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鈐法的前生今世
傷寒鈐法有一個好聽的別名,叫做:黃帝玉甲金鑰機要傳病法。(見劉完素著巜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傷寒鈐法》是漢代張仲景創(chuàng)作的中醫(yī)書。漢張仲景撰。中醫(yī)書,一卷。鈐:原指鎖,引申為關鍵。法,法則。名《傷寒鈐法》,即治療傷寒病關鍵法則。其中記載了一種根據(jù)患者的出生年干支和發(fā)病日干支推求六經(jīng)病證、所對應傷寒論條文,相應經(jīng)方和轉歸預后的醫(yī)算術數(shù)。簡單地說,傷寒鈐法是傷寒論條文使用密碼,是五運六氣學說驗天應人的具體應用法則,是一種輔助診療的算病方術。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相互爭斗殘殺,軍閥、豪強逐鹿中原干戈四起,黃巾起義的烽火更是呈燎原之勢。由于戰(zhàn)亂頻仍,百姓相繼逃亡,流離失所,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傷寒鈐法誕生于此等光景,可想而知它的命運: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傷寒鈐法在中醫(yī)歷史上,或隱或現(xiàn),傳承不息。。。。。。中醫(yī)歷史上曾有一些精于傷寒鈐法的名醫(yī)出興于世。劉溫舒,宋代醫(yī)家。嘗官至朝散大夫,于《內經(jīng)素問》之運氣學說,最有研究,以為此乃治病之要義,但書中詞義深奧古樸,難于理解,遂著《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三卷(一名《素問論奧》),另有《素問遺篇》,均有刊本行世。明熊宗立曾經(jīng)作重編傷寒必用運氣全書中采錄了上書的圖論部分。馬宗素。元代醫(yī)家,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清研醫(yī)術,其學宗劉完素,或謂即劉完素之弟子。謂熱病即傷寒之類也,喜用涼藥。曾采集劉完素之說,撰成《傷寒醫(yī)鑒》,又作《劉河間傷寒醫(yī)鑒》,并參以朱肱《南陽活人書》之說,又著有《(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八卷行世。此外,與程德齋一起整理醫(yī)圣張仲景遺著《傷寒鈐法》。此書用五運六氣理論對《傷寒論》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程德齋,元代醫(yī)家。泰定(1324-1328年)年間整理《傷寒論》治法,撰成《傷寒鈐法》(或云與馬宗素同撰)。成無己金之聊攝人。家世儒醫(yī),《明理論》三卷,《論方》一卷。其著作《注解《傷寒論》》卷首有《圖解運氣鈐》之圖表,此圖表即是傷寒鈐法汗瘥棺墓訣。高昶明朝名醫(yī),(約1481~1556)字景輝,益都人。(今屬山東臨淄區(qū)金嶺鎮(zhèn))明代著名醫(yī)學家。精脈診,無數(shù)垂危者被治活,一時人稱“盧扁”。以醫(yī)術在當?shù)芈劽?。尤專傷寒鈐法(按日時受病施治),病人求治者眾,對窮苦診治給藥,不計報酬。著有《鈐法書》一卷,已佚。李浩(13世紀)?金代醫(yī)家。祖籍山東曲阜,五世祖官居藤縣。世代以儒醫(yī)學著名。精通醫(yī)術,敬慕倉公為人,13世紀70年代,常往來于東平(今山東泰安),為人治病有顯效。著有《素問鉤玄》、《仲景或問》、《傷寒鈐法》等。薛己(1487-1559),字新甫,號立齋,吳縣人。自幼生長于醫(yī)門之家,父鎧,為太醫(yī)院醫(yī)士。薛已自幼繼承醫(yī)業(yè),先習瘍醫(yī),后又以內科著名。正德嘉靖間(1506~1566年),擔任御醫(yī),官擢太醫(yī)院判,嘉靖時遷太醫(yī)院使,中年辭歸,從事醫(yī)書校著與臨床。薛己著作甚豐,其著作收錄有馬宗素的《傷寒鈐法》。薛己在《薛氏醫(yī)案》中也有運用鈐法診斷為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的案例。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別號勿聽子。明代著名醫(yī)家。福建建陽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鄉(xiāng)建鰲峰書院,為子孫肄業(yè)之所,故熊宗立自稱“鰲峰后人”。熊宗立出生于醫(yī)學世家,其祖熊鑒(彥明)精醫(yī)。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讀醫(yī)書,從熊鑒學醫(yī),長大又隨劉郯學習校書、刻書、陰陽、醫(yī)卜之術,深得奧旨。熊宗立得家傳師承,學術底蘊頗為厚實。壯年后,結合自己的祖?zhèn)麽t(yī)術,從事醫(yī)療和醫(yī)書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從而成為一位整理出版醫(yī)學書籍的刻書家和醫(yī)學家。兼通陰陽醫(yī)卜之術。注解《難經(jīng)》、《脈訣》,撰《藥性賦補遺》,集《婦人良方》。曾著《新增素問運氣圖括定局立成》一書。以圖表格式記錄了十二種屬相之人,六十甲子日發(fā)病,其五運六氣格局病機以及鈐法歸號。篇末還附錄了重要的鈐法口訣:傷寒鈐法歸號歌。清?曹樂齋(1800-1880)及其弟子胡干元應用傷寒鈐法也是名貫一方。其著作《運氣掌訣錄》以掌訣形式記錄了《傷寒鈐法》的應用。其書太陰病篇記錄了太陰病母乙證為大柴胡湯證等傷寒鈐法所未載之鈐法重要口訣?!秱j法》多記錄在中醫(yī)古籍中。目前的版本有:1、《薛氏醫(yī)案》:醫(yī)學叢書。又名《薛氏醫(yī)案二十四種》。明?薛己等撰,吳琯輯。初刊于明?萬歷年間。本書系薛己及其父親薛鎧所撰集校注的醫(yī)書24種合刊而成。其中收錄有馬宗素的《傷寒鈐法》。2、《普濟方》:《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它載方竟達61739首。共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406年。系明初編修的一部大型醫(yī)學方書。書中廣泛輯集明以前的醫(yī)籍和其他有關著作分類整理而成。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在1959年以《四庫全書》中所載《普濟方》為主,并參考以前的一些殘卷殘本,一一進行??薄⒅赜〕霭?。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普濟方》共分10冊。第一冊為方脈運氣臟腑,第二冊為身形,第三冊到第六冊為諸疾,第七冊為諳瘡腫,第八冊為婦人,第九冊為嬰孩,第十冊為針灸。這樣使原書426卷亢繁的卷宗變得簡明有章。其中第三冊4--1諸疾卷123-125是傷寒鈐法的相關資料。尤其是收錄的傷寒鈐法條文,以詩歌的形式編排了宋本《傷寒論》的所有條文和方藥,標有序號,供推算檢方所用。是研究《傷寒鈐法》的重要資料。3、《素問圖括定局立成》一卷。?明?熊宗立撰。宗立字道軒,建陽人,劉剡之門人也。(剡永樂中人,著有《四書通義》。)好講陰陽醫(yī)卜之術,是書以《素問》五運六氣之說編為歌辭。又有天符歲會之說,以人生年之甲子,觀其得病之日氣運盛衰,決其生死。醫(yī)家未有用其法者。蓋本五運六氣,以生克制化推其王相休囚……4、《運氣掌訣錄》一卷。清?曹樂齋撰。成書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首錄《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至真要大論”以示運氣之源,詳考逐年司天在泉、大過不及、主運客運、天時民病,再將傷寒六經(jīng)脈證治療結合運氣學說,闡述六經(jīng)病證傳變、吉兇與用藥規(guī)律。本書以運氣學說闡述《傷寒論》,是獨辟踢徑探析《傷寒論》之作,對研究《傷寒論》及臨床診治,足以啟迪和借鑒。現(xiàn)存光緒二十年(1894)成都鄧氏崇文齋刻《仲景全書五種》本,1916年上海千頃堂書局石印本。5、《(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八卷行世。劉完素先生著。馬宗素刊行。6《重編傷寒必用運氣全書》,明熊宗立編輯發(fā)行。采用了宋太醫(yī)學司業(yè)劉溫舒的圖論部分及程德齋的傷寒鈐法集成一冊。由鄭金生主編的海外中醫(yī)珍善本古籍叢刊(全403冊)精裝,其中第十六冊載有《重編傷寒必用運氣全書》十卷全。7鄢良先生在其著作巜人身小天地》一書中,對傷寒鈐法進行了務實考證??傮w觀點認為傷寒鈐法屬于運氣學說的流變!中醫(yī)歷史上對傷寒鈐法的批判也不少。據(jù)〔李氏(中梓)運氣考〕記載:黃仲理傷寒類證辨惑曰。夫運氣應時交反脈者。謂取其加臨時日。以診平人。驗其病不生死于將來。非傷寒已病脈之比也。蓋傷寒有是證。則有是脈。如傷寒脈緊。傷風脈緩。是也。有是證。而不見是脈者。故云反之一字也。萬全痘疹心法曰。運氣之論。岐黃之秘旨。專論其年。非謂起病日也。傷寒鈐法。以日起病。歸號求方。不惟失軒岐之意。而且亂長沙之法矣。況主客之氣。勝復之變。一歲之中。難以逆料。豈可以是料病吉兇也。信如其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兇。則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周禮醫(yī)圣階梯曰。運氣治傷寒。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時。合得病之日時。推算五運六氣。與傷寒六經(jīng)證候。無不吻合。謂某日當?shù)媚辰?jīng)。某經(jīng)當用某藥。而以張仲景一百一十有三方。按方施治。如太陽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之類。此無稽之術。殺人之方也。世之業(yè)醫(yī)者。欺人罔天。動以五運六氣為言。殊不知寒毒之氣。入人腠理。相搏于營衛(wèi)之間。怯者則著而成病矣。壯者氣行。實時未病?;蜻^一二日。或過三四日而始覺。則得病之日。無真正之日矣。以此不真正之日。而謂某日當?shù)媚辰?jīng)。某經(jīng)當用某藥。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禍不旋踵。況運氣推算。假饒得真正之日。萬無是理耶。予故曰。運氣不可適從也??娤S罕静萁?jīng)疏曰。原夫五運六氣之說。其起于漢魏之后乎。何者。張仲景漢末人也。其書不載也。華元化三國人也。其書亦不載也。前之則越人無其文。后之叔和鮮其說。予是以知其為后世所撰。無益于治療。而有誤乎來學。學人宜深辨之。予見今之醫(yī)師。學無原本。不明所自。侈口而談。莫不動云五運六氣。將以施之治病。譬之指算法之精微。謂事物之實有。豈不誤哉。殊不知五運六氣者。虛位也。歲有是氣至則算。無是氣至則不算。既無其氣。焉得有其藥乎。一言可竟已。其云必先歲氣者。譬夫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濕。藥宜類用二術。苦溫以燥之。佐以風藥。加防風羌活升麻葛根之屬。風能勝濕故也。此必先歲氣之謂也。其云毋伐天和者。即春夏禁用麻黃桂枝。秋冬禁用石膏知母芩連芍藥之謂。即春夏養(yǎng)陰。秋冬養(yǎng)陽之義耳。乃所以遵養(yǎng)天和之道也。昔人謂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者。正指后人愚蒙。不明五運六氣之所以。而誤于方丹所載。根據(jù)而用之。動輒成過。則雖檢遍方書。亦何益哉。予少檢素問。中載有是說。既長游于四方,見天下醫(yī)師。與學士大夫。在在談說其義。于時心竊疑之。又見性理所載元儒草廬吳氏。于天之氣運之中。亦備載之。予益信其為天運氣數(shù)之法。而非醫(yī)家治病之書也。后從敝邑。見趙少宰家藏宋板仲景傷寒論。皆北宋善板。始終詳檢。并未嘗載有是說。六經(jīng)治法之中。亦并無一字及之。予乃諦信予見之不謬。而斷非治傷寒外感之說。何夢瑤醫(yī)碥曰。運氣之說。拘牽不通。固為有識者所不信。然其大指在詳舉六氣。有許多變幻。寒中有熱。熱中有寒。邪正交錯。蕃變紛紛。莫可紀極。一以明人之病源。一以例人之病情耳。明人之病源者。言人感六氣而生病。欲人細推所感之氣。其中有無夾雜他氣。當兼治也。例人之病情者。天地之氣。變幻無定。則人身之氣。亦變幻無定。而病情不可以一律拘也。如冬月固屬寒氣司令。然亦有客熱加臨。故冬亦有溫時。所謂非時之暖也。人于冬月。病外感。則未知為感寒而病歟,抑感非時之溫而病歟。是其源所當察也。寒氣在上。則陽伏地中。故土上凜烈。而井泉溫暖。以驗人身。則外感于寒。則內郁為熱也。是其情之有可例也。此言運氣者之大指。取其大者。略其煩碎。棄其紕繆。而實物理驗于人身。是在善讀書者耳。又曰。徐靈胎醫(yī)學源流論曰。司天運氣之說。黃帝不過言天人相應之理如此。其應驗先候于脈。凡遇少陰司天。則兩手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寸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寸不應。若在泉則尺脈不應。亦如之。若脈不當其位。則病相反者死。此診脈之一法也。至于病。則必觀是年歲氣勝與不勝。如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心痛脅滿等證。倘是年風淫雖勝。而民另生他病。則不得亦指為風淫之病也。若是年風淫不勝。則又不當從風治矣。又云。相火之下。水氣乘之。水位之下。火氣承之。五氣之勝皆然。此乃亢則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勝。亦有相克者乘之。更與司天之氣相反矣。又云。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則歲半以前屬司天。歲半以后。又屬在泉。其中又有勝不勝之殊。其病更無定矣。又云。厥陰司天。左少陰右太陽。謂之左間右間。六氣皆有左右間。每間主六十日。是一歲之中。復有六氣。循環(huán)作主矣。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歲會。三合之不齊。太過不及之異氣。欲辨明分晰。終年不能盡其蘊。當時圣人不過言天地之氣營運旋轉如此耳。至于人之得病。則豈能一一與之盡合。一歲之中。不許有一人生他病乎。故內經(jīng)治歲氣勝復。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傊姴≈尾?。如風淫于內。則治以辛涼。六氣皆有。簡便易守之法。又云。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無問其數(shù)。以平為期。何等劃一。凡運氣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實用。則平正通達。人人易曉。但不若今之醫(yī)者所云。何氣司天。則生何病。正與內經(jīng)圓機活法相背耳。張倬傷害兼證析義曰。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所以稍涉醫(yī)理者。動以司運為務。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jīng)中。后世以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于醫(yī)道也。況論中明言。時有常位。而氣無必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v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時之化百步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異。豈可以一定之法。而測非常之變耶。何瑭醫(yī)學管見日。運氣之說。起于素問。本為四時之變而設。蓋以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夏秋之交為士。以此察天地之氣候。辨人物之病證。以為治療之主耳。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謂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又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且以一期三百六十日。分為六氣。每氣主六十日。則其意可見矣。紀以天干。則曰五運。紀以地支。則曰六氣。其實一也。傳久致訛。至天元紀大論等篇。則遂以年歲之干支。分管六氣。蓋以失先圣之指矣。蓋年歲之干支。天下皆同。且通四時不變也。天氣之溫暑寒涼。民病之虛實衰旺。東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異候。豈有皆同之理。此其妄誕。蓋不待深論而可知也。近世傷寒鈐法。則以得病日之支干為主。其源亦出于此。決不可用。蓋金木水火土之氣。各主一時。當時則為主氣。為司天。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為客氣。其氣與時正相反者。則為在泉。謂其氣伏于黃泉之下而不見。治療之法。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蓋所謂必先歲氣。勿伐天和者也。春時木氣司天。則四方皆溫。夏時火氣司天。則四方皆熱。夏秋之交。土氣司天。則四方皆濕。秋則皆涼。冬則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則理之易見者也。其有氣與時相反者。則所謂客氣者也。故治療之法。亦有假者反之之理。觀此則運氣之說。思過半矣。隨著五運六氣學說的興起,日干支五運六氣學說也漸漸的進入大家的視野?,F(xiàn)代研究傷寒鈐法的大家有:1、新浪名博:假如明天來臨,姓氏不詳,yongbin是其天機論壇網(wǎng)名。雖然假如明天來臨先生不從事醫(yī)學臨床工作,但是自2016年04月30日---2016年06月13日期間,陸續(xù)在其新浪博客發(fā)表《傷寒鈐法正名》系列文章28篇,并在中醫(yī)許多重大基礎理論研究上做了很多有益工作。且無私的面向廣大中醫(yī)愛好者分享自己的成果。在此,謹向假如明天來臨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2、新浪名博:如意明月,路輝先生,博士畢業(yè)。出版有《無極之境》等書籍,創(chuàng)甲子書院。先生藥學專業(yè)博士。2013年10月14日在其新浪博客發(fā)表文章:研究仲景《傷寒論》的一種思路傷寒鈐法解密兩篇。3、新浪名博:先賢追尋者先生。利用過去名醫(yī)醫(yī)案對照《傷寒鈐法》進行了考證工作。對《傷寒鈐法》的臨床準確率做了對比。率先提出了:“應該為傷寒鈐法正名”的呼喚。4、廣東中醫(yī)院博士吳新明有文章:《優(yōu)化改造《傷寒鈐法》建立健全針法體系》。并在某學術會議上分享。具體內容不詳。5、新浪名博:象數(shù)中醫(yī),也非常關注傷寒鈐法,其博文也有數(shù)篇關于《傷寒鈐法》,可惜目前此博已關。6、天機論壇上有網(wǎng)名為:“青山挨星”的朋友,正在嘗試著做《傷寒鈐法》應用軟件的開發(fā)和研究工作。并有一篇文章:《傷寒鈐法起例方法之考證》發(fā)表在天機論壇。7、泰安王相鈞,經(jīng)多年研究傷寒鈐法,參照傷寒鈐法各版本之間的異同,在傷寒鈐法原有構架基礎上,進行了部分改良。并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了臨床實踐。于2018年5月出版發(fā)行天行醫(yī)教一書,系傷寒鈐法專著,并錄有傷寒鈐法六病醫(yī)案。否定不結合四診,而單獨應用醫(yī)算而進行處方。認為傷寒鈐法是輔助中醫(yī)師診療的一種醫(yī)算方術。是1800年來對傷寒論的唯一正解。傷寒論是依據(jù)日干支五運六氣學說而展開的辯證論治的方書。8、目前還有一位傷寒鈐法實踐者,是用病人出生的日干支和發(fā)病日干支來推演疾病。傷寒鈐法各版本之間關于起例方法和汗瘥法及傷寒鈐法條文,都不盡相同?!秱j法》起例方法中的幾個難點問題說明一下:1、經(jīng)鈐法推演出六氣辨病結果后,再取證時,各版本方法不一致。薛氏醫(yī)案載《傷寒鈐法》中的運算方法是:以病人生年天干加于司人上,順數(shù)至司天所得干,為六氣辨病歸證之號,這種方法的鈐法要素為1病人出生年干支(六十甲子)2發(fā)病日(十二地支);而《普濟方》《素問圖括定局立成》《運氣掌訣錄》所載運算方法是:以病日天干加于病人屬相上,順數(shù)至司天所得干,為六氣辨病歸證之號,這種方法的鈐法要素為1病人出生年支(十二屬相)2發(fā)病日(六十甲子)。這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不同。是初學傷寒鈐法者的一個難點。經(jīng)過認真研究實踐,破解了這一難題,應該以《普濟方》《素問圖括定局立成》《運氣掌訣錄》所載運算方法為確。2、按照上述版本所述《傷寒鈐法》起例方法,太陽病、少陰病篇無法取到陰干條文;陽明病、厥陰病篇無法取到陽干條文。3、卯日發(fā)太陽病,一說為下太陽坎字號,一說為痙濕暍病。此兩者取證重疊。令學人無法取舍。4、上太陽月字號只有六證,尚余四證;中太陽破字號只有六證,尚余四證;下太陽坎字號只有九證,尚余一證;陽明病水字號只有四證,尚余六證;少陰病地字號只有三證,尚余七證;厥陰病坤字號只有九證,尚余一證;勞復病只有六證,尚余四證;霍亂病只有六證,尚余四證;痙病只有五證,尚余五證;濕病只有六證,尚余四證等。以上所述的這些余證是傷寒鈐法起例的難點。各版本對此問題的說明不一致。5、有些案例經(jīng)過《傷寒鈐法》六氣辨病推演后,得到所對應《傷寒論》條文及所載方劑與病人實際病情不能相符。此時需要推演五運辯證。這種情形在《傷寒鈐法》的臨床實踐中非常常見。如《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中記載:“師曰:子知六氣,不知五運,未盡其道。”根據(jù)五運辨證的推演結果及結合病情色脈,來判斷病情屬于傷風?傷暑?傷燥?抑或是溫???熱???濕???寒???有的需要用到臟腑虛實辨證法來判斷病情。天機論壇名為“青山挨星”的網(wǎng)友曾作:《傷寒鈐法起例方法之考證》一文發(fā)表在天機論壇上,講述了他的疑惑。在此向他這種努力探索求真的精神表示敬意。全文如下:“傷寒分三派,經(jīng)方、氣化與鈐法,考仲景序言,傷寒當尚方術,本于內經(jīng)諸經(jīng)。而今基于五運六氣、干支歷法的鈐法,有普濟方、馬完素、指掌錄三份主要資料,觀其起例方法,有不妥之處:1、舉的例子有矛盾,比如暍共3證,舉例為7證:假如庚午生人,戊戌日得病,戌屬火支,前進三辰到子,卻將庚午二字,順數(shù)到戌,見庚辰,即太陽暍癥第七病也,白虎湯主之。這點可能是用法未寫完整,比如將7取3的余數(shù)為1,未嘗可知,然缺醫(yī)學依據(jù)。2、鈐法共237證,但按其記載的運算規(guī)則,很多證(超過120證)不可能出現(xiàn),比如坎字號9證被痓、濕證所覆蓋,兩者只能取其一,邏輯上相互覆蓋;日字、月字只能出現(xiàn)8證(一半),中太陽、下太陽也只能出現(xiàn)一半,還有木火等諸證無法出現(xiàn)火出現(xiàn)不全。如果傷寒流于經(jīng)方、方證,必然會使中醫(yī)走向經(jīng)驗學,從而失去準確率、增加主觀性,探索真正的傷寒鈐法之路尚漫長?!币陨侠e了傷寒鈐法的來源,歷代支持使用傷寒鈐法的醫(yī)家觀點,反對傷寒鈐法的觀點,現(xiàn)代研究傷寒鈐法的人物及觀點,以及傷寒鈐法研究的難點問題所在。傷寒鈐法是一種特殊的中醫(yī)診療方法。在歷代名醫(yī)的口碑中褒貶不一,在歷代傳承中多有錯簡之處。需要進行不斷地修正改良,才能真正用于臨床實踐,造福于病患。鑒于傷寒鈐法在目前少有人知,故發(fā)此文,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傷寒鈐法的本末原委。更多的人參與到傷寒鈐法的修正改良工作中來。轉自泰山傷寒鈐法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cXPJ1O3cBvLKMHK5yikqyQ
黎崇裕 珠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治未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