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不僅僅是痔瘡,還可能是腸癌
“十男九痔”,大部分的便血是痔瘡引起,尤其是青年人,但對于中老年人,碰到便血,就需要警惕腸癌。目前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城市,發(fā)病年齡以40-50歲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包括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大腸腺瘤、大腸慢性炎癥等,其中遺傳因素在大腸癌的發(fā)病中占據(jù)重要角色。大腸癌好發(fā)于直腸及乙狀結腸,其次是盲腸及升結腸,再其次是結腸肝曲、降結腸、橫結腸及結腸脾曲。大腸癌的轉移途徑有直接侵潤、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盆腔種植轉移。其臨床表現(xiàn)有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腫塊、腸梗阻、全身癥狀(貧血、消瘦、乏力、低熱),晚期可出現(xiàn)黃疸、水腫等,而大腸癌患者的首診癥狀以便血居多,因此中老年便血患者需警惕。其檢查手段包括直腸指診、內鏡檢查、鋇灌腸X線檢查、腔內超聲、CT、MRI、大便隱血檢查、癌胚抗原、PET/CT。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內鏡下治療及中醫(yī)中藥。結腸癌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達到60%以上,直腸癌5年生存率也達到50%以上。年齡小、侵潤型和膠樣型、分化程度低的大腸癌預后較差。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治愈大腸癌的重要手段,而對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篩查是早期診斷的重要措施。
鐘啟華 鎮(zhèn)巴縣中醫(yī)院 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