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07月01日
237
0
0
-
2022年06月18日
232
0
0
-
2022年06月10日
385
0
1
-
馮新文副主任醫(yī)師 巴州人民醫(yī)院 骨科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因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力收縮引起,多發(fā)生于老年人、勞動強度大的人群、久坐人群等。在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力量不夠時,因為本身穩(wěn)定結構不好,腰部肌肉和筋膜受力過大或不均勻而出現(xiàn)拉傷、撕裂、出血等損傷。急性腰扭傷的主要表現(xiàn)有哪些?1.疼痛:通常傷后立即出現(xiàn)下腰部疼痛,但有時損傷當時疼痛不明顯,過幾小時或第二天晨起后感到明顯疼痛。疼痛呈持續(xù)性、刀割樣或撕裂樣,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但不消除??人浴⒋舐曊f話、腹部用力時均可使疼痛加重?;颊叽蠖嗄苤赋鲚^為明確的疼痛部位,局部壓痛范圍開始較大,以后逐漸局限。患者多用雙手撐腰,借以防止因活動而發(fā)生更劇烈的疼痛。2.腰部僵硬,活動受限:受損肌肉由于疼痛及其他各種病理因素而反射性引起痙攣,造成腰部僵硬,脊柱代償性側彎(一般多向患側傾斜)。脊柱的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等一切活動均因疼痛加重而受限。處于痙攣狀態(tài)的肌肉可使疼痛加重,再度使肌肉痙攣,形成惡性循環(huán)。3.放射性核牽扯性神經(jīng)痛:有近半數(shù)急性腰扭傷患者有放射性或牽扯性神經(jīng)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內側等處。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急性腰扭傷常見的有哪些類型?1.腰肌損傷:其好發(fā)部位以骶骨附著點處最常見,其次為棘突旁或橫突上的腱膜附著處,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則較少見。2.棘上韌帶損傷: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而腰部活動范圍較大,故也易造成損傷。3.棘間韌帶損傷:腰部屈伸動作使棘突分開和擠壓,棘間韌帶的纖維之間相互摩擦,日久可引起變性。在此基礎上,加之外傷因素,棘間韌帶可發(fā)生斷裂或松弛。4.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當腰部突然過度前屈并向一側旋轉時,可使腰椎關節(jié)突關節(jié)間隙變大,滑膜進入關節(jié)間隙,直腰時將滑膜嵌住,發(fā)生急性腰痛。5.腰骶關節(jié)損傷:當腰骶關節(jié)受到過度過伸時遭到牽拉時致使其關節(jié)撕裂和半脫位,導致腰骶關節(jié)損傷。另外,腰骶部的發(fā)育異常,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誘發(fā)因素。急性腰扭傷X線有哪些特點?1.損傷較輕者:X線平片無異常表現(xiàn)。2.損傷嚴重者:X線表現(xiàn)一般韌帶損傷多無異常發(fā)現(xiàn),或見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間韌帶斷裂者側位片表現(xiàn)棘突間距離增大或合并棘突,關節(jié)突骨折。急性腰扭傷應該如何處理?臥床休息:對外傷引起的急性腰扭傷應真正做到絕對臥床休息,使損傷完全恢復。對于疼痛嚴重者應該延長臥床時間。但若疼痛持續(xù),需要排除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或脫出,有沒有腰椎不穩(wěn)或滑脫等情況。局部封閉:對急性疼痛的止痛作用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必須分清是淺位疼痛還是深位疼痛,區(qū)別對待。封閉藥物為1%普魯卡因及醋酸潑尼松。一般5-7日封閉1次,2-4次為1療程。理療:在急性損傷的頭3日應用冷療法,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及創(chuàng)傷反應。并能起到止痛作用。3日后可用熱療等其他理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傷部的吸收。先冷敷后熱敷:冷敷可以減輕疼痛,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肌肉筋膜組織出血。48小時后可改為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按摩及推拿: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恢復期以輕手法為宜。藥物治療:消炎鎮(zhèn)痛藥物、肌肉松弛劑(肌安松4mg)、維生素及能量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E、三磷酸腺苷等)、鎮(zhèn)靜劑(阿普唑侖2mg)等。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加強腰部核心肌群鍛煉:五點法小燕飛鍛煉腰背肌,平板支撐法。2022年06月03日
562
0
2
-
石長貴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征醫(yī)院 脊柱外科 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治療腰椎疾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之一,主要用于處理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管狹窄等腰椎退變性疾病。根據(jù)手術入路分為腰椎側路內鏡手術(俗稱“椎間孔鏡”)和腰椎后路內鏡手術。根據(jù)使用通道數(shù)量分為“單軸內鏡手術”和“雙通道內鏡手術(俗稱“UBE”技術)”。這些手術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摘除突出的椎間盤、擴大狹窄的椎管和神經(jīng)管道,不同的是外科醫(yī)師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經(jīng)驗來選擇采用哪種微創(chuàng)術式。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術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一:“臥床”和“下地”的時間和注意事項:(1)術后當天(尤其6小時以內)需要嚴格臥床,不能下地,以預防傷口內出血。但床上可以進行翻身,床頭可以搖高。(2)術后第1天可以佩戴腰圍上衛(wèi)生間,其他時間則盡量臥床。(3)術后3周之內為疤痕形成期,這段時間盡量都以臥床休息為主,期間可以佩戴腰圍短時間下地行走、吃飯、上衛(wèi)生間等。(4)術后3周至6周,可以佩戴腰圍逐步恢復活動量,外出行走和活動,但避免久坐(連續(xù)坐立超過1小時)、負重、干家務活、勞累工作等,仍是以家中休息為主。(5)術后6周至12周,基本可恢復正常生活,可以做點輕體力的家務活,如果工作屬于輕體力工作(工作不需要負重、搬重物、彎腰等,也不需要長時間坐),可以逐步投入到工作之中。(6)術后12周之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對于重體力工作,需要腰部保護、盡量減少彎腰、搬重物等對腰有損傷的動作。二:腰圍佩戴的時間和注意事項腰圍選擇一般需要后方帶硬質鋼條,大小需要覆蓋整個腰部;腰圍的目的是輔助下地活動,所以躺在床上時無需佩戴;但佩戴的順序是:先床上佩戴好,再下地活動;躺在床上后,再脫下腰圍;術后一般6周內需佩戴腰圍輔助下地活動,術后6周至12周,在家中活動可以逐步脫離腰圍,但久坐、出門乘車、工作仍需佩戴。術后12周后就不再需要腰圍輔助了。三:下床和躺床的正確方式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術后下床動作一定要輕柔,術后早期不能在仰臥位置用力坐起后再下地,這種動作對腰部損傷大,容易導致復發(fā)。可以采用“先側身再坐起”,或者“先俯臥再站起”。相反,站立后再回到床上的方式也類似。四:傷口注意事項: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傷口非常小,僅約1cm大小。由于腰椎內鏡手術住院時間短(一般1-2天),而傷口愈合需要10-14天,所以術后在家中需要進行換藥,一般為2-3天換一次,換4-5次即可。具體換藥方法:準備醫(yī)用碘、棉簽、無菌紗布、醫(yī)用膠布;暴露傷口后,拿棉簽,沾滿消毒劑,以傷口為中心逐步往外進行消毒,范圍10cm,相當于畫一個直徑20cm的圓圈;然后更換棉簽,重復3-4次;蓋上無菌紗布8-12層(一塊紗布約4層),膠布粘貼即可。通常而言,傷口7-10天可以結痂,此后可以進行淋浴。四:飲食注意事項: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飲食沒有特殊要求,建議飲食以高蛋白飲食為主,1周內不要吃活血食物,術后1-2周內不要吃太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術后臥床期間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便秘會引起腹壓增高,增加復發(fā)的風險。五:復查的時間和注意事項:微創(chuàng)腰椎內鏡手術術后需要定期復查,一般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年三個時間點需要復查,以后可以每1-2年復查一次,如果期間再次出現(xiàn)腰腿痛,行走困難,則需要即刻復查,檢查項目主要是腰椎核磁共振。作者簡介:石長貴,醫(yī)學博士,上海長征醫(yī)院骨科(脊柱微創(chuàng)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擅長脊柱疾病的微創(chuàng)診治。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每周六上午。2022年06月02日
5827
7
7
-
何力副主任醫(yī)師 西寧市中醫(yī)院 骨傷科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因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力收縮引起,多發(fā)生于老年人、勞動強度大的人群、久坐人群等。在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力量不夠時,因為本身穩(wěn)定結構不好,腰部肌肉和筋膜受力過大或不均勻而出現(xiàn)拉傷、撕裂、出血等損傷。一、概述1.定義急性腰扭傷:指運動或勞動時腰骶關節(jié)及腰背兩側肌肉、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滑膜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或者腰椎小關節(jié)錯縫,而引起腰骶部疼痛及功能障礙的疾病。多為突然承受超負荷牽拉或扭傷等間接外力導致。常見的腰背痛疾病。二.易患人群青壯年體力勞動者,體育運動者,長期彎腰工作者;久坐缺乏腰背肌鍛煉者,震蕩、突然性改變體位者;中年女性、產(chǎn)后、哺乳期婦女;后關節(jié)、腰骶角異常者。3.累及組織腰大肌/髂腰肌、腰方肌、豎脊肌棘上韌帶、棘間韌帶、胸腰筋膜腰骶關節(jié)、關節(jié)突關節(jié)急性腰扭傷分為兩大類:扭傷和挫傷,扭傷者比較多見。1.腰扭傷:多因行走滑倒、跳躍、閃扭身軀、跑步而引起,多為肌肉、韌帶遭受牽制所致,故損傷較輕。2.腰挫裂傷:是較為嚴重的損傷,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過程中用力過猛或姿勢不正、配合不當,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椎間小關節(jié)與關節(jié)囊的損傷和撕裂。多因突然遭受外來間接暴力所致,致傷的原因較多,最常見的損傷有以下幾種:①動作失調?人拾重物時動作不協(xié)調,或其中一人突然失足,思者瞬間處于姿勢不當且毫無思想準備的狀態(tài)下,身體為了保持平衡,反射性引起腰肌強烈收縮,導致腰肌及胸腰筋膜損傷。②姿勢不良?猛然搬提過重物體或搬物時姿勢不正確,所提物體的重心離軀干的中軸線過遠,致使腰部肌肉負荷過大,或腰肌收縮不協(xié)調,??墒寡考∪狻⒔钅な艿竭^度的牽引或撕裂。③重心失衡不慎跌倒時,身體重心突然失去平衡,腰肌驟然收縮;跌倒時腰部屈曲,下肢伸展,造成腰部肌肉及筋膜損傷。④外力撞擊?外力直接作用于背部使腰部前屈,或腰部直接受外力挫傷,均可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的損傷。此種損傷常較嚴重,多合并有骨折、脫位或神經(jīng)損傷。⑤腰部活動準備不足日常生活中,如潑水、彎腰、起立,甚至咳嗽、噴嚏、打哈欠、體腰等動作,在思想無準備的情況下,會使腰部肌肉驟然收縮而造成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損傷,即所謂之“閃腰”??偨Y:腰部挫傷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如車輛撞擊、高處墜跌致使肌肉挫傷,血脈破損,筋膜損傷,引起瘀血、腫脹、活動受限,嚴重者還可合并腎臟損傷。腰部扭傷多因突然遭受間接暴力致使腰肌筋膜、韌帶損傷和小關節(jié)錯縫。三、診斷要點1.有明顯的外傷史傷后腰部即出現(xiàn)劇烈疼痛,其疼痛性質為持續(xù)性,深呼吸、咳嗽、打噴嚏等用力時均可使疼痛加劇,常以雙手撐住腰部,防止因活動而產(chǎn)生更劇烈的疼痛,休息后疼痛減輕但不消除,遇寒冷加重。脊柱多呈強直位,腰部僵硬,腰肌緊張,生理前凸改變,不能挺直,仰俯轉側均感困難,嚴重者不能坐立,行走或臥床難起,有時伴下肢牽涉痛。2.疼痛部位①腰肌及筋膜損傷時,腰部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在棘突旁骶棘肌、腰椎橫突或髂嵴后部有疼痛。②棘上、棘間韌帶損傷時,在脊柱屈曲受牽拉時疼痛加劇,壓痛多在棘突或棘突間。③髂腰韌帶損傷時,其壓痛點在髂嵴部與第5腰椎間三角區(qū),屈曲旋轉脊柱時疼痛加劇。④椎間小關節(jié)損傷時,腰部被動旋轉活動受限并使疼痛加劇,脊柱可有側彎,有的棘突可偏歪,棘突兩側較深有壓痛。⑤若挫傷合并腎臟損傷時,可出現(xiàn)血尿等癥狀。3.檢查①局部壓痛:損傷局部有明顯的壓痛點,部分患者可伴有下肢牽扯痛。②肌肉痙攣:多數(shù)患者有單側或雙側腰部肌肉緊張痙攣,多位于骶棘肌、臀大肌等處。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③脊柱側彎:疼痛引起不對稱性的肌肉痙攣,可改變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線,表現(xiàn)為生理曲度消失或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多數(shù)向患側側彎。4、X線檢查損傷較輕者:X線平片無異常表現(xiàn)。損傷嚴重者:X線表現(xiàn),一般韌帶損傷多無異常發(fā)現(xiàn),或見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間韌帶斷裂者側位片表現(xiàn)棘突間距離增大或合并棘突,關節(jié)突骨折。四、常見類型1.腰肌扭傷腰部肌肉在脊柱各節(jié)段中最為強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維持身體的姿勢。坐位或立位時,腰背部肌肉無時不在收縮,以抵抗重力作用于頭、脊柱、肋骨、骨盆,不僅控制前屈時身體向下傳達的重力,且能恢復直立姿勢。除側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損傷。其好發(fā)部位以骶骨附著點處最常見,其次為棘突旁或橫突上的腱膜附著處,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則較少見。2.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是附著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狀纖維組織,表面與皮膚相連,起保持軀干直立姿勢以及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而腰部活動范圍較大,故也易造成損傷。3.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位于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位于棘上韌帶的深部,其腹側與黃韌帶相連,背側與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韌帶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動的強大約束。腰部屈伸動作使棘突分開和擠壓,棘間韌帶的纖維之間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變性。在此基礎上,加之外傷因素,棘間韌帶可發(fā)生斷裂或松弛。4.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每節(jié)腰椎均有三個關節(jié),即兩個后滑膜關節(jié)和一個前椎間盤關節(jié)。相鄰椎體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相吻合,構成關節(jié)突關節(jié),周圍被一層薄而堅的關節(jié)囊所包裹,可從事屈伸和旋轉運動,起著穩(wěn)定脊柱和防止椎體滑移的作用。當腰部突然過度前屈并向一側旋轉時,可使關節(jié)突關節(jié)間隙變大,滑膜進入關節(jié)間隙,直腰時將滑膜嵌住,發(fā)生急性腰痛。5.腰骶關節(jié)損傷人體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間的椎間盤和小關節(jié)支撐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個脊柱中負重最大的部分。當脊柱發(fā)生屈曲、后伸和旋轉運動時,都作用于關節(jié)突關節(jié)上,而關節(jié)有關節(jié)囊、韌帶相連,允許一定的活動,但在過伸時遭到牽拉傷、撕裂和半脫位,導致腰骶關節(jié)損傷。另外,腰骶部的異常結構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誘發(fā)因素。五、治療臥床(硬板床)休息:對外傷引起的急性腰扭傷應真正做到絕對臥床休息,使損傷完全恢復。對于疼痛嚴重者應該延長臥床時間。但若疼痛持續(xù),需要排除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或脫出,有沒有腰椎不穩(wěn)或滑脫等情況。局部封閉:對急性疼痛的止痛作用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必須分清是淺位疼痛還是深位疼痛,區(qū)別對待。封閉藥物為1%普魯卡因及醋酸潑尼松。一般5-7日封閉1次,2-4次為1療程。理療:?在急性損傷的頭3日應用冷療法,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及創(chuàng)傷反應,并能起到止痛作用。3日后可用熱療等其他理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傷部的吸收。先冷敷后熱敷:冷敷可以減輕疼痛,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肌肉筋膜組織出血。48小時后可改為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按摩及推拿:?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恢復期以輕手法為宜。藥物治療:?消炎鎮(zhèn)痛藥物、肌肉松弛劑(肌安松4mg)、維生素及能量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E、三磷酸腺苷等)、鎮(zhèn)靜劑(阿普唑侖2mg)等。六、護理急性期臥硬板床休息3-5天。急性腰扭傷患者急性期臥床休息注意事項:1)對癥狀較重的患者,臥床休息要求完全、持續(xù)和充分,床鋪最好是硬板床,褥子薄厚、軟硬適度,床的高度要略高一點兒,最好能使患者剛坐起時,大腿平面與上身呈大于90°的鈍角,利于患者下床。2)患者仰臥時,髖、膝關節(jié)應保持一定的屈曲位,利于長期忍受。腰部可墊疊起的毛巾被4~8層,以保持或矯正腰椎的生理曲度。???3)臥床休息期間應盡量下地大小便,在床上利用臥便器容易加重病情。去廁所時最好有他人攙扶,以減輕腰椎間盤的負荷。大便時可用坐式便盆或有支持物。???4)臥床休息期間應注意進行適當?shù)倪\動,如俯臥位挺胸、后蹬腿等,動作要求輕柔、和緩而有節(jié)奏,運動量逐漸增加。5)臥床休息期間,飲食應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等熱能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6)患者在臥床休息幾日后可適當下床活動,在能耐受的情況下每日行走一段時間,以使肌肉韌帶有一個收縮、舒張的過程,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指導患者出院后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七、功能鍛煉1.屈膝收腹:雙膝關節(jié)屈曲,收腹,手交叉置于胸前,后背部用力壓床,堅持10秒鐘,重復6-8次。2.屈伸髖膝:雙髖、雙膝關節(jié)屈曲,雙手抱膝,抬頭,往上方前傾,堅持5秒鐘,重復6-8次。3.偏臥撐:雙手撐地,一側膝關節(jié)貼于胸前,另一側下肢繃直,腳尖著地,腰部慢慢下沉,堅持5秒鐘。左右交替,重復6-8次。4.抱膝蹲立患者立姿,雙腳與扁同寬,上體前屈,慢慢下蹲,兩手抱膝堅持5秒鐘,動作重復6-8次。八、疾病預防在此種損傷病例中,約50%以上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發(fā)生,主要措施如下所述:????1.勞動前的準備工作??不僅是不經(jīng)常進行體力勞動者,即使是天天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也應在正式勞動開始前適當活動腰背部,以減少意外的發(fā)生;對偶然參加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者更應如此。2.掌握體育訓練(鍛煉)中的要領??任何一項運動項目均有其十分科學、合乎解剖生理要求的訓練要領,并已經(jīng)過實踐反復修改,證明既可提高競技能力.又可預防運動傷,包括劇烈運動前的準備工作,因此必須遵循該要領進行訓練.切勿因自行時而引起損傷。??3.動作要量力而行?對各項勞動與運動,每人均應根據(jù)個人的體能量力而行,切勿勉強,以防因發(fā)生意外而得不償失。????4.腰部保護?對腰背部肌力較弱或活動強度較大的活動,應預先用寬腰帶將腰背部保護起來,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正如舉重運動員或摔跤者所戴的寬條狀護腰一樣。2022年05月15日
519
0
2
-
張成績副主任醫(yī)師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骨科 臥床休息:對外傷引起的急性腰扭傷應真正做到絕對臥床休息,使損傷完全恢復。對于疼痛嚴重者應該延長臥床時間。但若疼痛持續(xù),需要排除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或脫出,有沒有腰椎不穩(wěn)或滑脫等情況。局部封閉:對急性疼痛的止痛作用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必須分清是淺位疼痛還是深位疼痛,區(qū)別對待。封閉藥物為1%普魯卡因及醋酸潑尼松。一般5-7日封閉1次,2-4次為1療程。理療:在急性損傷的頭3日應用冷療法,減少損傷部位的出血及創(chuàng)傷反應。并能起到止痛作用。3日后可用熱療等其他理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傷部的吸收。先冷敷后熱敷:冷敷可以減輕疼痛,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肌肉筋膜組織出血。48小時后可改為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按摩及推拿:急性期不可盲目按揉,恢復期以輕手法為宜。藥物治療:消炎鎮(zhèn)痛藥物、肌肉松弛劑等。2022年05月03日
565
1
3
-
王祥瑞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急性腰扭傷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占疼痛科門診量的10%。病因多是受暴力損傷、搬運重物、負重過大或用力過度,腰部姿勢不當?shù)纫蛩?,導致脈絡受損,氣滯血瘀,經(jīng)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腰部活動不便。出現(xiàn)腰骶部肌肉、筋膜、棘間韌帶、腰椎后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等部位損傷,腰部多呈板狀、活動明顯受限,但患者本人無法確切描述疼痛部位甚至沒有明顯壓痛點。往往甘露醇和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曲馬多和氯唑沙宗等止痛肌松藥口服等療效不佳。針灸方法往往可能有效。急性腰扭傷與督脈,腎、膀胱經(jīng)的關系密切。合谷穴乃手陽明大腸經(jīng)要穴,其循行上行于頸椎“手足三陽經(jīng)聚合處”(大椎屬督脈),后溪屬手太陽小腸經(jīng),其分支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相接,后溪又是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督脈經(jīng)過腰部。因此,合谷透后溪穴治療急性腰扭傷可獲良效。針刺后配合適當?shù)难炕顒?,可緩解腰部肌肉痙攣,疏通經(jīng)絡,暢通氣血,并可使腰部小關節(jié)的微小移位、骨節(jié)錯縫自行恢復,使扭閃之筋膜回位。針刺穴位得氣后,在留針過程中接通電針,讓針體通入特定電流,用電刺激結合留針刺激以達到適宜刺激量使針刺的效果擴大。連續(xù)波可抑制感覺神經(jīng)和運動神經(jīng)的沖動傳導,常用于止痛、鎮(zhèn)靜、緩解肌肉和血管痙攣等。起針后輔貼膏藥于腎俞穴能鞏固療效。急性腰扭傷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占臨床腰痛的12%以上,占疼痛科門診量的10%。多由于卒然受暴力損傷而起,或搬運重物,負重過大或用力過度,腰部姿勢不當?shù)纫蛩貙е旅}絡受損,氣滯血瘀,經(jīng)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發(fā)為疼痛,腰部活動不利。此類患者表現(xiàn)為腰骶部肌肉、筋膜、棘間韌帶、腰椎后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等部位損傷,但患者來醫(yī)院求診時臨床癥狀很重,腰部多呈板狀且活動明顯受限,而患者本人無法確切描述疼痛部位甚至沒有明顯壓痛點。門診采用外科常規(guī)的處理方法,例如甘露醇和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曲馬多和氯唑沙宗等止痛肌松藥口服等療效不佳,康復理療的傳統(tǒng)保守治療方法如各種理療、針灸及按摩等對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治療方法:1)合谷透刺后溪穴:患者取坐位,取患側上肢合谷穴透刺后溪穴,雙側扭傷者取雙側。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取3~5毫針迅速碾轉刺入合谷穴沿掌骨透過勞宮直接后溪穴,以患者感到較強的酸、麻、脹感,一般采用強刺激。留針15分鐘,每3分鐘行針1次,在留針期間囑患者配合做彎腰、下蹲、行走活動,直至起針??梢詾a針法起針后用麝香止痛膏貼敷于腎俞穴;單側扭傷貼患側,雙側扭傷貼雙側。并囑近期內勿做劇烈活動。7日為一療程。2)后溪透合谷:患者取坐位。然后取患側后溪穴,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取雙側后溪穴。用2~3寸毫針從后溪穴透合各穴并行提插捻轉等手法,待得氣后,繼續(xù)行針,以氣至病所為度。使針感向肩背部放散,并囑患者站立輕輕活動腰部,留針10min,出針前再行針1次。氣至病所,患者腰部頓覺輕松。說明氣至則療效顯著,所以在操作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手法,促其氣至。2022年02月14日
2106
0
3
-
李維新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值此青綠人物完全融入到山水之中,一幅青綠山水的意象,所以說宋代的審美它是非常不凡的,這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在舞臺上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這個舞蹈之后呢,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來模仿,網(wǎng)上已經(jīng)發(fā)起經(jīng)歷要挑戰(zhàn)做,李教授你說對了,我愛拿生命做,但是在模仿這個舞蹈之前,我想我們的核心的力量,我們關節(jié)的柔韌性,一定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訓練。高難度的腰部的這種動作的話,它有可能會造成我們小關節(jié)的損傷,或者造成我們肌肉筋膜的拉傷,甚至于比較嚴重的時候,它會造成我們腰椎椎弓跟的崩裂,所以這個啊。2022年02月02日
496
0
3
-
孫勝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骨科 動態(tài)X線:目前多數(shù)學者更傾向于采用動態(tài)X線對腰椎不穩(wěn)進行診斷,但尚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Panjabis提出前屈一后伸位X線上腰椎不穩(wěn)的診斷標準:一個運動單位的上位椎體后緣前后位移角度>11°;上位椎體向前移位>4.5mm;關節(jié)對稱性消失;小關節(jié)突接觸面丟失>50%;棘間韌帶增寬,上位棘突與下位棘突之間旋轉>8°;CT掃描顯示一側小關節(jié)后緣張開。但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采用Hanley提出的診斷標準:前屈-后伸位X線椎體位移>4mm或角度變化>10°即可診斷為腰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2022年01月16日
725
0
0
腰部疾病相關科普號

顧樹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顧樹明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脊柱科
389粉絲16.4萬閱讀

王明杰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明杰 主任醫(yī)師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仁愛分院
骨傷科
1484粉絲52萬閱讀

章文文醫(yī)生的科普號
章文文 副主任醫(y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血管外科
1304粉絲4.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