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勝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骨科 骨梗死與股骨頭壞死具有相同的治病因素,只是發(fā)生壞死的部位不同。股骨頭壞死發(fā)生在股骨頭內(nèi)、關節(jié)軟骨面下的骨壞死。骨梗死是發(fā)生在干骺端和骨干的骨性壞死,多發(fā)生于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呈多發(fā)性和對稱性改變。 骨壞死早期可能出現(xiàn)骨梗死,骨梗死可能有幾種轉歸一是直接骨自我修復愈合,二是骨梗死進展壞死等。 基本病理改變 病理過程分為細胞性壞死階段和骨修復階段:細胞性壞死為 骨組織 血供中斷,骨細胞死亡。骨髓造血組織對缺氧非常敏感,最早是 骨髓細胞成分死亡(6~12h),以后是 骨細胞 、破骨細胞及骨母細胞(12~48h),最后是骨髓脂肪細胞壞死(2~5天) 。骨髓脂肪細胞壞死為骨梗死末期的改變。骨梗死發(fā)生后則進入骨修復階段,包括血管再生、 肉芽組織生成、死 骨吸收 、新生骨形成。血管再生是骨修復的開始,死骨吸收,形成纖維結締組織和致密新生骨則是骨梗死的晚期階段。骨梗死在演變的過程中有3個基本病理改變,即死骨塊、吸收帶(充血、水腫帶)、新生骨帶,是骨梗死X 線、CT、MRI等影像學診斷的基礎。 如何發(fā)現(xiàn)潛在的骨梗死?對于高?;颊?,首選MRI檢查,在T2序列可見梗死灶為中心的“靶環(huán)”或“地圖”樣改變。對于各期骨梗死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是診斷骨梗死可靠的影像學檢查。 骨梗死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包括休息、口服消炎止痛藥及補腎活血中藥。對于疼痛明顯,口服藥物止痛效果不理想且停藥后易復發(fā),以及病灶范圍廣的骨梗死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⑴對癥治療,定期復查。 ⑵保守治療無效時或病變進展時,可行病損清除途徑與殘腔的充填:股骨頸病灶清除可鑿窗完成。徹底刮除病灶、處理囊腔、植骨,以相應大小的皮質骨片覆蓋,以免日后造成股骨頸皮質骨缺損而降低股骨頸的強度。殘腔以植骨為首選,如無充足的骨源,可選用羚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鈣,骨水泥亦不失為良好的替代物,其不僅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而且在其固化時所產(chǎn)生的高溫可殺滅囊壁殘余瘤細胞。2021年11月02日
975
0
1
-
2019年05月17日
22082
1
37
骨壞死相關科普號

陸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陸明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
骨科
223粉絲33.3萬閱讀

趙治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趙治偉 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鄭州院區(qū)
手外、顯微骨科
248粉絲15.8萬閱讀

李秀存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秀存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
手外科/足踝外科
2421粉絲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