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體重9.52±1.05 身高75.9±2.8 頭圍45.2±1.9 胸圍45.4±1.2男孩:體重10.16±1.04 身高77.3±2.7 頭圍46.3±1.9 胸圍 46.5±1.3
正常小兒翻身的順序歸納為以下兩種。l·由頭部開始。由頭部開始,首先回旋頭部,隨之肩胛帶,繼而骨盆回旋,即頭部一肩胛帶一骨盆的順序。2與1相反,從骨盆開始,即骨盆一肩胛帶一頭部的順序。 如果小兒翻身的模式為骨盆一頭一肩胛帶的順序或固定地用身體反向回旋的方式為異常的翻身模式。
最近,在我們診療過程中,發(fā)現一些患兒聽力異?;蚵犃Y查多次未通過,或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異常,對于這些患兒,他們的家屬有許多疑問,對于這些家長的疑問,我們總結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幫助廣大家屬更好的解惑,幫助患兒得到正確的診治。 首先,看一下外耳和內耳的結構: 聽覺的生理機制 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主要由鼓室、咽鼓管、骨竇及乳突4部分組成。 內耳由前庭器官、半規(guī)管和耳蝸組成。 聲波經外耳道撞壓鼓膜,引起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鐙骨)的機械振動,從而增強聲波壓強把振動傳向卵圓窗,推動耳蝸中的淋巴,推動在液體中傳導,最后傳向中耳的蝸窗。這是聲傳導的全過程。此外,聲波還可以通過顱骨直接傳入內耳,這叫聲波的骨傳導。 當耳蝸淋巴液振動時,基底膜就發(fā)生振動?;啄ふ駝颖阋鹈毎d奮,由聽覺系統傳導通路,經四級神經元將沖動傳向大腦。 四級神經元:螺旋神經節(jié)雙極細胞的中樞突經內耳道的終板形成蝸神經后,經內耳道入顱,終止于延髓與腦橋連接處的蝸神經背核和蝸神經腹核,為聽覺的第1級神經元,其胞體位于螺旋神經節(jié);胞體位于蝸神經腹核與背核的第2級神經元發(fā)出傳入纖維至兩側上橄欖體復合體,尚有一部分纖維直接進入外側丘系,并終止于外側丘系核;自上橄欖核第3級神經元發(fā)出傳入纖維沿外側丘系上行而止于下丘,自外側丘系核第3級神經元發(fā)出的傳入纖維(4級神經元),經內囊終止于大腦皮層的聽區(qū),即上顳橫回,也即聽皮質。聽皮質接受聽覺信息,經分析綜合,產生聽覺意識。 對于聽力異常的患兒,應進行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法以明確診斷,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查內耳MRI水成像丶顳骨CT、頭顱影像等,并定期復查,明確病因診斷,進行精準治療及對患兒最有益的方案。對于有聽力問題的孩子,還應早期干預,或6月至1歲配助聽器、人工耳蝸等,預防因聾致啞。 目前耳可分為傳統性聾,感音神經性聾及混合性聾三類。 我科對于感音神經性聾和混合性聾的患兒可以早期診斷檢查;目前1早期可進行1神經營養(yǎng)因子應用,2針灸治療。一天一次,十到十五次為一療程,經治療一段時間后,大部分孩子得到很好的效果。 兒童從出生到了3歲時大腦可塑最強的階段,該階段的聽覺形成和語言刺激是語言發(fā)音的關鍵,任何程度聽覺缺陷都會阻礙語言的發(fā)育。
總訪問量 1,277,408次
在線服務患者 1,582位
科普文章 27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