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城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后的飲食調整是促進傷口愈合和預防復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內鏡治療常用方式包括活檢鉗咬除、圈套器切除、內鏡粘膜切除術(EMR)以及內鏡下剝離術(ESD)。術后合理的飲食對恢復至關重要,過早不合理飲食會刺激術后的創(chuàng)面,造成感染、出血、穿孔等不良并發(fā)癥。通常來說,我們都會在患者的胃腸鏡治療報告中備注禁食、溫涼流質、半流質的時間。當患者和家屬拿到報道時要關注這部分內容。但報告中篇幅有限,無法細化飲食方案,鑒于此,在這篇文章中給大家科普詳細的術后飲食注意事項。①在手術后的24小時內,飲食需要特別謹慎。如創(chuàng)面大,一般建議24小時內禁食,可以少量飲溫水,臥床休息為主。②術后第1-2天開始,以溫涼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蜂蜜、米湯、蛋花湯、魚湯、鴿子湯等;持續(xù)2-3天。盡量少量多餐,切記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等,這些食物會增加腸道蠕動,不利于傷口愈合。③術后第3天開始,可以少渣半流質飲食,如軟爛面條、粥、小餛飩、面包、蛋糕。若想給患者補充營養(yǎng),可以加點葷菜(如肉末、肉泥、肝泥、魚片、蝦仁、蝦球)和蔬菜水果泥(菜泥、土豆泥、果泥)。這個階段持續(xù)約1周。④1周后可以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遵循原則就是循序漸進,少量多餐。①在術后的第1-2天,以溫涼流質食物為主(如藕粉、蜂蜜、米湯、蛋花湯、魚湯、鴿子湯等),避免食用高纖維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盡量休息,不可以劇烈運動。②此后少渣半流質3-5天(軟爛面條、粥、小餛飩、面包、蛋糕等;可加點肉末、肉泥、肝泥、魚片、蝦仁、蝦球以及蔬菜水果泥)。③此后可以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不過也要循序漸進,少量多餐的原則。一般術后當天可以進食溫涼軟食,術后1-3天少渣半流質飲食。腸息肉術后恢復期要攝入均衡的營養(yǎng),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確保身體獲得全面的營養(yǎng)支持;避免過度飽腹,減輕腸道負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腸道的正常蠕動。腸道息肉內鏡下治療后的飲食調理是恢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合理的飲食不僅有助于傷口愈合,還能預防腸道疾病的復發(fā)。如果在恢復過程中出現(xiàn)腹痛、黑便、腹脹、發(fā)熱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2024年07月29日
1347
0
1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查出了腸息肉,建議不要食用油炸、腌制、霉變、辛辣以及較為堅硬的食物,防止對腸道造成刺激,增加癌變風險。1.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時避免食用過酸、過辣等刺激性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2.紅肉及加工肉制品。紅肉(豬、牛、羊肉等)含有亞鐵血紅素、讓肉色更紅的亞硝酸鹽、高溫烹飪產生的雜環(huán)胺混合物可刺激腸息肉和大腸癌的發(fā)生。因此,要少吃紅肉,但需要指出的是白肉(雞、鴨、魚等)也有這些致病成分,只是相對少一點而已。3.高油脂飲食。長期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食物會給結腸粘膜帶來損傷。4.腌制食品。腌制和熏制的食品含鹽量較高,高鹽會抑制有益菌的生長,致病菌就會增加,這樣也會造成結腸粘膜損傷。5.煙酒。煙、酒中含有的有害物質蓄積在消化道內,會給腸黏膜上皮帶來損傷。長期吸煙、飲酒會增加腸息肉發(fā)生風險。2023年10月29日
901
0
27
-
2023年04月23日
70
0
4
-
2023年04月09日
75
0
0
-
2023年03月09日
38
0
0
-
2023年03月02日
34
0
0
-
2022年12月02日
62
0
0
-
徐奇奇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普通外科 大腸癌是近年來重點防范的癌別之一,只是從不少國家中發(fā)現(xiàn)大腸癌發(fā)生率逐漸上升,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統(tǒng)計更發(fā)現(xiàn),40歲以下患結腸癌的比例增加2倍、直腸癌甚至有4倍,到底是哪方面的飲食出了問題?如今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加工肉品、紅肉外,甜食以及含糖飲料也是重點影響的關鍵之一。大腸癌發(fā)生與飲食習慣為正相關西化飲食、肥胖、抗生素使用和腸道菌改變有關,確實跟大腸癌的發(fā)生率有極大關系,像是韓國燒烤吃得多大腸癌比率相較高,相比印度大腸癌相對比例比較低,因為印度飲食文化肉類吃得相對少。不過當代年輕人吃最多的應該是「甜食」和「含糖飲料」,這兩者究竟甜食跟大腸癌有沒有關系?美國2021年發(fā)表的研究,分析「大腸息肉」和青少年時期糖份及含糖飲料攝取量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兩者確實是正相關。大腸息肉極可能是「癌前病變」雖然大腸息肉不一定會轉變成大腸癌,但某些類型則可能是「癌前病變」的征兆,當息肉大于1公分,呈現(xiàn)絨毛狀,此類型就會被記錄為高風險腺瘤,后來轉變成大腸癌的機率就比較高。過往已知跟高纖食物吃太少,紅肉吃太多,加工食品吃太多,鈣離子攝取不足有關。每日一杯含糖飲料增34%高風險腺瘤發(fā)生該研究紀錄33,106名美國女性在中學時期的飲食習慣,后來成年時做大腸鏡檢查結果,最后分析飲食中的糖分跟大腸息肉的相關性,糖分確實和息肉有相關!1.果糖的攝取會增加「大腸腺瘤」的發(fā)生率,特別是遠端結腸及直腸,直腸腺瘤增加43%。2.高果糖的攝取會增加30%高風險腺瘤的發(fā)生率。3.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會多增加11%大腸腺瘤的發(fā)生率,直腸腺瘤會增加30%。4.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會增加34%高風險腺瘤的發(fā)生率。5.成年時期糖分的攝取和大腸腺瘤無關。多吃水果仍有益大腸健康那像是水果的果糖含量高,多吃水果有危險嗎?答案是吃水果還是可以減少大腸息肉,但是多喝果汁就沒有什么好處,水果和果汁雖然都有果糖,但是吃水果還有吃到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這對腸道都有益。只是果汁少了纖維質需要分解,小腸吸收的快,很容易就會糖分攝取過多,造成肝臟跟大腸的負擔。?總結:大腸癌多半是從大腸息肉演變而成,預防大腸息肉就是預防大腸癌,如果年紀輕輕就有大腸息肉,不要懷疑,就是甜食和含糖飲料吃太多了!要控制血糖啦!2022年10月09日
639
0
2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1.在腸鏡下切除息肉,如果息肉直徑在1厘米以下且數(shù)量在10個以下時,切除后一般3到5天以后就可以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吃飯菜;腸息肉直徑在2厘米以上或者數(shù)量在10個以上時,建議在做完手術的10天左右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2.腸息肉的大小以及數(shù)量不同,術后的恢復期也各不相同。當息肉直徑較小且數(shù)量較少時,可以等到術后的24小時之后就嘗試食用流食,如果無不良反應的話,就可以慢慢從流食過渡到半流食,最終在3~5天后恢復正常飲食。3.如果息肉直徑較大或者數(shù)量較多的時候,患者就要先禁食3天左右再去嘗試流食,最終在10天之后再去恢復正常的飲食。如果患者過早恢復正常飲食或者不經過流食鋪墊的話,就可能刺激到傷口而引發(fā)嚴重后果。2022年07月25日
1299
0
30
-
陶勇醫(yī)師 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肛腸外科 人到中年,大約10%-30%會長腸息肉,多數(shù)的腸息肉無癥狀,不查腸鏡可能永遠不會發(fā)現(xiàn)。腸息肉雖然長得很慢,但它是結直腸癌的重要源頭,一旦被發(fā)現(xiàn)應盡可能切除掉。為什么會長腸息肉?至今仍不清楚。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吸煙、家族史等人群發(fā)生息肉風險較高,飲食也是腸息肉不可忽視的因素,不當飲食會增加腸息肉風險,恰當食物又能預防息肉發(fā)生、阻止發(fā)展、降低復發(fā)和癌變機會。少吃肉類多吃植物蔬菜,少吃葷食多吃素食,擇食品種是越多越好,加工的過程是越簡單越好。少吃動物脂肪超重和肥胖幾乎是所有疾病的罪魁禍首,也是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越胖,風險就越高。動物的紅肉、白肉中含有過多的飽和脂肪酸,過多的攝入刺激產生過多的膽汁,過多膽汁在大腸內滯留轉化為一種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的戊酸。?飽和脂肪中含較多的花生四烯酸,可以促進腸上皮細胞異常生長成息肉甚至癌變,這些飽和脂肪酸,統(tǒng)稱為壞脂肪,明智的做法是減少攝入,每日脂肪的總量限制在20-25克左右。相比之下,富含omega-3的不飽和脂肪酸食物,花生四烯酸含量低,被認為對結腸息肉和結癌有保護作用,對人體健康有益,稱為好脂肪。omega-3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可多食三文魚、沙丁魚、鯖魚等魚類,可多吃核桃、冬瓜、豆腐等食品;烹飪時可選用亞麻籽油、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多食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低聚糖是可溶性纖維,是有益于腸道菌群生長的元素,故稱益生元,進入腸道后為正常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菌提供生長的燃料,制造醋酸和乳酸,酸化腸道,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并為腸細胞生長提供健康的環(huán)境,帶來的好處是降低腸細胞轉化為息肉和癌變的可能性,預防息肉生長。生活在結腸中的細菌,依賴于我們所吃的益生元來制造維持我們腸道健康的物質,科學家將這些細菌稱益生菌,這種現(xiàn)象為互利共生。小麥、洋蔥、大蒜等食物中富有可溶性纖維低聚糖,香蕉被認為是最方便的低聚糖來源食品之一。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膳食纖維不被人體吸收,進入大腸后促進腸蠕動、減少食物和潛在的致癌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時間大大縮短。膳食纖維在大腸內經細菌發(fā)酵,保存大便中水份,使大便變軟,產生通便作用,保護腸道生態(tài)。盡管臨床研究有爭議,多數(shù)學者一致認為膳食纖維有益于預防腸息肉和腸癌。每天應補充25克以上。富含膳食纖維食物有無花果、豆類、大麥、茄子、梨、綠葉菜等。粗雜糧膳食纖維整體最高,豆類含量最多,肉、蛋、奶中沒有膳食纖維;有嚼勁的蔬菜、野生蔬菜和深色蔬菜膳食纖維含量較高,蔬菜切細后不會改變纖維的含量。多吃富含姜黃素的食物從中藥姜黃中提取的姜黃素,是一種使咖喱和食物呈現(xiàn)黃色的香料,是國家允許的天然食品添加劑之一。醫(yī)學上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腫瘤、利膽等作用。一項對家族性息肉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被給予480毫克的姜黃素,以及20毫克的槲皮素,六個月后,息肉數(shù)量減少了60%,息肉縮小了一半。洋蔥、芥末、生姜、咖喱等食物含量較多,其中咖喱中含量高達60%,多吃洋蔥,多用芥末、生姜、咖喱佐料是有益的。多食富含槲皮素的食物槲皮素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類黃酮,具有止咳化痰、抗氧化、抗腫瘤作用。臨床研究表明具有預防和控制腸道息肉形成的潛力。?蘋果、洋蔥、葡萄酒、綠茶等都是生物類黃酮槲皮素最好的天然來源。洋蔥是蔬菜中槲皮素的最佳天然來源之一,也是最不可能含殺蟲劑和其他潛在致癌化學物質的蔬菜。多食富含蘿卜硫素的食物營養(yǎng)超級明星西蘭花和卷心菜歸類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硫代葡萄糖酸鹽,咀嚼消化后轉化成異硫氰酸酯和蘿卜硫素。研究發(fā)現(xiàn)蘿卜硫素能保護動物腸道,減緩了息肉的生長,誘導有害細胞的自我毀滅,稱為細胞凋亡。如果你想找一種功能強大的食物來降低腸道息肉風險,西蘭花、花椰菜、胡蘿卜、白蘿卜都是蘿卜硫素的最佳天然來源,研究發(fā)現(xiàn)烹飪后蘿卜硫素會破壞高達90%,應盡量生吃或者微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防治腸息肉功效。多食富含葉酸的食物葉酸也稱維生素B9,是維持生命重要的必需維生素。一項為期14年以護士和健康專家為研究對象的結果表明,每天攝入超過400微克葉酸,對預防息肉形成有保護作用,結腸癌的幾率較小。含有大量葉酸的食物可從谷類如稻米、小麥、玉米等中獲得,也可以從豆類、扁豆、蘆筍、菠菜、生菜、鱷梨、西蘭菜、芒果、橙子等含葉酸較多的食品中獲取。多食大蒜,多用生姜大蒜素是大蒜獨特味道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夠有效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和結腸息肉的風險。食用或烹煮前,讓碎蒜靜置與空氣接觸10分鐘,釋放更多大蒜素發(fā)揮作用。姜辣素是姜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在實驗動物身上已經被證明可以減少腫瘤的大小和數(shù)量。多食五顏六色的蔬菜五顏六色的蔬菜,除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外,含有更多抗氧化和抗腫瘤的植物活性成分。如菠菜、青椒、西蘭花等綠色蔬菜含有較多葉綠素、葉黃素;番茄、辣椒、紅甜椒等紅色蔬菜含番茄紅素、辣椒紅素;胡蘿卜、南瓜、黃椒等橙色蔬菜含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變成維生素A;紫甘藍、甜菜、紫薯等紫色蔬菜含花青素、甜菜苷。有研究發(fā)現(xiàn)蕃茄紅素、辣椒紅素可能有助于降低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一項62例腸息肉切除后研究發(fā)現(xiàn)服用紅辣椒富有抗癌特性n-乙酰半胱氨酸,每天800毫克,受測者息肉復發(fā)率降低。甜菜和胡蘿卜做成的深紅色湯,是一道預防結腸息肉食物的最佳搭配。多食富含鈣、鎂和維生素D的食物鈣的強骨作用人人皆知,鈣還能調節(jié)人體細胞的生長。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缺乏鈣導致結腸細胞過度生長;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補鈣1200mg可降低14%-35%的腸道增生息肉風險,但可增加鋸齒樣息肉的風險。普遍認為從飲食中攝取鈣對預防腸息肉形成是有益和安全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1000mg,一瓶牛奶就可提供足夠的鈣,不喝或不能喝牛奶或酸奶的人可通過貝類、海鮮和綠葉蔬菜來補鈣。富含鈣的食物須與富含鎂和維生素D食物結合起來,確保鈣的吸收發(fā)揮作用。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攝入645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危險結腸息肉的風險。維生素D能控制腸息肉細胞的增殖速度,還能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的最佳來源包括肝臟、魚類和維生素D強化乳制品,多曬陽光也能產生維生素D。鈣的吸收需要鎂的參與,研究發(fā)現(xiàn)保持這兩種礦物質的完美比例是2:1,才能更好地防止息肉的生長。人群中鎂的輕度缺乏是相當普遍,綠葉蔬菜是鎂的天然來源,但大棚內的生長和食品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很多鎂。?菠菜含有豐富的鎂,對任何關心結腸息肉的人來說是保健價值最好的蔬菜之一,清潔和保護腸道作用很有效。多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維生素E在人體的抗氧化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證明可以預防癌癥,有報告對預防腸息肉有益。小麥胚芽小麥胚芽是維生素E最集中的天然來源之一。萵苣、番茄、胡蘿卜、綠葉蔬菜、蛋黃、各種堅果、肉和乳制品中均富有維生素E,加工時溫度不宜過高以免被破壞。多食富含硒的食物人口研究表明,在攝入硒量較高的人群中,結腸息肉和結直腸癌死亡的風險較低。海產品蝦、食用菌、西蘭花、紫薯、黑豆、黑芝麻和大蒜中均有較多的天然硒元素。2022年03月05日
1535
1
4
腸息肉相關科普號

俞力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力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消化內科
5893粉絲17.5萬閱讀

周益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益峰 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3573粉絲36.7萬閱讀

金太欣醫(yī)生的科普號
金太欣 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胃腸外科
781粉絲52.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