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肛腸專業(yè)十幾年,在門診坐診的時候,經常會有病人會問“任大夫,得了痔瘡是藥物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好?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上一聊。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痔瘡?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在美國,痔的發(fā)病率約為5%。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的慢性疾病。就其生理形態(tài)而言,它是由動靜脈通道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 根據痔瘡生長部位的不同,據齒狀線劃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這三種痔可表現出彼此不同的癥狀。 (1)內痔:主要表現為出鮮血和脫出。出血主要表現為手紙帶血、滴血、甚至噴血;脫出則是痔瘡從肛門內露出到肛門外。除此之外,部分病人可伴發(fā)排便困難或肛門墜漲感。 (2)外痔:主要表現為肛門不適,肛周潮濕,瘙癢。當形成血栓性外痔時,還會出現劇痛。 (3)混合痔:內痔和外痔混合存在。內痔進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形成混合痔。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痔瘡的表現和結直腸癌、結腸息肉、結直腸黏膜脫垂,都太像,普通人難以辨別。所以,不論出現哪一種情況,都需要請肛腸科醫(yī)生來進行辨別。 那得了痔瘡該怎么辦?是藥物?還是手術? 一般來說,痔瘡是不用手術的!比如偶有手紙染鮮血、偶爾有肛周不適瘙癢等。排除其它病變(如腫瘤、息肉等),是可以通過: 1,調整飲食(減少煙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多食用水果蔬菜) 2、身體鍛煉,避免不動:痔瘡的發(fā)生與痔內靜脈淤積有關。久坐久站時,因為重力關系,血液可在痔內靜脈淤積,從而誘發(fā)痔瘡。規(guī)律積極的身體鍛煉,不僅可以收縮肌肉,促使下半身的靜脈回流,從而避免靜脈淤積;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大便快速通過腸道。 3、肛周衛(wèi)生,痔瘡難擾:肛門用于排便,而大便含有大量細菌。再者此處較為私密,難以通風透氣,所以常較為潮濕,更有利于細菌滋生。當局部有少許破潰時,可以導致感染,誘發(fā)痔瘡。所以應每日清潔、勤換內褲。 4,定時排便,痔瘡不見:養(yǎng)成每天晨起排便的習慣,但便時不要太長,最好在5分鐘內解決問題。 通過上述調理或加上??扑幬镏委熞话闶强梢跃徑獾摹5绻麌乐赜绊懮钯|量。如: 1.便血量較大(長期滴血、大量噴血)。 2.痔核反復脫出或脫出不能還納。 3.伴有血栓形成且疼痛劇烈 4.經保守治療(調整生活習慣和藥物治療)無效等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孕婦易患痔的原因 孕婦非常容易發(fā)生痔瘡,據日本學者高野正博調查了200位孕婦,發(fā)現72%的女性的痔瘡和肛裂的發(fā)生與妊娠和分娩有關。 孕婦之所以容易發(fā)生痔瘡,主要原因在于“肚子大”和“火氣大”?!岸亲哟蟆笔侵笐言泻笞訉m逐漸增大,會壓迫盆腔內的所有器官,其中最易受壓的就是直腸及其血管。直腸受壓后排便費力,用力排便是導致痔瘡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直腸的血管受壓后,血液向上回流困難就在容易郁結在下方,形成內痔和外痔?!盎饸獯蟆笔侵笐言泻笊眢w變熱,容易上“火”,中醫(yī)所講的“胎前一盆火”就是指的這個。懷孕后容易上火的最明顯、直接的原因是代謝活動增加了,母體除了自己本身的代謝,還要擔負腹中胎兒的能量和營養(yǎng)需要,身體的產熱增加了。同時懷孕后內體內的激素分泌變化了,不再有月經,骨盆關節(jié)和肌肉逐漸松弛以適應胎兒增大和分娩需要。骨盆臟器組織容易充血、郁血,肛管直腸組織也變得松弛、脆弱,容易發(fā)炎腫脹。人體“火氣大”后就容易大便干結、排便困難,容易發(fā)生痔瘡,或容易出現便血、肛門腫痛等癥狀。 孕婦痔瘡的治療是比較棘手的,難度在于限制多、手段少、可用藥物少。限制多是指因為出于保護母體和胎兒健康及妊娠安全的原因,醫(yī)生在治療手段和治療方面的限制很多,治療要求高了。手段少是指由于擔心治療造成流產或用藥影響母體和胎兒健康,手術、微波、紅外線等常常被禁忌或避免使用,所以治療手段少了。藥物少是指目前幾乎沒有明確標明可用于妊娠期痔瘡治療的內服藥物,以前標明可用于妊娠期痔瘡的地奧司明等藥在說明書中現在也取消相應的標示了,醫(yī)生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這讓醫(yī)生很為難。很多痔瘡膏、痔瘡栓等外用藥都在藥物說明書中明確標明孕婦禁用或慎用,醫(yī)生用藥的選擇余地很有限。 2、孕婦痔瘡的治療原則 原則上,對于孕婦的痔瘡,如果沒有癥狀就不必治療,如有出血、脫出、疼痛等癥狀,才需要治療。 對孕婦痔瘡的治療原則,首先是保證母體與胎兒健康以及妊娠安全,這是個大前提,在這個提前下采用藥物等減輕或消除病痛。為了保證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和妊娠安全,需要盡可能采用不會造成流產、早產、致畸作用的手段和藥物。 因手術的創(chuàng)傷、疼痛等會導致流產,所以對孕婦的痔瘡一般應盡量避免手術治療。具體來說,妊娠早期的痔瘡手術原則上禁止,妊娠中后期手術風險相對較小,在痔嵌頓、壞死等緊急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局麻下剝離血栓外痔等小手術也以考慮。 只要是藥物尤其是化學合成藥,對孕婦和胎兒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風險。所以對于孕婦的痔瘡千萬不能隨便用藥,最好是不用藥。用藥最好要用明確標明可以在孕婦使用的內服藥和外用藥,如果對此不清楚的話可以向婦科醫(yī)生和肛腸科醫(yī)生咨詢。 3、有人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可安全治療(內服和外用),是嗎?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中藥大多是自然界生長的草木類藥物,相對大部分化學合成的西藥,其毒副作用確實要小得多,但中藥還是有一定的偏性或毒性的。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就是講中藥大多有一定的偏性。中醫(yī)就是利物中藥的偏性或者說“毒”性,來糾正疾病的偏性的。中藥用得正確的話,即使是“毒藥”也能治病,也不會毒副作用。《黃帝內經》中有“有故無殞,亦無殞也”一說,是指孕婦患病后,只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即使用峻(毒藥)治療亦不致墜胎。中藥用得不對、隨便使用就有可能出現毒副作用,甚至不良后果出現。即使補藥也會發(fā)生不良反應。所以中藥有無毒副作用全在于是否正確使用。所以中藥不能隨便使用,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在孕婦痔瘡的治療時也是如此。 4、哪些中藥或中成藥看似無害,實則應避免? 目前有很多中藥或中成藥,特別是其中的非處方藥、保健品或保健食品,看似無害,還有保健作用似的,似乎什么人都可以服用,實則不然。特別是一些宣傳有“排毒”、“通便”、“去痘”、“瘦身”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如排毒養(yǎng)顏膠囊、通便茶、腸清茶等,因其中都含有孕婦禁用或慎用的藥物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番瀉果實等刺激性成份,容易導致流產,所以孕婦應當避免使用。此外,如治療便秘的麻仁丸、一清膠囊、清寧丸等其中都含有大黃,治療痔瘡的痔根斷其中含有番瀉果,還有含有紅花等活血化瘀作用強的藥物,都有導致流產的風險,孕婦均應忌用或慎用。含有冰片、麝香、酒精等成份的中藥外用藥如痔瘡膏、痔瘡栓、熏洗劑、灌腸劑等,也有導致流產的風險,孕婦禁用。 5、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妊娠期痔瘡?中醫(yī)藥在這方面有無優(yōu)勢? 目前在說明書中明確標明可用于孕婦的治療痔瘡的藥物非常少。象地奧司明片、菲比麩等以前標明可用于孕婦的藥物,雖然目前在說明書中去掉了相關標示內容,但個人認為這些藥物在醫(yī)生指導下,用于治療痔瘡出血、腫痛和便秘等還是相對安全的。福松用于治療孕婦痔瘡伴有大便干結,也是較療效且有效的藥物。 外用藥相對內服藥雖然安全度增加了許多,但外用藥大多含有孕婦禁用成份而忌用于孕婦,太寧栓是少有的可用于治療孕婦痔瘡的外用藥,主要用于治療痔瘡出血。 中藥特別是中草藥在治療孕婦痔瘡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因為中草藥組方靈活,作用是多方面的,能照顧到個體的方方面面,可以根據孕婦每個人的特點開方用藥,一般既能保胎、固胎,又可以兼顧到治療痔瘡的止血、水腫上、止痛等癥狀。中藥外用藥是中醫(yī)的特色,一般療效都不錯,在組方時如果避免使用刺激性藥物,就能用于治療孕婦痔瘡。很多大、中型中醫(yī)院均有自制的治療痔瘡的外用藥,江蘇省中醫(yī)院的痔瘺熏洗劑、黃芩油膏用于治療孕婦的痔瘡腫痛、出血、脫出的療效都相當好,安全性非常高。 6、孕婦如何預防發(fā)生痔瘡? 由于妊娠期用藥有許多禁忌,故對于孕婦痔瘡,最好的方法是預防。婦女預防痔瘡的方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飲食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是指要多飲水;要多吃水果和新鮮的蔬菜;要多吃粗纖維食物。“三不要”是指不喝酒、不吃辛辣、不吃刺激性食物。 (2)養(yǎng)成二個排便習慣。即養(yǎng)成定時排便、不久蹲廁所的習慣。定時排便習慣形成后,就不容易發(fā)生便秘,從而減少痔瘡發(fā)生。不久蹲廁所,肛門靜脈郁血的情況會大大改善,就可大大減少肛管靜脈發(fā)生擴張和曲張的情況,從而預防痔瘡的發(fā)生。 (3)適當運動。適量的體力活動可增強體質,促進腸蠕動有助于排便,防止便秘,預防痔瘡的發(fā)生。 (4)經常坐浴。保持肛門部清潔,促進肛門直腸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有利于預防和治療痔病。 此文為《大眾醫(yī)學》特約撰稿,發(fā)表在《大眾醫(yī)學》2017年第6期。
在臨床工作中觀察,發(fā)現肛周膿腫的男患者比率更大些,而在這些男患者中,更多的是體型健碩,嗜食魚肉辛辣咸刺激之物,同時伴有多年吸煙飲酒史的男性。對于這些患者的建議往往是“出院以后要減肥,飲食要清淡!”而中醫(yī)理論認為:“夫臟毒者,醇酒厚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和女性相比,男性醇酒厚味較多,工作壓力可能更大些,這也可能是男性肛旁膿腫較多的原因之一。因為肛瘺是肛旁膿腫的后遺癥,所以,在臨床上男性肛瘺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臨床統(tǒng)計資料表明:男性的肛周膿腫比女性要多得多,一般新生兒男女之比為8~9:1,而青壯年為5~6:1。肛周膿腫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男性肛腺特別發(fā)達,分泌腺體多,因此感染的機會也就增多。與皮脂腺一樣,人體的肛腺發(fā)育與功能主要受性激素的調節(jié)。性激素的水平直接影響肛腺的增生和萎縮,而性激素中又以雄激素的影響最大。因此,性激素的高低和肛旁膿腫發(fā)病率密切相關。在人的一生中,新生兒體內由母體而來的雄激素在一個階段內呈現較高水平,使新生兒肛腺特別發(fā)達,故肛周圍感染較為多見,特別是男嬰。隨著新生兒的發(fā)育成長,一過性旺盛的雄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故兒童及青春期前后的發(fā)病率有所下降。到了青春期,體內的性激素開始活躍,男性及青壯年期的雄激素水平升高,使肛腺增長較女性快而明顯,因此肛旁膿腫的發(fā)病率顯著升高。到了老年,雄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肛腺萎縮,故老人的肛旁膿腫極為少見。 肛周膿腫預防保?。? 1. 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的抗病能力,預防感染。 2. 保持肛門清潔,勤換內褲,便后清潔肛門,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3.少辛辣,忌煙酒。 4. 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肛腸科疾病(如肛竇炎、肛裂、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減少肛周膿腫發(fā)病幾率。 5. 避免久坐濕地,以免肛門部受涼受濕,引起感染。 6. 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與肛瘺形成有重要意義。 7. 一旦發(fā)生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應早期醫(yī)治,以防其蔓延、擴散。 專家溫馨提示:患病的原因雖然是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發(fā)現患得肛周膿腫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去正規(guī)專科醫(yī)院檢查治療,不要隨意吃寫一些藥物或者輕信一些街頭廣告或者偏方,以免延誤治療,使病情惡化甚至發(fā)展成危及生命的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癥。
總訪問量 25,962次
在線服務患者 7位
科普文章 11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