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治療的幾個觀點,很實用。1所謂藥物依賴,藥物成癮。一般人與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觀點是不同的。一般人認為的藥物依賴是這藥吃了有用,停藥就沒用,所以需要不停使用藥物,就是藥物依賴。事實上這種藥物是控制癥狀的,正如糖尿病人需要打胰島素或降血糖的藥物,高血壓病人需要使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否則血糖血壓就不穩(wěn)定。因此哌甲酯也是屬于改善注意力改善自控能力減少多動沖動行為的控制型藥物,治療初期也存在明顯的開關(guān)效應。個別孩子一兩日不用可能會存在無精打采等,頭暈乏力現(xiàn)象,一周不用即恢復。這就像一個常年喝茶的人,突然沒茶喝也會不適應一樣。也正因為控制型藥物是治標藥,所以在目標癥狀緩解后除鞏固用藥外還要趁機改善行為,持之以恒鍛煉或訓練,形成良好習慣以減輕腦執(zhí)行功能不足的影響。完全依靠藥物則事倍功半,難達期望。而成癮的藥物與之大不同,成癮藥物停藥存在兩大特點:1、軀體依賴種種不適反應因人而異,可重可輕,常伴尋藥行為2、心理依賴對藥物有難以控制的的強烈欲望,吃藥中有極大的快感與滿足感,難以自拔,會討藥吃。2關(guān)于藥物副作用之常見,多見,少見,罕見的理解。一般人與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對此定義是不同的。一般人認為的常見是50%,多見10-20%,少見5%以下,罕見1%以下。而藥物臨床三期驗證中,規(guī)定的則是:常見10%,多見1%,少見1‰,罕見萬分之一。所以我們可以見到所有的藥品說明書都列出了長長的付作用列表,令人望而生畏。而事實上罕見的概率不亞于中彩票大獎,買彩的人都知道哪那么容易中獎。因此對于說明書上的觀點,需要量化,客觀看待,當然不排除個體差異,需要慎用的。3是否中藥副作用更小或無。事實上中藥更多的是經(jīng)驗性用藥,根據(jù)每個醫(yī)生的喜好、經(jīng)驗去搭配使用藥物,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極少的中藥組方被標準化和驗證、推廣,所以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同樣不確定。只能說在ADHD治療上被批準作為一級證據(jù)使用的藥物,目前僅有哌甲酯和鹽酸托莫西汀。至于坊間傳得神乎其神的所謂靈丹妙藥是否家長的態(tài)度改變、行為改變,孩子繼發(fā)的情緒行為改變以及安慰劑效應不得而知。吃藥的目的是療效,是行為改變,如果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再小做甚?不若多喝牛奶強身健體。4患病需要忌口嗎?還真有趣的是,在英國,還專門有人花費10萬英鎊做此調(diào)查。得出結(jié)論如下A人工色素、食品添加劑堪比汽油,換言之,如果你想讓孩子吃點汽油就給他吃各式各樣的人工彩塑食品吧。B ADHD伴有抽動的孩子本身大腦興奮性高,所以含有興奮作用的食品如咖啡、茶、可樂等要禁用。C其他傳說無明確實據(jù),以不影響生長發(fā)育即可,不糾結(jié)。5短期使用后癥狀控制蠻好,是否可以停藥?通常孩子來就診時已經(jīng)存在長期、明顯的因疾病導致的行為情緒問題學習困難,藥物只能改善注意力、控制癥狀,而且初期確實存在開關(guān)效應(用藥顯效,不用無效)。據(jù)越來越多的醫(yī)學研究證明,ADHD的孩子明確存在生物學上部分腦區(qū)發(fā)育延遲,平均落后三年。這種發(fā)育上的落后在醫(yī)生努力幫助孩子改善認知,整調(diào)藥物以匹配孩子的同時,家長千萬不能松懈,要善于利用孩子愿意合作的機會,增進溝通,強化正性行為,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進入良性循環(huán),減輕疾病對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帶來的困擾。藥物不是神話,那些治療效果特別好的一定不是單純用藥,而是取決于家長。是你讓孩子變得有好的感受,變得更自信。變得更愛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愿意去嘗試去堅持。因為好習慣形成一樣需要時日,因此藥物使用至少在1年以上。在臺灣,由于良好的醫(yī)療保險制度,藥物是免費的,通常孩子們會用藥到青春期后。6是否可以有替代藥物的方法學齡期確診患兒首選藥物治療。我們判斷是否有效的標準是癥狀改善60%以上。在疾病治療初期,藥物的作用占到70%,家長作用30%,因此很多未曾治療的家長感嘆我做到累死,可是孩子變化微乎其微。因此2011年美國精神科年會明確提出,學齡期ADHD孩子首選藥物治療,同時配合其他行為治療,人際溝通技巧培訓,家長管理技能培訓,教師培訓等。7藥物對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吃藥會變呆變傻嗎?A 2010已發(fā)部分文章顯示,持續(xù)用藥21個月,可能對身高的影響是0.23cm,體重1.2kg,而且這部分對身高體重的影響是由于部分孩子影響胃口后所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而非藥物抑制生長所致,到青春期的藥物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B藥物改變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傳遞,使得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傳導更有效,因此不但不會損害大腦功能而是促進神經(jīng)發(fā)育,強化大腦執(zhí)行功能。8 ADHD是否長大了就好了?在我國,兒童期ADHD發(fā)病率4-6%,未經(jīng)系統(tǒng)治療的ADHD癥狀,70%會持續(xù)到青春期,50%會持續(xù)到成年期。只是進入青春期和成年期后,更多的不是以學業(yè)困難和多動等問題就診而是以伴發(fā)的問題如對立違抗障礙、品行障礙、人際交往障礙、焦慮、抑郁、雙相障礙、物質(zhì)依賴等等就診。在我國目前ADHD治療的現(xiàn)狀是學齡期就診率25%,合理治療率僅5%。9最后要說的是:孩子不是工業(yè)化產(chǎn)品,每個孩子都不同,就像有人高,有人矮,有人高鼻梁,有人塌鼻子一樣。有些差別是外表可以看出來的,有些差別是外表不顯見的。在所有的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中,ADHD是被研究的最多的,ADHD兒童存在明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不足。我們是否也可以像接受孩子外表差異一樣接受孩子的不足。接受他、愛他,幫助他發(fā)展合適的行為,請把你良好的聚焦能力擴散,看到那些其他和可能,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成功人生。“飛魚”-游泳名將菲爾普斯,籃球巨人-邁克爾喬丹,魅力影帝-湯姆克魯斯都曾是ADHD的孩子哦??偨Y(jié),ADHD最佳干預方案是針對兒童:心理教育+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針對父母:心理教育+父母培訓針對學校:心理教育+行為干預項目任重而道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繼續(xù)努力。感謝南京腦科柯老師,無愧師者之傳道授業(yè)解惑。言傳身教,醫(yī)者仁心。
如何進行親子溝通?在家庭管理中,誰焦慮誰改變。誰最痛苦,他就最需要改變。所以今天我們不是來改變孩子,而是來改變自己的。那如何進行親子溝通,如何去影響我們的孩子去改變。大家都會抱怨養(yǎng)一個多動癥的孩子太難了,孩子怎么就那么我行我素,說什么都不聽。我們每天都很忙,還要照顧這樣的孩子,很辛苦。先給大家讀一封信《為什么會這樣》,這是一位孩子寫給我的信。“一、陳醫(yī)生,您說的換位思考,他的行為和您說的恰恰相反,而且更壞了。還有您上次讓我媽買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她是買了,但是看了一點就沒有興趣了。書里所說的每一條,我媽都沒有做到,讓我覺得媽媽買的這本書就是個擺設。為什么會這樣?二、她一旦生氣就會辱罵我,只要一生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來、說得出來。而且說出來的臟話要多惡毒就有多惡毒,直插我的心窩,為什么會這樣?三、我一惹媽媽生氣,她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抄起東西打我,打得我青一塊紫一塊,皮開肉綻,而且不容我解釋。只要一解釋,他就打得越來越狠。所以她打我,我就不說一句話,這樣她可能會少打我?guī)紫隆.攱寢尨蛭业臅r候,她肯定認為她自己的是對的,為什么會這樣?還有最最最最最最讓我氣憤的是,媽媽從工作崗位下班回家,如果心情不好,無論我做什么她都會打我。我說媽媽你怎么虐待小孩子,她說我就要虐待你,你怎么著。我就弄不懂媽媽為什么會這樣?我媽媽在您這邊一套,回家對我又是一套,讓我感到很虛偽,特奇怪為什么會這樣。在此,我想起魯迅周樹人的一句話:啊,蒼天吶,救救孩子們吧!,三個字:求回復?!贝蠹衣犕赀@封信有什么感受啊?你們的孩子給你們寫過這樣的信嗎?沒有。你們平常這樣做過嗎?那孩子其實不會寫給你們,如果會寫估計也和這封信差不多的內(nèi)容。你學的的東西都擺設,你自己都沒有好好做,還想讓我好好聽話。信中的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因為父母說的孩子都不想聽,不愿意聽。我看到信中的這位媽媽愛孩子嗎?她是愛的。但是為什么在孩子的信里媽媽對他都是傷害。我們對孩子都是滿滿地愛,但是為什么孩子感受到的是傷害?所以我們的今天主要講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我們經(jīng)常說有關(guān)系的時候,一切都沒關(guān)系,所以和孩子之間,親密的關(guān)系是最重要的。先來做個游戲,先閉上眼睛,想象您現(xiàn)在坐在一架飛機上,開往您想去的目的地。但是突然間遇到一股強烈的氣流,飛機劇烈顛簸,隨時可能墜毀。這時候機長通知乘務員給每一位乘客發(fā)一張紙,寫下您的遺言給您的孩子和愛人,想象下這時候您想對您的愛人和孩子說什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寫上對孩子和愛人的期望,這些話包括了你的規(guī)條、價值觀、信念。我們孩子這一代變化太快,都不知道他們的信念在哪里。所以當一個人沒有信念,你要讓他好好學習很難,但是我們要怎樣把我們的正直的信念傳遞給我們的孩子。但是孩子會說信念很空,他抓不到。我們通常都會說對孩子的好處,比如他好好聽話獎勵他東西等。這就是價值,但是我們認為的價值通常和孩子認為的價值不一致。我們認為好好讀書,考大學將來可以找份好工作,但是好多孩子并不認可這個價值觀。當價值背離的時候,我們和孩子談價值,他就聽不下去,那我們只好講規(guī)則。但是講規(guī)則、規(guī)條是孩子最不愿意聽的,也是效果最差的。其實不管你和孩子溝通,也包括你和別人溝通,你要告訴別人這個東西對他的價值是什么。這個價值不是你以為的價值,而且孩子認為的價值。舉個例子,我家的孩子和我說媽媽怎么樣才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我對他說以你的成績努力一下一類校,保持現(xiàn)狀二類校。對媽媽來說你上一類校二類校都可以,但是對你來說可能會不同。如果現(xiàn)在不努力考到二類校,盡管你面上不在意,內(nèi)心你會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質(zhì)疑,是不是我不優(yōu)秀。我兒子就問我,我想考一類校怎么辦?我和他說很簡單,你每科都考90分,你就能上一類校,但凡一科80分,就上二類校。他問我那可不可以初三再努力,我說可以,但是到時候時間很緊,而且各種考試在一起,你會變得非常的焦躁,所以我建議你現(xiàn)在開始,只要兩門數(shù)學和物理先保持在90分,到了暑假再開始攻語文和英語。到了初三開始學化學,這樣有序的學習,到時候你就不會焦慮了。溝通是什么,它是個手段和途徑,通過這個途徑和手段我們可以改變孩子。溝通是通過語音和行為來呈現(xiàn)的。如果你用原有的溝通方式,事情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但是你稍微改變一些溝通方式,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會有悄然的改變。那親子溝通又有別于其他溝通,親子溝通的根本目的是親密感,具體目標追求(比如學習成績好,聽話,交友等)是為這個根本目的服務的。和孩子的情感溝通遠遠重要于具體事情的溝通。親子溝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感受孩子愛我們,這才是親子溝通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關(guān)系一切都沒關(guān)系。那很多人會說溝通是不是要像你們心理醫(yī)生一樣,要很會講話,很會溝通。其實不是這樣子的。舉個例子,我5年前去南京進修,南京有個80多歲的拾荒老太太,她一輩子收養(yǎng)了5個孩子,這5個孩子都是她拾荒過程中撿拾到的棄嬰。她把這5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了大學生,其中2個孩子出國了。那拾荒老太太她也不是能言善辯的,她就是做,用她的行動來感染這些孩子,讓這5個孩子覺得拾荒老太太是在無條件的愛他們,因為他們自己很清楚,他們都被撿來的。她沒有說,但是孩子感受到了。所以說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你是怎么做的,在深深地影響著你的孩子。所以當你對孩子有期待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很重要,因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信念就是你認為事情應該是怎樣的,就是你的三觀。價值就是你最想得到什么,這里要強調(diào)下價值是指對孩子來說的價值。而規(guī)條是這件事應該怎么做。那么你的信念、價值、規(guī)條就是你的性格,你處事的態(tài)度就是你的信念、價值和規(guī)條的呈現(xiàn)。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四種做法。第一、代替孩子成長;第二、妨礙孩子成長;第三、控制孩子成長;第四、幫助孩子成長。代替孩子成長就是替孩子收拾書包啊等小時候什么都替他做了,及至孩子長大什么都依賴你的時候開始感到很累開始抱怨破壞了親子關(guān)系。妨礙孩子成長就是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那控制孩子成長就是我們說就是這么做,你必須這樣做。我們期望孩子可以按照我們給他設計好的路線,好好成長,其實我們就是在控制他。那如果能嚴格按照你控制成長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學霸,但是這類孩子都有心理問題,因為他沒有做過自己,都是為父母而活。有些孩子可能覺得活著沒有價值,就抑郁了。有些孩子會越控制越失控,這時候你就會非常焦慮,使用了各種手段,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后親子關(guān)系失控了,孩子變得非常難管。其實是孩子和你在某些事的看法不一致而已。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就像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一樣。理想的父母就是去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有什么需求,我們看得見的、聽得見的我們盡可能的去幫助他。平常孩子在和我溝通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漫不經(jīng)心的。我們經(jīng)常會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和孩子講了,孩子也聽了,但是孩子總是沒有按我們預期的去做。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自以為是,我們覺得我們講了孩子已經(jīng)聽進去了,他就應該去做了。但實際這都是你設想,實際并不是如此。孩子經(jīng)常沒有帶著他的耳朵,他的心來和你溝通,所以都白講。那孩子這么不會聽,和誰有關(guān)系???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是經(jīng)常愛和你說話,但是我們給孩子的反饋是要不是玩手機,要不是在忙。但是如果你孩子和你說的時候,你很認真地放下所有的事來聽,我想你的孩子也不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所以聽要共情地聽,要有反應。要有內(nèi)容反應,你陳述他給你講的事,同時要有情感反應,你接受和理解了他表達的感受,他才會愿意和你講,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做個愿意聽孩子講話的媽媽。改變自己,重建關(guān)系。通過游戲,大家都知道怎么聽了吧,聽的時候要把對方當王來聽,帶著耳朵、心來聽,并且給予情感、內(nèi)容、需求等的反饋。那接下來講講視覺觀察障礙,那什么是視角觀察障礙呢?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經(jīng)??床坏胶⒆雍玫牡胤?。其實當我們充滿壓力的時候,我們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比如說我們工作壓力很大,我們對周圍的事情就看不到了,但是對正面的事情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比如孩子學習很久覺得是應該的。同時對負面的事情就非常敏感,比如孩子不乖啦等等。只有我們父母在情緒比較穩(wěn)定的時候,對孩子幫助才大。我們要平靜而輕松地旁觀孩子,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如何解決資金的問題,在試錯中成長,不要去控制孩子。要告訴孩子正面的動機,不要老是否定孩子,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父母眼光要放長遠些,要看到孩子的將來。接下來我們來說說---說。你說了什么,別人聽到的內(nèi)容怎么樣。7%取決你說了什么,38%取決于你的聲調(diào)等,55%取決于你的肢體語言。我們經(jīng)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這時候孩子并沒有在聽你說,只會在想要怎么應對你。所以不妨慢點,溫柔點對孩子說。同時有些媽媽說話語速很快,其實這時候孩子還小,他根本理解不了,所以講話盡量慢些。所以有效的說話聲調(diào),發(fā)指令等單向溝通時:1)字字清晰;2)聲調(diào)平穩(wěn),中度音量、中度音調(diào)和中度語速;3)注視孩子。談話等雙向溝通時:配合對方的語調(diào),即在音量、音調(diào)、速度上與孩子的一樣,這樣在對方不開心的時候,便能產(chǎn)生良好的溝通效果。好的身體語言:1)兩個人的位置,要避免對立,特別是父母很高大,孩子個子又很小的,站在同一方向或者呈90度。2)要有眼神的接觸和交流,說話時看著孩子;3)面部表情要配合說話內(nèi)容而有變化。不要面無表情,要微笑地看著孩子;4)手勢,凡是掌心朝上的、雙手平衡對稱的都是好的姿勢。大動作、激動和掌心向下的都是不好的手勢。溝通過程中能夠與孩子有身體接觸最好,例如拉著孩子的手,用手撫摸孩子的肩膀等,可以制造更多這樣的機會。理論有了,你回家后要多練習。最后是肯定性訓練,那什么是肯定性訓練呢,就是要讓孩子自信。每個人都希望培養(yǎng)一個自信的孩子,那我們就需要經(jīng)常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反饋。那怎么樣孩子會自信呢?被愛的孩子會自信。但是光有愛不夠,因為孩子可能能力比較差,這時候我們就要讓孩子有能力。如果他在學習上有能力,或者其他興趣愛好上有能力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就要去發(fā)展他這些方面的能力,讓他擁有自信。那怎么做肯定性訓練呢?肯定重要的字,肯定動機和感受,肯定行為和能力。最后我們來總結(jié)下有效溝通的8大要訣。1)聲調(diào)和身體語言決定溝通的效果而不是說了什么;2)說的對不對沒有意義,說得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3)溝通的效果由對方?jīng)Q定,但是由自己控制,因為你可以改變溝通的模式;4)重復無效的溝通模式只會使兩個人的關(guān)系更壞,堅持無效的做法,只會使關(guān)系破裂;5)說每一句話,先問問自己,這樣說,孩子增加了力量,還是減少了。做每一個行為,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會使事情的效果更好還是更壞;6)某個人都有在某時某事上拒絕溝通的權(quán)利,不尊重這份權(quán)利只會使關(guān)系惡化;7)一個人不能改變另一個人,他只能改變自己;做一些事,使得對方想要改變;為自己做一些安排,無論對方有沒有改變,都不能影響自己的成功快樂;8)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個不同的做法,任何情況都至少有三個解決的方法。本文系陳敏榕醫(yī)生授權(quán)好大夫在線(www.wsdscm.cn)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首先我們很感謝大家,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大家放棄休假來聽課說明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遇到的困難,然后也想學習一些方式方法來應對,所以我們今天在這里做一些分享和學習。在開始前,我想了解下有沒有哪位家長可以分享下,你家的寶寶多動的表現(xiàn)有哪些?醫(yī)生:“那你覺得他多動表現(xiàn)在哪?”家長:“吃飯的時候亂動,看電視也動,不停的翻滾,動啊,吼啊”醫(yī)生:吃飯這么小的事情,他都沒辦法完成對吧,他會跑來跑去,但是你和他說,媽媽給你看IPAD,看動畫片,那他就可以坐下了,是不是這樣子啊?如果沒有,那好吧,你就需要追在后面喂,對吧?有些寶寶是這樣坐不住。那還有什么呢?家長A:做作業(yè)坐不住,你和他說什么,他好像都沒有聽進去。比如老師在批評他,他表現(xiàn)的和他無關(guān)一樣。家長B:說他的時候好像心不在焉。醫(yī)生:哦,這里家長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情況是和他說什么,他都沒什么心思,心不在焉,聽不到一樣。那另一種就是有些孩子很不耐煩。其實他并沒有把你講的話,當一回事,他應付你一下就走了,是不是這樣子?好,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多動癥的一些表現(xiàn)如注意力不集中,注意集中時間比較短,或維持起來比較困難的表現(xiàn)。比如說他做作業(yè),你需要盯著他做,或者是你一直叫,但是他還是不去寫。或者一會寫下,一會又不寫了。我們叫懶驢拉磨,屎尿多。能堅持下來的時間比較短。反正就是各種理由沒有辦法堅持,十分鐘,二十分鐘。就和我們廣告上說的一樣,除了玩手機,玩IPAD等可以堅持,其他時候都很難坐住,是吧?就是他對感興趣的事情,困難不那么大,如果是他不感興趣的事情,就很難堅持。哦,那還有沒有其他的表現(xiàn)呢?家長:我家的孩子就是對感興趣的事情,都停不下來。醫(yī)生:感興趣的事,停不下來,那更麻煩了,上小學可怎么辦。還有沒有其他的補充,除了多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我家的孩子就是很會和我對著干,叫他走,他就說我不要。叫他穿衣服也是我不要,走去托管,也是我不要,整天都是這個樣子。醫(yī)生:就是什么事情都和你唱反調(diào),就是很不聽話,是不是?家長:對醫(yī)生:還有沒有其他表現(xiàn)?家長: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醫(yī)生:這已經(jīng)屬于注意力不集中范疇了。很難管,多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嗎?家長:很會撒謊醫(yī)生:有的開始撒謊了,是不是啊?為什么撒謊?。恳驗樗男袨榭偸潜慌u指責,那么他為了減少別人對他的指責,就開始撒謊了?!白鳂I(yè)做完了沒有”“做完了”就開始這種小撒謊,小欺騙的行為了。還有沒有孩子的脾氣也很沖的?。考议L:是的醫(yī)生:有沒有孩子很喜歡時不時去招惹別人下?家長:是的,他老愛管事,愛替人出頭醫(yī)生:好,那剛才我們談論的確實都是多動癥的行為表現(xiàn),大家捕捉的也都很準確。那我們來看看,大家看到問題都很容易,那解決問題怎么樣?容不容易?。亢茈y吧,所以我們今天坐在這里學,對不對?好,那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主要內(nèi)容。今天的內(nèi)容主要分成4個部分,主要是多動寶寶的表現(xiàn),剛才大家都闡述過了。第二個就是多動形成的原因,我們只有知其然才可以知其所以然。第三個就是問題來了怎么辦。接下來我采訪下媽媽們,你們覺得孩子為什么好動?好奇?對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好多寶寶進到診室或者其他地方,他表現(xiàn)的很好奇,所以他就按照他的天性,想干嘛就干嘛。比如到了診室,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跑來跑去,或者跑到醫(yī)生后面,又或者拉拉抽屜,開開柜子。是不是?。克运鄤拥脑蚴撬芎闷?,那做為好奇的孩子怎么辦?如果他這種動是在他的房間里,他自己翻箱倒柜的看,是不是被允許的啊?是的,可以被允許。那他的這種好動在哪里是不被允許的???對,不是他家的私人地盤。比如說,有的孩子看電視的時候跳來跳去,跑來跑去的,如果他是在你的家里,樓下又有鄰居,那他可不可以這樣做啊?“不可以”?;蛘呷绻跇窍绿刹豢梢??所以我們看到寶寶多動的時候,就要想想我的孩子他為什么動?如果他是好奇,那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好奇是可以被允許的,但是是要分場合的,是不是?如果寶寶對某樣東西好奇的話,事先征得別人的同意,再去行動,這樣是被允許的,不算好動對嗎?所以我們在說孩子好動的時候,其實有些孩子們是因為好奇。那做為媽媽,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因為好奇,在外面得到這么多的批評和指責呢?那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告訴他,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做什么事情。當他不知道這些規(guī)矩時,他就會按照他的天性去做,對吧。那其實這些責任都是在父母。所以我們應該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傳遞一些規(guī)則和理念給他。不知者不罪,當他不知道規(guī)則的時候,他犯的錯不該懲罰指責他。但是我們很多人對孩子犯錯都是采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那孩子能知道自己錯在哪嗎?并不知道,而且他還會很困惑,為什么他處處都在碰壁,每個人都在指責他很皮啊,很壞啊。那孩子就得承受因為不知道犯下錯的后果。所以多動癥的成因之一是好奇。所以當孩子是因為好奇犯錯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規(guī)則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告知他規(guī)則,在家就要樹立一些規(guī)則。所以成長過程中規(guī)矩意識的導入是必要的。在家里,是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教育和訓練出來的呢?不是的,你告訴孩子要有禮貌啊,要會分享啊,在幼兒園要樂于助人。但是當家長自己在做的時候,寶寶這個很好吃,來來給你吃等等。如果你家里什么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什么好吃的都給他,放他面前。那你覺得到了幼兒園他就會學會分享嗎?不是的,這些利他行為:合作、輪流、等待、分享,這些行為是在家里學的,如果在家里他就知道,有好的要分成多份,分給家里的成員吃;或者他吃了自己那份,還想吃,他又征求了你的意見,你對他表示不可以,這時候他就學到了一些規(guī)則,對不對啊,規(guī)矩是在人和人的相處中形成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除了無條件的愛還需要基本的原則,這樣的孩子才會有邊界感,才可能將家中習得的行為泛化或遷移到其他需要的場合。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孩子乖巧懂事,孝順。那是不是最會說道理的媽媽,她的小孩就會乖巧懂事,孝順???并不是的,你需要做給他看,好的示范孩子會模仿和學習。壞的榜樣也一樣習得,不要小瞧了環(huán)境的影響。什么樣的父母養(yǎng)育什么樣的孩子。下面我們來看看多動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是什么?多動心理需要之一無聊。比如上課的時候,老師講的很無聊,或者內(nèi)容我們都會了,那孩子就會做做其他事情,這是很自然的行為。所以當孩子無聊的時候,我們應該告知他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怎么去解決這個無聊。我經(jīng)常和媽媽們說,如果你要到其他地方去,你很清楚你要去干什么,你也很清楚你的孩子坐不住,跑老跑去,打斷你,有很多好動的表現(xiàn)。我通常都是建議她們做一些預見性的處理,讓孩子屆時不會無聊。比如說你打算去醫(yī)院的時候,可以和寶寶說“寶寶,待會媽媽需要和醫(yī)生談話,你會很無聊,那么你要不要帶一些可以在公共場所玩的玩具去?!彼缘鹊结t(yī)生和媽媽談話的時候,寶寶就可以玩自己的玩具,就不會因為無聊而打斷你的談話等。而且離開的時候孩子會得到肯定和表揚,我們媽媽也很有面子。這種旁人的鼓勵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受益的。所以當他無聊的時候,我們要讓他有聊起來,有事可做。多動第二個心理需要是為了引起你的關(guān)注。比如你在廚房做飯,他也是一直打斷你,除非你給他手機,IPAD,那他可以一直玩,也不會打擾你,你覺得這樣帶孩子輕松,所以很多媽媽都把寶寶變成了電子寶寶。有很多媽媽也可自豪了,覺得自己的寶寶玩起手機,IPAD半天都不會動,醫(yī)生說錯了,我的孩子絕對不是多動癥。醫(yī)生亂講,他明明坐那里半天都不會動。這是因為什么啊,因為電子產(chǎn)品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他有時候一會來打擾你,一會來打擾你,一是因為無聊,二是想引起你的關(guān)注,這時候他是有需要的。有很多媽媽和我講,醫(yī)生,我講話我孩子都不聽啊,我要怎么說話我孩子才會聽呢?那我想問下,以前孩子愿意聽你說話的時候,你在干嘛呢?孩子在小的時候,在剛剛會走路說話的時候,經(jīng)常跟在你屁股后面喊你陪他玩的的時候。我們都以忙為理由,拒絕了他。等到我們想和他交流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需要我們了。有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等到他來引起你關(guān)注的時候,這是他想和你交流的時候。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好,媽媽知道了”。如果孩子是一二年級會看手表了,你可以和他說過5分鐘,10分鐘后,媽媽來和你談這個事情。如果是小一點沒有時間概念的,但是會數(shù)數(shù)的,可以數(shù)到100,然后媽媽來陪你。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延遲被滿足。他就會明白,不是他一叫,你就得回應他。但如果他一打擾你,你就回應他,他就會覺得你是可以被無限次的打擾的。然后你就會覺得很煩,我的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不聽話。所以如果你是從小讓孩子學會了延遲被滿足,那么孩子也會知道當媽媽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需要等待,等媽媽做完了來和他玩。所以當你兌現(xiàn)了你的承諾的時候,陪他玩的時候,孩子會覺得他的需求被你看見了,被你聽見了,他是很重要的。一個被別人認可的人,被關(guān)注的人,他遇到的事情就會很愿意和你分享。每天創(chuàng)造一些特殊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玩除了電子產(chǎn)品以外的事物,如切切水果,玩玩積木。做孩子喜歡做的,以孩子為中心,為主導的活動。你可以在旁邊觀察,這時候你要表現(xiàn)出對他的賞識,不要批評和指責,即使他畫畫畫的很差。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將手機靜音或者關(guān)機,如果有來電,你可以和對方說“不好意思,現(xiàn)在是我和我寶寶的溫馨時間,我要十五分鐘后才可以回你電話”等方式,讓寶寶覺得他很重要。從這個特殊時刻開始,每天花15分鐘的時候和寶寶相處,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是很重要的人。當你把寶寶看的很重要的時候,同樣當你有需求的時候,孩子也會來幫你。第三心理需要是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有些孩子就是一直打擾你,要手機等等,這是他的目的,如果你為了省事把手機給他,那么他就會知道只要他鬧,他就可以拿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當他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拼命鬧,而且不會輕易放棄。所以如果遇到原則性的事,不能隨意滿意。不要讓孩子繼發(fā)獲益即因為不當行為而獲益,這會助長更多的不當行為。第四個心理需要逃避困難的任務。比如孩子書寫有困難的時候,他就會停止書寫,并去做其他的事情。他在逃避做他覺得困難的事情。所以遇到寶寶覺得困難的事情時候,我們需要對這困難的事情進行分析。是寶寶目前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個事情嗎?如果是的話,我們就需要對寶寶進行訓練使他有能力而不是強迫他做。但如果寶寶不屬于能力不足的話,他可能就屬于那種一遇到困難,就停止努力并需求幫助的。比如說小時候吃飯吃得很慢,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喂孩子,這就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覺得我不做,就會有人來幫我做。這時家里也要統(tǒng)一戰(zhàn)線,特別是爺爺奶奶,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會伸出援手。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困難,他只要不做,就有人幫他做,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逃避困難。其實不管是愛動的寶寶,或?qū)殞毚嬖诘钠渌袨閱栴},包括一些攻擊行為,發(fā)脾氣,退縮行為等等各種行為,這四種需要占據(jù)很大一部分。不止好動,所以當行為出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看到問題,但是不要著急去處理這個問題。所以當大家回家以后,先觀察自己的孩子的行為,拿紙張記錄下來,他有哪些行為,什么情境下出現(xiàn),哪些反應可改善行為,哪些加劇了,行為背后的原因和心理需求是什么,之后再做出處理。我們只有理清需求才可以處理好。多動行為的應對:1.無聊—有事可為,情境的預處理,替代行為。替代行為是指告訴孩子一件事不可以做的時候,告訴他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來替代。比如在課堂上孩子無聊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看一些課外閱讀書,而不是去打擾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鼓勵孩子舉手發(fā)言,你告訴孩子如果他聽懂了老師講的問題,并知道答案。他可以舉手發(fā)言來回答,每舉手一次并回答問題,媽媽可以給你集一個笑臉。每集滿多少個笑臉,可以換一個禮物。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孩子回來會很委屈的說,我舉手了,但是老師都不叫我。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和孩子說“當你舉手三次,老師都沒有叫到你,媽媽也可以給你記一個笑臉”。因為我們讓他舉手發(fā)言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聽和遵守規(guī)則的這種行為。所以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一個笑臉以資鼓勵。累計一定的笑臉換取獎勵(這時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獎品一定要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而不是家長認為合適的)獎勵最好是一些戶外的活動,或者其他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盡量不要給予電子游戲的獎勵。2.引起關(guān)注--忽視。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很多孩子非常任性,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你不給他一些東西就哭,或者砸東西以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如果這時候孩子得逞了,那么他一定會繼續(xù)這么做。所以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冷處理,忽視。比如你要帶他去托管,但是他說不去,這時候你就收拾書包,帶上衣服,帶他去托管,忽視他說的不去這句話。但是大家要記住冷處理,不是我不管你了,讓你哭上半個小時。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會有心理創(chuàng)傷的,他本來哭鬧是為了想得到東西,結(jié)果感覺被全世界拋棄了。三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哭三分鐘,五歲五分鐘,之后再去處理,整個過程允許哭泣,還借肩膀給他哭泣,但是屬于原則的仍然不予滿足,慢慢孩子就摸索出了你的底線,并且很清楚哭泣這個行為不會帶來好處,他也很聰明的不再哭了。孩子在教室多動、嘩眾取寵也是一樣道理,你不理他他做了沒啥意思也就不再做了,或者換個方式來吸引關(guān)注。3.得到想得的東西--堅持原則。第一,如果這個需求是可以給他,不觸及原則,那就滿足他的需要。通常孩子不好管,并不是他故意要對抗,只是大家對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不一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獨立和被尊重的需求增加,他更希望能按他的方式安排生活或?qū)W習。那我們?nèi)绾问橇私鉂M足孩子的需求呢?這就需要您花費時間去陪伴孩子,在陪伴的過程中,您就會發(fā)現(xiàn)到底哪些需求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關(guān)注孩子,及時滿足他的真正的需求,可以避免出現(xiàn)其他的不可預估的行為。第二,如果是涉及原則性的需求,那該遵守原則的還是需要遵守。4.逃避困難的任務--堅持完成任務。比如打球,你讓他打100下,但是他堅持不下來,那么你可以共情他的辛苦困難,讓他中途休息幾分鐘,再接著打,直到完成100下。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品質(zhì)可以讓他終身獲益。另外,有些孩子好動是屬于精力特別旺盛無處宣泄。我聽到很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安靜訓練他靜坐,或者安靜畫畫寫字等。其實這個走進誤區(qū),我們更希望讓孩子把多余的能量釋放掉。讓他進行規(guī)律性技能性長時的運動比如長跑、騎行、游泳,攀爬,打球,武術(shù),跆拳道等等,當然要在家長陪同并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有質(zhì)量的陪同可以促進父子溝通培養(yǎng)親情又可以宣泄能量,增長技能。同時強調(diào)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因為父親在家庭中代表著權(quán)威秩序規(guī)則,是孩子們非常好的榜樣作用。再次感謝各位家長的聆聽,希望對您養(yǎng)育好動寶寶有幫助。福建省福州兒童醫(yī)院心理科 陳敏榕2017/05/23本文系陳敏榕醫(yī)生授權(quán)好大夫在線(www.wsdscm.cn)發(fā)布,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總訪問量 714,479次
在線服務患者 1,038位
科普文章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