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兒科主任
兒科葉萌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1
兒科吳小秧
主任醫(yī)師
3.1
兒科樂高鐘
副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劉素云
副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劉軍
副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程均
副主任醫(yī)師 助教
2.9
兒科顏琿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黃斌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劉明
副主任醫(yī)師
2.9
胡友仁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劉忠東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易佐夫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毛曉玲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陳思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李慧鵬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吳志堅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肖理云
2.8
兒科萬芳
2.8
兒科張小霞
2.8
蘇璐
醫(yī)師
2.8
兒科陳霞
醫(yī)師
2.8
兒科陳婷
醫(yī)師
2.8
嬰幼兒營養(yǎng)喂養(yǎng)及護理知識(2)上一篇我們學習0-6月寶寶喂養(yǎng)及護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如果到7-24月的寶寶喂養(yǎng)及護理要注意什么,我們今天也來學習一下。一、母乳喂養(yǎng)要維持到什么時候?什么時候開始添加輔食?母乳喂養(yǎng)要維持到什么時候:母乳仍然可以為滿6 月齡(出生180天)后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yōu)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yǎng)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也仍然有助于促進母子間的親密連接,促進嬰幼兒發(fā)育。因此7——24 月齡嬰幼兒應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不能母乳喂養(yǎng)或母乳不足時,需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什么時候開始添加輔食:4-6個月期間,是寶寶快速生長的一個時期,此時必須及時添加補充各種食物,以滿足寶寶的營養(yǎng)和生長需求。嬰兒滿4-6月齡時,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fā)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同時,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已準備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營養(yǎng)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并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fā)展。二、添加輔食應該注意什么?開始添加什么輔食:7—12 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而母乳喂養(yǎng)的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yǎng)素。輔食添加的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從一種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2——3 天,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輔食要添加調味品嗎: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強調嬰幼兒輔食不額外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也是為了提醒父母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即為適應嬰幼兒的需要,也為保護全家人的健康。寶寶進食是要注意衛(wèi)生及安全:選擇新鮮、優(yōu)質、無污染的食物和清潔水制作輔食。制作輔食前須先洗手。制作輔食的餐具、場所應保持清潔。輔食應煮熟、煮透。制作的輔食應及時食用或妥善保存。進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進餐環(huán)境清潔、安全。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整?;ㄉ?、堅果、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三、寶寶怎么評估生長發(fā)育?寶寶怎么評估生長發(fā)育:適度、平穩(wěn)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每3 個月一次定期監(jiān)測并評估7——24 月齡嬰幼兒的體格生長指標有助于判斷其營養(yǎng)狀況,并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yǎng)和喂養(yǎng)。對于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于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jiān)測次數。文獻參考:中國營養(yǎng)學會,《7——24月齡嬰幼兒喂養(yǎng)指南》健康社區(qū):50-51
嬰幼兒營養(yǎng)喂養(yǎng)及護理知識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每位媽媽就開始為寶寶的喂養(yǎng)及護理操心和費力,我希望能從一位兒科醫(yī)務人員和父母的角度,為大家提供知識及幫助。 一、寶寶出生后如何開奶及喂奶技巧?出生后如何開奶:如果順利分娩,母子健康狀況良好,嬰兒娩出后應盡快吸吮母親乳頭,刺激乳汁分泌并獲得初乳。開奶時間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兒第一次哺乳應在產房開始。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將其放在母親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并開始讓嬰兒分別吸吮雙側乳頭各3 —— 5 min,可吸吮出初乳數毫升。剛出生的嬰兒已具備很強烈的覓食和吸吮反射能力,母親也十分渴望看見和撫摸自己的嬰兒,這種親子接觸有利于乳汁分泌。故新生兒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奶。正常分娩的情況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兒吸吮的積極性,也可降低過敏風險。喂奶技巧:哺喂嬰兒時,推薦坐著喂奶。兩側乳房輪流喂,吸盡一側再吸吮另一側。若一側乳房奶量已能滿足嬰兒需要,應將另一側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馬上把嬰兒平放,應將嬰兒豎直抱起,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氣,以防止溢奶。寶寶出生后寶盡早吸吮乳頭,促進母乳分泌;出生后第一天1-3小時喂一次,2-7天兩次喂奶的時間不宜超過3個小時,最好讓寶寶自己調整吃奶的時間,只要寶寶餓了就喂。如何促進乳汁分泌:嬰兒出生后應盡早讓其吸吮母乳,勤吸吮(每側乳頭每隔2 —— 3 h 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時(如嬰兒吸吮次數有限時),可以通過吸奶泵輔助,增加吸奶次數。母親身體狀況和營養(yǎng)攝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產婦休息、飲食和寶寶喂哺,處理好休息、進餐與親子接觸、吸吮母乳之間的關系。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條件,產婦應從生產的辛苦中多體會生育的幸福,愉悅心情,享受哺喂和親子互動。此外,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認識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并得到周圍親朋、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這也是成功母乳喂養(yǎng)的必需環(huán)境。母親營養(yǎng)好母乳才好;母乳中維生素D、維生素K含量較少,應預防和補充;人或者牛在懷孕后期或產后2-4天內乳房分泌的奶稱初乳。初乳顏色為黃色,具有營養(yǎng)而且獨具免疫物質。初乳難以消毒和保存,更難以規(guī)?;a。市售以“初乳”的名義的產品要慎選。二、6月齡內為什么要純母乳喂養(yǎng)及如何做到?為什么要純母乳喂養(yǎng):因為純母乳喂養(yǎng)能滿足嬰兒6 月齡以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yǎng)素,應堅持純母乳喂養(yǎng)6 個月。如何判斷母乳是否充足:母乳喂養(yǎng)時,不需要將乳汁擠出稱重來估計嬰兒的攝乳量,可通過觀察嬰兒情緒或尿量來判斷母乳攝入是否充足。一般來講,如果嬰兒每天能尿濕5、6 個紙尿褲,就說明嬰兒是能吃飽的。此外,可通過稱量嬰兒攝乳前后的體質量來判斷。定期測身長、體質量、頭圍,標記在WHO兒童成長曲線上,就可判斷嬰兒的成長是否正常。只要嬰兒生長發(fā)育正常,就說明其飲食量足夠。如何保證母乳足夠:雖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況下乳母無法確保在嬰兒饑餓時直接喂哺嬰兒,如危重早產兒、乳母上班期間等,此時只能采用間接哺喂方式。需要間接哺乳時,建議乳母用吸奶泵定時將母乳吸出并儲存于冰箱或冰盒內,一定時間內再用奶瓶喂給嬰兒。三、6個月內的寶寶如何補充維生素D及維生素K?如何補充維生素K: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較低。母乳喂養(yǎng)兒從出生到3 月齡,可每日口服維生素K1 25 μg,也可采用出生后口服維生素K1 2 mg,然后到1 周和1 個月時再分別口服5 mg,共3次;也可由專業(yè)人員給新生兒每日肌內注射生素K1 1— 5 mg,連續(xù)3 d,可有效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癥的發(fā)生。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維生素K1,使用嬰兒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混合喂養(yǎng)兒和人工喂養(yǎng)嬰兒,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K。如何補充維生素D:在嬰兒出生后2 周左右,采用維生素D油劑或乳化水劑,每日補充維生素D 10 μg(400 IU),可在母乳喂養(yǎng)前將滴劑定量滴入嬰兒口中,然后再進行母乳喂養(yǎng)。對于每日口服補充維生素D有困難者,可每周或者每月口服一次相當劑量的維生素D。配方粉喂養(yǎng)的嬰兒通過合乎國家標準的配方食品,能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不需要再額外補充。每日10 μg(400 IU)的維生素D可滿足嬰兒在完全不接觸日光照射情況下的維生素D的需要,因此這一補充量對北方地區(qū)、冬季或梅雨季節(jié)的嬰兒都是基本充足的。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不需要補鈣。四、如果寶寶是嬰兒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什么?為什么嬰兒配方奶粉不能代替母乳: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只能作為母乳喂養(yǎng)失敗后的無奈選擇,或母乳不足時對母乳的補充。雖然嬰兒配方奶粉都經過一定配方設計和工藝加工,但其保證了部分營養(yǎng)素的數量和比例接近母乳,卻無法模擬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獨特的營養(yǎng)和生物活性成分體系,如低聚糖、鐵蛋白等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怎么選擇嬰兒配方奶粉:嬰兒配方食品根據適用對象不同分為以下幾類:①嬰兒配方食品,適用于0 —— 12 月齡嬰兒食用,作為母乳替代品其營養(yǎng)成分能滿足0 —— 6 月齡正常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②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適用于6月齡以后嬰兒和幼兒食用,作為其混合食物中的組成部分;③特殊醫(yī)學用途配方食品,適用于生理上有特殊需要或患有代謝疾病的嬰兒,例如早產兒、遺傳性代謝缺陷兒(如苯丙酮酸尿癥)、乳糖不耐受兒、牛乳過敏兒等。五、怎么監(jiān)測寶寶的生長發(fā)育狀況?監(jiān)測寶寶生長發(fā)育的指標有哪些: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yǎng)和營養(yǎng)狀況的直觀指標。6 月齡前嬰兒每半月測量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后恢復期可增加測量次數。選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判斷生長狀況。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最佳生長模式是基本維持其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布水平。為什么寶寶的生長不宜追求參考值的上限?生長曲線和參考值是基于大部分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數據推算的范圍,是群體研究結果。每一個兒童都會有其自己的生長曲線,其曲線一般都處于推薦的參考值范圍內,但并不是每個兒童的生長曲線一定處于平均水平或上游水平。參考值的上限指的是同齡兒童中處于上游2%或3% 的水平,顯然不可能所有的兒童都處于此水平。參考文獻:中國營養(yǎng)學會,《6月齡內嬰兒母乳喂養(yǎng)指南》,臨床兒科雜志.2016,34(4):287-291.
小兒腹瀉的治療與護理首先我們來學習什么是腹瀉???腹瀉?。菏怯啥嗖≡?、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及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一組消化道綜合征。它的發(fā)病年齡 :6個月~2歲的嬰幼兒發(fā)病率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它的發(fā)病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夏秋季最高!它的危害:是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嬰幼兒為什么易患腹瀉病呢?主要有三點1、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夠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對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耐受力差,同時,由于嬰兒生長發(fā)育快,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相對較多,消化道負擔較重,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響時,因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2、機體防御能力差:新生兒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或因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致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減弱,而易患腸道感染。3、腸道菌群失調:人工喂養(yǎng)的孩子,由于不能從母乳中獲得SIgA、乳鐵蛋白等體液因子,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等很強抗腸道感染作用的成分,加之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因此,人工喂養(yǎng)的孩子腸道感染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那么引起腹瀉病的病因有哪些?主要有二點1、感染因素:(1)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病毒感染:寒冷季節(jié)80%的嬰幼兒腹瀉是由病毒引起,如:輪狀病毒、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腺病毒)、諾沃克病毒等。細菌感染:如致瀉大腸桿菌、其它(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真菌:嬰兒以以白色念珠菌多見。(2)腸道外感染:如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急性傳染病時,可由于發(fā)熱、感染源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局部激惹作用而并發(fā)腹瀉,有時病原體(主要是病毒)可同時感染腸道。(3)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腸道外感染時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使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或白色念球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臨床上稱之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2、非感染因素:飲食因素,喂養(yǎng)不當,過敏性腹瀉,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雙糖酶(主要為乳糖酶),缺乏或活力降低,氣候因素。小兒腹瀉治療的方案是什么?調整飲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合理用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fā)癥;不同時期的腹瀉治療重點各有側重,如急性腹瀉時,多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抗感染;而遷延及慢性腹瀉時則注意腸道菌群失調及飲食調整。小兒腹瀉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主要有三點,1、如果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對癥處理;如果是細菌感染就要選用抗生素類:一般選用第二代、三代頭孢類藥,慶大霉素雖然效果顯著但小兒禁用。2、腸粘膜保護劑:臨床上最常用的思密達(商品名),蒙脫石散(成份名),服用時注意:空腹服用(兩次進食之間),否則無效;與其他藥物分開服用,至少間隔1-2小時。用法:服用思密達,服藥時間最好在兩餐之間。3、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效果比較好,因為菌種比較多一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媽咪愛),整腸生等,不要與抗生素一起服用;服藥順序:先服微生態(tài)制劑;再服抗生素;做后服用腸粘膜保護劑;服用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時,注意水溫不要超過45℃。4、抗真菌藥:制霉菌素、大蒜素等。小兒腹瀉患兒的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調整飲食:盡量還是母乳喂養(yǎng);嚴重嘔吐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人工喂養(yǎng)者:可用米湯、稀釋奶或其他代乳品。有雙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暫停乳類改用豆制品或發(fā)酵奶,母乳喂養(yǎng)前加乳糖酶。 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口服補液鹽:1包口服補液鹽配500ml溫水。靜脈補液:補充水和電解質,維持酸堿平衡??刂聘腥荆合栏綦x。餐具衛(wèi)生:奶具、餐具每次用后要徹底清洗干凈。不要用過多使用清洗劑。每日煮沸消毒1—2次。飲食衛(wèi)生:忌食生冷、有刺激食物,蔬菜、瓜果清洗干凈。臀部護理:便后及時溫水清洗。氧化鋅軟膏涂擦,使用透氣性能良好的紙尿褲。病情觀察:觀察小兒神志、精神狀況。脫水情況:囟門、眼窩、哭時是否有淚、口唇干燥、皮膚彈性、尿量有無減少或無尿。大便情況:次數、色、量、性質、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