體的陽氣即是。陽氣充沛則各項生理功能健旺,營養(yǎng)物質吸收利用就到位。與鈣劑同樣地,營養(yǎng)品也只是“陰”,是物質性的。營養(yǎng)品只是材料而不是工程隊。只注重營養(yǎng)就想達到健康,從觀念上就已經是“唯營養(yǎng)論”,就已經迷失了。我們知道,道家在史上是以卓有成效的養(yǎng)生修煉而著稱的,中醫(yī)的經絡發(fā)現(xiàn)也是道家的修煉成果。反而道家說:若要長生,胃里???。我十幾年前讀到過李淑同大師一生中就有過兩次斷食自醫(yī)的經歷。記得其法是第一周逐漸減食至零;第二周只飲水;第三周逐漸增食至正常量。效果是神清氣爽,對病體極有助益。南懷瑾大師也曾有斷食28天的經歷。于是知道,營養(yǎng)品不宜苛求,適當為好?!饵S帝內經》明文: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即是說過分的營養(yǎng)超出人體正常需要會變生許多疾病。即便是所謂科學工藝下生產的種種高級營養(yǎng)品完全是真實的并無虛夸,但仍不出“食品”一類,并沒有超常的功效。何況人類社會道德的墮落,科技手段的濫用,以至于連西瓜都能長爆了?,F(xiàn)在的普通百姓想吃到“安全”食品,沒有添加劑的食品容易不容易我看大家都明白。貪嘴的人要問一下:現(xiàn)在還有哪種食物是沒有有害添加,可以多吃而無害的?所以在此建議少吃營養(yǎng)品,甚至連食物也要少吃,適當為度。這就減少了病從口入。——營養(yǎng)品是不是養(yǎng)生的保障?請大家思考!談運動健身的也很多。運動對健康有益,當然不錯,生命在于運動嗎!田徑類運動也好,體操也好,練器械也好,公園跳舞也好對舒筋活血,保持體能有益,但并不能解決疾病與健康問題,否則這類運動員尤其是奧運明星就全成了健康明星了。恰恰運動員多有傷病,比如劉翔之傷連北京奧運的比賽都無法完成,是何等痛惜呀?我還記得一個老工人五十多歲,多年來一直堅持晨跑,大家都贊嘆他的身體棒??梢惶斐颗芑貋砘璧乖僖矝]起來。這是二十前的事。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區(qū)別是經絡的暢通與否,而不是肌肉是否發(fā)達,能不能登山,能不能長跑。要想讓經絡能夠通暢必須通過靜坐、瑜珈或太極拳類內家拳法的鍛煉,否則幾乎不可能達到祛病養(yǎng)生的效果。我認識的一個軍人出身退休干部,很自豪地告訴我他每天晚間要走10公里進行“保健”鍛煉,我聽后愕然。中老年人本來身體各項機能已經開始走下坡再加上慢性病:那些“管道,高速公路”等等都已經老化,艱澀,低洼不平了。這種情況下再長期增加負荷,做這種生命消耗式的鍛煉,恐怕會快一些走路了。——常規(guī)運動是不是養(yǎng)生的保障?請大家思考!談到養(yǎng)生,談到健康,最常說的就是吃藥了。對于醫(yī)療而言,中國古有“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之語。疾病的早期,藥物往往是有效的,但有許多病則不然了。有許多人患有多種慢性病,都要沒完沒了地吃藥。又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說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病是終身疾病,也即意味著終身服藥(有人說吃中藥副作用少,又是天然藥,治病盡可能吃中藥。在此要提示一下,現(xiàn)在的中藥大多是培植的,天然藥已很難得。而前面也說了,食物的種植,生產中的農藥和添加劑過用的現(xiàn)象在中國很多見。中藥生產加工中是否有同樣問題沒有相關的揭示。所以還要小心)。雖然藥物治療在某個階段可以是卓有成效的,但從人生的終點來看,絕大多數(shù)人臨走時是灌飽了各種藥或插滿了管子(輸液管,胃管,氣管插管,導尿管等)走的。走之前幾乎都是吃藥多過吃飯的。由此觀之,藥物并不能徹底解決疾病問題。反而應該象用兵一樣──不得已而用之。我們修煉靜坐的目的為的是防病和治病。雖然有生必然有死,這是自然定律,但如何在有生之年活得健康,少病少苦,我想這是所有人都愿意追求的目標。歷史的經驗證明,靜坐修煉是可以達到這樣成效的。歷史上無數(shù)的修行者,可以做到少病,少苦,臨終時可以預知時至,坐脫、立亡,是何等的自在!所以,諸位(包括醫(yī)生們),這一點必須認清——藥物也不是養(yǎng)生的保障!關于靜坐鍛煉的原理和效能“經絡的光亮很穩(wěn)定。很多經絡會發(fā)出黃紅色的光。有的經絡會呈透明的白色,當你觀察時,就象白色的透明玻璃或者透明的白色塑料管”。這是當今長安無名氏在其已經出版的《內證觀察筆記──圖本中醫(yī)解剖綱目》中對人體內經絡的描述(無名氏(述).內證觀察筆記──圖本中醫(yī)解剖綱目.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其對經絡路徑,運行節(jié)律的描述詳于《黃帝內經》的記載,也佐證了經絡的存在無可置疑。可見無名氏師徒等多人也是有真修實證的。中醫(yī)學體系是以經絡系統(tǒng)為基礎的,經絡即是中國古圣先賢們的重要發(fā)現(xiàn),是對人類醫(yī)學的巨大貢獻。在深入的靜坐中返觀內視從而觀察到經絡現(xiàn)象,又通過病理狀態(tài)下經絡變化規(guī)律研究疾病的實質,即是中醫(yī)學原理。簡單說疾病可以看作是一種身體的非均衡態(tài),就是多種原因導致經絡氣血的不通暢所引起的。此時,心臟的輸出也許并未減少,于是氣血在某部過慢,其它部位就代償性地增快,壓力也不均衡,于是發(fā)病。不通的原理則主要是內外因導致的身體某部組織或器官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難以松弛,久之由供血不良到氣血瘀阻從而引起疾病。比如我們感冒后足太陽膀胱經受寒而郁阻,經氣行運受阻后壓力增大,本經病即可頭痛,脖子僵;經氣向內傳導就可以見腹瀉,惡心嘔吐。也可以出現(xiàn)咳嗽等咽喉病等等。治療如果用藥物,則須用發(fā)汗法解除足太陽膀胱經的緊張狀態(tài),使其恢復一種舒緩的暢通狀態(tài)則癥狀消失。我曾經有許多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病人,病程幾年到二十幾年不等,多種治療就是不能痊愈。只按太陽陽明合病證辨證,施予葛根湯不到一周就好了,徹底不要吃藥了。但身體的緊張狀態(tài)是多方面的,藥物治療需要醫(yī)生辨證準確。但醫(yī)生必竟是人,終有不能完全準確的時候,所以有時藥物可以治愈,有時則不能,而靜坐修煉則可以達到治愈多種病的效果。以我初淺的理解,靜坐的原理是讓身體在整體上逐漸放松的方法,是一種徹底緩解經絡拘急郁阻的治療方法。在不斷地集中精神于一處時,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逐漸收斂,放松乃至最終“放下”,其對身體各部的影響趨近于零;植物神經系統(tǒng)也能夠漸次放松;隨著各部的放松,微小氣脈由受制轉為松弛,恢復其本來的運動節(jié)律,由緊張轉為舒緩,由瘀阻轉為流注。而且全身進入一種整體的均衡放松狀態(tài),于是在“精神上無為”時,肉體才“無不為”。前面提到的癌癥,癌癥都是“膨脹”的現(xiàn)象,也無非是瘀阻之一種,其治愈也就是其瘀阻的消除而已。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的原理也是通過消除經絡郁阻而治病,與靜坐原理是相同的。靜坐修煉由于是全身性的,廣泛的經絡運行的恢復,比之于藥物,針灸,推拿,理療等療效局限的治療則更有優(yōu)勢。靜坐治療的效果和經驗靜坐治療失眠我過去體弱多病,患有失眠、腰肌勞損、膝關節(jié)炎、肩周炎、慢性腸炎等多種疾病。經常跑醫(yī)院,中西藥不斷,影響工作與生活。自從我每天堅持練床上八段錦和靜坐氣功后,慢性腸炎等病先后消失,但失眠還是不好,得用藥物治療,如睡前服利眠寧、安神補心丸等。我也想把安神藥戒掉,曾采用睡時默數(shù)自然數(shù)等辦法,均未見效。后來,向一位練功有素的友人請教。他認為我雖每天練半小時靜坐,但時間選在早上,不妥。指出只要在睡前靜坐10~15分鐘,不用服藥,便能入睡。于是我改在睡前靜坐:放松褲帶,舌頂上顎,意守丹田。目不遠視,盤膝坐下。緩緩運氣,一呼一吸,大約1分鐘時間(不到1分鐘也可以),注意氣流要緩慢,要吸足呼盡,我運氣15次,便放松意念,悄然入睡。這一晚我睡得特別香,足足熟睡了7個小時,第二天精神也特別好。從此,我堅持天天臨睡前靜坐10~15分鐘,達到了不服安眠藥而能入睡的目的。有時夜半醒來后不易入睡,我也做靜坐。但發(fā)現(xiàn)穿衣脫衣比較麻煩,一不當心,還會受冷感冒。于是我便躺在被窩內運氣,不論仰臥、側臥,只要胸部不受壓就行,如被子較重,便用手稍稍把被子抬起一些。也舌抵上顎,意守...... (滕占能靜坐治療失眠)郭沫若習靜坐的經歷據(jù)郭沫若著的《文藝論集》中的《王陽明禮贊》一文記載:“在一高預科一年畢業(yè)之后,我竟得了劇度的神經衰弱癥,心悸亢進,緩步徐行時,胸部也震蕩作痛,幾乎不能容忍,睡眠不安,一夜只能睡三四小時,睡中猶始終為惡夢所苦。記憶力幾乎全部消失了,讀書讀到第二頁已忘了前頁,甚至讀到第二行已忘記了前行。頭腦昏聵不堪,熾灼得如像火爐一樣,屢屢想自殺?!焙髞碣I了本講靜坐的書,便學練起靜坐來?!懊刻烨宄科饋盱o坐30分鐘,每晚臨睡時也靜坐30分鐘……不及兩個禮拜功夫,我的睡眠時間延長了,夢也減少了,心悸也漸漸平復,竟能騎馬了。這是在我身體上顯著的功效。而在我的精神上更使我徹悟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郭沫若回憶往事總結了自己的體會:1.宜取端坐姿勢頭朝前,眼微閉。2.要注意呼吸,腦中應無念無想。3.靜坐的時間清晨和臨睡前較好,但無論何時,一次須坐30分鐘,地點不論在家中或休息室等均可。從此文所講的方法來看,郭沫若練的靜坐法就是強調調身、調息、入靜三要素的坐式靜功。當時郭沫若正是20歲上下。文中還說:“靜坐于修養(yǎng)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現(xiàn)代養(yǎng)生》2009年第8期楊柳文)網(wǎng)友人間草木說:靜坐于修養(yǎng)上是真有功效。對初學者,一百天為期,如果能嚴格每天定時定量靜坐,決無沒有收益的道理。靜坐對于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幫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強,且使皮膚潤澤,并有美容的功效。尤其是需要長期療養(yǎng)的,如:肺癆、神經衰弱、心臟病、慢性腸胃病、風濕麻痹、關節(jié)酸痛、以及失眠等癥的病人,他們每日愁眉苦臉,憂念自己的前途與現(xiàn)狀,愈想愈悲觀,結果使病況日趨嚴重。假使學習靜坐,精神凝斂,則心境日趨愉快,就足以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最后必然能降服病魔,轉弱為強。我們的觀念應該是:平時要有健康意識,減少不良習慣,多作養(yǎng)生鍛煉。在功夫不到時仍然還會有病,一旦有病先行醫(yī)治并且同時堅持養(yǎng)生鍛煉。循序漸進,必將達到少病乃至無病狀態(tài)。成功的關鍵1、明確一點:從古到今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養(yǎng)生保健。所以,堅定信念。2、安排定課:每天堅持睡前醒后各進行15~30分鐘打坐,以后視情形相應延長。持之以恒。3、遇問題時只需要記住:“知道”,即知道呼吸和氣息所到。決不為其他事物而動心。信心堅定地去靜坐吧,祝您終得健康!向大家推薦有關靜坐的參考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作者:南懷瑾;《如何靜坐》 作者:南懷瑾;《因是子靜坐法》 作者:蔣維喬;另外,網(wǎng)上也有許多成書或不成書的相關資料可供免費下載閱讀。(注:本篇圖片分別摘自網(wǎng)上及《打坐盤腿練習方法》、《打坐示范圖和注意事項》二文,并酌剪裁。在此謹向作者致謝)2013年04月19日
11860
1
1
-
劉洞順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北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內科 靜坐調息入門參考這里整理的文字是在學習和參考了南懷瑾老師和許多前賢們的著作簡化處理的結果。旨在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略盡綿薄。在此,謹向諸前賢致以最崇高的禮敬!練習靜坐由淺入深的步驟在此,依“十六特勝”修法,只介紹前五步:(一)知息入:意識清晰地知道氣從身體進來的作用。(二)知息出:出氣的時候很清楚。(三)知息長、短:有時吸氣只到胸部或腹部(短),有時則到下肢(長)。或氣息緩慢悠長。(四)知息遍身:覺氣在周身流動。甚至感每個細胞都在呼吸。 (五)除諸身行:身體的感覺消失──自己感覺不到有身體了。至此,靜坐功夫即有初步成果,持之以恒,作為醫(yī)療康復為目的的靜坐調息鍛煉即告成功!健康即恢復無疑!但此法“知易行難”,關鍵在堅持。相關說明姿式:一般以取坐姿(跏趺坐,見右圖)。(一)腿:雙盤足(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同時右腳放在左腿上?;蚍催^來)。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即一腿在下,另一腿平放其上。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實在不行就散盤(初時也可平臥,在睡前醒后做鍛煉)。(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jié),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三)手:左右兩手環(huán)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蚍珠_放在兩腿上均可,依個人習慣舒適為度。(四)肩: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佗背。(五)頭:端正,下頜稍內收(不是低頭)。(六)眼: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球保持平視位。(七)舌:舌頭輕微舔抵上腭(不是上門齒根而大致是上腭中線的中點處)。附: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松,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tài)。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松。困了累了可以先睡,待有精神時再坐。(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也不宜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散亂(不利靜心)。(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后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shù)多為原則。(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見左圖),這個坐墊的作用是保持上身自然坐直時,大腿和上身呈合適鈍角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是只墊在臀后部而不是連腿都坐在上面。坐墊的軟硬適中,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恰能坐直又舒適為原則。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xù)用功,則可改用自認為舒適之姿勢。當代經綸儒、釋、道三教的大家南懷瑾老師講:有些人懷疑,盤足靜坐,不但對人體的健康有礙,甚至,反而因兩足的血管被壓迫而致病,所以靜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現(xiàn)象。這是誤解。其實,人體的健康,與腿和足有極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y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系。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蹺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于軀干與頭部。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并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所以放開足腿,等待酸麻過后,反有從未經驗過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氣血流暢,保證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會有無比的快感發(fā)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雙腿了(《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幾點提示:這里介紹的靜坐調息采用的是隨息法,要點在注意每個吸氣,呼氣時的氣息的流動狀態(tài),尤其是每個“呼氣末的氣息”和無呼無吸的“止息狀態(tài)”要意識清楚地知道。開始知息入、出相對容易,然后第三步知息長短就難了。這里的問題是容易散亂:念頭亂跑;或者昏沉:要睡著。散亂時把正念提起即可;昏沉時仍要提高正念,或先睡好,待頭腦清醒再坐。知道自己的氣息往來長短,第一步,是在鼻孔里知道。你如果工夫進一步“知息遍身”,自己渾身的每個毛孔、細胞,都在呼吸,你自然都會知道。那時可以一心觀照,出入息遍諸毛孔,也能知道氣息的長短。這時候,所要注意的是要一心觀察氣息的出入現(xiàn)象、氣息的長短現(xiàn)象、氣息的遍身現(xiàn)象,因為這時候呼吸已經十分的細密,氣息自然遍身出入,只要如實地觀察即可,刻意想像反而造成細微氣息的干擾。當“覺息遍身”之后,這時,“心神之眼”常能開明,可以見到身內的所有器官和身外。而當我們直接感受到內臟器官及分泌時,會覺得十分的臭穢,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不凈觀:發(fā)現(xiàn)身體確實“不干凈?!痹龠M一步是“除諸身行”,氣充滿了,知肉身是空的,身體跟虛空等于合一,這個身體內外是通透的。從病理角度看,疾病現(xiàn)象的實質是氣血郁阻不通,氣道經絡中的壓力不均衡,各種癥狀則是此郁阻所造成的結果。而當靜坐達到通透感產生后,身體內的氣脈是流暢的,是完全沒有郁結的。這即從根本上消除了疾病發(fā)生的機制,當然治愈多種病也就不足為奇。2013年04月19日
6462
0
0
亞健康相關科普號

黃劍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劍峰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呼吸綜合科
1.3萬粉絲62.5萬閱讀

丁亞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丁亞輝 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47粉絲3.5萬閱讀

孫少帥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少帥 主治醫(yī)師
永康市中醫(yī)院
消化內科
31粉絲4590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