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麻疹粘膜斑 Koplik'spots Koplik斑、科普利克斑、科潑力克氏斑 彭文偉主編《傳染病》發(fā)生在病程2~3天,出現(xiàn)在兩側近第一臼齒頰粘膜上,為0.5~1mm針尖大小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逐漸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只有數(shù)個,在1~2天內迅速增多,有時融合擴大成片,似鵝口瘡,2~3日內消失。楊錫強主編《兒科學》在發(fā)疹前24~48小時出現(xiàn),開始僅在對著下臼齒相對應的頰粘膜上,可見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常在1~2天內迅速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王賢才主編《英中醫(yī)學辭?!奉a部和舌粘膜上小而不規(guī)則的鮮紅色斑(發(fā)亮紅斑),中央有淡藍白色的小點。見于麻疹前驅期。 麻疹指傳染時邪癘毒,以致發(fā)熱3-4日后,遍體出現(xiàn)紅色疹點,稍見隆起,捫之礙手,狀如麻粒而言。其中尤以頰粘膜出現(xiàn)'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征。多見于半歲以上嬰幼兒?!缎核幾C直訣》稱“皰疹”,《小兒斑疹備急方論》稱“斑疹”,《小兒痘疹方論》稱“痘疹”、“麻疹”。至元《麻證新書》始定名為“麻疹”。麻疹,江浙一帶稱“痧子”、“瘖子”,華北稱“疹子”、“糠疹”,華南稱"“麻子”等。 1. 王賢才主編《英中醫(yī)學辭?!罚鄭u出版社,19892. 彭文偉主編《傳染病》,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3. 楊錫強主編《兒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
吳太林 商南縣中醫(yī)院 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