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意外膽囊癌行聯(lián)合肝胰十二指腸切除的膽囊癌根治術+門靜脈切除重建術
?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HPD)是治療晚期膽囊癌侵犯胰頭、十二指腸的術式,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易發(fā)生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膽漏和胰漏等嚴重并發(fā)癥,尤其是HPD聯(lián)合門靜脈切除重建,進一步加大了手術難度與風險。通過精確的術前評估與準備,精細的手術操作,利用精準切肝技術,能達到腫瘤根治性切除的目標,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静∈氛?.患者女性,55歲。2.主訴:?膽囊切除術后5月,無痛性、進行性皮膚鞏膜黃染1月。???3.現(xiàn)病史?患者5月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病理提示“膽囊腺癌,腫瘤侵犯至肌層”,未行再次手術治療。1月前,患者出現(xiàn)全身皮膚鞏膜黃染,進行性加重,無明顯腹痛、腹脹、惡性、嘔吐、畏寒、發(fā)熱等癥狀。CT檢查提示“膽總管中下段管壁增厚伴強化,上游膽管明顯擴張”。為進一步診治,收治入院。患者自起病以來,精神可,胃納可,大小便正常,睡眠佳,體重未見明顯下降。4.體格檢查?皮膚鞏膜黃染,腹部可見陳舊手術疤痕。腹部觸診軟,全腹未及包塊,無明顯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正常。5.實驗室檢查(1)肝功能:總膽紅素320umol/L,直接膽紅素205umol/L。(2)血腫瘤標志物:CA19-9明顯升高,AFP、CEA、CA125、CA50、CA242等均在正常范圍內。(3)全血分析、腎功能、血氣分析、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圍內。(4)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體均陰性。6.影像檢查上腹部增強CT提示:膽囊切除術后,膽囊窩區(qū)軟組織影,腫瘤復發(fā)。腫瘤侵犯肝總管、右肝動脈和門靜脈主干右側壁,并沿肝總管侵犯胰頭?!炯膊≡\斷】膽囊癌復發(fā),侵犯肝門和胰頭。?【術前評估與準備】1.安全性評估(1)全身一般狀況與營養(yǎng)狀況良好。(2)肝功能Child-Pugh分級B級。經(jīng)測量,右半肝切除后,剩余肝體積占總肝體積42.3%。2.可切除性評估?依據(jù)影像學檢查,腫瘤未侵犯門靜脈左支和左肝動脈,可切除腫瘤。雖然腫瘤侵犯門靜脈右側壁,但距離短,可切除重建。3.術前準備(1)保肝治療。(2)補充維生素K。(3)經(jīng)皮肝左肝管穿刺引流:右半肝需要切除,保留左半肝,而左肝管擴張明顯,所以考慮行經(jīng)皮經(jīng)肝左肝管穿刺引流術(PTCD)。術后引流量平均200~300ml/日,色澤由淡黃色逐漸轉為金黃色。2周后復查血清總紅素下降至85μmol/L以下時進行手術治療。【手術要點】1.中上腹反“L”形切口,探查腹腔,未發(fā)現(xiàn)腹腔內種植性轉移病灶。???2.切開Kocher切口,游離十二指腸第二、三段,將胰頭-十二指腸向上翻起,直至顯露腹主動脈。???3.清掃第8組淋巴結,顯露肝總動脈。沿肝總動脈向肝門游離,分別顯露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肝固有動脈,并清掃第12a組淋巴結。???4.胰腺頸部下緣解剖腸系膜上靜脈,切斷遠端1/3胃體。???5.胰腺頸部后方打通胰后隧道,橫斷胰腺頸部,顯露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可見腫瘤侵犯門靜脈右側壁。???6.顯露左肝和右肝動脈,游離右肝動脈直至腫瘤下緣。???7.沿門靜脈主干周圍向肝門游離,清掃第12b組和第12p組淋巴結,直至腫瘤下緣。???8.距屈氏韌帶15cm切斷空腸,將近端空腸經(jīng)切斷的屈氏韌帶移至結腸上區(qū),沿腸系膜上動脈外側緣完整切除胰腺鉤突。???9.游離右半肝。沿膽囊窩左側至下腔靜脈左緣的連線作為半肝切斷線。超聲刀切入,CUSA刀離碎肝組織,直至游離第一肝門,完全敞開肝門板。10.切斷右肝動脈。11.切斷左肝管橫部,顯露左內、左外肝管開口,膽管切緣送冰凍切片病理學檢查。游離門靜脈主干和門靜脈左支,以待切除重建。12.CUSA刀沿肝中靜脈繼續(xù)向第二肝門游離,直至顯露右肝靜脈,切斷右肝靜脈并縫扎。13.分別阻斷門靜脈主干和門靜脈左支,切除腫瘤侵犯的門靜脈。切除右側尾狀葉,移去標本。14.采用5-0prolene線連續(xù)外翻縫合門靜脈主干和左支,確保吻合口無張力、無扭轉。15.完成胰管空腸粘膜對粘膜吻合,距離胰腸吻合口10cm處完成左肝管空腸吻合。距離膽腸吻合口60cm完成胃空腸吻合。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未并發(fā)膽漏、胰漏和腹腔感染,術后1周逐步拔除腹腔引流管。術后12天拆線,術后25天出院。???【組織病理】膽囊腺癌II級,侵犯膽管全層,累及胰腺。神經(jīng)束見侵犯?!暗?組淋巴結”(1/2)、“第12組淋巴結”(1/5)、“第13a組淋巴結”(1/2)、“門靜脈左支后壁淋巴結”(1/1)見癌轉移。胃切緣、十二指腸切緣、胰腺切緣、膽總管切緣、肝臟切緣、“門靜脈胰腺端切緣”、“門靜脈肝臟端切緣”、“膽管切緣”均陰性。【評論】本患者原為T2期膽囊癌,腹腔鏡膽囊切除后未實施二期根治手術,腫瘤進展為T4期,不僅侵犯右肝動脈、門靜脈右支,還累及胰頭,不得不實施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制訂的“膽囊癌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版)”,對于≥T1b期意外膽囊癌,應再次開腹行根治性手術,包括依據(jù)T分期切除一定范圍的肝臟加肝十二指腸韌帶骨骼化清掃。HPD手術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并發(fā)癥多(30%~43%),圍手術期死亡率高,是膽胰外科手術的難點,尤其是腫瘤同時侵犯肝門導致阻塞性黃疸,進一步加大了手術風險與難度。因此,需進行精準的術前可切除性評估與安全性評估。此例患者腫瘤侵犯右肝動脈、門靜脈主干右側壁與右支,左側肝門結構完好,從技術上講能達到R0根治,同時左半肝體積達42.3%,滿足維持術后肝功能的需求,手術是安全可行的。因患者術前血總膽紅素很高,同時需做大范圍切肝,故需行左半肝PTCD引流減黃至85umol/L以下再手術,以提高手術安全性。膽囊癌侵犯肝門的術前減黃與肝門部膽管癌不同,因為其左側肝臟是保留的,所以只需引流左半肝的肝內膽管即可。
陳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8日326
0
0
-
正確實施意外膽囊癌的再次手術
術中和術后發(fā)現(xiàn)的意外膽囊癌,首先應當確定腫瘤浸潤深度,根據(jù)腫瘤浸潤深度也就是T分期施行相應的根治手術,對Tis期和T1a期意外膽囊癌行單純膽囊切除術即可,而對T1b期及以上分期膽囊癌應依據(jù)相關指南盡快再次行膽囊癌根治術或擴大根治術,才能改善預后。????初次手術時留下的穿刺鞘竇道是否于再次手術時給予聯(lián)合切除存在爭議。較為保守的觀點認為,相對其他腫瘤而言,膽囊癌術后的切口種植轉移發(fā)生率較高,建議對穿刺部位常規(guī)進行切除。但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竇道切除不能改善患者預后,同時還會增加切口疝的發(fā)生率。因此,目前再次手術時不必強求行穿刺鞘竇道的聯(lián)合切除。如果在取出膽囊時沒有使用取物袋,則建議切除穿刺鞘竇道。????為降低意外膽囊癌發(fā)生率和二次手術率,對于存在膽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直徑大于8mm的膽囊真性息肉、膽囊息肉>lcm,寬基底且質地硬或生長快者、瓷化膽囊、膽囊腺肌癥和萎縮性膽囊炎等,術前應高度重視,完善血液學和影像學檢查,提高膽囊癌術前檢出率。術中切除膽囊時操作精細,避免膽囊穿孔、膽汁外漏。膽囊切除后將膽囊裝袋取出,減少穿刺孔種植轉移概率。養(yǎng)成取出膽囊標本后,常規(guī)剖開膽囊對粘膜進行全面檢視的習慣,若有異常,送快速冰凍切片檢查。????雖然有研究認為進行二次補救手術與首次手術同時行膽囊癌根治術相比,術后患者生存期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且膽囊癌T分期更加準確,有利于指導二次手術方式。但是考慮到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傷害,術區(qū)粘連給二次手術增加的難度,以及時間延長可能導致的腫瘤進展,建議如果術中診斷明確膽囊癌,患者身體條件可以耐受,應根據(jù)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的結果直接實施膽囊癌根治術。
陳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8日426
0
1
-
晚期膽囊癌不能手術怎么辦?
膽囊癌(gallbladdercancer,GBC)是膽道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居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第六位,近年來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盡管根治性手術切除仍然是膽囊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于膽囊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多數(shù)病人首診時已處于疾病進展階段,甚至存在局部或遠處轉移,喪失根治性手術的機會。部分病人即使行手術治療,但預后并沒有改善,絕大部分也在短時期內出現(xiàn)復發(fā)和轉移。同時,既往觀點認為膽囊癌綜合治療手段不敏感,極大程度限制了進展期及晚期膽囊癌的治療。近年來,隨著膽道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以及包括膽囊癌在內的膽道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措施的飛速發(fā)展,處于疾病進展狀態(tài)的膽囊癌治療已經(jīng)擺脫了以往束手無策的窘境。轉化治療已成為改善晚期腫瘤預后的有效手段,并且可以使部分病人得到根治手術的機會。
龔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06日699
1
3
-
膽囊癌是一開始就是癌細胞,還是從膽囊息肉慢慢發(fā)展成癌的呀?
麻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1月08日201
0
3
-
被忽視的癌中之王 “膽囊癌”
1膽囊癌的發(fā)病情況膽囊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居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第六位,總體發(fā)病率約為3.64/10萬。但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膽囊癌發(fā)病人群都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征,國內一般以占同期膽道疾病的比例來判斷膽囊癌的發(fā)病情況。我省是膽囊癌高發(fā)地區(qū)。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膽道外科學組的調查表明,我省膽囊癌患者占同期膽道疾病的比例為3.8%,高居全國第一。近期一項西北五省區(qū)17家醫(yī)院膽囊癌臨床分析表明(主要是陜西?。?,這個比例為1.6-6.8%,而實際發(fā)病率可能更高,表明我省膽囊癌的發(fā)病率依然很高。我們在臨床上也注意到,近年來我們肝膽外科每年都有約100例患者診斷膽囊癌,并且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多。2膽囊癌的臨床特點有哪些?膽囊癌具有以下臨床特點1)早期診斷困難膽囊癌多合并慢性膽囊炎及膽囊結石,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容易被臨床忽視。大宗病例資料表明,接受膽囊癌根治性手術的患者,術前診斷率只有55%,其余都是術中或術后通過病理切片才得以確診。而超過一半的膽囊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屬于Ⅳ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晚期。2)手術切除率低臨床大約一半的患者能接受手術,但能達到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大概僅有20%左右,這個比例與胰腺癌類似。3)治療難度大和其他實體腫瘤一樣,膽囊癌治療原則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但膽囊癌治療面臨多種困境。首先多數(shù)患者因為黃疸就診,病理上多數(shù)局部晚期,治療以減黃為主,針對腫瘤本身的治療需要等待黃疸消退后才能進行。而且,局部晚期腫瘤切除比較困難。其次,病理診斷不易獲得。和其他實體瘤不同,除了手術外,很難通過內鏡以及穿刺活檢等方法獲得膽囊癌患者病理診斷。缺少病理診斷,系統(tǒng)性治療是不能進行的。第三,膽囊癌在我省雖然發(fā)病率高,但在全國范圍內卻是個地道的小癌腫,針對膽囊癌進行的有關系統(tǒng)治療的研究很少,臨床缺少可信的循證醫(yī)學指南及規(guī)范。比如近幾年在其他癌腫治療中取得顯著效果的免疫和靶向治療,在膽囊癌治療領域基本是空白,也是膽囊癌治療困難的一個原因。4)預后極差目前晚期膽囊癌的5年總體生存率不到5%,總體生存時間只有6個月。即使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5年總生存率只有約24%,中位生存時間只有16個月,這些數(shù)字比胰腺癌,肝癌等更為惡劣,堪稱癌腫之王。3膽囊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膽囊結石,膽囊慢性炎癥,膽囊息肉,胰膽管匯合異常,膽道系統(tǒng)感染,肥胖,糖尿病以及遺傳因素等。研究提示,一半以上的膽囊癌患者合并膽囊結石,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患膽囊癌的風險是無結石患者的13.7倍,單個大于3cm結石患癌的風險是小于1cm患者的10倍,表明隨著膽囊結石體積的不斷增大,膽囊處于炎癥狀態(tài)的時間越久,患癌的風險也越大。囊壁鈣化,囊腔狹小的膽囊,稱為瓷化膽囊,本質是嚴重的膽囊慢性炎癥導致的膽囊萎縮及功能喪失,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cm,或者合并膽囊炎及結石,單發(fā)、寬蒂或者無蒂息肉,以及生長迅速的息肉,發(fā)生膽囊癌的風險較高。胰膽管匯合異常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導致胰液逆流進入膽管和膽囊,進而引起膽管及膽囊粘膜發(fā)生惡變。肥胖和糖尿病膽囊結石和糖尿病均是機體代謝失衡的表現(xiàn),患有糖尿病又增加了膽囊結石的形成。當二者協(xié)同發(fā)生時,患膽囊癌風險增加。遺傳因素也是引起膽囊癌的一個高危因素。4什么是意外膽囊癌,有哪些特點?臨床診斷為膽囊良性疾病而行膽囊切除術,在術中或術后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膽囊癌,稱為意外膽囊癌。國外文獻報道,在外科治療的膽囊癌中,意外膽囊癌約占27%-41%。上海市東方醫(yī)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間收治的膽囊癌中,意外膽囊癌占49%。由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大多數(shù)醫(yī)院已取代開腹膽囊切除術,成為膽囊切除術的標準術式,意外膽囊癌現(xiàn)主要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而發(fā)現(xiàn)。意外膽囊癌一般病期較早,治療效果較好。臨床醫(yī)生要加強對意外膽囊癌的認識,在診斷斷治療過程中要警惕其存在。
吳武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19日1821
0
1
-
不吃早餐容易生癌?78%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有種說法長期不吃早餐容易生膽囊癌,其實兩者并無必然聯(lián)系,不過長時間空腹,膽囊膽汁儲存過久,容易增加膽囊結石、息肉、慢性炎癥風險,有進一步誘發(fā)其他疾病的可能。事實上,膽囊慢性疾病最終發(fā)展為膽囊癌的比例很小,不過反過來講,絕大多數(shù)膽囊癌患者都有膽囊慢性病史。膽囊癌是膽道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隱匿且進展迅猛,78%患者確診已是晚期,治療效果有限,5年生存率不足10%,令人聞之膽寒。早診早治是提升膽囊癌患者預后的關鍵。然而,目前尚無膽囊癌的明確致病原因。一般認為膽囊結石、息肉、慢性炎癥等是膽囊癌的誘發(fā)因素,此類人群應當及時就診、按需治療、定期隨訪以降低誘發(fā)膽囊癌的風險。發(fā)現(xiàn)膽囊癌并不難,B超就可實現(xiàn),腫瘤標志物CA19-9和CEA、腹部增強CT或磁共振、PET-CT能夠比較準確的診斷膽囊癌,且可以對膽囊腫塊大小、周圍侵犯程度及淋巴結轉移情況等進行評估。但很多患者在出現(xiàn)癥狀后才到醫(yī)院檢查,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在此我們呼吁:健康意識不可放松,定期體檢很有必要。特別是對于有膽囊慢性病史的人群更應當定期隨訪,發(fā)現(xiàn)異常切不可馬虎大意、任其發(fā)展。早期有根治性切除機會的患者,配合術后輔助治療,術后中位生存時間約40個月,5年生存率約25%。對于錯失了手術機會的患者是否就意味著無路可走?這篇科普短文或許會為正在尋求治療方案的晚期膽囊癌患者打開希望之門。近20年來國內外對晚期膽囊癌治療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從未止步。從最初的GP方案兩藥化療,到后來GEMOX方案兩藥化療,再到化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靶向治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等聯(lián)合用藥方案。日就月將,精進不休,不斷更新完善晚期膽囊癌的治療方案。對臨床治療的持續(xù)探索,一方面反映了膽囊癌本身惡性程度高,個體差異大,沒有一個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藥物新方案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臨床實踐的進步,目前晚期膽囊癌治療有效率從最初不足20%、生存時間約4個月,到現(xiàn)在有效率30%左右,生存時間約11個月。研究成果雖進展緩慢,但療效的提升讓患者和醫(yī)生都看到了希望!肝臟外科在王魯教授帶領下,自2019年起對晚期膽囊癌的治療也開展了自己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采用“四藥方案”(吉西他濱、白蛋白紫杉醇、PD-1單抗、VEGF單抗)治療的晚期膽囊癌,有效率達84.2%,大多數(shù)患者的腫瘤得到控制和縮小(圖1);最佳療效病例至今存活,已超40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12.5個月,12個月生存率94.7%(圖2);令我們驚喜的是,52%的病例轉化成功,獲得根治機會,進行了膽囊癌根治術,大幅提升療效(圖3)。副反應方面,相較一線獲批的三藥方案(吉西他濱、順鉑、白蛋白紫杉醇)血液學毒性和相關并發(fā)癥明顯減少,回顧性數(shù)據(jù)中無一例因副反應終止治療?!八乃幏桨浮钡寞熜谷搜矍耙涣粒孕柽M一步完善。首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回顧性的,相較前瞻性研究證據(jù)級別不是最高;其次納入病例名額有限,存在一定的偏倚。晚期膽囊癌腫瘤生物學行為差、個體異質性強,現(xiàn)階段可選治療方案并不多,聯(lián)合用藥是前提、合理搭配是核心、周期間隔及療效評估是關鍵。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從中獲益,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醫(yī)生個別把關。近期,肝臟外科晚期膽囊癌“四藥方案”臨床研究再次啟動,供患者選擇。對于初篩符合條件的患者,可參加“達伯舒聯(lián)合艾瑞妥聯(lián)合AG方案一線治療初始不可切除膽囊癌的II期臨床研究”(項目編號:GWK-2022-08)。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會進行入組前篩查,這其中主要包括:病理學診斷,既往未接受過其他方案治療,臨床評估預期生存大于3個月等?;颊呷虢M意味著接受目前理論及臨床實踐驗證的較好的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的隨訪、副反應處理、療效評估會更加及時有效;此外,可享受靶向藥物及免疫治療藥物費用減半等研究政策。方案所涉及四種藥物均已臨床使用多年,基于前期不同藥物搭配,分析了療效差異和副反應而選擇,療效和安全性均有充分的理論數(shù)據(jù)及臨床實踐保障;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批準,治療過程中接受機構的嚴格監(jiān)督,相較非前瞻性臨床研究更加嚴謹規(guī)范。有需要幫助的晚期膽囊癌患者,可預約門診或線上進一步咨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科普號2022年12月19日208
0
2
-
精準出擊讓“癌中之王”無處遁形
01突發(fā)疾病2021年12月的一天,來自江蘇省的郁阿姨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皮膚變黃,小便顏色變深,一個月后黃疸癥狀逐漸加重,還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的癥狀,到醫(yī)院就診,磁共振檢查竟然是膽囊癌伴肝門部轉移可能!此時郁阿姨幾乎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鑒于當?shù)蒯t(yī)療條件有限,郁阿姨決定到上海看病,多番打聽下,最后求診于中山醫(yī)院著名膽道外科門診。2022年2月通過細致的檢查評估,郁阿姨最終被確診為膽囊癌累及鄰近肝臟,伴肝門區(qū)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并且已經(jīng)累及肝內總動脈、肝右動脈及部分門脈主干,這種情況下很難對腫瘤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02峰回路轉——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三步走”個性化診療方案考慮到目前國內外有不少晚期膽囊癌成功轉化治療的案例報道,經(jīng)過中山醫(yī)院膽道腫瘤MDT團隊討論,為郁阿姨量身定制"三步走”個性化診療方案。首先通過超聲引導膽管置管引流(PTCD)緩解患者黃疸癥狀,改善肝功能不全的情況。下一步盡快開始術前綜合治療,自2022年3月7日起郁阿姨開始進行免疫+化療,經(jīng)過4個療程的綜合治療,2022年6月再次評估發(fā)現(xiàn)腫瘤較前明顯退縮,肝門部和腹膜后淋巴結明顯變小,劉厚寶教授團隊果斷決定立即為郁阿姨實施手術。??03化險為夷?2022年6月16日,在麻醉科醫(yī)生和護理部成員的配合下,劉厚寶教授及其團隊為患者成功實施了肝葉部分切除+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膽囊切除術,手術順利,術中出血僅50ml,術后在膽道外科醫(yī)護團隊精心照料下,郁阿姨恢復順利,2周后順利出院。膽囊癌是一種少見卻惡性程度較高的消化道腫瘤,在全世界的發(fā)病率并不高,但是約有1/4的膽囊癌患者在中國,全國每1萬人中就有5.4個患膽囊癌[1]。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癌癥,疾病進展卻異常兇險,五年生存率僅為5%,中位生存時間只有6個月,其中III-IV期膽囊癌的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3%-29%[2]。膽囊癌起病隱匿,侵襲度高,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經(jīng)失去了手術機會。為了提高膽囊癌的生存率,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提高膽囊癌早期診斷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將不可手術的膽囊癌通過治療轉化為可以手術切除。近年來隨著靶向+免疫+放化療的綜合治療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腫瘤特效藥進入人們的視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在惡性腫瘤治療中表現(xiàn)不俗,尤結直腸癌、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等。截止到2020.09已經(jīng)有接近4400項有關PD-1/PD-L1的藥物臨床研究在進行,2020年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增長至2017年的3倍,而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數(shù)量和納入研究的病例逐年上升,已經(jīng)成為當前探索腫瘤治療的主流模式[3]。目前PD-1/PD-L1在膽道腫瘤方面的治療尚處于臨床研究探索階段。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數(shù)據(jù),單用免疫抑制劑對膽道腫瘤的療效并不樂觀,目前僅用于一線化療方案失敗的晚期或復發(fā)腫瘤的治療選擇,聯(lián)合化療、免疫治療成為當下晚期膽道腫瘤臨床研究的主流。2022年ASCO會議上,一項針對Durvalumab在進展期膽管癌的亞洲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顯示,Durvalumab聯(lián)合GemCis化療能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的條件下,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OS)及無進展生存期(PFS),尤其2年總生存率幾乎是對照組的2倍[4]。??????近年,我們也驚喜地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免疫治療不僅能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甚至使少數(shù)不可手術的晚期膽道腫瘤患者實現(xiàn)根治性手術的機會[5]。本中心近年來累計近數(shù)十例晚期膽囊癌經(jīng)過轉化治療成功進行手術治療的案例。目前,本中心正在開展多項針對晚期膽道腫瘤的臨床研究,未來期待為廣大病友帶去福音。???面對抗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的“武器”也越來越多,如何將這些“武器”對腫瘤進行精準有效的打擊,需要外科、腫瘤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療科等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為膽囊癌患者提供個體化的精準治療。參考文獻:[1]W.Chen,R.Zheng,P.D.Baade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J].CACancerJClin,2016,66(2):115-132[2]M.Kayahara,T.Nagakawa.RecenttrendsofgallbladdercancerinJapan:ananalysisof4,770patients[J].Cancer,2007,110(3):572-580[3]CombinationstakecentrestageinPD1/PDL1inhibitorclinicaltrials.NatRevDrugDiscov.2021Mar;20(3):168-169[4]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04876[5]ChenWX,LiGX,HuZN,etal.Significantresponsetoanti-PD-1basedimmunotherapypluslenvatinibfor?recurrent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withbonemetastasis: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Medicine(Baltimore),2019,98(45):e17832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文案:陶穎??倪小健審閱:劉厚寶、劉寒編輯:王春艷
劉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06日984
0
1
-
膽囊癌誘發(fā)因素
王云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11日72
0
0
-
警惕,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導致膽囊癌
大家好,我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普外科張磊醫(yī)生。膽囊癌的惡性程度高,預后不佳,應重在預防。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警惕膽囊癌的可能第一:膽囊結石,尤其是膽囊結石較大時候,發(fā)生率增加,有研究發(fā)現(xiàn)膽囊結石>3cm的患者膽囊癌風險是膽囊結石<1cm患者的10倍。膽囊結石持續(xù)較久時該風險也增大,尤其是40歲以上的患者第二: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病變又細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前者主要是膽固醇和炎癥性息肉,后者主要是腺瘤、平滑肌瘤,腫瘤性膽囊息肉,>1cm就有較大的癌變風險第三:瓷膽囊,期特點是膽囊壁內出現(xiàn)鈣化第四:肥胖第五:致癌物暴露,例如石油、吸煙等有以上情況的小伙伴,還是盡快就醫(yī),聽取醫(yī)生建議,改變生活不良習慣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我是普外科張磊,關注我,關注健康,肝膽相照,“胰”路相隨。
張磊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9月21日494
0
3
-
膽囊結石長期不治療會不會致癌?
劉燕南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9月02日260
1
2
膽囊癌相關科普號

王苗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苗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肝臟外科
196粉絲5298閱讀

張臨友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臨友 主任醫(yī)師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胸外科
4348粉絲886.6萬閱讀

毛岸榮醫(yī)生的科普號
毛岸榮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肝臟外科
1072粉絲1.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易濱 主任醫(yī)師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器官移植科
膽囊癌 56票
膽管癌 31票
肝癌 22票
擅長:膽道惡性腫瘤的外科根治手術,肝癌腫瘤的腹腔鏡肝切除、膽道微創(chuàng)手術,肝衰竭、肝膽腫瘤的肝移植。尤其擅長肝門部膽管癌、膽囊癌、遠段膽管癌的外科根治,擴大范圍肝切除的術前快速養(yǎng)肝的選擇性膽道引流、門靜脈栓塞技術,區(qū)域淋巴結骨骼化清掃等技術。組織膽道腫瘤的多學科(MDT)會診治療(膽道腫瘤外科、腹腔鏡外科、化療、放療、放射介入、內鏡介入、靶向、免疫、中醫(yī)治療等)。 -
推薦熱度4.9高杰 主任醫(y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肝膽外科
肝癌 229票
膽結石 167票
膽管癌 58票
擅長:1.肝癌手術及綜合治療;肝臟腫瘤、胰腺腫瘤、膽囊疾病及黃疸的診治。 2.肝移植治療肝癌、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 3.膽囊癌、膽管癌、胰腺癌的手術及綜合治療。 4.脾淋巴瘤的外科治療。 -
推薦熱度4.7程慶保 主任醫(yī)師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膽管癌 41票
膽囊癌 22票
肝癌 22票
擅長:擅長肝膽疾?。ǜ伟?,膽囊癌,膽管癌,膽石癥以及膽囊息肉)的外科治療,以及肝膽惡性腫瘤的精準治療和綜合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