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婦幼保健院開設先天性結構畸形診治綠色通道 門診部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2018-05-16 為減少先天性結構畸形所致殘疾,減輕貧困患病兒童醫(yī)療負擔,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婦幼司與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聯合開展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針對6大類72種疾病,為患兒提供醫(yī)療費用補助。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是四川省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唯一管理單位,也是先天性結構畸形診治中心之一,為方便患兒就診,特開設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診治綠色通道。 1.診治范圍 臨床診斷患有下列6類(共72種)先天性結構畸形疾?。? ①神經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如腦積水、脊柱裂等; ②消化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如肥大性幽門狹窄、麥可爾憩室、直腸、肛門先天性瘺等; ③泌尿系統(tǒng)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如隱睪、尿道下裂、先天性腎盂積水等; ④肌肉骨骼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如馬蹄足內翻、髖先天性變形、多指(趾)、并指(趾)等; ⑤呼吸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如縱膈先天性囊腫等; ⑥五官嚴重先天性結構畸形,如耳前竇道和囊腫等。 2.診治流程?1.辦理我院實名制就診卡;2.小兒外科門診實行無條件加號,根據病情優(yōu)先診治;3.優(yōu)先安排確診患兒辦理入院。3.患兒條件?0-18周歲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4.專家團隊成員?專家團隊成員 1.小兒外科:王蘇明、符松 2.耳鼻喉科:梁軍 3.功能影像科:楊家翔、趙婧 4.放射科:康敏、丁立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作為定點醫(yī)療機構及該救助項目的省級管理機構,對先天性結構畸形的宣傳和診治義不容辭。有治療及救助需求的患兒,請到小兒外科門診進行就診咨詢,希望用我們的專業(yè)和愛心,幫助更多兒童、更多家庭。 咨詢電話 028-65978338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成功實施院內首例新生兒先天性食管閉鎖手術 小兒外科四川省婦幼保健院1周前 11月27日,一患兒因“生后氣促30分鐘”入我院新生兒科,入院后發(fā)現患兒在未予以吸氧的情況下有氣促,伴有喉間痰響,且口中不停有粘稠泡沫溢出,予以安置胃管時,反復受阻,不能順利安置于胃中。經小兒外科醫(yī)生會診,初步考慮食管閉鎖可能,通過完善上消化道造影及胸部CT掃描,結果提示食管閉鎖合并氣管食管瘺??紤]到患兒為剛出生的新生兒,手術風險大,在完善心臟超聲、心電圖等術前檢查的同時,我院小兒外科全體醫(yī)護人員在科主任符松的帶領下認真地進行術前討論,仔細研究患兒影像學檢查資料,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術中應急預案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處理方案。 經過全科討論后,在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于11月30日順利完成我院首例食管閉鎖患兒的手術治療(I期行食管閉鎖矯治術+食管氣管瘺修補術+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予以預防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術后順利脫離呼吸機,并于術后12天行消化道造影,提示無吻合口瘺及狹窄,并開始進食。術后17天,患兒恢復良好,自行進食可,進食過程中無嘔吐、嗆奶等不適,傷口愈合良好,順利出院。 術前正位 術前側位 術后側位 先天性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瘺(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是小兒外科嚴重的消化系統(tǒng)畸形,且常合并其他畸形。國外統(tǒng)計新生兒發(fā)病率約1:3000-1:4000,我國發(fā)病率低于國外。 目前國內采用Gross分類法將食管閉鎖分為五型(圖1),其中最常見的是Ⅲ型,即食管閉鎖合并食管氣管瘺,占85%;其次是I型(單純食管閉鎖)和V型(只有食管氣管瘺)。 I型:食管上端閉鎖、下段閉鎖,食管與氣管之間無瘺管。 II型:食管上端與氣管間形成瘺管,下端閉鎖。 IIIa型:食管上端閉鎖,下端與氣管相通形成瘺管,且食管兩盲端距離>2cm。 IIIb型:食管上端閉鎖,下端與氣管相通形成瘺管,且食管兩盲端距離<2cm。 IV型:食管上、下端均與氣管相通并形成瘺管。 V型:食管無閉鎖,點有食管氣管瘺,形成H型瘺管。 目前診斷食管閉鎖并不困難,追蹤病史可以發(fā)現,在胎兒期由于不能吞咽羊水,往往其母親有羊水過多史。生后口腔及咽部有大量的粘稠泡沫,并不斷向口鼻外溢出,喂奶后立即出現劇烈嗆咳,并同時出現發(fā)紺及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且癥狀反復出現。結合上述病史及影像學檢查(上消化道造影及頸部、胸部CT等)即可明確診斷。 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技術、麻醉技術、相關畸形處理能力和術后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管閉鎖的生存率得到了明顯改善。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設立腦外科、胸外科、骨科矯形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兒外科、普外科,能夠開展諸如以下疾病的手術及治療:包括小兒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如:食道、腸、肛門閉鎖,食道裂孔疝,膽總管囊腫,先天性肢體畸形,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腦積水,蛛網膜囊腫,腎積水,尿道下裂,各種陰莖畸形,隱睪,腹股溝斜疝,鞘膜積液等),外科性感染,創(chuàng)傷,燒燙傷,急腹癥等。 我們的宗旨是: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為小朋友的健康保駕護航! 星期二符松副主任醫(yī)師
O型腿和X型腿是小兒骨科門診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困擾孩子父母的常見問題。但是,羅圈腿,O型腿和X型腿這些名稱是俗稱,和醫(yī)學術語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他們又是怎么回事?什么時候治療?怎樣治療呢? 什么是膝內翻和膝外翻? 膝內翻是指膝關節(jié)以下向內翻轉,雙側踝關節(jié)靠攏后,膝關節(jié)內側之間留有間隙。膝內翻,又稱為“O型腿”或“弓形腿”。 膝外翻為膝關節(jié)以下向外翻轉,雙側膝關節(jié)靠攏后,踝關節(jié)內側之間留有間隙。膝外翻又稱為“X型腿”或“碰膝癥”。 膝內翻和膝外翻是兒童常見的兩種下肢成角畸形,影響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影響孩子正常走路,有時還引起下肢疼痛,即孩子常說的腿疼。 膝內翻和膝外翻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膝內翻和膝外翻根據發(fā)生的原因分為兩種:發(fā)育性膝內翻、膝外翻和病理性的膝內翻、膝外翻。所謂的發(fā)育性的膝內翻和膝外翻,是小兒生長發(fā)育過程當中的自然現象,隨著孩子的站立和行走,上述現象會逐漸消失。所謂的病理性的膝內翻和膝外翻,是由孩子骨代謝異常,內分泌疾病或者外傷等原因引起的,這種類型的膝內翻和膝外翻,不能隨著生長發(fā)育自行糾正,例如:佝僂病引起的膝內翻。 什么樣的膝內翻和膝外翻需要治療? 病理性的膝內翻和膝外翻需要針對病因治療,殘余畸形有時還需要手術治療。發(fā)育性的膝內翻和膝外翻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三種:膝、踝間距5cm以下為輕度,5~10cm為中度,10cm以上為重度。一般來說,會走路之前的膝內翻和膝外翻不需要治療,會走路之后的膝內翻和膝外翻均需要治療,尤其是中度以上的情況。 如何治療膝內翻和膝外翻? 保守治療的方法有支具治療和按摩治療。支具治療又分為夜用支具和白天使用的支具,輕度的膝內翻和膝外翻只需要夜用支具,中度以上的孩子還要加用白天使用的支具。 嚴重的膝內翻和膝外翻,以及病理性膝內翻和膝外翻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推薦采用臨時骺阻滯技術以及U形釘或“8”字鋼板固定的手術方法,利用兒童所特有生長發(fā)育潛力,來調節(jié)和糾正下肢成角畸形。該方法理念先進,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效果良好。和傳統(tǒng)的截骨手術相比,手術創(chuàng)傷小,孩子痛苦小,恢復快,手術風險小,但該方法見效慢一些,因為它要靠兒童生長潛力來調節(jié)。發(fā)育成熟或者接近發(fā)育成熟的兒童該方法無效,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截骨手術治療。?
總訪問量 839,153次
在線服務患者 635位
科普文章 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