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精選 腎積水診療初步流程
廣東省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陳朝陽 13727834100產(chǎn)前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腎積水↓鑒別及相關的預后:1.單純的腎盂擴張 →→考慮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UPJO)多見。手術效果理想。2.腎囊性變:(1)多囊腎――生后IVP及核素掃描提示腎無明顯功能→→如對側腎功能尚可(臨床多見)→→手術切除患腎。效果可。(2)單純性腎囊腫——可不必處理;大的,如5-10cm直徑者,可行經(jīng)皮穿刺。(3)腎內(nèi)局部的多房性囊腫——無癥狀者可不必處理;有癥狀者(血尿或者腰痛等)可行囊腫切除或腎部分切除。(4)遺傳性多囊腎:效果差。如預徹底治療,可考慮腎移植?!_定為腎積水(多見于男性,單側,左側。)分度: 腎盂集合系統(tǒng)擴張1-1.5cm ――輕度腎積水腎盂集合系統(tǒng)擴張在1.5-2.0cm,有腎盞擴張者―――中度腎盂集合系統(tǒng)擴張>2cm,除腎盞擴張外尚有腎皮質(zhì)的變薄―――重度Grignon分級:1級:腎盂擴張(1.0cm)2級:腎盂擴張(1.0-1.5cm),腎盞正常3級:腎盂明顯擴張( 1.5cm),腎盞輕度擴張4級:腎盞中度擴張,腎盂>1.5cm5級:腎盞重度擴張并伴有腎實質(zhì)變薄↓重度腎積水的胎兒B超監(jiān)測腎積水的變化及羊水有無過少,肺發(fā)育狀態(tài),并常規(guī)行羊水的染色體檢測,排除其它發(fā)育畸形。羊水減少是預后不好的標志。↓隨診:B超科醫(yī)師+新生兒外科醫(yī)師――定期B超檢查,追蹤積水變化情況。并通過腎實質(zhì)的厚度測量,對腎功能進行相關的可能性評估。腎實質(zhì)厚度《2mm,已無完整的腎小球及腎小管結構-無功能。腎實質(zhì)厚度2-3mm,尚有部分腎小球及腎小管,但已有病理改變――功能差,但如能解除梗阻,細胞可能部分恢復。腎實質(zhì)厚度 》4mm,腎小球及腎小管結構基本正常-有功能?!a(chǎn)后――新生兒外科醫(yī)師管理。 ↓最快產(chǎn)后三天行B超檢查。依次作為診斷的依據(jù)。1. 輕度腎積水 → 常規(guī)作長期隨訪及B超監(jiān)測。2.中度及重度腎積水(往往結果不良,需要早期手術治療)評估:研究表明GFR 是反映腎功能變化的可靠指標。隨著積水程度的加重,GFR逐漸下降。中、重度腎積水下降更明顯。中、重度腎積水對患兒造成的損害已不是腎臟局部而是全身性損害。也有研究表明:輕度腎積水患兒尿中-MG(2-微球蛋白) 含量較對照組明顯升高,但血清水平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中、重度腎積水患兒血、尿中-MG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升高。提示尿-MG是反映腎小管功能的靈敏指標,反映小兒先天性腎積水造成的腎功能損害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也從另一角度反映腎積水的嚴重程度。正常胎兒產(chǎn)生低滲尿液,有進行性腎臟損害的胎兒,尿液為等滲,尿鈉、氯、鈣2 -微球蛋白和滲透壓的增高均提示腎臟受損或有不可逆的腎發(fā)育不良。▼最快于出生一周后行CT增強掃描、排泄性腎盂輸尿管造影、有條件者行核素掃描。▼ 情況:1.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最多見。占85-95%以上 ———→行腎盂輸尿管離斷吻合術。 2. 迷走血管壓迫。發(fā)生率較少?!?%。臨床上多見于較大的兒童。癥狀輕。――→手術治療(血管切除或離斷術式)。 3.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瓣膜→→發(fā)生率較低,,《1%。可手術治療。▼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1. 腎盂輸尿管吻合口梗阻(以Anderson-Hynes術式者少見) 2.腎盂成型術后感染(目前已少見)▼遠期預后:解除梗阻后,腎功能及腎實質(zhì)厚度在術后6個月后恢復最快,到術后一年基本定型。 除了極早期輕度腎積水術后形態(tài)功能可恢復外,對大多數(shù)病例已擴張的腎盂及腎實質(zhì)厚度已不能恢復到原先的正常水平了。
陳朝陽? 主任醫(yī)師?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1906人已讀 - 精選 先天性肛門閉鎖6例診療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中高位先天性肛門閉鎖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隨機選取來我院進行診治的先天性肛門閉鎖中高位患者6例,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6例先天性肛門閉鎖中高位患者均采用后矢狀入路肛門直腸成形術(即Pena術)法進行治療, 6例患者均順利完成結腸造瘺-肛門成形-造瘺口關閉三期手術過程,術后6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5個月-2年,2例偶有污糞,1例偶有便秘情況,其余3例大便2-3次/天,為成形軟便,無肛門狹窄、直腸粘膜脫垂等并發(fā)癥。結論:先天性肛門閉鎖中高位施行Pena法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具有治愈率高、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是較為可靠的手術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娟P鍵詞】先天性肛門閉鎖;Pena法;臨床分析 先天性肛門閉鎖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分類較復雜,治療方法多,為進一步掌握先天性肛門閉鎖的手術治療方法,我院采用Pena術治療的6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門閉鎖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來我院進行診治的先天性肛門閉鎖中高位患者6例,均為男性,先天性肛門閉鎖無瘺者1例,直腸尿道瘺5例,中間位4例,高位2例。均在新生兒期行橫結腸造口,3-6個月行后矢狀入路肛門直腸成形術(即Pena術),4-10個月行關瘺術。1.2方法1.2.1手術前準備:在新生兒期已行橫結腸造口,二期返院行后矢狀入路肛門直腸成形術(即Pena術),術前行造口遠端結腸造影了解直腸盲端情況,術前行造口遠端結腸冼腸3-5天并滅滴靈水保留灌腸,術前12小禁食,靜脈使用抗菌素,術前留置胃管。1.2.2手術方法:6例患者均采用Pena法進行治療,取患者俯臥位,墊高腹部,術前留置導尿管。自尾骨尖至肛門隱窩前25px處,沿正中線至皮下作切口,應使中線兩側相等,縱行切開橫紋肌肌肉復合體,于尾骨深部分離可達直腸盲端,沿直腸盲端游離兩側、后壁,再游離直腸前壁,逐漸向遠端可發(fā)現(xiàn)直腸尿道瘺。由于直腸下段與尿道關系致密,無分隔組織,應緊貼直腸前壁游離尿道與直腸,致直腸近段完全與尿道分開[1]。如游離瘺管不能完全游離,可在直腸盲端后壁縱行切開,直視下距瘺口25px處環(huán)形切開腸壁1圈。游離瘺管,5-0可吸收線縫合瘺口。繼續(xù)游離直腸,橫行切開直腸周圍纖維膜減張,使直腸無張力拖至肛門隱窩。電針刺激肛周.找出收縮中心,6例患者直腸盲端均擴張不嚴重故不給予做剪裁。直腸拖出肛門,將直腸置于左右兩部分橫紋肌肌肉復合體之間,將肌肉復合體與腸壁縫合固定數(shù)針,縫合修復肌肉復合體及外括約肌。5-0可吸收線將拖出的直腸與皮膚間斷縫合1圈肛門成型。凡士林紗肛門內(nèi)填塞。1.2.2手術后處理:術后俯臥位或側臥位,靜脈給予抗炎治療1周[3],1-2d后拔出肛門內(nèi)填塞的凡士林紗,7-10天拔除尿管,4-6小時用0.1%安多福對傷口清潔一次。術后14-16天開始漸進性擴肛,每天1-2次,堅持6個月,以后2-3天至1周1次,直至術后1年。2結果6例先天性肛門閉鎖中高位患者采用Pena術法進行治療, 6例患者均順利完成結腸造瘺-肛門成形-造瘺口關閉三期手術過程,術后6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5個月-2年,2例偶有污糞,1例偶有便秘情況,其余3例大便2-3次/天,為成形軟便,無肛門狹窄、直腸粘膜脫垂等并發(fā)癥。3討論先天性肛門閉鎖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疾病,發(fā)病率在1:1500-1:5000,占消化道畸形第一位,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無胎糞排出,腹脹逐漸加重癥狀,嚴重者可影響呼吸系統(tǒng),導致水電解質(zhì)紊亂,后期可由于結腸發(fā)生過度膨脹,可進一步導致腸壞死或穿孔情況。先天性肛門閉鎖可合伴其他器官畸形同時發(fā)生,較為常見的是先天性心臟病、泌尿生殖系統(tǒng)畸形、消化管其他部位畸形以及骶骨和脊柱畸形。目前廣泛應用的分類法為Wingspred分類法,其可分為高位、中位、低位三種類型[2],以新生男孩兒較常見,其致病原因較為復雜, X光側位攝片可見直腸盲端距原始肛門有一定的距離。如不及時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嚴重危害患兒的身心健康。臨床對低位肛門閉鎖常采用經(jīng)會陰肛門成形術進行治療,對中高位肛門閉鎖及合并直腸泌尿系瘺患兒,常分期行后矢狀入路肛門直腸成形術(即Pena術)。Pena法是治療中、高位肛門閉鎖的有效手術方法。經(jīng)會陰及會陰經(jīng)骶冠狀切口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可充分對病癥進行解剖,暴露肛周肌群,避免發(fā)生損傷;②有助于游離直腸盲端及瘺管,矢狀切口可游離至腹膜返折以上;③容易找出肛周肌肉復合體中心位置,從而將游離出的直腸從其中心拖出;④有助于肛周肌群重建,避免術后肛門產(chǎn)生功能障礙。與此同時,在對先天性肛門閉鎖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術前行結腸造瘺是預防肛門成形術后肛周感染、直腸回縮、肛門狹窄、失禁的必須措施;肌周肌群重建須在電針刺激引導下將直腸前會陰肌層修復,直腸須穿過肌肉復合體收縮中心,同時行直腸后矢狀旁纖維修復,此方法可有效預防術后發(fā)生大便失禁和污糞情況。術中要嚴格實施無菌術,避免誘發(fā)感染因素發(fā)生[3-4]。從本組6例的治療情況結合文獻,先天性肛門閉鎖患者行Pena法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具有治愈率高、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是較為可靠的手術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應用?!緟⒖嘉墨I】[1]朱倩儀,詹江華,趙林勝等.先天性肛門閉鎖直腸遠端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及cajal細胞分布研究[J].天津醫(yī)藥,2010,38(6):486-488.[2]李正,王慧貞,吉士俊主編。實用小兒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97-898.[3] 王斌,葉明,毛健雄. 腹骶會陰肛門成型術治療高位肛門閉鎖的臨床應用[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0,9(2):122-123.[4] 郭俊斌,李昭鑄,韓福友. 女性肛門閉鎖繼發(fā)巨結腸的治療[J].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43(6):571.
陳朝陽? 主任醫(yī)師?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5563人已讀 - 精選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兩種手術方法對比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Swenson術及心形吻合術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臨床療效,評價最佳手術方式。方法:回顧性分析52例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者,其中觀察組26例,采用心形吻合術進行治療;對照組26例,采用Swenson術進行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療效及術后并發(fā)癥,對數(shù)據(jù)進行組間比較分析。結果:應用心形吻合術治療的觀察組療效滿意,術后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形吻合術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關鍵詞:Swenson術;心形吻合術;小兒先天性巨結腸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是最常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胚胎發(fā)育及腸管微環(huán)境因素有關。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便秘或胎糞遲排,一般需要手術治療。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外科治療水平日益提高,手術治療方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應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術式繁多,療效不一。本次研究以52例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和比較了Swenson術及心形吻合術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臨床治療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旨在評價不同手術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導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患者,均有胎糞排出延遲、便秘等典型表現(xiàn),術前經(jīng)鋇灌腸確診,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其中觀察組采用心形吻合術治療,包括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1~8歲(平均4.5歲),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1~9歲(平均4.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對比表例數(shù)男女年齡(Y)觀察組2615114.5±2.1對照組2614124.7±1.9X2/t0.000000.27236P>0.05>0.051.2 方法1.2.1 Swenson術 全麻插管,病人取截石位,于左下腹作一經(jīng)腹直肌切口,經(jīng)腹游離擴張的乙狀結腸,松解降結腸脾曲,盡量向下游離直腸至肛提肌平面,切除病變腸段,縫閉兩端,將遠端直腸經(jīng)肛門翻轉(zhuǎn)拉出,在翻轉(zhuǎn)的直腸前壁上,距齒狀線75px作一橫切口,經(jīng)此切口將近端結腸拉出2-75px,將內(nèi)外兩個腸管的前半部分漿膜肌層間斷縫合,向上翻轉(zhuǎn)結腸近切端,完全切斷直腸,間斷的后半部分漿膜肌層行間斷縫合,剪除多余結腸,作內(nèi)外腸管全層間斷縫合,術畢將吻合部推回盆腔內(nèi),常規(guī)關腹,凡士林紗條后插入肛門保留固定。1.2.2 心形吻合術 全麻插管,病人取截石位,于左下腹作一經(jīng)腹直肌切口,肛周縫置牽引線以充分暴露肛管,沿齒狀線上后壁25px,前壁75px處環(huán)形切開直腸黏膜,向上游離直腸黏膜至直腸肌鞘返折處,行全層切斷,后壁“V”形切除,進入盆腔后,分離結扎結直腸系膜至正常結腸,將近端結腸在無張力拖出肛門,切除病變部分,將結腸漿膜與殘留直腸肌鞘縫合固定6針,然后將降結腸斷端與齒狀線上切緣縫合一周,前高后低,形成心形吻合口,術畢將直腸推回盆腔后,確認吻合口前壁,常規(guī)關腹,凡士林紗條插入肛門保留固定。2. 結果 本組52例患者中,43例術后排便正常,未見明顯并發(fā)癥,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9例,占本組病例的17.3%,其中,觀察組術后發(fā)生1例術后小腸結腸炎,對照組術后發(fā)生6例術后小腸結腸炎,2例吻合口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對比表例數(shù)未發(fā)生發(fā)生發(fā)生率觀察組2625196.15%對照組2618869.23%X24.837209P<0.05< span="">注: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討論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見于小兒外科,其具有發(fā)病率高,病因復雜的特點。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腸道神經(jīng)干細胞基因突變是主要病因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證實,但具體的調(diào)控基因尚未確定,因此先天性巨結腸基因水平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弄清[1,2]。目前首選治療方法仍是外科手術治療。歷經(jīng)各種術式的臨床探索,目前應用于該病的術式較多,常用術式包括經(jīng)典手術如Swenson手術、Duhamel手術、Rehbein手術、Soave手術等,以及它們的改進術式。對于不同的術式,臨床報道療效不一。目前部分醫(yī)務人員建議對小兒應用分期手術[3]。筆者認為,為減少痛苦,改善預后,對于術前診斷明確,術前準備完善的先天性巨結腸患兒,一期根治手術是最佳選擇。本組病例采用改良的Swenson術式,即心形吻合術,本組52例患者中,44例術后排便正常,未見明顯并發(fā)癥,治愈率達到82.7%,其中觀察組治愈率為96.15%(25/26),對照組治愈率為69.23(18/26),術后并發(fā)癥主要為小腸結腸炎及吻合口瘺。心形吻合術治愈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的Swenson術式,該術式的優(yōu)點如下:①盆腔分離較少,對盆腔神經(jīng)叢影響小,不易發(fā)生術后尿儲留;②吻合口呈前高后低的心形,術后遺留病變腸管少,不易發(fā)生術后便秘、便失禁;③心形吻合不形成盲袋,有效防止吻合口瘺;④在肛門外切除病變腸管,有效防止腹腔污染及肛門狹窄;⑤心形切口解除了肛門內(nèi)括約肌痙攣,有效防止污褲;⑥無張力拖出結腸,有效防止腸梗阻或缺血性壞死。作為經(jīng)典Swenson術式的改良術式,心形吻合術的術后并發(fā)癥主要包括污糞、便秘、吻合口瘺、小腸結腸炎、盆腔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4,5]。但心形吻合術發(fā)生率較經(jīng)典術式低。污糞、便秘多與切除腸段有關。而小腸結腸炎、盆腔腹腔及切口感染主要是腹腔盆腔內(nèi)切除病變腸段及吻合中發(fā)生污染有關。心形吻合術減少了盆腔及腹腔污染的機會,也節(jié)省了腹腔內(nèi)操作時間,且不形成盲袋,減少了吻合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傊?,心形吻合術適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只要正確掌握其適應癥,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1] BixbyS, KrugerGM, MosherJT, etal. Cell intrinsicdifferencesbetween stemcellsfromdiferentregionsoftheperipheralnervoussystemregulatethegenerationofneuraldiversity [J].Neuron, 2008, 35: 643-656.[2] 王果.小兒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45-147.[3] 杜鵬.兒童先天性巨結腸手術治療進展[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9,24(2):137.[4] 韓月芬,畢月齋,王俊榮等.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J].河北醫(yī)藥,2009,31(8):1021-1022.[5] 蔡衛(wèi)紅.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8):4049-4050.
陳朝陽? 主任醫(yī)師? 茂名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8102人已讀
問診記錄 查看全部
- 寶寶近半年臉上有濕疹反復發(fā)作 主任你好,我家寶寶上周四下午在你門診就診,現(xiàn)在過敏源結果已經(jīng)... 請問寶寶這些情況該怎么處理。總交流次數(shù)13已給處置建議
- 腹溝疝氣 4.30做的微創(chuàng)手術,這里小腸好像掉下來了 昨天都沒這樣... 上個月去您那看沒叫我檢查B超,現(xiàn)在要復查一下B超嗎總交流次數(shù)9已給處置建議
- 轉(zhuǎn)奶后便秘 柯主任你好,之前寶寶吃安敏健大便穩(wěn)定后,有時候兩天拉一次。我... 需要更換奶粉或添加益生菌嗎?總交流次數(shù)9已給處置建議
- 蕁麻疹 昨天昨上手臂出現(xiàn)紅疹擦了藥膏消退了,今天早上又開始長了 要怎么處理總交流次數(shù)19已給處置建議
- 腹部有血管瘤 腹部血管瘤,出生沒太留意,后來慢慢長大才發(fā)現(xiàn) 朋友介紹說用血朋友介紹說用雪琉康加眼藥水 外敷總交流次數(shù)9已給處置建議
關注度 廣東省 第176名
總訪問量 2,140,907次
在線服務患者 5,323位
科普文章 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