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腸道會長息肉?
極大多數(shù)大腸癌是有腸息肉演變而來,阻止腸息肉就可以阻止大腸癌的發(fā)生。那么,為什么你的腸道會長息肉?腸息肉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一、何為大腸息肉?大腸息肉其實就是長在腸粘膜上的一個肉疙瘩,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幾乎不惡變,但長期受炎癥刺激也有可能發(fā)展為腺瘤;腺瘤性息肉惡變的幾率較高,屬癌前病變。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絨毛成分越多癌變機率越高。炎性息肉,在炎癥刺激消失后,部分息肉可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不能將其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fā)生癌變。但腸道息肉大多數(shù)是腺瘤性息肉。發(fā)生腸息肉的原因有哪些?發(fā)生腸息肉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方面:1.年齡結直腸息肉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2.胚胎異常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fā)育異常有關。3.基因異常家族性息肉的發(fā)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R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如有關。正常情況下,該等位基因需要同時發(fā)揮作用以抑制腫瘤的生長,當該基因出現(xiàn)缺如或發(fā)生突變時,對腫瘤的抑制作用消失,從而發(fā)生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和癌變。4.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fā)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5.膽汁代謝紊亂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以及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fā)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而誘發(fā)息肉。6.腸道炎性疾病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癥病變是導致炎癥性息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也見于結腸手術后吻合口部位。7.飲食性因素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吸煙與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關系。腸息肉發(fā)生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對大多數(shù)大腸息肉患者來講,不良飲食因素、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是其腸道長息肉的主要原因!三、腸息肉的高危人群1.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2.長期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以及油炸食品者;3.年齡大于50歲;4.此外,坐的時間越長,患腸息肉的風險也越高。對于腸息肉的高危人群,定期腸鏡檢查尤其重要!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腸息肉時,應該及時予以內鏡下切除,由此可阻止息肉癌變。腸息肉切除后,如果上述原因沒有改變,仍會再生息肉,因此腸息肉切除后定期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并且應盡力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因素,以期減少腸息肉的復發(fā)。以下文章來源于王伯軍大夫談消化,作者王伯軍
雷啟鵬 冠縣人民醫(yī)院 普通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