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07月08日
65
0
0
-
王赫醫(yī)師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 肛腸科 將結腸癌稱為“幸運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較其他癌癥來說較易發(fā)現、治愈率較高、更易預防等。將結腸癌稱為“幸運癌”其實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對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種癌癥的治療都是存在一定痛苦。一些人將結腸癌稱為“幸運癌”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其他消化系統(tǒng)癌癥來講更易診斷,治愈率較高。一般患者通過結腸鏡檢查就能直接觀察全結直腸腸壁、腸腔改變,并確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初步判斷浸潤范圍,取活檢即可獲確診。另外,結腸癌目前根治方法是癌腫早期切除,對已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可進行姑息手術緩解腸梗阻,患者整體預后較好。但具體預后和腫瘤的分型、分期和治療手段等因素有關。結腸癌還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具有明確的癌前疾病,且其發(fā)展到中晚期癌有相對較長時間,因此為有效預防提供了機會。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戒煙戒酒,定期結腸鏡檢查。若存在炎癥性腸病,應積極治療,控制病變范圍和程度,有利于降低癌變風險。2023年07月06日
756
0
1
-
楊中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腫瘤科 腸癌是一種常見的癌癥,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發(fā)展成為晚期腸癌,導致生存期較短。但是,對于腸癌晚期的生存時間,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局部晚期的腸癌,通常腫瘤較大,位于腸子上,不能通過手術切除。但是,如果采用藥物治療,腫瘤縮小后,如果將來有機會切除腫瘤,可以將生存時間延長多年,甚至5年、10年等。其次,遠處轉移的腸癌,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肝臟、肺、骨骼等。這種情況下,由于手術難以切除所有的癌細胞,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的維持治療。一般經過藥物治療后,生存時間約為2-3年,但是病人之間生存時間的差異很大。如果病人對藥物較為敏感或者腫瘤惡性度較低,可以延長生存時間,有些病人可以生存5年,甚至更久。但如果腫瘤惡性度較高,甚至會有不好基因突變,如BRAF基因突變,生存時間可能只有1-1.5年。在面對腸癌晚期,我們應該積極治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以延長生存時間。同時,還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健康,預防和降低腸癌的發(fā)生率,早期發(fā)現并治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2023年06月14日
696
0
1
-
姜爭主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結直腸外科 那么還有一個網友問,膽囊切除后真的很容易呃得這個結腸癌嗎? 其實你這個問題非常好,那么我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就比較學術了,呃,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膽囊切除,很多患者是因為膽囊炎,或者是膽囊結石,或者是膽囊息肉。 那么一般我們認為啊,膽囊本身好發(fā)的一些因素和腸癌好發(fā)的因素是有一些交交叉的,比如說一些女性肥胖啊。 這個40多歲以后啊。 特別是在快絕經的這個時候,那么這個時候治膽囊炎或者膽囊癌的一個高發(fā)年齡。 那么這些因素其實也是腸癌的一個高發(fā)炎,所以呢,其實就是你有膽囊的一些風險,其實你可能就共有的是患有腸癌的一些風險,這是第一點,從本身的一個發(fā)病的一個誘因上,這兩個其實是交叉的,第二呢,就是我們膽囊切除以后,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膽汁的濃縮功能沒有了,我們知道正常膽汁是從肝內產生,肝內產生以后進到膽囊儲存,膽囊本身儲存了膽汁,然后就濃縮了膽汁,然后當我們需要的時候,膽囊收縮,收縮以后釋放了膽汁進入到胃腸道,然后促進我們食物的一個消化,那么膽汁的濃縮功能變差了以后,膽汁的一個消化功能,就是我們胃腸道的一個消化功能就會變差,那么這樣的話呢。 有一些食物它的一些分解2023年05月29日
55
0
1
-
韋祿勝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甲狀腺疝外科 有人說膽切了就沒膽汁了,有人說膽切了就不能吃肉,有人說膽切了會得結腸癌,我想說--扯“膽”!為了回答這些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膽子那些事!1、膽汁從哪里來?其實問問百娘就知道了,膽汁并不是從膽囊產生而來的,而是從肝臟分泌的。細心、耐心的朋友還可以深挖得知,膽汁是肝臟源源不斷分離的,膽囊只是代為儲存、濃縮而已。膽囊切除了,膽汁還是會“大大的”有的。2、膽汁有什么用?五花肉、炸雞腿、大肥鵝、蜜汁雞翅、北京烤鴨、街邊燒烤,還有手臂辣么粗的龍蝦,難道真的不能再吃了嗎?油膩中年就注定吃素嗎?確實,上面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就算切了膽囊,膽汁還是有的,你也終究可以繼續(xù)海吃海喝,該油膩的終究還會繼續(xù)油膩。當然,膽囊切除后數個月還得忌一下口。膽汁,主要包含膽鹽、膽色素,前者擔任了膽汁的主要功能,后者則是血紅蛋白的分解產物。膽汁本身不包含消化酶,其膽鹽含有親水端和親脂端,因此可以將較大的脂肪分散為較小的脂肪微粒(乳化作用)。這種行為大大增強了胰脂肪酶對脂肪消化的作用面積。此外,膽鹽還可以激活胰腺消化酶;膽鹽可以與脂溶性物質(比如維生素、脂肪酸)結合使其變成水溶性,增強機體吸收。3、膽囊切除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嗎?看過這么一則報道:有人發(fā)現結腸癌患者中有很多人曾有“膽囊切除”的病史。于是乎,有人這么設想:膽囊切除后,無法濃縮膽汁,膽汁就會時刻排進腸道,時刻的刺激就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有道理!屁!首先科普一下人體是如何控制膽汁排放的。肝臟分泌的膽汁經由肝內各級分支膽管匯合至肝總管,平時不進食的時候,膽汁經膽囊管流至膽囊,進行濃縮;進食的時候,膽囊濃縮的膽汁和肝內新分泌的膽汁一并排至十二指腸。那么,人體是如何控制膽汁的“排”與“收”的呢?這里,有一個必須認識的重要開關--Oddi括約肌。位于膽總管最下端、胰管和壺腹周圍的一組括約肌。括約肌就是環(huán)形的肌肉,收縮的時候就相當于收緊口袋,重口味的說跟“菊花”是同種構造。Oddi括約肌的收緊與舒張受內臟神經和激素的共同影響,整體來說(具體機制錯綜復雜?),當進食時,胃開始蠕動消化食物的同時會激活多種生理活動使人體易于消化吸收食物。比如,胃液、膽汁和胰酶的分泌。其中,控制膽汁和胰酶分泌的就是依賴Oddi括約肌的開放。當禁食時,各種消化液不激活,Oddi括約肌收縮,膽汁和胰液不易于排放。第一,膽囊切除后,膽總管和肝內膽管可以逐漸代償膽囊的濃縮、儲存的功能,膽汁仍可以節(jié)律性排放;第二,膽鹽排放至小腸內后,約95%仍會被小腸重新吸收利用(膽鹽的肝腸循環(huán)),排出的膽汁并不會時刻刺激結腸。目前,許多研究結果相互矛盾,尚沒有非常有力的證據表明膽囊切除與食管癌(腺癌)、胰腺癌、小腸癌以及右半結腸癌有關。也無證據表明遠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膽囊切除有明確的關聯(lián)。如果是膽囊結石,膽囊的濃縮功能其實已經喪失,討論切不切膽囊是否增加結腸癌風險并無意義;膽囊結石,長期結石摩擦、刺激膽囊,引起膽囊癌的風險是確切的,肯定遠遠大于結腸癌。2023年05月28日
158
0
1
-
2023年05月20日
50
0
0
-
侯波副主任醫(yī)師 白城市醫(yī)院 肛腸外科 大腸癌:從確診到死亡僅僅6個月!五個癥狀,可能是腸道在求救原創(chuàng)?阿司匹林也有夢想?醫(yī)學原創(chuàng)故事會?2023-04-2016:37?發(fā)表于湖南收錄于合集#癌癥62歲的余先生因為便血到醫(yī)院就診,他一再和醫(yī)生強調,自己有痔瘡,讓醫(yī)生給他開點治療痔瘡的好藥,但通過檢查,醫(yī)生卻發(fā)現,導致余先生便血的罪魁禍首,根本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有一種癌癥,特別容易被誤診為痔瘡,那就是腸癌。為什么腸癌容易被誤診為痔瘡?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對于痔瘡的關注遠遠超過了腸癌,十人九痔,從這樣的成語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痔瘡的發(fā)病率是多么高了。痔瘡引起的最常見癥狀就是便血,所以看到血的時候,大家會首先想到痔瘡,而不會想到可能是腸道里長了腫瘤。像余先生這樣出現便血的癥狀其實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了,但他卻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便血,結果一拖再拖,確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直腸癌了。晚期直腸癌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出現了遠處轉移,這個時候沒辦法進行手術根治,化療成為了無奈選擇。確診晚期直腸癌后,余先生就開始接受化療,遺憾的是,即便如此,也依然無法逆轉病情,從確診到死亡,僅僅只有6個月的時間。要是能早點到醫(yī)院檢查就好了!但是對于健康而言,沒有如果,任何忽視身體發(fā)出的信號,都有可能導致悲劇,嚴重的可能付出生命。事實上,很多名人都是因為大腸癌去世的,比如著名表演藝術家李丁老師,臺灣著名藝人豬哥亮,央視著名主持人肖曉琳等,在國外,也有很多因腸癌去世的名人,比如奧黛麗郝本和《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它的發(fā)病率高居惡性腫瘤的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三位,當大腸癌來臨的時候,可能會有五個癥狀。1、排便習慣改變正常人的排便習慣是很規(guī)律的,大多數人是在清晨起床或早餐后排便,每天一次,如果突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排便習慣變得雜亂無章,有時候一天好幾次,有時候又很多天才一次,排便習慣改變,要高度警惕大腸癌。2、大便性狀改變正常人的大便是圓柱形、黃色、質軟、表面光滑,如果大便性狀發(fā)生了改變,則要高度警惕是不是大腸癌,比如大便突然變細,像擠壓過的面條一樣,或是大便呈羊屎顆粒,一顆一顆的,或者大便不成形,像稀水或稀糊一樣,都要高度警惕大腸癌。3、便血很多人認為大便后滴血或手紙上有血,就是痔瘡的表現,這是大錯特錯的。單從便血來看,常常很難鑒別是腸癌還是痔瘡,即便你有痔瘡,也要進一步完善腸鏡檢查,排除腸癌。4、腹痛、消瘦很多患者出現腹痛、消瘦,也要警惕是腸癌,但不幸的是,出現這種癥狀再去檢查,往往已經是中晚期腸癌了。5、腹部包塊很多腸癌患者是無意間觸摸到腹部包塊,到醫(yī)院檢查后,這才確診腸癌,一般來說,左下腹和右下腹是最易觸及腫塊的部位。不要忽視腸癌發(fā)出的信號,事實上,只要早一點,腸癌的預后不會很差,在所有的惡性腫瘤里,腸癌算得上預后很好的癌癥了,關鍵就是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為了提高腸癌的發(fā)現率,作為醫(yī)生,通常建議45歲以上,無論你有無癥狀,都最好做一次腸鏡檢查,不為別的,只為及時發(fā)現腸癌。2023年04月21日
148
0
0
-
2023年04月18日
167
0
1
-
鄭洪途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大腸外科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全球居惡性腫瘤第三位。統(tǒng)計顯示2012年全球大腸癌新發(fā)病例136萬,死亡69.4萬,2019年全球大腸癌新發(fā)病例217萬,死亡109萬。結直腸癌的發(fā)病趨勢大體與經濟發(fā)展趨勢一致,約55%發(fā)生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近20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上升明顯,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發(fā)病率已升至惡性腫瘤第二位。根據2020年的數據,我國年新發(fā)結直腸癌人數已達55.5萬,已接近發(fā)達國家水平。上海作為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結直腸癌是第二位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每年新發(fā)病例超過9600例,發(fā)病率以4.2%左右的速度遞增。隨著全國整體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以及社會老齡化,未來發(fā)病仍將顯著上升。我國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明顯低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如美國5年生存率約為64%,而我國僅為54%,這和中國的腸癌診治水平地區(qū)差異明顯有關。肝臟是腸癌血行轉移最主要的器官,約45-50%的腸癌患者可能發(fā)生肝轉移,肝轉移是腸癌治療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約有20%~25%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即合并有肝轉移,而另有30%患者在結直腸癌原發(fā)灶根治術后可發(fā)生肝轉移。而腸癌患者發(fā)生肺轉移的概率也有20-30%,發(fā)生腹膜轉移的概率為10-15%,發(fā)生卵巢轉移的概率為5-14%。手術聯(lián)合化療是腸癌肝轉移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未經治療的肝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無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原發(fā)灶和肝轉移灶完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達35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為30%~57%。2023年04月17日
384
0
1
-
2023年04月13日
63
0
1
結腸癌相關科普號

徐志潔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志潔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消化科
1090粉絲10.1萬閱讀

高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明 副主任醫(y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胃腸外科
254粉絲1.3萬閱讀

高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強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肝膽腫瘤與肝移植外科
1995粉絲6.8萬閱讀